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瞬间你意识到自己该多读书了?
查看话题 >阅读篇|你为什么要阅读?

我从不敢想象,若有一天自己失去双眼,以至于无法进行阅读,我的整个世界将会变成啥样。近几年,我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给我带来众多乐趣以及使我进步。
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够列出阅读的好几大好处,比如娱乐休闲、知天地万物等等。
从前信息真的很贵,即使人们很想阅读,也无法获取大量的阅读资源,而一旦获得,便如珍似宝、全神贯注地投入于阅读当中去。如今,时代不同了,人们不缺阅读资源,缺少的是注意力。不过,无论是哪个年代,阅读一向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阅读的重要性
以前,人们在自己的小农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是村里考出了一个大学生便传得沸沸扬扬;现在,即便村里多了几个大学生也不足为奇了。因为时代不同了,资源充足,人更容易获得成长。
当一部分人走出去,用更开阔的视野读人、看事时,这不仅使自己进步还带着社会发展。
人们不再像以前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就可以活得怡然自得;现在的人更需要阅读再阅读,学习再学习,以获得立足之地。
因此,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读则退,不学则退。
试想一下,如今有谁不需阅读的?连老人家们还在努力学如何使用手机,以便获得更多资讯和与家人沟通。
如果现在立马让你关掉所有电子设备,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门不出户,你会如何做?用什么东西来陪伴你孤独的日子呢?
假设你要去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
1.水
2.一台有信号的手机
3.贝爷
4.梦想
5.书籍
6.一颗乐观的心
7.太阳能充电器
8.打火机
9.现金
10.其他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必会选择书籍,因为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是的,当下的你我都离不开手机。因为我们害怕与社会脱节了,所以我们每日利用手机进行大量阅读。
事实上,任何阅读都有三种作用,消遣、收集信息和获得知识。前者为娱乐式阅读,后者为功利性阅读。无论人们进行何种方式的阅读,阅读要么使人快乐,要么使人进步,甚至让知识变现,改善生活质量。

二:知识可以变现
这几年,知识付费火了,很多人认为知识付费就是通过写作建立个人品牌实现变现的。所以,大家都把知识变现狭义的定义为知识付费。
事实上,知识本身就可以变现。我们读了那么多年书,考好大学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人们用尽洪荒之力考公务员,目的是进入体制,拿着心仪的薪水,这本身都是在靠知识实现价值的。
但阅读并不等于知识。只有自己经过大量阅读之后,把零散的信息转变为知识成体系,才可称之为知识。信息不值钱,而知识值钱。
很多时候,不是你的知识不能变现,而是你脑海里全是信息而不是知识,此外还有,就是如何让自己的知识变现的问题。
试问一下自己
1.你储备了多少知识?
2.在某领域的处于什么水平?含金量多少?
3.这些知识能帮助什么人?
4.通过什么方式,让你的知识与金钱兑现?

三:阅读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北欧人之所以幸福指数比较高, 那是因为他们喜欢阅读。
《这么慢,那么美》描写了一段这样的场景:“不管在飞机上、火车上、电车上、轮船上、夏日的草坪上、冬日的咖啡馆里,处处留下人们岁月静好的阅读场景。一杯咖啡、一本书,便是绝大部分北欧人休闲的意义。连去赴约,也不忘口袋里塞一本书。”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美不?当然美。过头看看我们所处之地,人们公共场合要么大声喧哗,要么低头玩手机还时不时发出声音。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经让人感到烦躁。
而北欧人却选择独处,选择独自安静的阅读。一个人的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修养,还可以避免影响他人,以至于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你说,这样的人会不会比一直消停地打扰他人,更容易快乐,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呢?
再看,一个信基督教的家庭,定时一家人一起读《圣经》一起祈祷,与一个没有共同信仰,没有共同目标,整天闹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的家庭相比,读《圣经》的家庭是不是比没读《圣经》的幸福得多。
前者一心只读圣贤书,后者成天脑袋空空,有事没事地制造家庭矛盾。并非共读《圣经》的家庭就没有矛盾,而是他们时常运用书里面的智慧以“非暴力“形式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
可以说,阅读的力量甚小,但它无形之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使人平静。诚如埃莉诺·罗斯福 所言:“无论外部环境多么嘈杂,都能保持这种内在平静,这是一种内心的力量。它大大减少了精神上的损耗。”
可见,阅读能使人减少精神损耗,以此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心灵愉悦。这不是在提升幸福指数吗?
好了,说完阅读重要性。关于如何用正确的阅读呢?如何让阅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我将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一一为大家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