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遺民有扶桑
来自: 遺民有扶桑 (Yugoslavia) 2020-05-28 23:11:22创建   2024-06-27 19:29:08更新
61 人关注
来自:豆瓣广播

任之GPT奶奶的广播: 其实从某些角度来看希尔算不得一个好的历史学家,他过于感情用事,作为那一辈历史学家中对十七世纪材料掌握最全面的学者,他对材料的运用总显得他有一个预设的左派革命叙事。这一点上他很像钱穆,只不过两个人的立场一个激进一个反动。但这也使他的文字感情充沛,可以说成为了很好的文学,你多么希望他说的都是真的。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王门学徒的广播: 我是绝不信现在的气候模型的。 我不相信这么复杂的气候现象可以用一两个指标来解释清楚,更不相信这个指标会是碳。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19人喜欢
这本书最初是由周育民老师推荐的,英文版原书是Bernard Wasserstein(中文名:华百纳)所著的Secret War in Shanghai一书。从开始筹备到正式出版将近两年了吧,多亏多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我自己也加了不少班,终于顺利出版了,再此想记录一下这过程中种种,最近流行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挺喜欢的,虽然最近因为工作量实在太大,真是不敢说自己日后会不会因为忙晕了头开始得过且过,但是趁现在还有热忱的时候,记录...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亨于野的广播: “噶门”不是洋泾浜语,是吴语本土词,江浙周边方言里也都有。“噶”的本字是“懈”,可以单独用,比如“懈脱”“懈搭搭”,不想吃某个东西,可以说“懈口”。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labradford的广播: 李永毅评月之暗面大模型kimi的拉丁文翻译水平:错误并不多,一个是invidiam,一个是iudiciis。经过多种测试,无论汉译外还是外译汉,本土的kimi似乎都全面超过了deepl。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豆友502386792的广播: 让你心中无男人不是让你身边无男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δεζη 5人喜欢
看了这版《孤筏重洋》附上的Thor Heyerdahl的小传,才知道1947年Kon-Tiki这样的重洋远征之旅并非仅此一例。 面对排山倒海般的老学阀抨击,Thor身体力行,不断用实践去正名,又先后用芦苇船漂渡了大西洋、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Thor活像一个现代版的浮士德。他本是位研...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复刻双倍快乐的广播: 被这句话醍醐灌顶 #我的情绪解药#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我要吃黄瓜的广播: 但是印度现实情况是,赚到钱的,有权的,绝大多数都是心理阴暗一肚子心计,满脑子阴谋的人,而普通人也在努力做这样的人,印度智慧,印度厚黑学,印度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都是围绕着人上人的目标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玛黑区甜心 153人喜欢
从前读水浒传,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是一本魔幻超现实的小说。读到一百零八好汉在梁山泊聚义后就再也没有耐心往下读,等宋江招安后,更是一路急转直下,英雄气短。这次一口气读到尾,竟然觉得善始善终。 据说施耐庵是杭州人(一说江苏盐城人),在杭州做过钱塘县尹,元末也曾在割据江南的军阀张士诚手下做谋士,所以梁山好汉的原型里不乏他昔日同僚。传闻朱元璋取得天下后读过水浒,判为反书把他打入监狱,他为了脱罪,才写出后五十回招安的情节。先不论真假,等施耐庵活到洪武年,水浒传里英雄好汉的原型,大半都已经不可能善终。 人的一生到了结尾,往事种种已成梦幻,半生知交零落,想要从这种大虚无中找到意义,大约只能做鬼神论。 三十六天罡归位,七十二地煞入神,人间不过一场劫数,死后方得大圆满,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虽然说少不读水浒,我却在此间大发感想,一半是“人无再少年” 已不再那么执着于是非对错,另一半大约是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坠梦楼主人的广播: 最近刚把汪家明写范用的《为书籍的一生》读完。今日从沪上抵滇,见东方书店北仓书局试营业,于是过来看看。路过北门书屋旧址,真是巧了:范用彼时与李公朴亦相交,且李对范极为看重。李公朴和闻一多后来被特务暗杀,令人唏嘘。东方书店北仓书局深入社区,架上珍籍不少,听李兄说此中尚有一段故事:书籍旧主乃云南大学物理系教授。本欲在新店开业之时请他来讲述书缘,然此翁上周驾鹤西去,似有为书做最后后事之择。爱书人听见这些极易潸然,想到未来自己百年之后,心爱之书亦是飘零。看见老教授家中旧藏,惟有支持购买一些,以慰其生:毕竟这些爱书终归到了我这样的爱书人手中,幸得善终。 #晒出你的书适区# #得书记# #我的旧书买卖经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汀洲自绿的广播: 今天主要寻访了福州的严复墓和阳岐村的严复故居,这处故居是严复的老家,他成长的地方。12年前我去过他三坊七巷的故居。严复是我最佩服的近代人物之一,可能是那个年代极少数真能看清世界的人。他在思想启蒙、教育、翻译和海军界,均有极大的贡献。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局面,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从种族角度为中国人敲响了警钟,这可能是中国即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翻译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天演论》原作者赫胥黎是反斯宾塞的,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则推崇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他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赫胥黎要是知道严复这么翻译,恐怕棺材板要盖不住了。但严复翻译的目标就是唤醒国人,所以他要有所取舍和借题发挥。晚年的严复对社会剧变感到悲观,他期待变革,但反对暴力。1920年,严复回到福州,住在郎官巷,1921年病逝,和妻子合葬于老家附近。墓园和故居的管理人员都姓严,人都很好,打电话就会过来开门。严几道先生千古。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喜哲达愉的广播: 最近学会的四大敷衍金句,适用于不能撕破脸的一些场合,1,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2,你这么想,很正常,3,你很有自己的想法,4,真的蛮佩服你哎。晚安😂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酱油郎独占花魁的广播: 试用了一下suno AI, 感觉那些写口水歌,广告歌,晚会歌,低成本电视剧歌的写手,要失业了。 当然,它写不了太惊艳的歌(这也不一定,你多花点token试试,说不定就有呢),但是对于市面上那些听上去还像那么回事,但是听完了也记不住的,足够替代了。我试着让它写Ace of Base的歌,两首里面有一首听着还真像那么回事。再让它写一首罗大佑风格的,就比较不行了。这当然也是因为我对两者熟悉程度不同,总而言之,随便写个谁的歌,糊弄糊弄非50年老粉,完全没有问题。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Fthes 446人喜欢
之前看到组里关于张爱玲的讨论,就突然想到了这位与潘柳黛、张爱玲、苏...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joakimj 169人喜欢
"黑海里海高加索",中学地理课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欧亚分界线。那年高考...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李棂夏 164人喜欢
🇬🇪这篇主要是格国概况、出门攻略、住宿&交通攻略,都是干货总结。 还有一篇格鲁吉亚游记,主要是城市&美食&景点攻略,感兴趣的也可以点开看看: 格鲁吉亚游记:对着雪山品红酒,感受高加索的别样浪漫 给我一棵葡萄树 你就能让我生活在沙滩上 ——格鲁吉亚谚语 // 写在 旅行前的话 今年从很早开始就在策划年中旅行,但一直没有确定目的地。 三个小伙伴的意见也不统一,我想去韩国🇰🇷,楚云和伊依想去新加坡🇸🇬。 最后不知道是谁在群里发了格鲁吉亚🇬🇪的照片,有欧陆小镇⛪️,有雪山🏔,有海...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河流底层 39人喜欢
我原以为格鲁吉亚跟摩洛哥一样,完全是被营销出来的一个景点。(如果某小国想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全可以对中国免签,只要安全过得去,景点啥的都可以找几个小红书博主营造)但其内容的丰富和真诚,以及首都第比利斯的活力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一趟旅游之后,是否玩的开心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是否想要再去玩。 我想要再去一趟,但是估计难度不小,已然是欧亚大陆的交接之处。有一个德国大哥问我为啥要去格鲁吉亚,我说不出来,憨笑,他说,可能是因为在西班牙和中国之间吧。 从欧洲飞往格鲁吉亚的飞机都是凌晨四五点到。 早上五点的大厅入...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沈玉宁\的广播: 德国的民族性并不是自制(或是自省),而是一种在 Hochmut 和 Scham 之间来回横跳的情感,可能就是不安全感太多和缺爱,缺到发疯时能忘了什么是正直。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杜瑟 180人喜欢
3月10日中午,我请女儿和她的三个男生好朋友吃饭。本来还想叫另一个男生过来,但他要在下午校交响乐团的演出上独奏。他爸妈带着大学放春假的哥哥,专门一起开长途过来捧场。旅馆住一晚,顺便带儿子吃几顿好吃的。那男生已经在12月中旬发榜的提前申请中,拿到了自己“梦校”的录取。 边吃边聊,五嘴六舌,有人说:π(Pi)day is coming。一个父母来自老挝的男生答道:I don't think any of us will get in. 3月14日是π day,圆周率日,是麻省理工的发榜日。3月14日下午6点28分,MIT通知所有申请学生录取结果。在座的四个好朋友中的三个,包括我家姑娘,都提前申请MIT,结果都被deferred了,加入常规录取,一起等待π day宣布结果。 另一个男生提前申请也录上了一所好学校,此刻心情放松。他半是回答那位老挝男生的话,半是安慰大家,说:不要这么说嘛,你们都有机...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Sérgio 24人喜欢
这个电影剧情确实是很典型的美式鸡汤片 不少影评也批评了这一点 不过我要说一下的是这个锅可不是编剧和导演要背的,因为主人公的真实经历的确就是这样,影片基本没有添加什么虚构的东西。接下来就稍微介绍一下影片中没有提到和稍加改编的好了。 1. 关于他的年少时期的描述基本都遵循了真实人物的经历。影片中没有提到的是他高中时期由于学校没有棒球队,打的是美式足球。 2. 他本人可不是一般的业余棒球狂热粉。他3岁起就开始打...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evis 96人喜欢
该怎样教? Liqiu Wang 王立秋 2024-03-16 13:26 上个月,亚当·科茨科(Adam Kotsco)在Slat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学生读写能力——一个在大学课堂上被视之为当然的东西——的消失。他说一直以来,他为每节课指定的阅读材料大概都在30页左右,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有所增减。但近年来他发现的一个问题是,超过10页的材料就会让学生觉得受不了,要求学生把握一篇20页左右的论文中的论证更是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确认这不只是一个个别问题、或自我感觉良好的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习惯性抱怨后,他推测,学生读写能力的消失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数字技术尤其是手机的普及,尤其是,现在,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完全在智能手机陪伴下长大的一代人(当然,说的主要是欧美的情况,且暂不考虑数字鸿沟的影响);二是疫情;三是教学方式,主要体现为以考试-指标化考核为取向的、受某些流行教育理论(...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大甜甜~~的广播: 葛兆光的每一本书都带着强烈的自我挑战意味。对于一个成名已久的中国学者而言,这是一种罕见的品质。葛兆光谈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近代中国面临一个选择,就是在西北和东南之间,怎么选。如果要说起来,抗日战争把政府往西南方向挤压,反而加深了我们和这两个方向的联系,前者如经略西域,后者如陈嘉庚这样的崛起华侨。另外,东南亚无法成为一个整体版图的一部分,不独我们如此,日本也是如此。在日本做东南亚研究的学者和整个圈子都特别隔阂。未来,如果看清那种台球式的撞击运动,一定会是学术的重要方向。但人的知识肯定是有缺陷的,葛兆光在谈到我的亲族在清朝时候的一些事的时候,讲错了一些小地方。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猫叔Mack的广播: “中关村”原来叫“中官村”,“中官”就是宦官?!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懒残僧的广播: 在冷战期间,美国人实在无法理解有源源不断地“自由世界”的人对社会主义阵营投诚。在他们看来,苏联当局可以让任何人在法庭在认罪,于是诞生了《1984》这部小说。而朝鲜战争时期许多联合国军士兵被俘虏后自发为中国“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敌人”宣传而震惊。所以,美国中情局假设铁幕对面掌握了一种非常优质的洗脑技术,所以美国一定要技术赶超。于是,吐真剂、LSD、剥夺五感、催眠、心理操控、盗梦、邪教等洗脑技术竞相开发。但是科技手段的效果始终达不到铁幕对面的社会手段。书里最精彩的是第九章的魔鬼计划,CIA假设一个投诚过来的苏联谍报人员是打入内部的间谍,对他进行了三年半的审讯实验,各种方法轮番上阵。最后诺申科居然熬了下来,也没有疯。于是CIA黔驴技穷,只得给诺申科恢复职位和补偿薪水,甚至还让他成为教官。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0 21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遺民有扶桑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