答彭建華先生關於早期漢譯佛典中音譯詞彙的梵漢對照問題

更能消幾番風雨

来自:更能消幾番風雨(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组长
2011-10-21 10:52:2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歸依法

    歸依法 2011-10-23 07:43:55

    初期佛教譯經的「安」姓,如安世高、安玄,是來自安息國,還是粟特? 他們有可能是昭武九姓的早期「移民」嗎? 安姓的譯經師為何三國之後,就不再出現呢?

  • 歸依法

    歸依法 2011-10-23 08:04:22

    梵漢對音, 1.應考慮原典是寫本還是默誦, 2.應考量原本是梵本、犍陀羅語還是其他中亞、西域語言, 3.譯主是否通曉漢言、能說、寫漢語,是否會因翻譯團隊的不同而產生風格的差異, 4. 解決「一詞兩譯」的現象, 《雜阿含經》卷15:「復告尊者憍陳如:『知法未?』拘隣白佛:『已知。善逝!』」(CBETA, T02, no. 99, p. 104, a11-12) 《雜阿含經》卷1:「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CBETA, T02, no. 101, p. 493, b12-13) 《雜阿含經》卷1:「一時佛在舍衛國,行在祇樹須達園」(CBETA, T02, no. 101, p. 496, b22-23) 5. 解決經錄登錄的譯人不實的現象

    最重要的還是要將同一譯者的譯經一字排開,逐經比對。 至少用兩、三部經的翻譯詞素來歸納出原則、或檢驗自己假設的「通則」。 如果採用「泛論式」印象,其實對此類討論幫助不大。

  • 更能消幾番風雨

    更能消幾番風雨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组长 楼主 2011-10-24 13:23:46

    才看到这个,马上要上课,我也先说下自己的意见,然后等方老师有空来作裁定:

    一,安玄来自安息Parthia问题不大,安世高则尚有争论,意大利的富安敦Antonino Forte有本很重要的书叫《The Hostage An Shigao and His Offspring: An Iranian Family in China》,这本书荣新江先生曾有过反驳,但这本书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如果可能也应该做一篇长书评或者翻译。

    二、第二个问题,富安敦的书里曾经提到过安禄山等人其实是安世高的后代。

    三、安姓的译经师以后不再出现,其实我也注意到过这个现象。与此一同的还有另一个现象,就是早期大量的在家人译众在以后也逐渐减少了,这个要专文来研究,一两句话说不清。

    梵汉对音的问题,我也颇有同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8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