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

江小莛
来自: 江小莛 2019-01-09 04:20:01创建   2019-01-19 02:16:10更新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重温旧片,无比悲伤。 在曼桢的悲剧开始之前,我对电影赞叹有佳,觉得它抓住了张爱玲一贯的琐碎生活之感。尤其是他和她第一次牵手的那场戏,她连看表都不肯松手,来来回回牵着手走在夕阳的街头,那个街头,几乎可以看出是张朴素的背景纸,大概在简易的摄影棚里。这让我感到整部电影都是平淡的口气,叙述平凡的故事。因为情节到了那里,尚且还算平凡。 然而曼桢说,如果我真的和世鈞结了婚,生了孩子,那故事就不叫故事了。这句...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逛街的时候,坐车的时候,周围经常会有成双的情侣。看见老年的夫妻,常会好奇--茫茫人海,为什么这个女人是和这个男人过了一辈子?而不是和曾经也认真爱过的某某。年轻时我们执过很多人的手,为什么最后偕老的,却一定是身边的这一个? 这个问题不可解释,又不可抗拒,人们喜欢把它归于姻缘。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而这,却是电影最好的主题。 如果注定同路,就算你来香港不是为了我,我来香港也不是...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那一天,在昏暗幽深的甬道中,你逆光而来,看见迎光而去的他。也许是你身影黑暗,或者他过于木讷呆滞,或许如你所说,“他太专心了”,你们就这样擦身而过,他没有瞥你一眼。 那一天,在狭小简陋的饭店里,你认识了她。你眼神游弋,不停偷瞄着她的一举一动,手足无措的你,喝了涮筷子的脏茶。尴尬的你,只能说“我脏惯了”。博得她莞尔一笑。 你们在树林里合影留念,谁知胶片用光,就像你们没有结果的爱情。 这是你们的开始...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刚刚把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看完,在感叹他有文化并会讲故事的时候也喜欢上了吴倩莲,于是忍不住把《半生缘》也拿出来看了。 我承认自己是个没有文学造诣的人,最初没有看过张爱玲的《十八春》,连电视里面曾经老在播的林心如版都没有看过,换言之我在完全没料想到剧情发展的情况下看的这部电影。 前半段一直以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口吻在介绍那个时代和那段爱情,小小的细节都被演绎得有汁有味——曼桢说我还没和世钧合照呢……吴倩莲...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一直觉得,黄磊的叔慧到底还是有点出入,吴倩莲的蔓桢也不怎么符合张爱玲的描写,倒是黎明和世钧象是本色。 可是最难过的, 并不是曼贞被强奸的时候,也不是她拼尽了力气的呼喊,也无法让来找她的世钧听见而。而是,若干年后,他们不期而遇。 那时候,蔓桢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见到世钧,要把这些事情全告诉他,也曾经屡次在梦中告诉他过,做到那样的梦,每回都是哭醒了的,醒来还是呜呜咽咽地流眼泪。 现在她真的在这儿讲给他听了,...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午间去食堂吃了饭出来,在学校西门外头的那条街上走了一阵,吸了一回烟。街面上清净得很。 有一部电影叫做半生缘,到底还是看了。 这阵子特地在绕开呢,结果兜兜转转还是看了张爱。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讲一双男女,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相爱过,后来分开了。...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1997年 我18岁 1998年 我19岁 我,开始看电影了。 自由地看我想看的,电影。 那一年,我看了《女人四十》。灯光亮起,我走出很久,才感觉到,心口紧紧的疼了。晚上,在自己的小床上,暗暗哭泣。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人生,可以这么的不美却这么的美。我哭泣,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女人。 2005年 我26岁 在北京 遇到了我二姐 她是我一切女性主题的导师。从张爱玲,到亦舒。从李嘉欣,到梁洛施。她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向女性的...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故事的转折点是 曼璐的丈夫强奸了曼祯 先说曼璐把 她说 我们是一个妈生的 凭什么你就高贵 我就下贱 她还说 如果我不做舞女 你能活到现在 咱们家还出烈女了 我要是做烈女 你们怎么活阿 我受人气才能养活你们阿 总觉得曼璐的妈妈和奶奶对曼璐不好 很多事情是说不清的 曼祯不觉得姐姐丢脸 但其实我觉得她还是有一点气的 她气姐姐为什么做这个 不去做别的 姐姐呢 她做这个是为了养活家人 她也不想做这个 可能她觉得...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许鞍华的电影有些闷闷的气息      像是宣纸匀染开来的墨迹      又像是旧时相册的一层砂纸      让一切模糊不真切         这是我最不想评判的一部电影   因为太经典      所有的角色,从葛优梅艳芳到黎明吴倩莲   都是精挑细选      黎明不太会演戏,但是他很会挑角色,他的所有角色都讷讷的,不善于表达   俊朗的眉目,就是世均      葛优那时候还不是个谐星,不会正...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邂逅张爱玲,你一定不能错过《半生缘》。 有时候觉得爱情太多理想化,现实冲散童话,面目全非。 从没有什么力量能强大到主宰命运,相逢、重逢,仅仅是缘分。 所谓凄凉的满足,其实只是自欺欺人。 曼祯、曼璐姐妹俩,谈不上谁比谁更悲惨,老于世故和不近人情,结果都令人唏嘘。 爱恨挫折,看书的时候就体会到了,看电影则更为直观。 当文字邂逅影像,一样的平淡苍凉,连喜怒哀乐也毫不张扬。 悲凉是张爱玲作品一贯的基调,没有一...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江小莛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