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zhang

来自: Will zhang(张金宇)
2014-02-14 13:23:03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Nara.

    Nara. 2014-02-14 16:02:07

    字不错。

  • 江栎

    江栎 2014-03-20 20:16:05

    字不错,人还倔,这诗歌吗?古体,还是现代呢??

  • Will zhang

    Will zhang (张金宇) 楼主 2014-03-21 17:57:24

    字不错,人还倔,这诗歌吗?古体,还是现代呢?? 字不错,人还倔,这诗歌吗?古体,还是现代呢?? 江栎

    sorry,我觉得这至多是外行人的有感而发。。。

  • 陨艺

    陨艺 (缘于此,在于彼) 2014-03-22 18:40:14

    字不错,人还倔,这诗歌吗?古体,还是现代呢?? 字不错,人还倔,这诗歌吗?古体,还是现代呢?? 江栎

    一两次的提醒即可,过犹不及

  • 陨艺

    陨艺 (缘于此,在于彼) 2014-03-22 20:19:17

    sorry,我觉得这至多是外行人的有感而发。。。 sorry,我觉得这至多是外行人的有感而发。。。 Will zhang

    以你的诗为蓝本写的一首诗,已经不能说是改写了,但毕竟是因你的作品而产生的,所以贴在下面,权作谢意。另外,我想说的是:诗虽然有跳跃性,也并不一定要遵循逻辑,但必须得符合情理!情绪化的语言,以(自己的)情绪为蓝本,跟着感觉走,语言只是表达的工具,即使古体诗,优劣之分也缘于此 梦 黎明前的露滴, 在路边, 依偎在含羞草的臂膀里, 无人问津; 好似一对情人, 正在诉说情语。 我以为这将永远下去, 但清晨的一缕阳光, 却带走了你, 而我仿佛已被遗弃。 我仰望天空, 想要把你追寻, 但只看到了—— 阳光与白云。 当即将绝望之时, 你的笑脸却映现我的心里, 在那里我看见你—— 藏在冰原里的绿洲! 你似乎从未离开, 我似乎刚刚回来, 路边的含羞草, 无人问津, 似乎还有还有一颗露滴。

  • Will zhang

    Will zhang (张金宇) 楼主 2014-03-22 23:44:03

    实际写成这样很简单,写了一些后,一些朋友(同为外行)觉得我写的没有“韵律”,所以,所以就写了几首打油诗,不过您写的的确好很多

  • 江栎

    江栎 2014-03-23 21:53:32

    sorry,我觉得这至多是外行人的有感而发。。。 sorry,我觉得这至多是外行人的有感而发。。。 Will zhang

    呵呵,强烈的建议你多读读关于诗歌理论的文章,多读读大家的作品,深刻的体会现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 Will zhang

    Will zhang (张金宇) 楼主 2014-03-23 22:07:19

    推介什么书,我研究研究

  • 陨艺

    陨艺 (缘于此,在于彼) 2014-03-26 17:08:58

    推介什么书,我研究研究 推介什么书,我研究研究 Will zhang

    推荐你读一下海子的诗,当代诗人中,海子绝对是极具代表性的,才华也是极其横溢的。 寻找对实体的接触(《河流》原序) ——直接面对实体    我喜欢塞尚的画。他的画是一种实体的画。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质量和体积。这就足够了。    诗,说到底,就是寻找对实体的接触。这种对实体的意识和感觉,是史诗的最基本特质。当前,有一小批年轻的诗人开始走向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揭开黄色的皮肤,看一看古老的沉积着流水和暗红色血块的心脏,看一看河流的含沙量和冲击力。他们提出了警告,也提出了希望。虽然他们的诗带有比较文化的痕迹,但我们这个民族毕竟站起来歌唱自身了。我决心用自己的诗的方式加入这支队伍。我希望能找到对土地和河流——这些巨大物质实体的触摸方式。我开始时写过神话诗,《诗经》和《楚辞》像两条大河哺育了我。但神话的把握缺乏一种强烈的穿透性。    诗应是一种主体和实体间面对面的解体和重新诞生。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唤和一种微微的颤抖。我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种籽穿透一切在民族宽厚的手掌上生长。我写了河流。我想触到真正的粗糙的土地。    其实,实体就是主体,是谓语诞生前的主体状态,是主体沉默的核心。我们应该沉默地接近这个核心。实体永远只是被表达,不能被创造。它是真正的诗的基石。才能是次要的,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把这黑乎乎的实体照亮,使它裸露于此。这是一个辉煌的瞬间。诗提醒你,这是实体——你在实体中生活——你应回到自身。    诗不是诗人的陈述。更多时候诗是实体在倾诉。你也许会在自己的诗里听到另外一种声音,这就是“他”的声音。这是一种突然的、处于高度亢奋之中的状态,是一种使人目瞪口呆的自发性。诗的超现实平面上的暗示力和穿透力能够传递表达这种状态。这时,生命力的原初面孔显现了。它是无节制的、扭曲的(不如说是正常的),像黑夜里月亮、水、情欲和丧歌的沉痛的声音。这个时候,诗就是在不停地走动着和歌唱的语言。生命的火舌和舞蹈俯身于每一个躯体之上。火,呼的一下烧了起来。 另外附上一首他的诗,注意的是:始终都在写孤独,但重点却在最后一句话,若没有最后一句话,前面的文字或许还可以看做是某种玄妙但艰涩难懂的文字,但因为有了最后一句话,前面的文字只能看做一种情绪了(不可言说的)。或者最后一句都有些画蛇添足之嫌(或者画龙点睛,这种事很难说) 《在昌平的孤独》 孤独是一只鱼筐 是鱼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梦风的猎鹿人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独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在爱情中失败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 Will zhang

    Will zhang (张金宇) 楼主 2014-04-03 15:18:41

    最近读了一些海子的诗歌,自惭形秽,诗经个人很是喜欢,还有什么推介的么?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4-05-05 17:44:19

    [内容不可见]

  • Will zhang

    Will zhang (张金宇) 楼主 2014-05-06 11:05:16

    姑-故,多对称,呵呵

  • 山雨

    山雨 (卷心菜一样的心情) 2014-05-14 22:30:16

    张同学,刚接触诗时,我可写得比你差多了(当然现在看去也没几首好的)。那时,我整天在寻找所谓的诗意,就是触动你心灵的感受,大概你现在也是这么个寻找诗意的阶段,当找到了,于是去写,结果搜肠刮肚寻找着使诗意显形的文字,结果文字-诗形还是丑了点,刻意了点,但没关系的,慢慢来,接下去就是如何赋予这诗意以美的自然的身体,也就是用与那诗意一致的美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摸索和磨练。多看看名作吧。——本来也不想说什么的,不过总觉得,你像曾经的我,所以就说出来了。哈哈

  • Will zhang

    Will zhang (张金宇) 楼主 2014-05-14 23:31:41

    张同学感谢,现在写的这些还是太牵强

  • Will zhang

    Will zhang (张金宇) 楼主 2015-07-01 12:22:37

    推荐你读一下海子的诗,当代诗人中,海子绝对是极具代表性的,才华也是极其横溢的。 寻找对实 推荐你读一下海子的诗,当代诗人中,海子绝对是极具代表性的,才华也是极其横溢的。 寻找对实体的接触(《河流》原序) ——直接面对实体    我喜欢塞尚的画。他的画是一种实体的画。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质量和体积。这就足够了。    诗,说到底,就是寻找对实体的接触。这种对实体的意识和感觉,是史诗的最基本特质。当前,有一小批年轻的诗人开始走向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揭开黄色的皮肤,看一看古老的沉积着流水和暗红色血块的心脏,看一看河流的含沙量和冲击力。他们提出了警告,也提出了希望。虽然他们的诗带有比较文化的痕迹,但我们这个民族毕竟站起来歌唱自身了。我决心用自己的诗的方式加入这支队伍。我希望能找到对土地和河流——这些巨大物质实体的触摸方式。我开始时写过神话诗,《诗经》和《楚辞》像两条大河哺育了我。但神话的把握缺乏一种强烈的穿透性。    诗应是一种主体和实体间面对面的解体和重新诞生。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唤和一种微微的颤抖。我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种籽穿透一切在民族宽厚的手掌上生长。我写了河流。我想触到真正的粗糙的土地。    其实,实体就是主体,是谓语诞生前的主体状态,是主体沉默的核心。我们应该沉默地接近这个核心。实体永远只是被表达,不能被创造。它是真正的诗的基石。才能是次要的,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把这黑乎乎的实体照亮,使它裸露于此。这是一个辉煌的瞬间。诗提醒你,这是实体——你在实体中生活——你应回到自身。    诗不是诗人的陈述。更多时候诗是实体在倾诉。你也许会在自己的诗里听到另外一种声音,这就是“他”的声音。这是一种突然的、处于高度亢奋之中的状态,是一种使人目瞪口呆的自发性。诗的超现实平面上的暗示力和穿透力能够传递表达这种状态。这时,生命力的原初面孔显现了。它是无节制的、扭曲的(不如说是正常的),像黑夜里月亮、水、情欲和丧歌的沉痛的声音。这个时候,诗就是在不停地走动着和歌唱的语言。生命的火舌和舞蹈俯身于每一个躯体之上。火,呼的一下烧了起来。 另外附上一首他的诗,注意的是:始终都在写孤独,但重点却在最后一句话,若没有最后一句话,前面的文字或许还可以看做是某种玄妙但艰涩难懂的文字,但因为有了最后一句话,前面的文字只能看做一种情绪了(不可言说的)。或者最后一句都有些画蛇添足之嫌(或者画龙点睛,这种事很难说) 《在昌平的孤独》 孤独是一只鱼筐 是鱼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梦风的猎鹿人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独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在爱情中失败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 陨艺

    《在昌平的孤独》 ,这次似乎看懂了,不可言说

  • Will zhang

    Will zhang (张金宇) 楼主 2015-09-16 10:42:46

    推荐你读一下海子的诗,当代诗人中,海子绝对是极具代表性的,才华也是极其横溢的。 寻找对实 推荐你读一下海子的诗,当代诗人中,海子绝对是极具代表性的,才华也是极其横溢的。 寻找对实体的接触(《河流》原序) ——直接面对实体    我喜欢塞尚的画。他的画是一种实体的画。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质量和体积。这就足够了。    诗,说到底,就是寻找对实体的接触。这种对实体的意识和感觉,是史诗的最基本特质。当前,有一小批年轻的诗人开始走向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揭开黄色的皮肤,看一看古老的沉积着流水和暗红色血块的心脏,看一看河流的含沙量和冲击力。他们提出了警告,也提出了希望。虽然他们的诗带有比较文化的痕迹,但我们这个民族毕竟站起来歌唱自身了。我决心用自己的诗的方式加入这支队伍。我希望能找到对土地和河流——这些巨大物质实体的触摸方式。我开始时写过神话诗,《诗经》和《楚辞》像两条大河哺育了我。但神话的把握缺乏一种强烈的穿透性。    诗应是一种主体和实体间面对面的解体和重新诞生。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唤和一种微微的颤抖。我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种籽穿透一切在民族宽厚的手掌上生长。我写了河流。我想触到真正的粗糙的土地。    其实,实体就是主体,是谓语诞生前的主体状态,是主体沉默的核心。我们应该沉默地接近这个核心。实体永远只是被表达,不能被创造。它是真正的诗的基石。才能是次要的,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把这黑乎乎的实体照亮,使它裸露于此。这是一个辉煌的瞬间。诗提醒你,这是实体——你在实体中生活——你应回到自身。    诗不是诗人的陈述。更多时候诗是实体在倾诉。你也许会在自己的诗里听到另外一种声音,这就是“他”的声音。这是一种突然的、处于高度亢奋之中的状态,是一种使人目瞪口呆的自发性。诗的超现实平面上的暗示力和穿透力能够传递表达这种状态。这时,生命力的原初面孔显现了。它是无节制的、扭曲的(不如说是正常的),像黑夜里月亮、水、情欲和丧歌的沉痛的声音。这个时候,诗就是在不停地走动着和歌唱的语言。生命的火舌和舞蹈俯身于每一个躯体之上。火,呼的一下烧了起来。 另外附上一首他的诗,注意的是:始终都在写孤独,但重点却在最后一句话,若没有最后一句话,前面的文字或许还可以看做是某种玄妙但艰涩难懂的文字,但因为有了最后一句话,前面的文字只能看做一种情绪了(不可言说的)。或者最后一句都有些画蛇添足之嫌(或者画龙点睛,这种事很难说) 《在昌平的孤独》 孤独是一只鱼筐 是鱼筐中的泉水 放在泉水中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梦风的猎鹿人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独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在爱情中失败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 陨艺

    再读一遍,豁然开朗,谢谢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356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