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之色名比较研究 (zt)
说明:里面均无图。
《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之色名比较研究
曾启雄* 林岱莹** 刘晏志**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所教授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所研究生
摘 要
本研究以1957年中国科学院所编译出版的《色谱》收录之625个色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佐以1979年《中国色名综览》收录之625个色名,以及1986年《中国の传统色》收录之320个色名,进行比对色名的异同处.希望对中国传统色名系统之建构有所助益。结果发现1.《中国色名综览》之色名出现有相同色相却标示不同色名之现象。2.《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与《中国色名综览》皆未收录单字的中国色名,却强加了许多近代外来的翻译色名。3.《中国の传统色》在汉字的色名表示上有用字误解的现象。4、(这是豆友集体研究出的结果)《中国の传统色》色值有点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色,色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pu" vs. "Chinese Color
Name Dictionary" and "Traditional Colors of China
".
Chii-Shyong Tzeng* Tai-Ying Lin** Yen-Chih Liu**
*Graduate Schoo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rofessor**Graduate Schoo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Graduate Student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Sepu"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in 1957. "Sepu" was the first specialized book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names. The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625 color-names in "Sepu". From the studies that Further compare 625 color-names in "Chinese Color Name Dictionary", and 320 color-names in "Traditional Colors of China", try to understand the distinction part among the research samples. The research found out:1. the same color patterns has different names; 2. The research samples did not include character of Chinese color-names but many translated color-names from aboard.3. There is several mistaken-usage on Chinese fonts in "Traditional Colors of China" .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s, Color-Names
一,前言
「色名」是色彩的名字,也是我们认识与称呼色彩的模式之一,色名就像人们的名字一样,可以用来区分不同色彩的相貌,如鲜红,水蓝,翠绿,藏青,鹅黄,石榴红,海棠红,鱼肚白,橄榄绿,菊花黄等,丰富且多样的色彩名称,自有文字以来就一直被使用与流传.而中国汉字色名的命名模式,不乏以人类生活周遭人,事,物来形容的,如「老鼠色」被用来形容灰黑色;「桃红」指类似桃花的红颜色.色彩名称也会因地区,语言,时代的变换,而有所异同,因此具有其特色,也可藉以判别时代,区域,语言的媒介.但早期人类在为色彩命名时, 是如何藉物比喻来描写的,是值得细细深入研究探讨的一环. 色名发展初期大多以单字描写为主,如∶《尔雅》〈释水〉中「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是形容渠水呈现黄色的样子;更出现有将色彩做为社会阶级之表徵,例如秦朝崇尚黑色,因此以黑色服饰象徵地位高者.《论语》的「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也说明了当时的色彩使用礼制规范.此后由单字慢慢演变出双字,三字,多字,甚至叠语的色名使用情况,如台语中的「红红红」, 「红记记」等,丰富了中国语言上的色彩表现,也更具特色.语言是文化的缩影, 色彩命名也是语言表达的一支,因此不同的语言,民族,文化等,形成各异的色彩表达方式,也可视为整个文化群体的缩影.中国历经各朝代的演进加上民族的融合,地方独自的发展,累积了相当的时间,区域的色彩语汇量,如能适当地加以分辨,将有助於特色的建立.
二,研究目的与对象
本研究主要目的为:汇整即有之《色谱》,《中国色名综览》,《中国の传统色》等之中国传统色名,并尝试比较其色彩命名的异同.并具体厘清目前为止,传统色名的既有状态,以作为日后建构或研究上的立足点.在研究对象方面,则是以《色谱》为主,辅以《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从归类中区别其异同,并探讨其出现的合理性.以下简要说明三研究对象之刊书背景,以为相互关系之比较依据.
2-1.《色谱》
3
《色谱》是中国科学院於1957年出版,以书的形式编订的,其目的是为了制定颜色标准和统一颜色名称为主轴,可说是中国近代首部传统色名专书,内容汇整了古今使用之色名,并搭配有色样.《色谱》的编撰是由周太玄担任召集人, 另有14名科学院名词室成员担任委员,委员具有科技人员身分,主要是为了提供生物学,矿物学,印刷,染色,绘画等领域的应用.从1955年开始进行选材, 并进行《色谱》的设计与编印.1956年由张兆麟拟定色名,并分送相关单位审查,经过三次反覆修正及补充,才於1957年3月初步确定《色谱》之色名. 由於《色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遗失了编撰时的资料和纪录.但其印行版本,目前正本仍被收藏於日本国会图书馆,本研究即应用了该收藏品.根据书中记载,本书编撰是参考苏联崩达尔采夫(Бондарцев) 的《色谱Шкала Цветов》,美国迈尔茨(A. Maerz)与保罗(M. Rea Paul)的《色彩辞典A Dictionary of Colour》和德国奥斯华德(W. Ostwald)的《色谱Colour Album》,经过扩充与发展后,登载了1617个彩色和 13个灰色编成的色谱,冠上色名的计有625个. 虽然《色谱》一书编列了625个色名,但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更由於印刷技术与材料的限制,造成色彩复制结果与现实有所差距,色名更无法一一正确表达.从中国古代文献上可以发现,汉字是以借物比喻的方式来传达或感知意象中的色彩,并非以一个色名直接对应一个色相方式呈现,每个色名是具有色彩区域范围的.如:「桃红」初开与盛开时的颜色就不一样,同一朵桃花的每片花瓣所呈现的色彩也会有所差异,难以文字作精细描绘.桃花所被感知的色相通常是概念式的色彩区块,不是现代色彩系统中所指的精确且单一的色相.但是「桃红」名称却因通俗常用,而被保留下来,更碍於这类传统色名难与色彩直接对应之故,色谱审查小组也在编定条例中,坦言所拟定之色名是不够严谨的困境.《色谱》编定条例中.也指出颜色编列乃参考奥斯华德色彩体系,是以八个基本色为主,分别以I VIII符号代表,另外加上无彩色IX,编列方式是将各色与次一色进行搭配,产生49种色调,再从各色调中,选出三至四色与灰色搭配成为深浅各异的色彩,由I~II之间再产生了Ia~Id.如表1:
表 1. 基本色之主要色相统计表
编号 基本色 色名数 编号 基本色 色名数
I 迎春黄+北瓜黄 34 V 葬花红 19
Ia 迎春黄+燕羽灰 19 Va 深芦灰 15
Ib 乳鸭黄+鹤 灰 25 Vb 红光甲基紫 18
Ic 琥珀黄+铁 灰 22 Vc 蓝光甲基紫 17
Id 金叶黄+乌贼灰 18 VI 景泰蓝+海青 28
II 橙 橘+蜻蜓红 24 Via 景泰蓝+海深灰 8
IIa 橙 橘+石板灰 18 VIb 靛 青 15
IIb 燕颔红+象 灰 17 Vic 釉 蓝+瓦罐灰 19
IIc 菠萝红+暗砖灰 19 VII 孔雀蓝+毛 绿 19
IId 莓酱红 16 VIIa 孔雀蓝 17
III 铁水红+淡蕊香红 34 VIIb 青矾绿+烬 灰 20
图 1. 《色谱》封面
4
IIIa 铁水红 8 VIIc 翠 绿 23
IIIb 海棠红 11 VIII 玉髓绿+蝶 黄 19
IIIc 淡曙红 12 VIIIa 玉髓绿+砚 灰 11
IV 品红+霞光红 19 VIIIb 琉璃绿 16
IVa 品红 11 VIIIc 鸽子灰 18
IVb 紫荆红 11 IX 雪白 14
IVc 扁豆花红 11
由表1可知各编号基本色,I以黄色为主,II以橙色为主,III与IV以红色为主,V以红蓝混色后的紫色为主,VI以蓝色为主,VIII以绿色为主,IX为明度阶调.统计后发现基本色为红,橙,黄,绿,蓝,紫六色,另外加上无彩色.《色谱》内页色表排列结构参考自《色彩辞典》,有彩色之色表有34页,无彩色之色表1页,共计35 页,每页分为左右两半,横纵各为 7个,组合成49宫格,左半部标示色彩之色名,右半部则为色名之对照色,右上(I17')及左下角(I71') 分别为纯色,其中以右上角为基本色,纵轴(1'~7')之明度7阶层, 从右至左由浓渐淡,横轴(1 7) 以另一基本色,浓度由下而上,以6个阶层渐次变淡,最上面一层则保持原右上角基本色的明度变化.
在色名索引的编列方面,是按笔画顺序排列,但因《色谱》编订正时间值中国推行汉字简化运动.於1956年1月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至1964年发表《简体字总表》,共计简化2236字.汉字简化对当时各方产生了影响,但在50年代中期,简体字使用尚未规范时,因此色名索引的编排方式,还是先以繁体字笔划顺序排列的,再将简体字不分序置於繁体字之后.
2-2.《中国色名综览》
日本色彩计画中心理事海上雅臣於《中国色名综览》的序中提到,《中国色名综览》是根据《色谱》所编定而成.《中国色名综览》是於1978年出版,凑幸卫担任编修,内容之编辑采色彩辞典的形式,以日,中,英三语言对照编撰而成. 《中国色名综览》收录了日本色名530个,中国色名625个,美国色名276个, 并根据ISCC-NBS表色法,将色彩做系统化的区分.
在编撰上采用座标标示色相位置,分别对照各国的色名,但以日文标示为主体,中,英为辅,且将色相以色相环的表现方式排列,色相环分成40等分,每一等分的数值为2.5,全部有彩色分为40个色相,另有一页为无彩色,共计41 个色相.由於中,日本色样之色彩值并不相同,各色相面色样数也不同,故分开标示於不同图上,因此每个色相均有两个图以兹对照,左页为日文,右页为中,
美色名.
2-3.《中国の传统色》
图 2. 《色谱》色表内页排列结构
5
《中国の传统色》是王定理编,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於1986年发行,共收录了320色,且印制成可撕下,以作为标示用的色票.据开头说明文的登载,本色票的汇编是为了恢复和发展中国传统色,王定理远赴中国各地和边远地区进行色样的搜集考察,共收集了320个色彩,其中以矿物色为主,也有部分植物色和其他合成色及录有近代的外来色彩.色名则是采用中国历来的习惯用语,有的是以产地或以植物花卉,果实命名,在解说的部分,有些则借用流行词汇的命名,帮助日本人对中国传统色的理解与应用,并加注了中,日文对照说明.
三,比较结果
《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之色名使用异同上,经比较后发现《色谱》与《中国色名综览》有623个色名是相同的.差异之处为《色谱》中的「扮桃红」,「榖黄」,在《中国色名综览》中,未被列入,而代以「楮黄」与「黑」两色名.《中国色名综览》在编撰时,是以《色谱》作为蓝本的,但为何舍弃「扮桃红」的原因,并未见说明.
将《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比对后,色名重叠的部分有52个(请参见附录1).差异处明显,这是因《中国の传统色》所汇整的色名,未参考《色谱》, 独自选用了如劳动布色,将校呢,十样锦,百草霜,承德皂等,以中国地名,服饰或壁画等,有争议性的色名.对照其编辑委员名单,发现专业属性过於集中, 且发现编撰过程中,未有任何的调查依据与参考性研究根据. 本研究将三部色彩专书或色帖,所出现之色名予以汇整,共得到896个色名(见附录2),其中以红色色名最多,绿色其次.以下仅依照青,红,黄,白,黑,其他等次序,并考虑较特殊的或具争议性的色名,加以说明.
表2. 各色系之色名数量分类
基本色系 青 红 黄 白 黑灰 绿 蓝紫棕褐粉 橙 其他
色名数量 12 17196 20 2 1061117080315 16 7 171
3-1.青,蓝,绿
「青,绿,蓝」三字的色相表达,一直处於混淆与暧昧不清的情况,即使到现代台语和客家语的交通信号的「红绿灯」还是说成「红青灯」,连日语也都有相同的现象.有绿字却不用,习惯上还是称之为「青」.三字在古代是以青字为主体表现的,不论是出现次数还是表现的广度上,青字都是凌驾於蓝和绿字的, 尤其是蓝字. 「青」字是五正色之一;「绿」是间色;「蓝」其实是描写染色植物「蓝草」. 《诗经》〈小雅〉中有「苕之华,其叶青青.」以「青」字来表达叶子的色彩.「绿」字在《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直接以绿字来表达竹子的色彩.由以上可以发现青,绿字都被用来描写植物本身所呈现的色彩,两字形成同色表达的现象;再加上蓝字的借用,使得青,蓝,绿三字的表现色相,产生暧昧的状态.青除了可指蓝,绿外,也具有黑的色相,如「一6发青丝」,指的就是黑色,更使青字带有蓝,绿,黑三色. 「蓝」字在《诗经》〈小雅〉篇中「终朝采蓝」其中的「蓝」字便是指染色植物蓝草,其区隔较大.但是在《荀子》〈劝学篇〉却说:「青出於蓝而青於蓝」, 显然蓝草染出的色相是天空的蓝色,并不是绿色的色相.可是青字的甲骨文却是借用草造形的「生」和井造形的「丹」组成的,是以井边草的色相表达的.青字的绿色色相到了《荀子》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融合了蓝色的色相,使得青字同时具有蓝与绿的色相.《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中出现的青字色名有鸭蛋青,靛青,群青,鲛青,霁青,铁青,钢青,沙青,元青等11个.绿色色名在三研究对象中,有111个,如青豆绿,青梅绿,浮萍绿,马蹄莲绿,荷叶绿,棕榈绿,新禾绿.蓝字色名计出现有70个,如天蓝,灰蓝, 靛蓝,品蓝,尼罗蓝等等.青,蓝,绿三字的结构均是以「植物名+基本色名」为主要命名方式.蓝字和青字的使用频度上,尤其从「红,橙,黄,绿,蓝,靛, 紫」7色基本用语中,可以感觉到蓝字已经逐渐取代了青字的转变. 在绿色111个色名中,以植物为命名的有60个,占整体之54%;其他来源, 分别有玉石,景象,动物,矿物,如翠屏绿,嘉陵水绿,浪花绿,玉髓绿,土耳其玉绿,草原远绿,宫殿绿,田园绿,牡蛎绿等.《说文解字》绿字的解释为「帛青黄色也」,本义指蓝黄染料染成的布.《释名》上的解释则是「绿,浏也,荆泉之水于上视之浏然,绿色此似之也.」指绿字就是水的颜色.《说文解字》和《释名》的解释依据不同,但色相都同样是指绿色.绿色的表现除了绿字外,碧, 翠,苍,水,草色也表现绿色色相或带有绿色的意味,如《色谱》,《中国色名综览》中的「翠屏绿」,指林木苍翠成荫如屏风般.「翠」原指鸟类,但是在《尔雅》〈释山〉解释为「未及上,翠微」,指山气呈现青绿之意.而「碧」在《说文解字》解释为「石之青美者」,除了有青的色相表达外,也具有美的感觉标准. 水,草字则是藉著外表的色彩表达的,苍字也具有草的意思,大致上也雷同.
3-2.红,赤
自古以来中国即有五方对应五色之说,五色分别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里,不论各个色彩角度来看,在质与量上,俨然已成为中国的基本色名.尽管如此,文字也经常在历史的洪流中,受到事件与文学表现的影响,而出现变动.如五色中的「赤」字,在汉之前的文献里,均是红色色相的表现主体,如《诗经》〈邶风〉「莫赤匪狐」中,以「赤」字单字出现来描写动物的色彩.《诗经》中,未出现有「红」字,直到汉的《汉赋》中,才出现有比较多的红字使用纪录,有红颜,红黛,红尘,红花等等,出现次数有29次,不过出现频度还是少於赤字的34次.至於赤字和红字的出现次数推移,是到唐代才有明显的差异,《全唐诗》中红字使用的次数以4,071次凌驾於赤字的738次注1.赤字与红字的出现状况如何,都是属於中国传统色的一环,尤其是五正色之一的赤字, 竟然《色谱》或《中国の传统色》的传统色名里,也未见以「赤」字之色名出现. 《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中,表现红色的色名共有171 个,数量上是最多的,词种171种,分别一字有1个,双字有47个,三字有85 个,四字有33个,五字有4个,六字有1个,表现主体是以两字,三字,四字为主体.整体上,再次说明了红色受到中国人喜爱的情形,表达最细腻的色彩. 另外,从171个红色色名中,也发现了藉植物比喻的命名有149个,占总数的86%;色名的结构以「植物名+基本色名」居多,如:牡丹红,枣红,柿红,荷花红,玫瑰红,榴花红,山茶红,山黎豆红,白芨红,石蕊红,吊钟花红,合欢红,夹竹桃红,芙蓉红,秋海棠红,唐菖蒲红,苋菜红,报春红等等,以不同的花卉品种名称作为色彩差异来命名的.
《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里的红字色名表现,也出现有「妃红」和「绯红」同音异字的表现.「绯」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说明是「赤白色也」也就是粉红色或桃红色的意思,「妃」字和红字的结合恐怕是和唐代的杨贵妃有关,在《开元天宝遗事》〈红汗〉中出现有「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恃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花也.」的描述.文中指杨贵妃皮肤红润,连皮肤上的汗水也因此泛著粉嫩淡红色泽;另外,在现代的鲁迅〈桃花〉文中,也写到「桃花可是生了气,满面涨作杨妃红」,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可发现原为形容杨贵妃出汗的叙述, 逐渐演变成为色名;更由於鲁迅等文作家的使用案例,因此被列入传统色名之中.可见红的色彩表现概念之中,并不是被独立出来的色相,也可以藉此说明古代的文字色彩表现并不是精准单一的,而是拢统和概念的《色谱》与《中国色名综览》中的「胭脂红」,在《中国の传统色》则称「胭脂色」,两色名的表达方式看似相同,但深入探究发现,「胭脂」原意是物名,前者在物名后加上了基本色,后者则直接以物名作为色名表达.胭脂是和古代的化妆品,颜料等材料有关,是从「红花,紫胶虫」等植物和动物的材料提炼出来的,经实际采样染色之后,胭脂的色相是暗红带紫的色相.胭脂另外有燕脂,胭脂,燕支,焉支等多种称呼.胭脂色与咖啡色,咖啡棕,红莲灰,红灰莲,桂皮,桂皮淡棕等,这类型的色彩名称,都是透过物件本身所呈现的色相来命名.
3-3.黄
「黄」字的色名,计有卡其黄,黄金色,芦黄,榖黄,乳鸭黄,蜡黄,迎春黄,蔑黄,黄,槐黄,姜黄等,共计96个.黄字在甲骨文时期即已出现,是以黄色的玉石或大地的颜色,作为造字的根据,如《说文解字》中解释黄字为「地之色也」.黄字在历史的移转下,色相变化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但从唐代后,就成为皇帝的专属色,一般百姓是无缘使用的.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在《色谱》收录的谷黄,在《中国色名综览》中为楮黄,《说文解字》:「楮,谷也」,两者虽然文字不同,但意义上却是一样的.另外在《色谱》与《中国色名综览》中出现的「篾黄」,在《说文解字》:「篾,竹皮也」.篾字在历史上,曾出现清乾隆时,因「篾黄」谐音同「灭皇」,因此「篾青」的使用是会被治罪的.另外,在《中国の传统色》有「芦黄」一词,芦指的是芦苇;也称「蒹葭」, 8推测主要是以秋天泛黄的芦苇所呈现的景象来命名的.芦黄和专为皇帝染黄色服饰色彩的「栌」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和古代文献出现的「栌黄」是不同的.「槐黄」则是以槐树的花朵来命名的,「姜黄」应该也通「姜黄」;是根部可用来染黄色的植物,并藉由染色所呈现的色彩来命名.
3-4.黑,白,灰综合三部色彩专书发现在无彩色的部分以灰色之色名数量最多,仅次於红,绿色,反观与灰色同属无彩色之黑,白两色的分布情形,黑色在三研究对象中,只出现了「灰黑」,「黑」两色名,另外加上表现黑色材料的「墨」,也只在《中国の传统色》出现了「油烟墨」,根据吕清夫在《色名系统比较研究》调查结果,使用频度最高的「漆黑」,「墨黑」也未见收录,只列出墨绿,墨紫两色.但按照色彩词的解构来看,两字分别为绿,紫之修饰语而已,并不是主体基本色.在白色的表现中,比较特别的是以粉字来表现的,计有16个,如《中国の传统色》出现的立德粉,玛瑙粉,蛤蜊粉等.其中的立德粉,是相当近代的合成化工原料,是由外来语翻译的,未见解释.白字的表现数量上,计有20个,如月白,乳白,银白,蜡白,灰白,雪白,茧白,蚌肉白,荷花白,鱼肚白等等.「粉」字在《说文解字》里是解释为敷面的意思,指的是古代以米所磨成的粉作为敷面的材料.粉字在文学作品上,大多是与「白」字同义,因此粉字置於基本色名前时,具修饰的意味,色相也有明度上的转变.粉的材料古代出现的有胡粉,米粉,豆粉,铅粉,蛤粉,锌粉,钛粉,钙粉,韶粉等,是绘画,彩绘的原料,也是妇女的化妆材料.「粉」的状态在色相上,是以白色色相较居普遍,如盐粉,糖粉,淀粉等日常生活食品.因此概念上,粉字是具有白色的色相,和白字相通.
在灰字的表现上,灰字作为色彩表现是相当近代的,之前大多是指灰烬的意思.且古代灰色色相是以黑字为基础建立的,在黑字前,分别冠上淡,浅,亮,薄,瘦,浓,暗等修饰语来表示的.在中国传统画论中,也将墨分为焦,浓,重,淡,清等五彩,其实就是灰色的色相表现.在三研究对象里,表现灰色的106个色名中,出现较多的是动物,共33个.其他则分散於植物,器物,矿石,景象,文学等,如猴毛灰,田鼠灰,松鼠灰,象灰,鼠背灰,燕羽灰,鸽子灰等,以动物肤色,毛发来表现的色名.色名组合除了多为「动物名+色名」外,还有「抽象词+基本色名」的组合,如《中国の传统色》中的「相思灰」,是稍微费解的.另外在灰色色名中,发现具有灰,正灰,浅灰,中灰,深灰,暗灰等的层次表现,明度由正,浅,中,深,暗等形容词辅助分别表现之.
3-5.其他颜色
「紫」色在三研究对象中,出现有卵石紫,金鱼紫,红光蓝光甲基紫,牵牛紫,暗龙胆紫,葡萄酱紫,远山紫,青蛤壳紫,螺甸紫,苏木紫,青莲紫,黑紫,罗兰紫,魏紫等80个.紫色的色相有偏红和偏蓝的现象,在80个色名中,远山紫是自然现象中的远山呈现之色相,空气中的水气与散射光,一般是以偏蓝9的色相说明,因此此处推测为偏蓝的紫注2.另外,蓝光和红光甲基紫是属於近代外来的合成染料,魏紫是牡丹花的品种名.
「橙」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为:「橘属」,指植物的果实,并非用於形容色彩.在实际的案例搜寻中,《全唐诗》中的橙字,从前后文脉中了解均是以植物表现为主.古文献中的橙字,几乎是表达植物的,至於何时被借用於表达色彩,需要在进一步探讨理解.但橙色的色相在《考工记》中,是以「縓」,「赬」等字来表达的.「縓」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帛赤黄色也.一染谓之縓.」,以带红的黄色来说明,也说明是一次染色所成的色相.但是这两字於古代,就已不普及,属於少见字.到了现代,縓和赬字已是「死字」,完全被橙或橘字取代,现在橙色的色彩表现主体是以橙和橘两字构成的.在《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中「橙」字的色名有金莲花橙,美人焦橙,海螺橙,橘橙,淡橘橙,橙,粉橙等,均是将橙字置后,推测可能是因品种差异,所产生的色相变化.
「褐」字在中国早期是不被用来形容色彩的,而是指毛料衣物的意思,《诗经》〈豳风〉里,就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句子.显然褐字并不是被用於表现色彩的,而是表现纤维的.如《全唐诗》中,尽管褐字出现有145次注3,但均是用以描写衣物材料,如:布褐,褐衣,褐裙,短褐,衣褐,褐花袍等.《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中的褐色色名有茶褐,鹿皮褐,深褐,山鸡褐,古铜褐等.褐字在何时成为色彩借用的文字,也是令人好奇的.「赭」字有赭石和淡赭2个,若根据吕清夫在《色名系统比较研究》中分类,赭色被列入褐色的归类里.赭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为「赤土也」,在《全唐诗》中,共出现35次,以形容衣物织品的赭衣,赭袍为最多,且「赭」字所表达的色相近似於「赤」.因此也可看出赭字的色相,是涵盖於红色或赤色之中.
「棕」字的色名共有31个,如丁香棕,火山棕,火泥棕,火岩棕,可可棕等.根据《说文解字》,棕字是:「棕榈也,其皮曰椶.」其中的「椶」字是通棕字,原指棕榈树皮的意思,后延伸为色名.其中有差异的是《中国の传统色》出现的「鹿皮棕」;在《色谱》与《中国色名综览》的「鹿皮褐」,指的都是毛色.「鹿皮」界定较为模糊,所指的是毛色,还是肤色,或许是品种不一的鹿皮,也是容易令人困惑.
四,结语
研究后发现, 《色谱》的色名大多来自於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占总数的50%,《中国の传统色》的色名选订或解释多采自织染,服饰,绘画领域,《中国色名综览》是根据《色谱》编定的,差异相同.但三研究对象在取样上均出现有偏颇不全的现象或取样过度集中的情形,且未经客观且广泛且完整的搜集工作,使得信赖度令人质疑.《中国の传统色》在汉字的使用上,与《色谱》,《中国色名综览》有所出入,例如藕荷与藕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会造成色彩表10
达上的误解.其中也发现单字的中国色名未被列入考虑,却强加了许多近代外来的翻译性色名,令人对「传统」两字的时间与区域定义产生困扰.也发现《中国色名综览》一书所列色名,根据其所配合的曼塞尔(Munsell)色相表对照比较,发现同属5R 6/12的大红,珊瑚红及鱼腮红三色,虽为色相相同,却有著不同的命名.本研究仅透过比较来理解其中的异同,藉以一窥中国传统色的建构初期努力的缺失,期以抛砖引玉,诱发史料,绘画,服饰,染料等资料的汇整调查,回归色名最初形成的由来与究明其意义,如此将有助於日后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建构.
五,注释
1. 刘晏志,2004,《全唐诗》中之红色色彩字与词的表现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所,硕士论文,p.45
2. 曾启雄,2003,《中国失落的色彩》,耶鲁国际文化出版,p.262
3. 同注1,p.12
六,参考文献
1. 日本色彩计画中心,1979,《中国色名综览》,日本色彩计画中心,东京
2. 王定理,1986,《中国の传统色》,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东京
3. 王定理,1993,《中国化颜色的运用与制作》,艺术家,台北
4. 吕清夫,1994,《色名系统比较研究》,汉文出版社,台北
5. 沈小云,1997,《从古典小说中之色彩词的时代性》,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硕
论
6. 林志鸿,2002,《色彩词表现状况之调查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硕论
7. 林雪雰,2003,《从汉字字书探析色彩文字之演变》,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硕
论
8. 商务印书馆,1958,《辞源》,台湾商务印书馆,台湾
9. 李时珍撰,1996,《本草纲目(上,下)》,增订本,培琳,台北
10. 许慎,段玉裁注,1988,《说文解字注》,红叶,台北
11. 张伊蒂,2003,《教科书中色彩词之调查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硕论
12. 曾启雄,2003,《中国失落的色彩》,耶鲁国际文化,台北
13. 刘晏志,2004,《全唐诗中之红色色彩字与词的表现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
学,硕论
14. 杨家骆主编,1988,《说文解字》,世界书局,台北
11
附录一:《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重叠之色彩
土黄,月白,毛绿,灰绿,乳白,咖啡,油绿,花青,金黄,青灰,品红,枯绿,殷红,淡绿,枣红,雄黄,钴蓝,铅灰,翠绿,苍黄,苍绿,银白,银朱,铜绿,葱绿,姜黄,芦灰,铁灰,艳红,浅驼,大理石,丁香紫,巴黎绿, 月季红,甘草黄,石板灰,淡豆沙,玫瑰灰,玫瑰红,淡青莲,黄莲黄,洋葱紫,茄皮紫,淡灰绿,牵牛紫,银鼠灰,
橄榄灰,橄榄绿,鸭蛋青,柠檬黄,宝石蓝,罗兰紫,鹦鹉绿
附录二:《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之896色名汇整表
黑,灰,橙,烟
楮黄,大红,土黄,天蓝,月白,月灰,毛绿,水红,水绿,玉红,瓦灰,石绿,朱红,灰白,灰黑,灰绿,灰蓝,
竹绿,米色,肉色,舌红,艾绿,李紫,杏黄,芋紫,油绿,穹灰,芽绿,花青,芥黄,桃红,金黄,金驼,青灰,
青莲,檀紫,品红,品蓝,霄蓝,霉红,靠灰,驼色,墨紫,槿紫,猬灰,晓灰,橘橙,蕈紫,钢青,钢蓝,靛青,
颊红,篾黄,姜红,姜黄,鲜红,鲜绿,鲛青,鸽蓝,黝绿,烬灰,蓝绿,蟾绿,鹑灰,麴红,藻绿,芦灰,铁灰,
铁棕,鹤灰,鶲蓝,霁青,鸥灰,鸥蓝,艳红,烟红,羣青,榖黄,姚黄,星灰,星蓝,柿红,枯绿,柚黄,酱棕,
酱紫,镍灰,魏紫,鼬黄,茧白,藕荷,藤黄,银白,银朱,银灰,翠蓝,翠绿,蒿黄,苍黄,苍绿,苍蓝,蜜黄,
雄黄,暗红,暗蓝,酪黄,釉蓝,钴蓝,铅灰,麂棕,尘灰,嫩灰,嫩绿,碧青,绿灰,苔绿,虹蓝,唇红,桂红,
栗棕,栗紫,殷红,海青,秧绿,粉白,粉红,粉绿,荆紫,草黄,草绿,茵绿,茶褐,闪蓝,垩灰,淡绿,淡绯,
浅灰,中灰,深灰,雪白,绀红,绀紫,晴蓝,晶红,枣红,焰蓝,砚灰,紫灰,菊绿,蛙绿,象灰,貂紫,雁灰,
二朱,三绿,元青,水黄,奶棕,奶绿,沙青,沙绿,春绿,春蓝,桔红,桔黄,棕红,棕茶,锈红,锈绿,正灰,
灰米,米灰,米红,妃红,朱膘,粉橙,土布,竹月,老绿,血红,辰沙,果灰,果肉,枝黄,青金,红皂,胡粉,
军绿,库金,海蓝,粉棕,纸棕,毛月,深褐,朱砂,章丹,鹊灰,红狐,深烟,猩红,绒蓝,紫粉,紫绛,绛紫,
雄精,黄灰,黄棕,黑紫,腊黄,蜡白,钛青,杨桃,树皮,选金,燋茶,黛蓝,藏蓝,兽皮
迎春黄,长石灰,红汞红,珠母灰,素馨黄,胭脂红,荔肉白,草灰绿,茉莉黄,草珠红,草莓红,茶花红,蚌肉白,
高梁红,豇豆红,晚波蓝,晨曦红,梧枝绿,淡土黄,淡灰绿,淡米粉,淡肉色,淡松烟,淡红灰,中红灰,隐红灰,
淡茜红,淡绛红,淡菽红,淡绿灰,淡翠绿,淡橘橙,淡曙红,藏花红,淡蓝灰,淡蓝紫,淡茧黄,淡铁灰,浅灰绿,
浅铬黄,浅驼色,清水蓝,深灰蓝,深海绿,深铬绿,深芦灰,烹虾红,牵牛紫,硫华黄,荸荠紫,莽丛绿,莓酱红,
初荷红,荷花白,荷叶绿,苋菜红,苋菜紫,蛇胆绿,蛋壳黄,软木黄,野菊紫,陶磁红,鱼尾灰,鱼肚白,鱼腮红,
鹿皮褐,鹿角棕,麦苗绿,麦浪绿,麦杆黄,豆蔻紫,喜蛋红,报春红,斑鸠灰,晴山蓝,晶石紫,景泰蓝,棕叶绿,
棕榈绿,湖水蓝,焦茶绿,犀角灰,猴毛灰,琥珀黄,笋皮棕,紫杉绿,紫荆红,菠根红,菠萝红,菱锰红,菊蕾白,
菜头紫,蛛网灰,象牙白,象牙黄,雅梨黄,落叶棕,落霞红,葵扇黄,葛巾紫,莴苣绿,葡萄紫,鼠背灰,鼠鼻红,
椹汁紫,榴子红,榴花红,榴萼黄,嫩荷绿,嫩菱红,嫩菊绿,汉白玉,满江红,玛瑙灰,翠屏绿,碧蝉绿,云山蓝,
云水蓝,云杉绿,云峰白,黄昏灰,搪磁蓝,新禾绿,暗玉紫,暗驼棕,暗砖灰,暗蓝紫,极光红,椰壳棕,枫叶红,
豌豆绿,淡蜜黄,蜻蜓红,蜻蜓蓝,蜥蜴绿,远山紫,远天蓝,苍蝇灰,古铜绿,鸢尾蓝,凤信紫,剑锋紫,剑鞘绿,
暮云灰,涧石蓝,莲子白,莲瓣白,莲瓣红,葱油绿,蝶翅蓝,美蝶绿,虾壳青,蝙蝠灰,猪肝紫,醉瓜肉,荠菜绿,
藤萝紫,蟹壳灰,蟹壳红,蟹壳绿,蟹螯红,鲸鱼灰,丽春红,宝石绿,宝石蓝,芦苇绿,芦穗灰,苹果红,苹果绿,
苏木紫,樱花红,樱桃红,樱草紫,铁水红,鹦鹉绿,风帆黄,榅桲红,绣球绿,扮桃红,鹤顶红,萝卜红,萝兰紫,
槟榔棕,樫鸟蓝,柠檬黄,瀑布蓝,鲑鱼红,鸽子灰,淡橘橙,橄榄灰,橄榄绿,橡树棕,燕羽灰,燕颔红,燕颔蓝,
磨石紫,萤石绿,萤光蓝,锦葵红,橙皮黄,槴子黄,蔻梢绿,战舰灰,余烬红,丁香棕,夕阳红,大豆黄,山茶红,
山梗紫,山鸡黄,山鸡褐,中灰驼,丹紫红,井天蓝,孔雀绿,孔雀蓝,巴黎绿,月季红,月影白,水牛灰,潭水绿,
火山棕,火岩棕,火泥棕,火砖红,火鸡紫,牛角灰,冬青绿,北瓜黄,金瓜黄,木瓜黄,可可棕,古鼎灰,古铜紫,
古铜褐,尼罗蓝,玉粉红,玉钗蓝,玉簪绿,玉髓绿,瓜瓤红,瓜瓤粉,瓦松绿,瓦罐灰,甘草黄,甘蔗紫,苷蓝绿,
田园绿,田鼠灰,田螺绿,白芨红,石竹红,石竹紫,石板灰,石斛绿,石蕊红,石蕊蓝,冰山蓝,合欢红,安安蓝,
竹篁绿,艾背绿,佛手黄,卵石紫,杏仁黄,沙石黄,沙鱼灰,牡蛎绿,甸子蓝,芒果棕,芒果黄,豆汁黄,淡豆沙,
乳鸭黄,亚丁绿,兔眼红,淡咖啡,岩石棕,枇杷黄,松鼠灰,松霜绿,松烟灰,河豚灰,法螺红,炒米黄,玫瑰灰,
玫瑰红,玫瑰粉,玫瑰紫,芝兰紫,芙蓉红,芭蕉绿,芥花紫,虎皮黄,淡桃红,金鱼紫,金盏黄,金叶黄,金莺黄,
青豆绿,青梅绿,青菜绿,淡青莲,黄莲黄,青矾绿,芡食白,扁豆紫,指甲红,春梅红,枸杞红,柏林蓝,柞叶棕,
柞蚕绿,洋葱紫,珊瑚红,玻璃绿,珍珠灰,玳瑁黄,秋波蓝,海棠红,秋葵黄,茄皮紫,飞泉绿,香叶红,香蕉黄,
凋叶棕,夏云灰,宫殿绿,桔梗紫,淡栗棕,桑皮绿,浪花绿,海天蓝,海王绿,海沫绿,海军蓝,海豹灰,海参灰,
海带绿,海象紫,海涛蓝,海螺橙,海鸥灰,浮萍绿,乌梅紫,乌贼灰,狼烟灰,琉璃绿,鸭蛋青,鸳鸯紫,龙葵紫,
龙须红,龟背灰,胆矾蓝,薄荷绿,蓟粉红,螳螂绿,螺甸紫,钟乳灰,霞光红,鸡冠红,鸡冠紫,鸡蛋黄,鹅掌黄,
十样锦,百草霜,大赤金,小鸡黄,丹东石,水貂灰,卡其黄,卡其绿,承德灰,承德皂,浅桔黄,相思灰,玉石蓝,
甘石粉,立德粉,深竹月,长春花,粗晶皂,真丝绸,将校呢,浅土蓝,浅血牙,浅棕灰,中棕灰,浅藤紫,深毛月,
深毛蓝,劳动布,富春纺,红扇贝,苦鹊蓝,深烟红,油烟墨,紫水晶,紫扇贝,紫薇花,紫藤灰,浅黄棕,碧玉石,
灯草灰,蕃茄红,织锦灰,藏黑蓝,罗汉果
丁香淡紫,大理石灰,山黎豆红,暗海水绿,嘉陵水绿,巧格力棕,白皮松绿,白屈菜绿,吊钟花红,向日葵黄,尖
晶玉红,百龄鸟灰,羽扇豆蓝,油菜花黄,初桃粉红,雨后桃红夹竹桃红,初熟杏黄,金莲花橙,青蛤壳紫,扁豆花
红,洋水仙红,秋海棠红,美人焦橙,飞燕草蓝,唐菖蒲红,桂皮淡棕,深琉璃绿,粉团花红,纺织娘绿,草茉莉红,
草原远绿,马蹄莲绿,马鞭草紫,淡可可棕,淡玫瑰灰,淡郁金红,淡蕊香红,淡藏花红,淡藤萝紫,淡罂粟红,淡
牵牛紫,深牵牛紫,牵牛花蓝,蛋白石绿,野蔷薇红,麦芽糖黄,复盆子红,无花果红,莱阳梨黄,酢酱草红,暗紫
苑红,暗龙胆紫,杨梅花红,万寿菊黄,落英淡粉,葡萄酒红,野葡萄紫,葡萄酱紫,电气石红,满天星紫,碧罗春
绿,凤仙花红,槲寄生绿,暗橄榄绿,橄榄石灰,橄榄石绿,槐花黄绿,橄榄黄绿,独山玉绿,褪色玫瑰,龙睛鱼红,
龙睛鱼紫,龙嘴花红,龟背灰绿,赛佛磁蓝,鸡血石红,鹦鹉冠黄,柏坊灰蓝,乌罗松红,浅石英紫,浅海昌蓝,北
京毛蓝,瓜花黄,浅青瓷釉
介壳淡粉红,玫瑰葡萄紫,荷包海棠红,垂丝海棠红,红光甲基紫,蓝光甲基紫,香水玫瑰黄,土耳其玉绿,法国梧
桐皮,龙泉青瓷釉
转自 http://www.jixiawh.com/bbs/viewthread.php?tid=10159&extra=page%3D4
《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之色名比较研究
曾启雄* 林岱莹** 刘晏志**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所教授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所研究生
摘 要
本研究以1957年中国科学院所编译出版的《色谱》收录之625个色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佐以1979年《中国色名综览》收录之625个色名,以及1986年《中国の传统色》收录之320个色名,进行比对色名的异同处.希望对中国传统色名系统之建构有所助益。结果发现1.《中国色名综览》之色名出现有相同色相却标示不同色名之现象。2.《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与《中国色名综览》皆未收录单字的中国色名,却强加了许多近代外来的翻译色名。3.《中国の传统色》在汉字的色名表示上有用字误解的现象。4、(这是豆友集体研究出的结果)《中国の传统色》色值有点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色,色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pu" vs. "Chinese Color
Name Dictionary" and "Traditional Colors of China
".
Chii-Shyong Tzeng* Tai-Ying Lin** Yen-Chih Liu**
*Graduate Schoo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rofessor**Graduate Schoo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Graduate Student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Sepu"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in 1957. "Sepu" was the first specialized book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names. The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625 color-names in "Sepu". From the studies that Further compare 625 color-names in "Chinese Color Name Dictionary", and 320 color-names in "Traditional Colors of China", try to understand the distinction part among the research samples. The research found out:1. the same color patterns has different names; 2. The research samples did not include character of Chinese color-names but many translated color-names from aboard.3. There is several mistaken-usage on Chinese fonts in "Traditional Colors of China" .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s, Color-Names
一,前言
「色名」是色彩的名字,也是我们认识与称呼色彩的模式之一,色名就像人们的名字一样,可以用来区分不同色彩的相貌,如鲜红,水蓝,翠绿,藏青,鹅黄,石榴红,海棠红,鱼肚白,橄榄绿,菊花黄等,丰富且多样的色彩名称,自有文字以来就一直被使用与流传.而中国汉字色名的命名模式,不乏以人类生活周遭人,事,物来形容的,如「老鼠色」被用来形容灰黑色;「桃红」指类似桃花的红颜色.色彩名称也会因地区,语言,时代的变换,而有所异同,因此具有其特色,也可藉以判别时代,区域,语言的媒介.但早期人类在为色彩命名时, 是如何藉物比喻来描写的,是值得细细深入研究探讨的一环. 色名发展初期大多以单字描写为主,如∶《尔雅》〈释水〉中「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是形容渠水呈现黄色的样子;更出现有将色彩做为社会阶级之表徵,例如秦朝崇尚黑色,因此以黑色服饰象徵地位高者.《论语》的「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也说明了当时的色彩使用礼制规范.此后由单字慢慢演变出双字,三字,多字,甚至叠语的色名使用情况,如台语中的「红红红」, 「红记记」等,丰富了中国语言上的色彩表现,也更具特色.语言是文化的缩影, 色彩命名也是语言表达的一支,因此不同的语言,民族,文化等,形成各异的色彩表达方式,也可视为整个文化群体的缩影.中国历经各朝代的演进加上民族的融合,地方独自的发展,累积了相当的时间,区域的色彩语汇量,如能适当地加以分辨,将有助於特色的建立.
二,研究目的与对象
本研究主要目的为:汇整即有之《色谱》,《中国色名综览》,《中国の传统色》等之中国传统色名,并尝试比较其色彩命名的异同.并具体厘清目前为止,传统色名的既有状态,以作为日后建构或研究上的立足点.在研究对象方面,则是以《色谱》为主,辅以《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从归类中区别其异同,并探讨其出现的合理性.以下简要说明三研究对象之刊书背景,以为相互关系之比较依据.
2-1.《色谱》
3
《色谱》是中国科学院於1957年出版,以书的形式编订的,其目的是为了制定颜色标准和统一颜色名称为主轴,可说是中国近代首部传统色名专书,内容汇整了古今使用之色名,并搭配有色样.《色谱》的编撰是由周太玄担任召集人, 另有14名科学院名词室成员担任委员,委员具有科技人员身分,主要是为了提供生物学,矿物学,印刷,染色,绘画等领域的应用.从1955年开始进行选材, 并进行《色谱》的设计与编印.1956年由张兆麟拟定色名,并分送相关单位审查,经过三次反覆修正及补充,才於1957年3月初步确定《色谱》之色名. 由於《色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遗失了编撰时的资料和纪录.但其印行版本,目前正本仍被收藏於日本国会图书馆,本研究即应用了该收藏品.根据书中记载,本书编撰是参考苏联崩达尔采夫(Бондарцев) 的《色谱Шкала Цветов》,美国迈尔茨(A. Maerz)与保罗(M. Rea Paul)的《色彩辞典A Dictionary of Colour》和德国奥斯华德(W. Ostwald)的《色谱Colour Album》,经过扩充与发展后,登载了1617个彩色和 13个灰色编成的色谱,冠上色名的计有625个. 虽然《色谱》一书编列了625个色名,但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更由於印刷技术与材料的限制,造成色彩复制结果与现实有所差距,色名更无法一一正确表达.从中国古代文献上可以发现,汉字是以借物比喻的方式来传达或感知意象中的色彩,并非以一个色名直接对应一个色相方式呈现,每个色名是具有色彩区域范围的.如:「桃红」初开与盛开时的颜色就不一样,同一朵桃花的每片花瓣所呈现的色彩也会有所差异,难以文字作精细描绘.桃花所被感知的色相通常是概念式的色彩区块,不是现代色彩系统中所指的精确且单一的色相.但是「桃红」名称却因通俗常用,而被保留下来,更碍於这类传统色名难与色彩直接对应之故,色谱审查小组也在编定条例中,坦言所拟定之色名是不够严谨的困境.《色谱》编定条例中.也指出颜色编列乃参考奥斯华德色彩体系,是以八个基本色为主,分别以I VIII符号代表,另外加上无彩色IX,编列方式是将各色与次一色进行搭配,产生49种色调,再从各色调中,选出三至四色与灰色搭配成为深浅各异的色彩,由I~II之间再产生了Ia~Id.如表1:
表 1. 基本色之主要色相统计表
编号 基本色 色名数 编号 基本色 色名数
I 迎春黄+北瓜黄 34 V 葬花红 19
Ia 迎春黄+燕羽灰 19 Va 深芦灰 15
Ib 乳鸭黄+鹤 灰 25 Vb 红光甲基紫 18
Ic 琥珀黄+铁 灰 22 Vc 蓝光甲基紫 17
Id 金叶黄+乌贼灰 18 VI 景泰蓝+海青 28
II 橙 橘+蜻蜓红 24 Via 景泰蓝+海深灰 8
IIa 橙 橘+石板灰 18 VIb 靛 青 15
IIb 燕颔红+象 灰 17 Vic 釉 蓝+瓦罐灰 19
IIc 菠萝红+暗砖灰 19 VII 孔雀蓝+毛 绿 19
IId 莓酱红 16 VIIa 孔雀蓝 17
III 铁水红+淡蕊香红 34 VIIb 青矾绿+烬 灰 20
图 1. 《色谱》封面
4
IIIa 铁水红 8 VIIc 翠 绿 23
IIIb 海棠红 11 VIII 玉髓绿+蝶 黄 19
IIIc 淡曙红 12 VIIIa 玉髓绿+砚 灰 11
IV 品红+霞光红 19 VIIIb 琉璃绿 16
IVa 品红 11 VIIIc 鸽子灰 18
IVb 紫荆红 11 IX 雪白 14
IVc 扁豆花红 11
由表1可知各编号基本色,I以黄色为主,II以橙色为主,III与IV以红色为主,V以红蓝混色后的紫色为主,VI以蓝色为主,VIII以绿色为主,IX为明度阶调.统计后发现基本色为红,橙,黄,绿,蓝,紫六色,另外加上无彩色.《色谱》内页色表排列结构参考自《色彩辞典》,有彩色之色表有34页,无彩色之色表1页,共计35 页,每页分为左右两半,横纵各为 7个,组合成49宫格,左半部标示色彩之色名,右半部则为色名之对照色,右上(I17')及左下角(I71') 分别为纯色,其中以右上角为基本色,纵轴(1'~7')之明度7阶层, 从右至左由浓渐淡,横轴(1 7) 以另一基本色,浓度由下而上,以6个阶层渐次变淡,最上面一层则保持原右上角基本色的明度变化.
在色名索引的编列方面,是按笔画顺序排列,但因《色谱》编订正时间值中国推行汉字简化运动.於1956年1月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至1964年发表《简体字总表》,共计简化2236字.汉字简化对当时各方产生了影响,但在50年代中期,简体字使用尚未规范时,因此色名索引的编排方式,还是先以繁体字笔划顺序排列的,再将简体字不分序置於繁体字之后.
2-2.《中国色名综览》
日本色彩计画中心理事海上雅臣於《中国色名综览》的序中提到,《中国色名综览》是根据《色谱》所编定而成.《中国色名综览》是於1978年出版,凑幸卫担任编修,内容之编辑采色彩辞典的形式,以日,中,英三语言对照编撰而成. 《中国色名综览》收录了日本色名530个,中国色名625个,美国色名276个, 并根据ISCC-NBS表色法,将色彩做系统化的区分.
在编撰上采用座标标示色相位置,分别对照各国的色名,但以日文标示为主体,中,英为辅,且将色相以色相环的表现方式排列,色相环分成40等分,每一等分的数值为2.5,全部有彩色分为40个色相,另有一页为无彩色,共计41 个色相.由於中,日本色样之色彩值并不相同,各色相面色样数也不同,故分开标示於不同图上,因此每个色相均有两个图以兹对照,左页为日文,右页为中,
美色名.
2-3.《中国の传统色》
图 2. 《色谱》色表内页排列结构
5
《中国の传统色》是王定理编,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於1986年发行,共收录了320色,且印制成可撕下,以作为标示用的色票.据开头说明文的登载,本色票的汇编是为了恢复和发展中国传统色,王定理远赴中国各地和边远地区进行色样的搜集考察,共收集了320个色彩,其中以矿物色为主,也有部分植物色和其他合成色及录有近代的外来色彩.色名则是采用中国历来的习惯用语,有的是以产地或以植物花卉,果实命名,在解说的部分,有些则借用流行词汇的命名,帮助日本人对中国传统色的理解与应用,并加注了中,日文对照说明.
三,比较结果
《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之色名使用异同上,经比较后发现《色谱》与《中国色名综览》有623个色名是相同的.差异之处为《色谱》中的「扮桃红」,「榖黄」,在《中国色名综览》中,未被列入,而代以「楮黄」与「黑」两色名.《中国色名综览》在编撰时,是以《色谱》作为蓝本的,但为何舍弃「扮桃红」的原因,并未见说明.
将《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比对后,色名重叠的部分有52个(请参见附录1).差异处明显,这是因《中国の传统色》所汇整的色名,未参考《色谱》, 独自选用了如劳动布色,将校呢,十样锦,百草霜,承德皂等,以中国地名,服饰或壁画等,有争议性的色名.对照其编辑委员名单,发现专业属性过於集中, 且发现编撰过程中,未有任何的调查依据与参考性研究根据. 本研究将三部色彩专书或色帖,所出现之色名予以汇整,共得到896个色名(见附录2),其中以红色色名最多,绿色其次.以下仅依照青,红,黄,白,黑,其他等次序,并考虑较特殊的或具争议性的色名,加以说明.
表2. 各色系之色名数量分类
基本色系 青 红 黄 白 黑灰 绿 蓝紫棕褐粉 橙 其他
色名数量 12 17196 20 2 1061117080315 16 7 171
3-1.青,蓝,绿
「青,绿,蓝」三字的色相表达,一直处於混淆与暧昧不清的情况,即使到现代台语和客家语的交通信号的「红绿灯」还是说成「红青灯」,连日语也都有相同的现象.有绿字却不用,习惯上还是称之为「青」.三字在古代是以青字为主体表现的,不论是出现次数还是表现的广度上,青字都是凌驾於蓝和绿字的, 尤其是蓝字. 「青」字是五正色之一;「绿」是间色;「蓝」其实是描写染色植物「蓝草」. 《诗经》〈小雅〉中有「苕之华,其叶青青.」以「青」字来表达叶子的色彩.「绿」字在《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直接以绿字来表达竹子的色彩.由以上可以发现青,绿字都被用来描写植物本身所呈现的色彩,两字形成同色表达的现象;再加上蓝字的借用,使得青,蓝,绿三字的表现色相,产生暧昧的状态.青除了可指蓝,绿外,也具有黑的色相,如「一6发青丝」,指的就是黑色,更使青字带有蓝,绿,黑三色. 「蓝」字在《诗经》〈小雅〉篇中「终朝采蓝」其中的「蓝」字便是指染色植物蓝草,其区隔较大.但是在《荀子》〈劝学篇〉却说:「青出於蓝而青於蓝」, 显然蓝草染出的色相是天空的蓝色,并不是绿色的色相.可是青字的甲骨文却是借用草造形的「生」和井造形的「丹」组成的,是以井边草的色相表达的.青字的绿色色相到了《荀子》出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融合了蓝色的色相,使得青字同时具有蓝与绿的色相.《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中出现的青字色名有鸭蛋青,靛青,群青,鲛青,霁青,铁青,钢青,沙青,元青等11个.绿色色名在三研究对象中,有111个,如青豆绿,青梅绿,浮萍绿,马蹄莲绿,荷叶绿,棕榈绿,新禾绿.蓝字色名计出现有70个,如天蓝,灰蓝, 靛蓝,品蓝,尼罗蓝等等.青,蓝,绿三字的结构均是以「植物名+基本色名」为主要命名方式.蓝字和青字的使用频度上,尤其从「红,橙,黄,绿,蓝,靛, 紫」7色基本用语中,可以感觉到蓝字已经逐渐取代了青字的转变. 在绿色111个色名中,以植物为命名的有60个,占整体之54%;其他来源, 分别有玉石,景象,动物,矿物,如翠屏绿,嘉陵水绿,浪花绿,玉髓绿,土耳其玉绿,草原远绿,宫殿绿,田园绿,牡蛎绿等.《说文解字》绿字的解释为「帛青黄色也」,本义指蓝黄染料染成的布.《释名》上的解释则是「绿,浏也,荆泉之水于上视之浏然,绿色此似之也.」指绿字就是水的颜色.《说文解字》和《释名》的解释依据不同,但色相都同样是指绿色.绿色的表现除了绿字外,碧, 翠,苍,水,草色也表现绿色色相或带有绿色的意味,如《色谱》,《中国色名综览》中的「翠屏绿」,指林木苍翠成荫如屏风般.「翠」原指鸟类,但是在《尔雅》〈释山〉解释为「未及上,翠微」,指山气呈现青绿之意.而「碧」在《说文解字》解释为「石之青美者」,除了有青的色相表达外,也具有美的感觉标准. 水,草字则是藉著外表的色彩表达的,苍字也具有草的意思,大致上也雷同.
3-2.红,赤
自古以来中国即有五方对应五色之说,五色分别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里,不论各个色彩角度来看,在质与量上,俨然已成为中国的基本色名.尽管如此,文字也经常在历史的洪流中,受到事件与文学表现的影响,而出现变动.如五色中的「赤」字,在汉之前的文献里,均是红色色相的表现主体,如《诗经》〈邶风〉「莫赤匪狐」中,以「赤」字单字出现来描写动物的色彩.《诗经》中,未出现有「红」字,直到汉的《汉赋》中,才出现有比较多的红字使用纪录,有红颜,红黛,红尘,红花等等,出现次数有29次,不过出现频度还是少於赤字的34次.至於赤字和红字的出现次数推移,是到唐代才有明显的差异,《全唐诗》中红字使用的次数以4,071次凌驾於赤字的738次注1.赤字与红字的出现状况如何,都是属於中国传统色的一环,尤其是五正色之一的赤字, 竟然《色谱》或《中国の传统色》的传统色名里,也未见以「赤」字之色名出现. 《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中,表现红色的色名共有171 个,数量上是最多的,词种171种,分别一字有1个,双字有47个,三字有85 个,四字有33个,五字有4个,六字有1个,表现主体是以两字,三字,四字为主体.整体上,再次说明了红色受到中国人喜爱的情形,表达最细腻的色彩. 另外,从171个红色色名中,也发现了藉植物比喻的命名有149个,占总数的86%;色名的结构以「植物名+基本色名」居多,如:牡丹红,枣红,柿红,荷花红,玫瑰红,榴花红,山茶红,山黎豆红,白芨红,石蕊红,吊钟花红,合欢红,夹竹桃红,芙蓉红,秋海棠红,唐菖蒲红,苋菜红,报春红等等,以不同的花卉品种名称作为色彩差异来命名的.
《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里的红字色名表现,也出现有「妃红」和「绯红」同音异字的表现.「绯」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说明是「赤白色也」也就是粉红色或桃红色的意思,「妃」字和红字的结合恐怕是和唐代的杨贵妃有关,在《开元天宝遗事》〈红汗〉中出现有「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恃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花也.」的描述.文中指杨贵妃皮肤红润,连皮肤上的汗水也因此泛著粉嫩淡红色泽;另外,在现代的鲁迅〈桃花〉文中,也写到「桃花可是生了气,满面涨作杨妃红」,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可发现原为形容杨贵妃出汗的叙述, 逐渐演变成为色名;更由於鲁迅等文作家的使用案例,因此被列入传统色名之中.可见红的色彩表现概念之中,并不是被独立出来的色相,也可以藉此说明古代的文字色彩表现并不是精准单一的,而是拢统和概念的《色谱》与《中国色名综览》中的「胭脂红」,在《中国の传统色》则称「胭脂色」,两色名的表达方式看似相同,但深入探究发现,「胭脂」原意是物名,前者在物名后加上了基本色,后者则直接以物名作为色名表达.胭脂是和古代的化妆品,颜料等材料有关,是从「红花,紫胶虫」等植物和动物的材料提炼出来的,经实际采样染色之后,胭脂的色相是暗红带紫的色相.胭脂另外有燕脂,胭脂,燕支,焉支等多种称呼.胭脂色与咖啡色,咖啡棕,红莲灰,红灰莲,桂皮,桂皮淡棕等,这类型的色彩名称,都是透过物件本身所呈现的色相来命名.
3-3.黄
「黄」字的色名,计有卡其黄,黄金色,芦黄,榖黄,乳鸭黄,蜡黄,迎春黄,蔑黄,黄,槐黄,姜黄等,共计96个.黄字在甲骨文时期即已出现,是以黄色的玉石或大地的颜色,作为造字的根据,如《说文解字》中解释黄字为「地之色也」.黄字在历史的移转下,色相变化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但从唐代后,就成为皇帝的专属色,一般百姓是无缘使用的.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在《色谱》收录的谷黄,在《中国色名综览》中为楮黄,《说文解字》:「楮,谷也」,两者虽然文字不同,但意义上却是一样的.另外在《色谱》与《中国色名综览》中出现的「篾黄」,在《说文解字》:「篾,竹皮也」.篾字在历史上,曾出现清乾隆时,因「篾黄」谐音同「灭皇」,因此「篾青」的使用是会被治罪的.另外,在《中国の传统色》有「芦黄」一词,芦指的是芦苇;也称「蒹葭」, 8推测主要是以秋天泛黄的芦苇所呈现的景象来命名的.芦黄和专为皇帝染黄色服饰色彩的「栌」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和古代文献出现的「栌黄」是不同的.「槐黄」则是以槐树的花朵来命名的,「姜黄」应该也通「姜黄」;是根部可用来染黄色的植物,并藉由染色所呈现的色彩来命名.
3-4.黑,白,灰综合三部色彩专书发现在无彩色的部分以灰色之色名数量最多,仅次於红,绿色,反观与灰色同属无彩色之黑,白两色的分布情形,黑色在三研究对象中,只出现了「灰黑」,「黑」两色名,另外加上表现黑色材料的「墨」,也只在《中国の传统色》出现了「油烟墨」,根据吕清夫在《色名系统比较研究》调查结果,使用频度最高的「漆黑」,「墨黑」也未见收录,只列出墨绿,墨紫两色.但按照色彩词的解构来看,两字分别为绿,紫之修饰语而已,并不是主体基本色.在白色的表现中,比较特别的是以粉字来表现的,计有16个,如《中国の传统色》出现的立德粉,玛瑙粉,蛤蜊粉等.其中的立德粉,是相当近代的合成化工原料,是由外来语翻译的,未见解释.白字的表现数量上,计有20个,如月白,乳白,银白,蜡白,灰白,雪白,茧白,蚌肉白,荷花白,鱼肚白等等.「粉」字在《说文解字》里是解释为敷面的意思,指的是古代以米所磨成的粉作为敷面的材料.粉字在文学作品上,大多是与「白」字同义,因此粉字置於基本色名前时,具修饰的意味,色相也有明度上的转变.粉的材料古代出现的有胡粉,米粉,豆粉,铅粉,蛤粉,锌粉,钛粉,钙粉,韶粉等,是绘画,彩绘的原料,也是妇女的化妆材料.「粉」的状态在色相上,是以白色色相较居普遍,如盐粉,糖粉,淀粉等日常生活食品.因此概念上,粉字是具有白色的色相,和白字相通.
在灰字的表现上,灰字作为色彩表现是相当近代的,之前大多是指灰烬的意思.且古代灰色色相是以黑字为基础建立的,在黑字前,分别冠上淡,浅,亮,薄,瘦,浓,暗等修饰语来表示的.在中国传统画论中,也将墨分为焦,浓,重,淡,清等五彩,其实就是灰色的色相表现.在三研究对象里,表现灰色的106个色名中,出现较多的是动物,共33个.其他则分散於植物,器物,矿石,景象,文学等,如猴毛灰,田鼠灰,松鼠灰,象灰,鼠背灰,燕羽灰,鸽子灰等,以动物肤色,毛发来表现的色名.色名组合除了多为「动物名+色名」外,还有「抽象词+基本色名」的组合,如《中国の传统色》中的「相思灰」,是稍微费解的.另外在灰色色名中,发现具有灰,正灰,浅灰,中灰,深灰,暗灰等的层次表现,明度由正,浅,中,深,暗等形容词辅助分别表现之.
3-5.其他颜色
「紫」色在三研究对象中,出现有卵石紫,金鱼紫,红光蓝光甲基紫,牵牛紫,暗龙胆紫,葡萄酱紫,远山紫,青蛤壳紫,螺甸紫,苏木紫,青莲紫,黑紫,罗兰紫,魏紫等80个.紫色的色相有偏红和偏蓝的现象,在80个色名中,远山紫是自然现象中的远山呈现之色相,空气中的水气与散射光,一般是以偏蓝9的色相说明,因此此处推测为偏蓝的紫注2.另外,蓝光和红光甲基紫是属於近代外来的合成染料,魏紫是牡丹花的品种名.
「橙」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为:「橘属」,指植物的果实,并非用於形容色彩.在实际的案例搜寻中,《全唐诗》中的橙字,从前后文脉中了解均是以植物表现为主.古文献中的橙字,几乎是表达植物的,至於何时被借用於表达色彩,需要在进一步探讨理解.但橙色的色相在《考工记》中,是以「縓」,「赬」等字来表达的.「縓」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帛赤黄色也.一染谓之縓.」,以带红的黄色来说明,也说明是一次染色所成的色相.但是这两字於古代,就已不普及,属於少见字.到了现代,縓和赬字已是「死字」,完全被橙或橘字取代,现在橙色的色彩表现主体是以橙和橘两字构成的.在《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中「橙」字的色名有金莲花橙,美人焦橙,海螺橙,橘橙,淡橘橙,橙,粉橙等,均是将橙字置后,推测可能是因品种差异,所产生的色相变化.
「褐」字在中国早期是不被用来形容色彩的,而是指毛料衣物的意思,《诗经》〈豳风〉里,就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句子.显然褐字并不是被用於表现色彩的,而是表现纤维的.如《全唐诗》中,尽管褐字出现有145次注3,但均是用以描写衣物材料,如:布褐,褐衣,褐裙,短褐,衣褐,褐花袍等.《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中的褐色色名有茶褐,鹿皮褐,深褐,山鸡褐,古铜褐等.褐字在何时成为色彩借用的文字,也是令人好奇的.「赭」字有赭石和淡赭2个,若根据吕清夫在《色名系统比较研究》中分类,赭色被列入褐色的归类里.赭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为「赤土也」,在《全唐诗》中,共出现35次,以形容衣物织品的赭衣,赭袍为最多,且「赭」字所表达的色相近似於「赤」.因此也可看出赭字的色相,是涵盖於红色或赤色之中.
「棕」字的色名共有31个,如丁香棕,火山棕,火泥棕,火岩棕,可可棕等.根据《说文解字》,棕字是:「棕榈也,其皮曰椶.」其中的「椶」字是通棕字,原指棕榈树皮的意思,后延伸为色名.其中有差异的是《中国の传统色》出现的「鹿皮棕」;在《色谱》与《中国色名综览》的「鹿皮褐」,指的都是毛色.「鹿皮」界定较为模糊,所指的是毛色,还是肤色,或许是品种不一的鹿皮,也是容易令人困惑.
四,结语
研究后发现, 《色谱》的色名大多来自於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占总数的50%,《中国の传统色》的色名选订或解释多采自织染,服饰,绘画领域,《中国色名综览》是根据《色谱》编定的,差异相同.但三研究对象在取样上均出现有偏颇不全的现象或取样过度集中的情形,且未经客观且广泛且完整的搜集工作,使得信赖度令人质疑.《中国の传统色》在汉字的使用上,与《色谱》,《中国色名综览》有所出入,例如藕荷与藕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会造成色彩表10
达上的误解.其中也发现单字的中国色名未被列入考虑,却强加了许多近代外来的翻译性色名,令人对「传统」两字的时间与区域定义产生困扰.也发现《中国色名综览》一书所列色名,根据其所配合的曼塞尔(Munsell)色相表对照比较,发现同属5R 6/12的大红,珊瑚红及鱼腮红三色,虽为色相相同,却有著不同的命名.本研究仅透过比较来理解其中的异同,藉以一窥中国传统色的建构初期努力的缺失,期以抛砖引玉,诱发史料,绘画,服饰,染料等资料的汇整调查,回归色名最初形成的由来与究明其意义,如此将有助於日后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建构.
五,注释
1. 刘晏志,2004,《全唐诗》中之红色色彩字与词的表现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所,硕士论文,p.45
2. 曾启雄,2003,《中国失落的色彩》,耶鲁国际文化出版,p.262
3. 同注1,p.12
六,参考文献
1. 日本色彩计画中心,1979,《中国色名综览》,日本色彩计画中心,东京
2. 王定理,1986,《中国の传统色》,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东京
3. 王定理,1993,《中国化颜色的运用与制作》,艺术家,台北
4. 吕清夫,1994,《色名系统比较研究》,汉文出版社,台北
5. 沈小云,1997,《从古典小说中之色彩词的时代性》,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硕
论
6. 林志鸿,2002,《色彩词表现状况之调查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硕论
7. 林雪雰,2003,《从汉字字书探析色彩文字之演变》,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硕
论
8. 商务印书馆,1958,《辞源》,台湾商务印书馆,台湾
9. 李时珍撰,1996,《本草纲目(上,下)》,增订本,培琳,台北
10. 许慎,段玉裁注,1988,《说文解字注》,红叶,台北
11. 张伊蒂,2003,《教科书中色彩词之调查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硕论
12. 曾启雄,2003,《中国失落的色彩》,耶鲁国际文化,台北
13. 刘晏志,2004,《全唐诗中之红色色彩字与词的表现研究》,国立云林科技大
学,硕论
14. 杨家骆主编,1988,《说文解字》,世界书局,台北
11
附录一:《色谱》与《中国の传统色》重叠之色彩
土黄,月白,毛绿,灰绿,乳白,咖啡,油绿,花青,金黄,青灰,品红,枯绿,殷红,淡绿,枣红,雄黄,钴蓝,铅灰,翠绿,苍黄,苍绿,银白,银朱,铜绿,葱绿,姜黄,芦灰,铁灰,艳红,浅驼,大理石,丁香紫,巴黎绿, 月季红,甘草黄,石板灰,淡豆沙,玫瑰灰,玫瑰红,淡青莲,黄莲黄,洋葱紫,茄皮紫,淡灰绿,牵牛紫,银鼠灰,
橄榄灰,橄榄绿,鸭蛋青,柠檬黄,宝石蓝,罗兰紫,鹦鹉绿
附录二:《色谱》,《中国の传统色》,《中国色名综览》之896色名汇整表
黑,灰,橙,烟
楮黄,大红,土黄,天蓝,月白,月灰,毛绿,水红,水绿,玉红,瓦灰,石绿,朱红,灰白,灰黑,灰绿,灰蓝,
竹绿,米色,肉色,舌红,艾绿,李紫,杏黄,芋紫,油绿,穹灰,芽绿,花青,芥黄,桃红,金黄,金驼,青灰,
青莲,檀紫,品红,品蓝,霄蓝,霉红,靠灰,驼色,墨紫,槿紫,猬灰,晓灰,橘橙,蕈紫,钢青,钢蓝,靛青,
颊红,篾黄,姜红,姜黄,鲜红,鲜绿,鲛青,鸽蓝,黝绿,烬灰,蓝绿,蟾绿,鹑灰,麴红,藻绿,芦灰,铁灰,
铁棕,鹤灰,鶲蓝,霁青,鸥灰,鸥蓝,艳红,烟红,羣青,榖黄,姚黄,星灰,星蓝,柿红,枯绿,柚黄,酱棕,
酱紫,镍灰,魏紫,鼬黄,茧白,藕荷,藤黄,银白,银朱,银灰,翠蓝,翠绿,蒿黄,苍黄,苍绿,苍蓝,蜜黄,
雄黄,暗红,暗蓝,酪黄,釉蓝,钴蓝,铅灰,麂棕,尘灰,嫩灰,嫩绿,碧青,绿灰,苔绿,虹蓝,唇红,桂红,
栗棕,栗紫,殷红,海青,秧绿,粉白,粉红,粉绿,荆紫,草黄,草绿,茵绿,茶褐,闪蓝,垩灰,淡绿,淡绯,
浅灰,中灰,深灰,雪白,绀红,绀紫,晴蓝,晶红,枣红,焰蓝,砚灰,紫灰,菊绿,蛙绿,象灰,貂紫,雁灰,
二朱,三绿,元青,水黄,奶棕,奶绿,沙青,沙绿,春绿,春蓝,桔红,桔黄,棕红,棕茶,锈红,锈绿,正灰,
灰米,米灰,米红,妃红,朱膘,粉橙,土布,竹月,老绿,血红,辰沙,果灰,果肉,枝黄,青金,红皂,胡粉,
军绿,库金,海蓝,粉棕,纸棕,毛月,深褐,朱砂,章丹,鹊灰,红狐,深烟,猩红,绒蓝,紫粉,紫绛,绛紫,
雄精,黄灰,黄棕,黑紫,腊黄,蜡白,钛青,杨桃,树皮,选金,燋茶,黛蓝,藏蓝,兽皮
迎春黄,长石灰,红汞红,珠母灰,素馨黄,胭脂红,荔肉白,草灰绿,茉莉黄,草珠红,草莓红,茶花红,蚌肉白,
高梁红,豇豆红,晚波蓝,晨曦红,梧枝绿,淡土黄,淡灰绿,淡米粉,淡肉色,淡松烟,淡红灰,中红灰,隐红灰,
淡茜红,淡绛红,淡菽红,淡绿灰,淡翠绿,淡橘橙,淡曙红,藏花红,淡蓝灰,淡蓝紫,淡茧黄,淡铁灰,浅灰绿,
浅铬黄,浅驼色,清水蓝,深灰蓝,深海绿,深铬绿,深芦灰,烹虾红,牵牛紫,硫华黄,荸荠紫,莽丛绿,莓酱红,
初荷红,荷花白,荷叶绿,苋菜红,苋菜紫,蛇胆绿,蛋壳黄,软木黄,野菊紫,陶磁红,鱼尾灰,鱼肚白,鱼腮红,
鹿皮褐,鹿角棕,麦苗绿,麦浪绿,麦杆黄,豆蔻紫,喜蛋红,报春红,斑鸠灰,晴山蓝,晶石紫,景泰蓝,棕叶绿,
棕榈绿,湖水蓝,焦茶绿,犀角灰,猴毛灰,琥珀黄,笋皮棕,紫杉绿,紫荆红,菠根红,菠萝红,菱锰红,菊蕾白,
菜头紫,蛛网灰,象牙白,象牙黄,雅梨黄,落叶棕,落霞红,葵扇黄,葛巾紫,莴苣绿,葡萄紫,鼠背灰,鼠鼻红,
椹汁紫,榴子红,榴花红,榴萼黄,嫩荷绿,嫩菱红,嫩菊绿,汉白玉,满江红,玛瑙灰,翠屏绿,碧蝉绿,云山蓝,
云水蓝,云杉绿,云峰白,黄昏灰,搪磁蓝,新禾绿,暗玉紫,暗驼棕,暗砖灰,暗蓝紫,极光红,椰壳棕,枫叶红,
豌豆绿,淡蜜黄,蜻蜓红,蜻蜓蓝,蜥蜴绿,远山紫,远天蓝,苍蝇灰,古铜绿,鸢尾蓝,凤信紫,剑锋紫,剑鞘绿,
暮云灰,涧石蓝,莲子白,莲瓣白,莲瓣红,葱油绿,蝶翅蓝,美蝶绿,虾壳青,蝙蝠灰,猪肝紫,醉瓜肉,荠菜绿,
藤萝紫,蟹壳灰,蟹壳红,蟹壳绿,蟹螯红,鲸鱼灰,丽春红,宝石绿,宝石蓝,芦苇绿,芦穗灰,苹果红,苹果绿,
苏木紫,樱花红,樱桃红,樱草紫,铁水红,鹦鹉绿,风帆黄,榅桲红,绣球绿,扮桃红,鹤顶红,萝卜红,萝兰紫,
槟榔棕,樫鸟蓝,柠檬黄,瀑布蓝,鲑鱼红,鸽子灰,淡橘橙,橄榄灰,橄榄绿,橡树棕,燕羽灰,燕颔红,燕颔蓝,
磨石紫,萤石绿,萤光蓝,锦葵红,橙皮黄,槴子黄,蔻梢绿,战舰灰,余烬红,丁香棕,夕阳红,大豆黄,山茶红,
山梗紫,山鸡黄,山鸡褐,中灰驼,丹紫红,井天蓝,孔雀绿,孔雀蓝,巴黎绿,月季红,月影白,水牛灰,潭水绿,
火山棕,火岩棕,火泥棕,火砖红,火鸡紫,牛角灰,冬青绿,北瓜黄,金瓜黄,木瓜黄,可可棕,古鼎灰,古铜紫,
古铜褐,尼罗蓝,玉粉红,玉钗蓝,玉簪绿,玉髓绿,瓜瓤红,瓜瓤粉,瓦松绿,瓦罐灰,甘草黄,甘蔗紫,苷蓝绿,
田园绿,田鼠灰,田螺绿,白芨红,石竹红,石竹紫,石板灰,石斛绿,石蕊红,石蕊蓝,冰山蓝,合欢红,安安蓝,
竹篁绿,艾背绿,佛手黄,卵石紫,杏仁黄,沙石黄,沙鱼灰,牡蛎绿,甸子蓝,芒果棕,芒果黄,豆汁黄,淡豆沙,
乳鸭黄,亚丁绿,兔眼红,淡咖啡,岩石棕,枇杷黄,松鼠灰,松霜绿,松烟灰,河豚灰,法螺红,炒米黄,玫瑰灰,
玫瑰红,玫瑰粉,玫瑰紫,芝兰紫,芙蓉红,芭蕉绿,芥花紫,虎皮黄,淡桃红,金鱼紫,金盏黄,金叶黄,金莺黄,
青豆绿,青梅绿,青菜绿,淡青莲,黄莲黄,青矾绿,芡食白,扁豆紫,指甲红,春梅红,枸杞红,柏林蓝,柞叶棕,
柞蚕绿,洋葱紫,珊瑚红,玻璃绿,珍珠灰,玳瑁黄,秋波蓝,海棠红,秋葵黄,茄皮紫,飞泉绿,香叶红,香蕉黄,
凋叶棕,夏云灰,宫殿绿,桔梗紫,淡栗棕,桑皮绿,浪花绿,海天蓝,海王绿,海沫绿,海军蓝,海豹灰,海参灰,
海带绿,海象紫,海涛蓝,海螺橙,海鸥灰,浮萍绿,乌梅紫,乌贼灰,狼烟灰,琉璃绿,鸭蛋青,鸳鸯紫,龙葵紫,
龙须红,龟背灰,胆矾蓝,薄荷绿,蓟粉红,螳螂绿,螺甸紫,钟乳灰,霞光红,鸡冠红,鸡冠紫,鸡蛋黄,鹅掌黄,
十样锦,百草霜,大赤金,小鸡黄,丹东石,水貂灰,卡其黄,卡其绿,承德灰,承德皂,浅桔黄,相思灰,玉石蓝,
甘石粉,立德粉,深竹月,长春花,粗晶皂,真丝绸,将校呢,浅土蓝,浅血牙,浅棕灰,中棕灰,浅藤紫,深毛月,
深毛蓝,劳动布,富春纺,红扇贝,苦鹊蓝,深烟红,油烟墨,紫水晶,紫扇贝,紫薇花,紫藤灰,浅黄棕,碧玉石,
灯草灰,蕃茄红,织锦灰,藏黑蓝,罗汉果
丁香淡紫,大理石灰,山黎豆红,暗海水绿,嘉陵水绿,巧格力棕,白皮松绿,白屈菜绿,吊钟花红,向日葵黄,尖
晶玉红,百龄鸟灰,羽扇豆蓝,油菜花黄,初桃粉红,雨后桃红夹竹桃红,初熟杏黄,金莲花橙,青蛤壳紫,扁豆花
红,洋水仙红,秋海棠红,美人焦橙,飞燕草蓝,唐菖蒲红,桂皮淡棕,深琉璃绿,粉团花红,纺织娘绿,草茉莉红,
草原远绿,马蹄莲绿,马鞭草紫,淡可可棕,淡玫瑰灰,淡郁金红,淡蕊香红,淡藏花红,淡藤萝紫,淡罂粟红,淡
牵牛紫,深牵牛紫,牵牛花蓝,蛋白石绿,野蔷薇红,麦芽糖黄,复盆子红,无花果红,莱阳梨黄,酢酱草红,暗紫
苑红,暗龙胆紫,杨梅花红,万寿菊黄,落英淡粉,葡萄酒红,野葡萄紫,葡萄酱紫,电气石红,满天星紫,碧罗春
绿,凤仙花红,槲寄生绿,暗橄榄绿,橄榄石灰,橄榄石绿,槐花黄绿,橄榄黄绿,独山玉绿,褪色玫瑰,龙睛鱼红,
龙睛鱼紫,龙嘴花红,龟背灰绿,赛佛磁蓝,鸡血石红,鹦鹉冠黄,柏坊灰蓝,乌罗松红,浅石英紫,浅海昌蓝,北
京毛蓝,瓜花黄,浅青瓷釉
介壳淡粉红,玫瑰葡萄紫,荷包海棠红,垂丝海棠红,红光甲基紫,蓝光甲基紫,香水玫瑰黄,土耳其玉绿,法国梧
桐皮,龙泉青瓷釉
转自 http://www.jixiawh.com/bbs/viewthread.php?tid=10159&extra=page%3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