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

躲在时光背后
来自: 躲在时光背后 (南宁) 2018-08-18 20:50:39创建   2024-02-27 17:51:19更新
来自:豆瓣广播

天蝎梦的广播:

#我们需要怎样的婚姻教育# 婚姻有4个需求层次 第一生理需求 如果长时间没有夫妻生活, 或者一方夫妻生活很不满意 那绝对影响婚姻的幸福指数 很重要,绝对不能忽略 满足生理需求的婚姻 包容度更高 轻松化解矛盾 第二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不是有多少钱 而是两个人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简单来说 就是共同努力 共同富裕 赚多赚少都可以好好生活 没有怨言 第三情感需求 两个人在一起很有幸福感 每天都想腻在一起 而且完全的信任对方 对彼此完全的忠诚 这对于婚姻幸福来说是至高境界 第四成长需求 在一起能不能彼此促进成长 让彼此变得更好 对方有没有因为你的存在而加分 还是别人一提到你就皱眉呢 以上需求满足两个日子也可以过好, 满足三个以上就是非常牛逼的婚姻。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蔷薇婚礼企划的广播:

离婚人士给的70条婚姻忠告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静默如初的广播:

以下,转自微博。 妈妈给我打电话又开始催婚,说想抱孙子。我沉默了一会儿,决定坦白:我可能不生孩子。 电话那头妈妈有点着急:你想什么呢,不喜欢小孩? 我说:因为负担不起。 妈妈松了口气,觉得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这有什么负担不起?你小时候那会儿家里多穷,你爸做生意破产了,我还闲在家里没上班。 不还是把你带大了?一个孩子要多少开销,负担不起? 我摇摇头,妈妈没明白。 养孩子不等于养一只猫,有粮吃有地睡就行。 或许有一天我能负担起孩子,可那个有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呢? 我不确定。 也不想让一个孩子来分担我这份不确定性。 没有学过的钢琴可以长大了再学,没有报过的游泳班可以长大了再报。 但那种在温暖平等、充满包容信任和爱的环境中长大形成的,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强大平和的内心,是无法在长大之后弥补再生的。 我还不够强大,甚至还没有长大。 我不想我的孩子稀里糊涂地到来,然后稀里糊涂地被生活逼迫着长大,长成一个像我一样,敏感又自卑的大人。 那种需要后天矫正的悲观,和刻进骨子里的自卑,我负担不起。 有很多不结婚不要孩子的年轻人,她们或许并不讨厌婚姻、讨厌孩子。相反,她们很有可能向往婚姻、也喜欢孩子。 正是因为太向往、太喜欢,所以害怕。 害怕不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 害怕就算把自己所有能拿出来的双手奉上,都不能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害怕幼年经历过的痛苦会让自己孩子也尝上一遍…… 前几天去看《何以为家》 故事中扎恩的父母不断地生育,终于到了无力承担的地步后,将11岁的女儿(扎恩的妹妹)嫁人。 女儿婚后生产大出血殒命。父母决定再生一个,并以死去的女儿为这个孩子命名,作为补偿。 从小只见过生活丑陋一面的扎恩长大后,在法庭上状告自己的父母,法官问他,以什么罪名? 扎恩说:因为他们生了我。 最终扎恩在监狱里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大人们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像一堆腐烂的肉。 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 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是啊,生活确实是一堆狗屎,来了不一定快乐,但不来一定不会不快乐。 所以如果可以,我希望征求我未来的孩子的意见: 孩子,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是这样,妈妈能给你的只有这些,你还愿意来吗?如果你愿意,妈妈再带你来,好吗。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8月25号中午,一通电话告知:舅舅独居的一楼小间敲门无人应,邻居已经几天没见他进出,从中传出的腐臭味一天比一天浓重。居委通知警察,警察联系我爸如是说。 我爸立刻把情况简单地告诉我,让我在家等消息,警察已经去现场的路上,待入室检查。我进入一个空洞,被隔离被悬置。此刻,我妈正在旅游的路上,按计划是三天后到家。我外公外婆二十年前先后故去,他们育过四子活下两个,我舅和我妈。在当时那个多子的年代,这家人属于人丁不旺。 舅舅近两年会在每周一上午去我妈那聊聊天,然后一起出去散散步,进入夏天以后他因为怕热就宅在...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马拓的广播:

遇到过一个女子,她是被拘留人,我是主办民警。 她有一个三岁的孩子,但孩子不在她身边,而是在老家和她前夫一起生活。我说你如果被拘留一定要告诉家属,她选择给前夫打电话。我说这不行,你们离婚了就不是法定夫妻了,你看看有没有直系亲属可以通知?她想了想,求我:那我先跟他说一声行不行?我有点儿疑惑,她解释道,咳,不都是为了孩子。 我马上同意。 手续办完,程序规定,女性嫌疑人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怀孕。结果她怀着孕。后来她才跟我说,虽然跟前夫离婚了,但她们基本还是生活在一起,以孩子的名义。虽然她一年里多数时间都在北京工作,但每逢节假日都会回老家去和他们相会。她和前夫便成了一种很奇怪也很无奈的“名亡实存”的夫妻状态。 她看我有点儿惊讶,解释:没办法,孩子太小,自己放不下,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办法。 得知自己因为怀孕不会被收押,她深夜站在拘留所的院子里给前夫“报喜”,说没事啦,很快就能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俩一路无话。 我想到了很多问题:他们为什么离婚?既然现在能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为什么不复婚?这样的生活,就算对孩子是一种交代,那对她自己呢? 到了某个路边,她说您就把我放在这里吧,我自己能回去了。当时是在一个非常大的立交桥下,夜风阵阵,车声呼啸,在她瘦小的身影下车的一瞬,我脑子里一个新的念头蹦出来:她会不会还深爱的她的前夫? 这个想法不一定对,也可能不是答案的全部,但绝对是最残忍的一种可能性。即使是没经历过的人,例如我,仿佛也能触手可及它的痛。 剩下的归途中,始终难以平静。我觉得自己好像中了一种难以摆脱的魔咒,让我始终在之前的各种细节中盘旋着寻找答案。她回答问题时的遮掩,她给前夫打电话时谨慎的动态,她知道自己怀孕时那种微妙的表情,虽然让我察觉不到一丝苦涩,但联合起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也让人揪心的背后故事。虽然她只是一个陌生人,却和我真真切切地对视过,来言去语地对话过,那种近距离的存在感,着实在我眼前震撼了一把,让我也能格外惊诧地反应:原来还有这种人生。 真的是很可怜啊。 可她并不算我见过的最悲惨的人。作为一个基层工作者,见过很多令人落泪的真实故事。尤其是那些被救助的人,有的贫穷,有的古怪,有的是好吃懒做导致一贫如洗,有的是和家里闹了矛盾从此老死不往来。他们中间很多人都年纪轻轻却满脸皱纹,身上散发着刺鼻的味道。但这些人都有着显著的特征:不愿意跟你谈论往事。我带他们去救助中心时往往都是深夜,我从后视镜中看到他们深沉地盯着窗外的夜色,目光里散发出一种不知是珍视还是不屑的神采。这时我就会在驾驶座上编织他们困苦潦倒的人生,猜测他们经过了多大的苦难导致了今天的落魄。这导致我每次救助了这些人之后晚上都一定失眠。 从警几年来,我从以前一个沾枕头就着的人变成了一个严重的失眠患者。看医生时人家都笑:小伙子家家的成天是不是瞎琢磨事?干什么工作的呀? 我说警察。 医生特小声跟我说:其实我也失眠,也是你这岁数开始的。 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我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总爱刻意去体会各种痛苦,哪怕这种痛苦是自己虚拟出来的。我仿佛从小就这样,路上看到骑着三轮车的体力劳动者,都会玩命地代入人家“凄惨”的身世,从而衍生出一种失控的悲悯,让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灰暗的状态。等到人家都一溜烟从我眼前消失了,我都很难再愉快起来。 这是一种很容易和善良混淆的糟糕情绪。说它不是善良,因为它并没有什么能动性,唯一的效果就是让自己低落。这种情绪是怎么出来的呢?我觉得还是因为自己活的太片面,甚至消极。只有负面的东西在我眼中有存在感,造成了我总被心灵暴击。殊不知,谁又可能总是我心中那个“一直悲惨着的人”?那个和前夫不能复婚的女子?那些被救助者?那个滑倒的保姆? 他们与家人和和美美的时候,吃饱穿暖的时候,自己丰衣足食收获劳动果实的时候,我可没有为他们而快乐。所以这对我也不公平啊。 面对苦难,我们竭尽全力,伸出双手相助。面对幸福,我们也有权与他们分享吧? 所以,长大以后,我会尝试敞开心胸,用体会痛苦数倍的能力,去感受别人的快乐。 共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1、 我在站台等车,那天很冷,虽然穿着厚厚的长长的羽绒服,凉风还是会从各个缝隙中钻进来。 公交车从远处开过来,慢慢靠近站台,司机开始不停地鸣笛。 刺耳的声音撕裂空气一样。 我看到在站台下面有一个老头儿,穿着单薄的棉衣,弯着腿,头发全白了,没有戴帽子。他慢腾腾地在站台下面走着,根本没有听见鸣笛,也根本不知道公交车几乎要擦着他的胳膊了。 公交车在离站台还有一小段距离的地方停下了,为了避开老人。老人茫然地四处张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身边那台庞然大物与自己的距离不过一个拳头,吓了一跳,赶忙躲开,但是他可能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故事时间:2017年四月底 相关人物:阿雷,罗丹 故事地点:四川成都 一 大学同学阿雷,提出希望我去他葬礼脱口秀,我说:“你这个段子很不错。”随即意识到他不是在开玩笑,我心情忽然变得沉重了。 那是2017年四月底,我准备给成都大悦城一个书店活动做串场主持,发了朋友圈。阿雷看到后,发信息过来说他回国了,要去参加这个活动。 时年二十六岁的阿雷,在洛杉矶一个离好莱坞很近的地方学制片。这不是正常的回国时间,没有任何假期。 那天阿雷坐在观众席左后方,穿一件宽松的白色短袖,戴着棒球帽,跟大学时候一样的嘻哈打...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1 在北京漂泊了三年后,我到云南银曲的一所医专教书去了。 银曲不是我的故乡,家里的亲戚在那边有点人脉,再花了点钱,才把我弄进去。我本身条件也不差,好歹念了一个堂堂一本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不过,我的确没什么写作才华,学文学的恐怕没几个能当作家,但现在我在学校里教通识语文课还有创意写作。 一个医专的创意写作课? 我觉得这些孩子比我可怜得多。 回来工作的第二年我就把婚结了,因为我年纪不小了。念过研究生,本科毕业至研究生之间还休息过一年,之后又在北京瞎晃三年,也便三十了。在小地方,过了三十还不嫁人据...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躲在时光背后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