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读书笔记专题

1、懋功会师-两河口会议,毛主张进攻松潘,张主张进攻成都。
2、松潘战役-芦花会议,没有形成决议,红四红一互相指责历史问题。
3、毛尔盖筹粮-沙窝会议,军事上决定分兵左右进军班佑和阿坝,政治上却扩大了争论内容(政治路线问题,双方的军事指挥问题,曾中生的问题)。
4、毛尔盖决议-包座战役,右路军过草地,进军包座。
5、俄界会议,成立陕甘支队迅速北上。
2、松潘战役-芦花会议,没有形成决议,红四红一互相指责历史问题。
3、毛尔盖筹粮-沙窝会议,军事上决定分兵左右进军班佑和阿坝,政治上却扩大了争论内容(政治路线问题,双方的军事指挥问题,曾中生的问题)。
4、毛尔盖决议-包座战役,右路军过草地,进军包座。
5、俄界会议,成立陕甘支队迅速北上。
来自:豆瓣读书
一、西路军到达乌鲁木齐(迪化) 1937年,南京吃紧加重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4月下旬,在统战背景下周恩来在兰州设立了八路军联络处,向马家军要被俘的西路军官兵,西路军失败后的一年里,陆续归回陕北的有6000余...
来自:豆瓣读书
西安事变后,马家军对西路军的态度是不停赶路可以不打,一旦停留就打。 1936年12月22日,陕北电令西路军东返,大多数将领和徐向前认为应该继续西进,陈昌浩认为应该无条件服从中央命令东返。西路军认为,东面有马...
来自:豆瓣读书
红四被黄河分割成东西两只部队,彭德怀想得到东岸部队的控制权,然后合兵与胡宗南决战,但张国焘密令东岸的红四4军撤离交战区,这一段王宏坤回忆张国涛没有发报,是国军猛攻致使4军东退。 11月7日,潘汉年带着毛...
来自:豆瓣日记
1935年11月,林育英抵达陕北。林育英是共产国际特使,林彪的堂哥。林育英与中央红军紧密沟通后,向张国焘发电,建议以西南局为临时设置妥善安定张国焘部与陕北的关系,张国焘不敢违背共产国际的意思,在攻打成都受阻退兵后询问林育英下一步如何行动的意见。林提出三点建议,其中第一点为北上会师。徐向前与陈昌浩等人此时已经转变态度,认可北上。朱德在问询林育英来电后积极发电向陕北靠拢,受到影响,南下的军心出现松动。 南下的红军再次北上,首先要翻越夹金山和折多山。这时已是冬季,天气情况十分恶劣,远不如第一次过草地时...
来自:豆瓣日记
1935年9月5日到14日,张国焘在总部机关田甜开展声讨中央的运动,红九军参谋长陈伯钧表示异议,被张国焘革职下放到红军大学当教员。三十军参谋长彭绍辉表示异议,胸前被人顶住枪口打耳光,被朱德拦住才幸免于难。特科三杰胡底表示异议,被张国焘扣上“日本天津驻屯军德田派来的侦探”这样一顶帽子而被害死。 9月15日,张国焘在阿坝格尔登寺大殿召开阿坝会议,会场悬挂反对毛周张博逃跑路线的标语,会前已经做了层层动员,张国焘讲话后各级指战员纷纷发表讲话,痛骂中央。张国焘要求朱德表态,朱德说遵义会议的精神已经定调,你是清楚的。张国焘说周毛北上是逃跑,朱德说北上抗日的决议是正确的。此前,俄界会议上中央声讨张国焘将矛盾放在军队首长一级,但在阿坝会议上,张国焘将中央内部的分歧向全红军队伍公开,这是恶毒的。经过整整一夜的讨论,张国焘才得出不杀刘伯承的结论,迫于朱德在红军中的地位,除了小偷小摸以外张国焘并不能将他怎么样(...
来自:豆瓣日记
1935年9月5日,担任左路军后卫的红9军参谋长陈伯钧接到来电,嘎曲河涨水无法通过,要求红9军立刻向阿坝靠拢。第二天来到中阿坝。 9月7日,张国焘总部机关来到中阿坝,召开各军首长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央和右路军的争执,并借题发挥说中央对红四方面军的歧视和打击。这些二十几岁的军长和政委听闻后情绪激动,说话过火。陈伯钧痛彻肺腑,此后几天去找张国焘理论。 9月11日,尚处包座的右路军展开干部会议,讨论中央和一、三军团的不辞而别。陈昌浩给其定性,说这是右倾、怕死是逃跑。 9月13日,张国焘总部机关开始形成对陈伯钧的批斗,询问其对中央单独北上的态度,以及中央苏区反围剿的错误和长征是不是逃跑的问题。 9月14日,陈伯钧被免职去红军大学当教员。总部机关随后开始向下级灌输对中央的仇恨,煽动下级情绪,如有不从者就开展肃反手段。 9月15日,张国焘在阿坝州的格尔登寺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干部近千人,会上悬挂“反对毛...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右路军成立陕甘支队抵达哈达铺,很快就要进入六盘山到达陕北,和刘志丹、徐海东会合。 本书从四渡赤水后正式开始叙事。双方会师后分别在人事和军事路线领域进行了博弈,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斗争。双方路线上对立的矛盾之源其实由来已久,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从...
来自:豆瓣日记
9月10日红一军团的林彪聂荣臻不断收到张国焘和中央的电报,他们要求刘亚楼和黄苏不许泄露党内争论和动向,等待红三军团的会合。同日张国焘收到徐陈的电报,得知中央机关已经秘密北上,暴跳如雷大喊大叫,然后竟然痛哭起来。朱德和刘伯承面对消息却异常冷静。张国焘致电中央说,兄等未留一人在徐、陈处,用意安在?诸兄不图领导全部红军,竟率一部秘密出走,何以对国际和诸先烈。 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俄界会合后,12日上午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只开了半天。除在场的中央政治局代表参会外(周恩来因病未参加)红一、红三军团的领导人也参会了。毛泽东会上说,张国焘一直主张南下,在芦花会议上他拿到了总政委后才调动部队服从北上但到毛尔盖即动摇,毛尔盖开会后走到阿坝便不再向北,右路军到达班佑后又要求徐陈重走草地南下。向南的路线上地形艰苦,少数民族地区缺乏补给和文化土壤,红军只有减少没有补充,战略上没有出路。我们不能去走绝路,只...
来自:豆瓣日记
巴西、班佑地区属于半农半牧区,人口不多但农产多,有粮有肉。饥饿的右路军在包座战斗后占领了这里,部队的供给得到巨大改善,部队情绪有了明显提高。此时已经通过草地的部队第一要务是与左路军在这片暂时安全的区域会合。这段时间毛泽东每天都请陈昌浩到中央驻地商谈,做他的工作。他建议如果左路军在过草地时遇到困难,可以派一个团带人带粮前去接应。他们发出电报,督促左路军向北靠拢。如果左路军动作太慢,胡宗南就有时间重新集结包围圈了。 左路军接到电报的确积极向北前进,但由于地图情报失误和大雨,再加上草地地区没有固定河道,一旦降雨就形成乱流不到半日就一片汪洋。此时左路军面前一条自然小河沟突然陡涨,宽度竟然达到了300米而且深不见底,部队遇阻,张国焘下令返回刷金寺。而朱德和刘伯承部坚决主张前进。当时在现场董振堂说这是小河可以过去的,张国焘说不行要回阿坝,并且当即缴了五军团一个排的枪,宁都起义的董振堂说冯玉祥把我们当儿...
来自:豆瓣日记
中央一度认为曾中生还活着。后来到了1936年2月,林育英以共产国际的身份致电张国焘要他务必保全曾中生和廖成志的安全。廖成志还活着,但对曾中生是无法交代了。 在这荒凉的地方(毛尔盖地区)呆了两个月后,1935年8月13日,红军兵分两路终于出发了。左路军(张国焘)向阿坝,右路军向班佑。左路军途中颇为不顺,行军中山高路险损失了不少物资。青海的军阀马步芳害怕红军由阿坝进入青海,委任当地土官杨军扎西组织部落藏民进行阻击。阿坝守军使用骑兵,对红军造成了不小损失,前锋部队战斗不力被迫后撤,后续部队上来后才击退对方。8月19日左路军击溃了藏族武装占领查理寺,21日左路军占领阿坝。杨军扎西烧毁官寨举家逃往青海果洛。 阿坝在西北算是比较繁华的地方,比较重要的建筑是喇嘛庙,喇嘛庙两侧是数千喇嘛住宅和上百店铺,相当于内地一个普通县城,地理上有大金川河流经其中,河边有青稞地,红军到达后喇嘛大都已经逃走,留下的粮食可...
来自:豆瓣日记
部队在沙窝开会。 当时的中央,张闻天、凯丰、博古坚决反对张国焘。毛泽东处于主次矛盾分析法的逻辑工具,并不愿意将矛盾放大、对立。他第一时间只谈军事失误,对于其他问题则做出让步,将路线和政治原则问题放在了次要位置,保护了中央的联合。将组织的生死利益放在首位,甚至承认了一个不正确的政治路线为正确,这对于当时身处危机的部队来说十分必要。遵义会议真正的精神价值,就在于毛泽东在危急时刻的这种政治让步。 张国焘认为几个红色苏区建立后达到了第一个中国革命的高潮,但长征是一次低潮期,处于上一次革命高潮期和下一次革命高潮期的中间。为达到下一个革命高潮的目的,长征期间的政治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说,张国焘在沙窝会议上的政治澄清行为其观点并不全错,但于当时的紧迫局势耽搁时间,为自己的政治地位争论是非拉上部队耽搁行动却又是那么的自私而不合时宜。 在政治议题讨论后,沙窝会议进入人事议题。 1)政治局提议补选...
来自:豆瓣日记
在前方和后卫作战期间,红军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童小鹏日记统计,7月行军9日,休息22日。这对于疲惫不堪的大军来说是难得的喘息机会。休整期间的主要任务是筹粮,当时藏区的青稞麦已经成熟,总政部下令收割,每人需完成三十斤的收割任务,湿麦子三斤抵一斤。到7月15日共得73万斤青稞麦。这对于十万大军来说杯水车薪,不够几天吃的。 毛尔盖是个农牧区,土地肥沃青稞多蚕豆多,牛羊养了不少。但毛尔盖是个很小的番区,只有数百家人,部队到达后粮食供应依然艰难。总政决定收割未熟的青稞,战士们早上去麦地采集麦穗,用手指甲掐下来,用火烧掉麦芒,将其炒干后作为行军食物。有的连队偶尔能打到野牛,全连每人分几两肉吃,没分到的人为此争吵,这样的纠纷很多。闲的时候会生出是非,这在非作战区成了部队的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修整期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在黑水境内驻扎。张国焘的秘书黄超前来探望,送了两三百银元、几斤牛肉和几升大米,讨论北上方...
来自:豆瓣日记
懋功会师后,红一方面军的一少部分人从不正确的动机出发歪曲的把红一方面军和遵义会议的情况讲给张国焘听,导致张国焘认为红军内部不团结,他有机可乘。同时凯丰、博古等人了解到四方面军情况后则开始指责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和退出通南巴是逃跑主义、政治落后,红四方面军有军阀、土匪作风。甚至公开写文章把四方面军讲的漆黑一片,激起了一些四方面军干部的反感。也有人把一方面军对四方面军的调查实况文件送到张国焘手里,张国焘借倾听遵义会议、会理会议的情况对下面散步红军路线有问题、红军损失应由中央负责、军事指挥不统一。所以张国焘与中央关系迅速恶化绝非偶然。 两河口会议后,按照决定红军分三路北上进攻松潘。但遭到了藏区顽固的抵抗,红军很快遭遇了断粮危险。红一方面军经过藏区筹粮特别困难,林伯渠的笔记显示1935年7月没有一分粮食入公账。已经出现战士干部吃不饱、腿没劲的情况。为了筹集粮食红军违心的展开了搜山(宰杀游牧牲畜)、...
来自:豆瓣日记
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十万人锐减至不到三万人,长时间行军、得不到休整、每天在围追堵截的作战中疲于奔命。当时红军内部状况十分混乱。王稼祥1935年2月的整顿部队命令中可窥一斑。疲劳和给养不足导致军纪风纪相当松懈,部队情绪低落、不满情绪增长蔓延。掉队的和逃跑的远远超过战斗伤亡。每日行军中有些人不愿上前线作战,不愿担任勤务。有些人故意掉队,不愿接受收容,不肯归队,即便归队重编也故意再次掉队。 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命令何健第一路军围剿贺龙萧克的红二红六军团。薛岳周浑元吴奇伟三个中央军纵队围剿中央红军。龙云、王家烈等地方军阀策应协同,准备彻底将红军消灭在该地区。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恢复了中央委员身份并且获得了部队的主导权。他上台的第一个主张是“从阵地战到运动战坚决的迅速的转变”。此后红军在山里走了两个月。行走原则是尽量避开战斗。每天走四五十公里,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有时候兜圈子有时候迂回。有的村子一周要...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臭宝镗研工业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
- 我最爱的音乐
- 我最爱的图书 (2人关注)
- 我最爱的影视
- 《140亿年宇宙全史》读书笔记专题 (1人关注)
- 《祖先的故事》读书笔记专题 (8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