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印象【附】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一》
我想把最开心最灿烂最隆重的两篇作为纽约印象随笔的附属品放在最后把!
成都商报头版整版六月一日报道了一篇全球追访:我们在美国毕业了!它准备用7站来分别报道,第一站就是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它的大字标题是“3万人的美国毕业大典,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随文它还颁发了叁帧照片;除了会场盛况和校长讲话二张外,报纸最上部分刊登了一张身穿毕业服的中国留学生,竟然是我们的wanwan<晚晚》。同学,朋友发现后,纷纷设法告诉还在美国的晚晚,她马上联系了我们“我不知道这事,这祘不祘侵权啊?!”我们家人思绪再三考虑再三“祘了吧,他们做媒体的也不容易”“再说人家也无恶意,也无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成都商报特派记者叶荣发自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报道称:全球追访学子行动美国第一站就是哥伦比亚大学;并称哥伦比亚大学为常青藤名校。
wanwan《晚晚》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是分叁天进行的。特派记者叶荣先生参加的是最后一天18号也即18号在广场举行的一场。那是全大学的各院系的本科还有硏究生齐聚一堂《场》规模宏大的济济大会。所以叶荣先生报导有3万人参加。实则前一天17号比这较小规模,它们自己学院的毕业典礼在一个国际大教堂中已举行过了《哥大包括了许多院系:如商学院,工程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医学院,也有电影学院艺术学院等等》而我们在更前一天16号就参加了wanwan<晚晚》本系本专业的一个小型酒会《party》。16,17二天是发票给家长的。不过我同意叶荣先生说的中美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中国以考进学校为荣,所以重视开学典礼;美国以培养出的学生为荣,所以重视毕业典礼。虽然说的含蓄,但很道出了一点东西。
我这第一篇是介绍17号教堂里的典礼,象第二天广场一样坐满了家长,一开始,学生举行了热闹非凡的庄严肃穆而不失欢乐的入场议式,各层领导讲了话《这很像我国》而后学校一一宣读了结业同学的名单,一声声尖叫,一声声高呼真是一浪推一浪。我们照了很多照片。但仪式进行中,人太多了,我们找不到,也抢不到晚晚的多少镜头。
只好在曲终人散后,在教堂门口拚命和她欣喜的合影,留下这神圣永怀的一刻。
不知道为什么选了教堂为毕业典礼的场所,不同国度有不同的理念。在赞美上帝,还是在感谢上天之灵的保佑呢?!。
成都商报头版整版六月一日报道了一篇全球追访:我们在美国毕业了!它准备用7站来分别报道,第一站就是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它的大字标题是“3万人的美国毕业大典,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随文它还颁发了叁帧照片;除了会场盛况和校长讲话二张外,报纸最上部分刊登了一张身穿毕业服的中国留学生,竟然是我们的wanwan<晚晚》。同学,朋友发现后,纷纷设法告诉还在美国的晚晚,她马上联系了我们“我不知道这事,这祘不祘侵权啊?!”我们家人思绪再三考虑再三“祘了吧,他们做媒体的也不容易”“再说人家也无恶意,也无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成都商报特派记者叶荣发自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报道称:全球追访学子行动美国第一站就是哥伦比亚大学;并称哥伦比亚大学为常青藤名校。
wanwan《晚晚》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是分叁天进行的。特派记者叶荣先生参加的是最后一天18号也即18号在广场举行的一场。那是全大学的各院系的本科还有硏究生齐聚一堂《场》规模宏大的济济大会。所以叶荣先生报导有3万人参加。实则前一天17号比这较小规模,它们自己学院的毕业典礼在一个国际大教堂中已举行过了《哥大包括了许多院系:如商学院,工程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医学院,也有电影学院艺术学院等等》而我们在更前一天16号就参加了wanwan<晚晚》本系本专业的一个小型酒会《party》。16,17二天是发票给家长的。不过我同意叶荣先生说的中美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中国以考进学校为荣,所以重视开学典礼;美国以培养出的学生为荣,所以重视毕业典礼。虽然说的含蓄,但很道出了一点东西。
我这第一篇是介绍17号教堂里的典礼,象第二天广场一样坐满了家长,一开始,学生举行了热闹非凡的庄严肃穆而不失欢乐的入场议式,各层领导讲了话《这很像我国》而后学校一一宣读了结业同学的名单,一声声尖叫,一声声高呼真是一浪推一浪。我们照了很多照片。但仪式进行中,人太多了,我们找不到,也抢不到晚晚的多少镜头。
只好在曲终人散后,在教堂门口拚命和她欣喜的合影,留下这神圣永怀的一刻。
不知道为什么选了教堂为毕业典礼的场所,不同国度有不同的理念。在赞美上帝,还是在感谢上天之灵的保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