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故人思故国
来自: 故人思故国 2019-04-22 07:24:11创建   2024-06-09 20:04:10更新
2 人关注
来自:豆瓣讨论区
如果原稿基础不好,只有经过大删大改、改写重写,才能发表,在业界应该算基本常识了(如果哪个编辑以“文责自负”“作者行文习惯”“作者观点”为由,放任字词差错、病句以及文史知识性讹误留在纸面上,那么在书...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otchin 17人喜欢
《中华汉英大词典》(上)出版于2015年8月,消息不灵通的我却到2016年才知道。当时,囤积词典的欲望又把我控制住了。我就在网上买了一本,于2016年7月拿到手。随意翻看之后,我却有些失望,因为某些词条的译文数量过少,甚至有错。为了让编者增加译文,改正错误,我就开始收集相关的词条,并陆陆续续发到网上。后来,编辑团队于2017年7月7日在网上回复了我:“非常感谢您为《中华汉英大词典》提了这么多宝贵意见,陆谷孙老师一贯非常重视使用者反馈,也时常叮嘱我们《中华汉英大词典》应该是开放的、互动式的,因而对...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爱种花的大叔的广播: 一位教授说,英语一旦退出主科地位,就会像钢琴一样,变成普通人再也学不起的东西。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普通人再也没有机会进入金融、外贸甚至IT这种高薪行业,更不要说海外留学。阶级固化也许就这样完成。 有网友说:一瞬间觉得震撼,自己从未想过这个话题。以前很多家长要求把英语踢出主科,现在才明白,学习英语是我们接触世界的第一步。也许学习英语不是一部分人的出路,但它却是无数普通人的出路。读书读的少,英语确实没什么用,但是越往上读,英语越起作用。语言是接触世界的必要条件。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文冤阁大学士 7005人喜欢
本文献给洗刷我三观的老师们 献给在我深爱的母校度过的日日夜夜 1998年,我怀着文青梦,心心念念要考某大陆名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系(原来打算考历史系和文科基地班,老师父母劝阻,理由是将来就业会成问题,遂放弃),也考进了,十年后还留在系里,求到份教职。十五年...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Adiyat的广播: 【作文与作战,文法与阵法】林纾论左丘明:“左氏之文,无所不能,时时变其行阵,使望阵者莫审其阵图之所出……如岳武穆过师,元帅已杂偏稗而行,使人寻迹不得。” 李长之论司马迁:“司马迁在行文时,是像行军一样。有时往往用一支奇兵,使他的行程得到更愉快的效果。” 其中有些奇兵用来攻击,“以求杀敌致果”,有些像“传令兵”,“让全文的消息更灵通些”。C. S. 刘易斯论Richard Hooker,谓胡克尔之前,英国论辩艺术中只知道战术(tactics)而不知有战略(strategy),在《政体》一书“第三卷的白刃战开始前,清教立场已经由于第一卷和第二卷伟大的侧翼军事行动而陷入绝境”。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不知用何名🍊的广播: 英文语境里面有的时候会用Jinn Dynasty来指代晋代,以区分Jin Dynasty(金代)。当然更清楚的可以写The Jurchen Jin Dynasty来做一区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撒旦的表妹的广播: #论文化人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搞黄# 经人提示重新阅读《长安的荔枝》,才发现这一段是在开车!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脉望 5人喜欢
大約在二〇一五年的一月裡。某天在報紙副刊上讀到一篇劉紹銘先生的文章。覺得心有戚戚焉。於是也跟著寫一篇《充盈的寂寞》。蒙編者不棄。隨即登了出來: “讀劉紹銘先生的文章《老餅亦人子也》。很是受用。老先生莊諧並用地寫人文憂思。同時引周志文。隱地兩位臺灣作...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杜瑟 1202人喜欢
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我刚发现,我的华裔朋友全是英文名字,就我一个人是中文名。”接着念叨起她的ABC friends: Anthony, Jeffrey, Molly... 我一听乐了,这真是浑然不觉十几年后的顿悟。这些华裔小孩都是同事朋友的孩子,每年的劳动节、感恩节、圣诞节和春节,大人吃吃喝喝,小孩从楼下杀到楼上,有一次我发现他们在我的卧室里大跳蹦床。 取英文名字也不是北美华裔小孩的专利。女儿随口说了三个名字以“y”为结尾的朋友,多年前高明骏与陈艾湄合作过一首男女对唱《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时间与玫瑰 44人喜欢
昨天注意到,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邢福义先生去世。 继章开沅先生去世之后,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学科另一面旗帜也离我们远去,这真是一个告别的时代,这真是对于面临不少困境的华中师范大学的莫大打击。 当年,二十年前读本科,在校园里能够经常看到的两位大学者的相继去世,让人不由得不伤感。此前,章开沅先生追悼会上,还见到邢先生现场致悼,不过身体似乎已经略显憔悴。如今,邢先生也去世了,对于桂子山,可以说是相当大的遗憾。 有相识的青年学者感叹: 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章(开沅)邢(福义)二先生走后,桂子山也进入新时代,大佬代替大师,继续滑向三流大学。 如果不是给母校贴金,我倒是觉得,沦为三流倒绝对不会,但是要成为一流大学估计会很难,这可不是说有一两个双一流学科就可以了,本来曾经是很接近一流的,至少在风气上。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比如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现,可能就是颠覆性的突破,创...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Adiyat 8人喜欢
按:这篇分享来自本人跟随春永君学习英文经典时的笔记记录。因爲是笔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理一分殊 4人喜欢
本文原刊于《文艺研究》2022年第8期 摘 要自利玛窦等人起,汉语模棱两可、语焉不详之说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其间伴随着对“中国思维”之精确性和逻辑性的怀疑。鉴于语言的规定性即调节思想程序的功能亦从一种语言所具有的表达可能性出发,西方人曾长期认为,独特的汉字...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理一分殊 5人喜欢
原文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摘要:晚清经世派官员徐继畲所撰《瀛环志略》厘定一批对译西洋概念的新语,涉及地理、器物、政治等方面名词,成为现代新术语的前身,对传播西学卓有贡献。 关键词: 徐继畲 ;《瀛环志略》;新语; 清代道光、咸丰之际(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发生近代转型的开端,从而也是西学东渐力度剧增的起点。继明清之际以后,此间再度进入新语译介的活跃期,一方面,欧美入华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五明子 2人喜欢
《读书》1992年第5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五明子 0人喜欢
《江淮论坛》1985年第1期。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湛泊的广播: 最近在审的这本书稿太好笑了😂 原文:郑庄公生的时候太难了,很难生,把这个母亲姜氏疼得死去活来。 我心想:天啊,作者连“难产”一词都不会用吗? 我改:武姜生郑庄公时难产,疼得死去活来。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很头疼的深度润色(重写)的挑战,我要迎难而上……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月无忘其所能的广播: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一口气读完 12人喜欢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11月出版发行的《泥土就在我身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Still #1 7人喜欢
前言 旧式的文法家以为下定界说,指出造句的楷则,叫学者按这楷则字字照填,便可成句,实在完全是梦呓。不但这方法极迂腐难行,就使按规则填好,也未必是顺口的英语。——林语堂 本文依据漏屋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词行天下》《词霸天下》三本书总结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fenglong88 1人喜欢
fenglong88: 1、目前语文研究中有两个现象:一、名词先行,二、假设先行。前者属于静态的研究,后者往往流于臆想。当然,也有合二为一的现象。 2、要想纠正目前诗词鉴赏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就必须对以往的鉴赏术语和鉴赏原则进行一下反思和纠正,重建那些术语和原则生成的过程,否则只从静态的“名词”上是无法学会鉴赏的。 3、 问:语文课应该教什么 答: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认识并尽可能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这样说可能您会觉得很空泛,但这一点却很重要,因为要用这一点作为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准绳。在我的理解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unday 3人喜欢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我在台灣念大學,常找藉口到夏濟安(1916-1965)老師住的溫州街教職員單身宿舍聊天。話題總離不開文學作品的欣賞和英文寫作的甘苦。言談間他一再重複老話:學英文不能指望甚麼「名師」指引,一切只能靠自己。老師在上海念大學時曾患過肺病,逼得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fenglong88 5人喜欢
这个题目是继续教育的一次作业,所以就这次作业写点相关的认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 一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的研究中,项目式教学被提及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对于项目式学习的具体介绍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有很多相关的介绍,但问题是很少人提及项目式教学思路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和所服务的社会要求。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项目式教学的理解。 项目式教学主要开展于欧美社会,而欧美社会的教育行为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完成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为欧美文化中过于强调个体的独特和优先,在群体教育方面,不像东亚文化更...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坏人戴着黑帽子 69人喜欢
女王过世后,《经济学人》出了特刊,本文译自讣告专栏。 原文是千字文,译成汉语也不过两千多字。篇幅所限,对女王的呈现远不如《王冠》细致和深入。不过《经济学人》认为《王冠》美化了女王,所以这篇讣告下笔时崇敬之情仍在,但力求不虚美、不煽情。 原文附在译文...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杜瑟 922人喜欢
我爸是个连金庸小说都读不下去的理科生,在我高中时寒假冬夜的一个晚上,也许是喝了点酒,突然对我发表高见:“作文其实也没什么难的,你只要善于用词!” 坐在一边当了近二十年语文老师的我妈惊呆了,说:“你在胡说八道些啥?”接着分享了我爸作文的陈年往事。 爸妈是初中同学,我爸数学好经常被老师表扬,我妈是语文课代表。有一次春游完写作文,我妈收齐了作文本,好奇看看这位男同学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是“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我笑道:“没想到爸还会这么抒情这么善于用词。”我妈说她还没讲完,第二年春游结束依然要写作文,我妈又去看他写了啥,第一句话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从此 “瓦蓝湛蓝”的故事成为了我家的典故之一。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说过“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从此“陈言务去”成为一个成语,也成为古人作文的秘诀之一。汉语中的“陈言”很大一部分是“成语”,如何运用成语,甚至用不用...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小露珠(全能版 907人喜欢
主考单位: 的地得警队 小组 天下苦乱用的地得久矣!在各热播剧中、热...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故人思故国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