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人情
来自:豆瓣广播
洋蔥芹菜胡蘿蔔切碎,再打適量蛋清與捏碎的蛋殼,一起拌入肉餡,黑白胡椒調味,少許五年陳醬油調色,使最終成品出茶色,再加花椒水和冰塊,開始打餡。打好後封少量橄欖油靜置,會重新出水。這部分水要倒掉不用,倒的時候會發現它血腥氣很大。這個辦法可以解決牛肉餡不清真,血腥味太大的問題,否則出品的湯多少有些腥味。我在很多國內餐廳做的開水白菜中都吃到過牛肉蓉甚至豬肉蓉的血腥味。將肉餡加入用冰塊鎮過的純菌湯或小雞燉蘑菇湯中,按固定方向攪勻,使肉餡分散、旋轉,並開火加熱。旋轉過程中感覺蛋白質開始凝固了可以停止旋轉,讓肉餡均勻凝固成一張肉餅,並在中間開個孔。這時候調小火,讓湯不斷被頂上來接觸肉餅,但不能頂翻肉餅。這樣湯中的雜質就會一點點被吸附在肉餅上。保持這種水不斷微開向上頂肉餅但不能頂翻的狀態一到三小時,就能得到清澈如茶的清湯。假如一開始醬油加得不合適,可以再用一個煎至焦黃的洋蔥沿開口放進去上色。將湯從肉餅的開口處取出,用咖啡濾紙過濾,然後加入足量松露鹽調味。最後再把之前燉底湯的蘑菇或烏雞之類的裝入清湯中,就完成了。大面的思路是法式牛肉清湯,做出的改變都是因為我這裡能買到食材太差了,需要抑制一些不好的味道。對比魯菜吊清湯,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的吸積盤始終頂在表面,而清湯最後會沉底。這個區別本質上是肉餡和肉蓉的粗細不同而導致的,吸附原理相同。唱戲的腔,廚師的湯,湯一定要好。用這種湯做菜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的口味變鹹了,願意多放一點鹽。因為鹽的活性鈉會讓湯裡面的氨基酸更鮮。相反如果是粉兌的湯,一點點鹹味就會覺得麻舌頭,因為谷氨酸鈉本身就鈉超標。
来自:豆瓣广播
#父母的哪些举动让你重新认识他们#
64岁的老爸正处在他晚年事业的上升期。这十年来,他从跟着建筑队干活到跑到崂山一片植物园看山头,顺便学会了酿啤酒的手艺。虽说是在山上,却是跟着大学教授学的纯正德国工艺,而且凭借崂山泉水的绝佳优势,酿出的原浆确实相当了得,那时候从发酵罐直接接出来的啤酒那股凉凉的略带甜味的鲜活口感,是外面这些所谓的精酿不能比的。
酿酒的同时,还捎带着种地。他种菜自己吃,送人,还拿去集市卖,有年暑假他忙不过来,还让我挑着两桶黄瓜豆角去赶过集。
我爸是有智慧的人,不光干啥都像样,人活的也洒脱,年轻人喜欢他,上了年纪的也乐意和他来往。这些年他认识的人除了酒厂老板,还有电视台的记者,公安局的副局长,退休的将军什么的。后来他辗转于几个精酿啤酒作坊,再后来三年前他不想酿酒了就有人找他专门在崂山上种菜。去年秋后山上没水种不了菜了,今年春天有人找他去了一家自闭症青年辅助就业的学校。学校很大人不多,有几亩地的场地种菜,他去了算是门卫,又种着一堆莴苣、茼蒿、土豆…还养了三只鹅,十只鸡,十只兔子,几条狗,还有一只羊。
前两天又有人想找他,他去看了回来说是开发房地产的老板,去的地方是个三四十亩的园子,种菜养花啥也有,有养的一笼孔雀,还有黑天鹅,有专门的蔬菜大棚,还有三个人干活的。老板喜欢这些,又嫌那三个干活不利索,所以托人打听的我爸。还说认识晚了,早十年的话,现在都能在青岛买房了,他啥时候有空了随时去,还可以带上我妈。我一听合着这是花钱请我爸去照看着庄园,他们合伙养老的。我对我爸的交际范围越来越迷惑和敬佩了。
来自:豆瓣日记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老人,守着她钟爱的驯鹿去了 8月20日,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森林部落民族鄂温克族,其最德高望重的传奇百岁老人玛丽亚·索逝世。她是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主人公的原型,被世人誉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她的二女儿得克沙·何在讣告里写道:“(老人)最近,虽然身体状况不好,但还是想上山去看看她养了一辈子的驯鹿,只想回到驯鹿身边。最后,母亲在猎民点安详离世。” 回到森林里,是老人去世前最后一个愿望。8月19日,得克莎带母亲回到阿龙山上的猎民点,她原本计划了五天的行程。但...
来自:豆瓣日记
最早看过一篇不知道哪里的公众号介绍慕尼黑的建筑,深深觉得原来慕尼黑的建筑,在诸位网红心中居然只有这么肤浅的几个大公建。但其实慕尼黑作为南德乃至瑞奥德三国交界的文化高地,隐藏着的建筑和建筑师不胜枚举。我谨在此,补充一些不怎么为人所知道的有趣的建筑。 教堂类: 1. Paul-Gerhardt-Kirche Johannes Ludwig设计的一个小教堂,Johannes Ludwig是德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上的鼻祖型人物,执掌慕尼黑工大建筑系很长时间。教堂最早是20世纪初开建,但是主体部分是由他在战后...
来自:豆瓣日记
瑞士在吃这方面在欧洲很没有存在感 但其实瑞士的餐厅水准是很高的(就是吃不起)毕竟边上就是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 所以瑞士馆子吃得起真的都很不错 当然瑞士也有很多非欧洲餐馆 亚洲的真的呵呵 中东非洲的都是难民/移民开的便宜好吃 比如falfel...比如ethiopian的injera 一般每周出去玩都会趁机去探索各地tripadvisor上最前面的餐馆。多为fine dining的法餐。有时候也会看看google reviews+米其林指南(一星以上基本上太贵了从来不会去吃)+gault mill...
来自:豆瓣广播
今年夏天和母亲在村里赶集。母亲想买点菜籽,卖菜籽的人说三块钱一包。
母亲跟人砍价,说两块一包吧!
卖菜籽的大哥笑着说,那哪行,你咋着也得让我挣点吧!
母亲说,嗨,去年还一块钱一包呢!哈哈哈!便宜点吧!
大哥做出很为难的样子,说,哎,去年是去年嘛,嘿嘿。
母亲说,就两块钱,你绝对有得赚。
大哥嘿嘿的笑着,并不着急。
俩人你来我往的聊着,有村里的媳妇路过,也来一起讲价。
天气很热,而他们乐在其中。我赶紧把三块钱转给了大哥,跟母亲说,走吧!
母亲说,啥?
我说钱给了,走吧!
大哥说,你闺女直接给了我三块钱哈哈哈哈!
母亲笑骂,这傻丫头!两块钱就行了。
大哥说,你家这姑娘心眼实在,哈哈哈!
母亲拿着菜籽,乐呵呵的和我回家了。
路上我问母亲,为啥这么点钱还要讲价,多麻烦啊!
母亲说,嗨,聊天么,就聊天啊!不讲价直接买不就没得聊了吗?
我琢磨了一下她的话,还真有点意思。
对于村民来说,大集社交场合,商贩们大都与村民熟识,大家会在买东西的时候聊聊庄稼、收成和熟人,顺便砍砍价。
很多年前,我一直把买东西得跟人打交道这事儿视为理所当然,毕竟这是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连接,涉及到钱呢!那时候很喜欢逛大集,砍价也很快乐。
而多年在外生活的我,习惯了明码标价的商品被摆在货架上,没有智能手机之前,在收银台结账,不用说话,反正我也不认识收银员。
有了智能手机之后,直接手机扫码支付,甚至收银台都没有人,自助结账就可以了。
在网上买东西,没有必要绝对不聊天,直接拍下东西,买货收货。连退货都可以直接申请,系统直接处理,都不用跟卖家说一句话。
我想了想,我买东西说话最多的是小区的菜店和小卖部,因为要问菜多少钱一斤,东西多少钱,如果他们因为明码标价,我怀疑我都不用说话。 我现在习惯了付钱走人,跟卖东西的人没有连接,只跟商品产生连接。 而母亲把买菜籽这件事当成了社交活动,当成了人和人连接的机会。她收获了商品,也收获了快乐。 当然,老实说,我还是觉得直接扫码付钱拿东西走人最方便。 当然,看到母亲的快乐那么真实,我决定下次等她砍完价。
来自:豆瓣广播
好欢螺,色正汤浓,诸味均衡,激烈嗦食后有一种微妙的酸弥留于齿间,后味无穷,整体无可挑剔,袋装好欢螺可收藏保值抗通胀。螺霸王,功底扎实,品相合格,但差一点人格魅力,螺霸之于好欢螺如瑜亮,少了那种我操真好吃的仰天喟叹,汤水间隐隐一种inferiority complex,我见犹怜。柳泉,料包减少,卤蛋heritage丢失,辣味刚猛,trying too hard, 广西的粉做出了江西风格,整体呈现出小农经济向工业革命仓促过渡的粗糙感,一种清朝末年的身份焦虑。螺师傅,初尝干呕不止,工业废料感浓重,粘稠,扑面而来的致癌情愫。连续吃了几包,反转,觉得不错,广西版斯德哥尔摩候群,一种被拐卖到深山却爱上了土匪的弱智儿子的难以启齿,伦理上无法justify但是却真真切切的发生了。#螺蛳粉评测#
来自:豆瓣日记
今年,我爸妈终于决定不在老家过年了。 我爸妈六十三岁了,之前所有的春节都是在山东过的。老家亲戚多,习俗多,从腊月下旬到正月初六,都要忙得一塌糊涂。每年的春节都劳心劳力,苦不堪言。我爸总结了老家春节的几大弊端: 一、浪费。从腊月里开始走亲戚,走亲戚都不空手。酒,肉,鱼,馒头,牛奶,都送来送去。我家辈份大,进的多,出的少,每年冰箱里都放不下,扔了可惜,吃又吃不了,好多最后都放坏了。有的人家辈份低,几圈亲戚走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是完全没必要的恶俗,早就该废弃。无奈世俗的惯性太大,你不按规则来,搞得好像你不合群、不给面子。 二、累。主要是吃得累。除夕自家吃,初一本家吃,初二姑姑家吃,初三舅舅家吃,初四堂亲吃,初五表亲吃……某先哲曾说,人皆有多重社会身份。拿我妈来说,她是我堂姐的婶子,也是我表弟的姑姑,还是我表哥的舅妈,连着四五顿下来,饭局主体都差不多,合着就是一个圈子在一起吃吃吃。我家虽不...
来自:豆瓣日记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欣欣向荣,适宜吃鸡!哈哈哈哈,开玩笑。先听我啰嗦几句我家里做饭的事情。老朋友都知道,我是重庆人,而我老公是北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饮食习惯上的不同非常多。要说在吃喝上一点儿矛盾都没有,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好在生活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我们家庭的口味也在慢慢变化。最明显的一条就是,我吃辣的能力已经落后于他!!!平时我们家的饭菜基本属于“随心所欲“派,就是说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爱吃什么就做什么。做饭这事情吧,我始终觉得要”胆大心细“,特别不喜欢那么多条条框框。如果第一...
来自:豆瓣日记
丨鄱阳湖,那片繁华的鱼米之乡丨 -风物君语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小学语文书把这地方 刻进了中国学生的脑子里 但它北边不到 1 小时车程的九江市 大家却对它不一定印象清晰 九江 江西这个口袋上唯一的开口 它的位置已经一目了然地告诉你 它是江西的“咽喉”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白居易做江州司马时,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琵琶行》。江州也好,浔阳也罢,在今天,这座城市叫九江。当年白居易的友人...
来自:豆瓣日记
汶川、雅安、鲁甸,当记者的时候,我走过三次地震现场。 沉重灾难之下,有无数光怪陆离的故事。现在回忆起来,仍是我当记者5年中,最值得回顾的三次经历。 这些故事,加深了我对这个时代的认知,也加深了我对人的认知。它们轻盈又沉重,短暂又恒久,它们是甘露,也是苦酒。 2013年,在新北川城外的养猪加工区,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养猪场老板龚心兰和她的员工正在加工腊肠,他们都是那场大地震的幸存者。 地震发生前几个月,龚心兰刚贷下一笔款子,扩建了猪场,紧随而来的大地震摧毁了一切。 我问她:你什么时候决定从头再建一个...
来自:豆瓣日记
丨端一碗陕西面,吼一声嫽咋咧丨 -风物君语 - 上次风物君写过 山西的面 立马就有吃货来留言 为什么不写陕西? 这一回 风物君就带大家看看陕西面 在陕西吃面 最难的就是选择 陕西到底有多少种面? 谁也说不清 那么陕西面花样为什么那么多? 哪种又最好吃呢? 不要急,也不要馋 且听风物君慢慢道来 ▼ 吃面,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再随意不过的事,在陕西却近乎一种仪式。陕西乡党回家后一定要咥上一碗面,过生日一定要咥上一碗面,招待外地朋友一定要咥上一碗面。陕西人实在又豪爽的性格,与面条是天生一对。面条虽然简...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