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

照叶
来自: 照叶 (北京) 2020-04-25 15:17:47创建   2025-01-25 18:54:02更新
通过聆听与阅读一些最重要、最流行的历史著作,了解美国的诞生、发展和其面对的各种挑战。
5 人关注
1
来自:豆瓣读书
8.9 (13人评价)
作者: Robert Middlekauff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出版年: 2007-3-9
评语:昨晚终于读完这一本,看看豆瓣标记,正好是用了一个月。用“终于”,意味着它不是那种由各种或猎奇或搞笑的段子组成的“网红史”,一天可以翻上半本。它的优点是容量大、历史细节丰富,作者的阐释精当且耐咀嚼,很适合做基础阅读;同时作者观点中正,对美国革命抱有强烈的同情态度,也直言革命中以及革命后遗留的各种问题,但不会站在今人的立场苛议古人(某些左派史学家的毛病)。缺点大概就是太像一本历史教科书,平铺直叙,不讲“故事”,不塑造“人物”,几乎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制宪会议的部分也嫌太短。一开始想听有声书的,但是这种风格加上一个糟糕的朗读者,完全听不下去。
回复
2
来自:豆瓣读书
9.1 (1216人评价)
作者: 毕蓝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18-2-1
评语:作者在序言里说她小时候喜欢《上下五千年》(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世界五千年》),她这套书也就写成了这个青少年读物的样子。好处是读起来不累,大概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册。
回复
3
来自:豆瓣日记
作者在序言里说她小时候喜欢《上下五千年》(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世界五千年》),她这套书也就写成了这个青少年读物的样子。好处是读起来不累,大概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册。 记录第一册里几个有趣的点: 1. 罗德岛殖民地的创立者之一,Anne Hutchinson,因为倡导宗教自由和女性平等被驱逐出马萨诸塞,Shirley Jackson的名作The Lottery中的Hutchinson太太被认为是指涉的她。 2. 教友会Quakers的主要观点: 人们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不用依靠教会或教士;每个人都...
回复
4
来自:豆瓣广播

照叶的广播:

"As to the history of the Revolution, my Ideas may be peculiar, perhaps Singular. What do We mean by the Revolution? The War? That was no part of the Revolution. It was only an Effect and Consequence of it. The Revolution was in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and this was effected, from 1760 to 1775,1 in the course of fifteen Years before a drop of blood was drawn at Lexington.” - John Adams to Thomas Jefferson, 24 August 1815 https://douc.cc/4abdID (From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Lecture 1, Open Yale Course)

回复
5
来自:豆瓣日记
第一册从北美殖民地的起源讲到七年战争;第二册从抗税(Sugar Act/Stamp Act)、波士顿倾茶到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并非如作者所说出自John Locke,而是在乔治三世登基后去职的William Pitt。 来源 The poorest man may in his cottage bid defiance to all the forces of the Crown. It may be frail; its roof may shake; the wind may blow through it; the storm may enter; the rain may enter; but the King of England cannot enter -- all his force dares not cross...
回复
6
https://oyc.yale.edu/history/hist-116
评语:教授:Joanne Freeman。这套课程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重点放在北美殖民者们是如何一步步转变思想,走上反抗“祖国”的道路,又是如何主动架构一个全新的共和国的。正如亚当斯所说,“革命”在莱克星顿洒下第一滴血之前已经在人民内心进行了15年了。教授的声音很有表现力,授课风格非常活泼,笑话不断;不过对外国人来说,这不能算是美国革命的基础课,先了解基本史实再听的话,收获会更大。
回复
7
https://www.ushistory.org/declaration/revwartimeline.html
评语:一条详尽的时间线很重要。
回复
8
来自:豆瓣日记
这一册讲独立战争直到《巴黎和约》。 1. 独立战争中大陆军的重要将领:总司令George Washington,他能担任此职一是由于之前的政治地位,二是由于出身弗吉尼亚,这是当时北美最革命、最有实力的殖民地,三是由于他不要工资,而且公认品德高尚。其他有:两位从英军退休后为美国打仗、总想取代华盛顿的英国人Charles Lee和Horatio Gates;前期的英雄,后期的叛徒Benedict Arnold;南方军后期统帅Nathanael Greene;Joseph Reed,华盛顿曾经的朋友,...
回复
9
来自:豆瓣广播

照叶的广播:

"The History of our Revolution will be one continued Lye 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 The Essence of the whole will be that Dr Franklins electrical Rod, Smote the Earth and out Spring General Washington. That Franklin electrified him with his Rod—and thence forward these two conducted all the Policy Negotiations Legislation and War. These underscored Lines contain the whole Fable Plot and Catastrophy. if this Letter should be preserved, and read an hundred Years hence the Reader will say 'the Envy of this J.A. could not bear to think of the Truth'”! - From John Adams to Benjamin Rush, 4 April 1790

回复
10
来自:豆瓣广播

照叶的广播:

华盛顿辞去军职后返回故乡,在给拉法耶特的信中把回归自然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亲爱的侯爵,我终于成了波多马克河畔的普通公民,站在自己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交织成的阴凉里。从军营和公职里解脱出来,我沉浸在宁静的幸福中。那些永远追逐荣誉的战士,那些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日夜操劳甚至不惜毁灭他国的政客,那些为博取王子的欢心而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的大臣,他们不会理解我此时的心情。我不仅退出了公共事务,也退出了内心的欲望和追求,我可以从私生活的孤独的脚步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不嫉妒任何人,感谢所有的人,这,我亲爱的朋友,就是我此后人生的号角。我将如此前行,随着生命之河流淌,直到与我的父辈们同眠。” —— 毕蓝《美国的故事》

回复
11
来自:豆瓣日记
1. 美国革命经过独立战争算是走完了前一半,下面要走更重要的后一半 —— 制宪之路,“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没有神谕、没有国王、没有权威、没有胁迫的情况下为自己创造一个国家。”如果当初美国国父们选择了另一条路,今天的世界该是多么的不同 —— 有没有可能还停留在权游那个时代? 2. 1782年5月22日,上校Lewis Nicola致信华盛顿,建议他自立为王,华盛顿大感震惊,当天就写了回信。 全文 早在1776年他就有过这样的名言: As the sword was the last resort f...
回复
12
来自:豆瓣日记
1. 华盛顿以全票当选第一届、第二届美国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全票当选的总统。 当国会通知他,他已被选为总统时,他说:“谢谢你们的信任,但我恐怕达不到你们的期望。”也许,这就是上帝的安排。他为新大陆挑的第一位总统智商不超群,情商一般般,脾气不太好,性格非常保守,反应有点迟钝,特别不善言辞。这样一个既没雄才也没大略的华盛顿靠什么领导美国?上帝赐给他两样东西:超人的判断力和小心谨慎的作风。1789年4月16日上午10点,57岁的华盛顿就是带着这两个法宝离开弗农山庄的。 2. 1789年4月30日是美国第一位总统的第一个就职日。华盛顿自拟的就职演说长达73页;最终稿是麦迪逊拟的,只有1400多字,不到一页纸。 3. 总统的“名与利”:华盛顿接受了众议院的建议,将总统的称呼定为“总统先生”。 称号有了,下一个问题是:总统的工资应该是多少?开始的时候,华盛顿就像当年接受总司令提名的时候那样,不要...
回复
13
来自:豆瓣广播

照叶的广播:

David Wardrobe, a schoolmaster in Westmoreland County, was denounced for having written a letter considered “false, scandalous, and inimical” to America. The committee warmed to its work after delivering itself of this judgment and urged the local vestry to deny Wardrobe the use of its building for his school. Parents were told not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Wardrobe for instruction, and he himself was called upon to publish his contrition in the Virginia Gazette. He did so in the most abject terms: “I do, most heartily and willingly, on my knees, implore the forgiveness of this country for so ungrateful a return made for the advantages I have received from it, and the bread I have earned in it, and hope, from this contrition for my offence, I shall be at least admitted to subsist amongst the people I greatly esteem, and desire that this may be printed in the Virginia Gazette” - David Robert Middlekauff. The Glorious Caus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回复
14
来自:豆瓣日记
1. 1785年亚当斯作为美国第一任驻英公使觐见英王乔治三世, 亚当斯说: “美利坚合众国委任我为全权公使……我很光荣地成为第一个站在国王陛下面前的外交官,感到比我所有的同胞都幸运。如果我能为两国的友谊做出贡献,我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尽管我们隔着大洋,但我们有着对彼此天然的认同与好感,因为我们的人民说同样的语言,信奉相似的宗教,共享血脉亲情。” 乔治三世似乎被感动了,他说:“你的语言和情感非常得体。我很荣幸地得到美国的善意,也很高兴他们选择你做他们的公使……我必须坦白地说,我是最后一个同意分...
回复
15
来自:豆瓣电影
暂无评分
类型: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2006
评语:这是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它将美国革命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对重大事件和人物几乎都有表现,专家点评也比较到位(我迷上西点军校那位看上去很反派的历史学家了)。主要的缺憾可能是剧中的“特型演员”?扮华盛顿那位有点过于做作;英方从国王到将军都过于老丑。形神兼备的一是富兰克林,二是Tarleton。另外大陆军历史上穷到没衣服穿,片中只是军服稍微破旧了一点 ——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回复
16
来自:豆瓣电影
8.8 (7011人评价)
导演: Marion Milne / 克莱尔·比温 / Jenny Ash / Andrew Chater / Nick Green / Renny Bartlett
主演: 丹尼·韦伯 / 列维·施瑞博尔 / 汤姆·布罗考
类型: 历史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2010
回复
17
来自:豆瓣日记
刚刚读到毕蓝《美国的故事》第七册讲的“达特茅斯学院诉伍德沃德案”,因为感动,特别摘抄出来。 达特茅斯学院建于1769年的新罕布什尔殖民地,是以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达特茅斯伯爵的名字命名的。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及其他私立大学一样,达特茅斯由投资人选出的董事会(校董)管理。像其他新英格兰人一样,达特茅斯的校董们基本上是倾向联邦党的。1816年,共和党人威廉·普卢默当选州长。他第一个就看达特茅斯学院不顺眼,认为它是“共和精神的敌人”,一定要改造改造它!同年,新罕布什尔州议会通过法律,修改学校的章程,由州长指定校董(伍德沃德是州长任命的董事会的头),并打算把校名从“达特茅斯学院”改为“达特茅斯大学”。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把达特茅斯学院从私立大学改为公立大学,让高等教育变成大众的选择,而不只是一小撮精英的俱乐部。 州长的崇高理想从一开始就遭到达特茅斯学院的顽强阻击,谁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董事...
回复
18
来自:豆瓣日记
“国父时代”走入了尾声;幸运的是,这是一个堪称光荣的落幕。 1. 杰斐逊在刚开始第二届时就决心效法华盛顿,他说:“华盛顿将军开启了八年期满主动退休的先例。我将追随这个先例,再有几个这样的先例就会成为惯例,阻止那些企图延长任期的人。”1809年3月4日,57岁的詹姆斯·麦迪逊宣誓就职,成为第四位总统。 2. 1791年,在汉密尔顿的推动下,国会通过立法创建中央银行,也就是“合众国银行”,有效期20年。1811年,中央银行到期。是续约还是废止?参议院的投票结果是平局,副总统克林顿投了关键的一票,为“...
回复
19
https://www.audible.com/pd/The-British-Are-Coming-Audiobook/B07KRH55ZG?qid=1590201458&sr=1-1&ref=a_search_c3_lProduct_1_1&pf_rd_p=e81b7c27-6880-467a-b5a7-13cef5d729fe&pf_rd_r=NG9EAK16HMWNYQVYE5NP
评语:朗读者:George Newbern; 四星。这是作者计划中的“美国革命三部曲”中的第一本,跨度是从1775年莱克星顿第一枪前的波士顿到1777年初的普林斯顿之战,内容集中在这期间重要的战斗。作者引用了交战双方大量的历史证据,叙述中也尽量做到不偏不倚;让我最感动的是军官战士们的家信,特别是他们写给妻子的信,总是毫无保留地倾诉爱情与思念。但是在听书中描写的战斗场面时可能因为缺乏视觉补充,很容易走神。读书的话体验应该更好。
回复
20
来自:豆瓣读书
8.4 (92人评价)
作者: Walter Isaacson
出版社: Simon & Schuster
出版年: 2004-6-1
评语:朗读者:Nelson Runger;四星。如果减少些“风流韵事”的篇幅,本书长度大概能压缩掉五分之一。但那基本不影响叙事的精彩,就如同传主本人即使有些人格上的缺陷,他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平民英雄,度过了精彩的“有用”的一生,而作者将最闪光的地方都捕捉到了:“他从天空夺下了闪电,从暴君手中夺下了权杖”。Audible上对有声书“怨声载道”,其实朗读者的声音有老派味道,非常柔和动听,对Franklin和Adams这两位的形象塑造简直绝妙(后者可能太卡通了一点,哈),而且语速缓慢,对非母语听众很友好😘但是后期制作确实有问题,偶尔能听到明显的呼吸声、吞咽声,似乎还有嚼口香糖的声音😓
回复
21
来自:豆瓣读书
9.1 (38人评价)
作者: Ron Chernow / [美] 罗恩·彻诺
出版社: Penguin Press HC, The
出版年: 2010-10-5
评语:朗读者:Scott Brick;三星。华盛顿的寿命不及富兰克林,这本传记的长度却是后者传记(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的两倍。除了华盛顿的铁粉,我不理解读者为什么要关心他参加舞会有没有跳舞、跳了什么舞,他给奴隶做了几件什么款式的衣服,他怎样喋喋不休地向工头发牢骚,他乘马车出门时哪匹马脚下打滑(好吧,我确实关心马)。为了展示时代背景风俗,这些当然都可以写,但是需要占那么多篇幅吗? 即使以当时的标准而论,华盛顿也不是完人。但他毫无疑问是处于历史关头的美国(任何国家)最需要的人。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的共和精神、知人善任、远见、坚忍、判断力和荣誉感(!),值得所有政治家和普通人学习。可惜这些精彩几乎被书中无边的琐事淹没了。 朗读者Scott Brick有本事把《华盛顿传》、《基地》、《沙丘》都给读成电话本。看到某些业内网站的吹捧,我总有“竖子成名”之感,在英国大概他连这行都入不了。但是美国也不是没有优秀的朗读者…… 在Audible上有个长度为三分之一的缩写本,朗读者也好得多。如果不想做华盛顿深度研究的话,那个版本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回复
22
来自:豆瓣读书
9.0 (57人评价)
作者: David McCullough / 大卫·麦卡洛
出版社: Simon & Schuster
出版年: 2005-5-24
评语:朗读者:作者本人;五星。本书的材料与Washington's crossing有很多重叠的地方,同时听/读的话容易混淆,应该把这本先听完。虽然叫1776,但它实际上从波士顿围城开始一直讲到普林斯顿之战。篇幅相对短小,叙事精彩纷呈,往往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几个细节就揭示出某种事物的本质。值得思考的是美国的建国年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年,而是“至暗时刻”。作者本人的朗读不那么“字正腔圆”,但一把烟嗓听起来非常舒服,远好于某些美国“播音员”的“机器人腔”。
回复
23
来自:豆瓣读书
9.3 (48人评价)
作者: David McCullough / 大卫·麦卡洛
出版社: Simon & Schuster
出版年: 2001-05-22
评语:朗读者:Nelson Runger;四星。老亚当斯的历史地位肯定赶不上华盛顿,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恐怕也比不过富兰克林,但他确实是最可爱的一位,正直、坦率、有大智慧又唠叨个没完……难怪杰斐逊风光过后终于舍不得放弃这个朋友。在听过的三位伟人的传记中,这本最有意思,部分原因是亚当斯不是一个人在作战,他还有一位锦心绣口的太太Abigail,后者可说是美国早期政治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这是令人羡慕的、真正相敬相爱相惜的一对。朗读者Nelson Runger七年前已经过世(悼念),他是退休后才入行,提名、得奖不少,各种“小声音”很多,但在美国朗读者里已经算不错的了。
回复
24
来自:豆瓣读书
(1人评价)
作者: John Ferling
出版社: Bloomsbury Press
出版年: 2011-7-4
评语:朗读者:Robert Fass;四星半。本书主要围绕1774~76年在费城召开的两届大陆议会,讲述英美双方政治人物是如何一步步将北美殖民地推上独立之路的。虽然涉及人物众多,但作者对重要人物都有简明的介绍,同时叙述条理清晰,行文流畅,即使朗读者也就是个“复读机”水平,听下来几乎不会走神。让人最感慨的是Joseph Galloway, John Dickinson和James Wilson这几位“和解派”的努力最终告吹。如果当初英方审时度势,与殖民地达成谅解,今天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回复
25
来自:豆瓣读书
(4人评价)
作者: Gore Vidal
出版社: Yal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2004-8-11
评语:朗读者:Paul Hecht, Gore Vidal;四星。读Vidal的《林肯》已经是十四、五年前的事了,读过的遗憾是图书馆里只有一本他的著作……本书虽短,上“听”不大容易,最初的叙述有点跳跃,平庸的朗读者和糟糕的制作也是减分项。再听一遍感觉就好多了。封面上是前三位总统的标准像,实际主要讲的是华盛顿和亚当斯任期,主要人物在这三位之外当然还有汉密尔顿。Vidal肯定不能算是严谨的历史学家,但书中很有些隽语或是幽默值得品味。写华盛顿过世写得很克制,却催我泪下。不过最令我唏嘘的还是结尾由作家本人用苍老的声音诉说的JFK的感慨:"Maybe it was something in the water," he said helpfully. "I wish we had more of it, the water, that is."
回复
<前页 1 2 3 4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历史

照叶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