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眩神驰,一个个小世界。

🌕🌖🌗✨
来自: 🌕🌖🌗✨ (中国香港) 2021-04-19 15:40:25创建   2024-02-14 21:07:59更新
10 人关注
来自:豆瓣广播

Dark matter的广播: 📷 Kent E. Biggs 距离蓝星约6200万光年的乌鸦座,有个触须星系,由NGC 4038和NGC 4039两个星系交互组成。大约9亿年前,两个本来各不相干的星系在引力的牵引下开始交错,到3亿年前,形成相片里的状态。接下去可能再过10亿年左右,两个星系会继续纠缠直至合二为一,届时可能会有数十亿颗新恒星诞生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Dark matter的广播: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手稿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Colette的广播: 雨后,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镜子 Salar de Uyuni in Bolivia is the world’s largest salt flat. Following rain, a thin layer of calm water transforms the flat into the world’s largest mirror, 80 miles / 130km across.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admozart 11人喜欢
在"Dies Irae"横空出世,播散着夕阳般灿烂的光辉之后,对于Fan Club之外...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赫拉扎德的广播: 参与大型社会学实验的第十五天: 督导的时候我们也在讨论一个问题,被迫在家里蹲这么久已经很焦虑了,心理师和来访都能够感受到自由被剥夺的焦虑。那么心理师要不要和来访自我坦诚这种焦虑,坦诚的话要不要注意尺度避免来访者更加焦虑? 但在听完最近的几个案例汇报之后,我们敏感地都觉得几次失误都出于心理师自己对于焦虑情绪的压抑,以至于对话中出现了不太符合常规那位心理师个人风格的情绪。越是倾向于不要与来访分享焦虑的心理师,好像在对话的氛围场中正在将多余的情绪传达给对方。 后来所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坦诚焦虑,但也要分享我们一起在场域中之中得到的反馈。 比方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次在视频连线成功的那一刻。我都会感到大大松了口气,说明他/她在此时此刻身体无恙,身体上自我照顾得非常成功,而且还能够关注精神需要和自我成长。这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在存在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刻,每一场咨询都多了一重含义——就是作为人类伙伴,我目前还很好,看到你也很好,我无比无比的喜悦。让我们一起待在焦虑里,感受焦虑,然后看看能不能创造出一些方法来改变焦虑。也许只是一个生活习惯,也许是在这样的时刻里开发出来的新的技能。一起携手焦虑,转化焦虑,这也是一种珍贵的、新的体验。 不在目前这个场域的伙伴也会带来喜悦,喜悦我作为一个人类能够链接到我无法触及的另一个人类的生活,喜悦这个星球还不是全然糟糕的,喜悦还有人类能够享受我目前被剥夺的自由。但与此同时,我的经验也可以作为参考发现习以为常的自由是多么地珍贵,我的经验让你的生活能够更多地发现和感受到平时未曾注意的幸福。 所以这样想一想,不论是对来访者还是心理师,允许不积极,允许焦虑都是一种人道主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倪下 16人喜欢
曾经我坚定的认为 我人生的第一次邮轮之旅 应该会出现在60岁以后. 八成是跟家人 也或许是和朋友 反正一定不会是我100%自愿. 毕竟这项活动在我心中 实在太过于安逸 无聊 还自带Senior ppl tag…no offense~ 但长久被关在一个地方 人是可以向内打破很多rules的 尤其是一个怕闷的人. 半年不够就一年 一年不够就两年. 如果还动摇 就再从天而降个90% off. 本人就是这么上了船的. 过去我坐过的最接近邮轮的船 应该是2012年从Stockholm到Helsinki的V...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Dark matter的广播: 古尔德 BWV988《哥德堡变奏曲》主题 ‘Aria’ 1981年录制版本,次年9月发售,一周后,哼哼去世,哼哼好友Peter Ostwald是这么讲的,古尔德再次录制哥德堡,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幻想—参加自己的葬礼。1955年到1981年,以哥德堡开始,也以哥德堡结束,就像主题咏叹调从初始到最后重现,生与死,循环往复,本质上是同一个原点,这是巴赫的哲学,也是哼哼的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菠菜长颈鹿的广播: 几年前,为了宣传展出伦勃朗的名画《夜巡》,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装扮成画中那个时代的人物,在商场里穿行,奔跑,追逐,像演电影一般重现了这幅画的背景和内容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家禽腿部保健 867人喜欢
你们知道我每年圣诞节布置完,一时欢乐的后果就是痛苦,每年收拾残局,就哭着喊下次不做了。年年布置,这么一来,也快布置十年了。 可是每年一到11月,就开始有朋友问“今年想去拍照”,我又开始蠢蠢欲动,我看到小红书上竟然有博主11 月中就开始搭圣诞树,大受打击,老娘我可不能输啊!于是,今年再次以家居博主身份走上圣诞装饰内卷之路。 其实我每年圣诞节布置,第一步都是从整理房间开始的,一方面布置,一方面丢东西;若不是有布置的机会,我是不会有机会房子里里外外大扫除一遍。 在梧桐区有个阳台听起来虽然美,但也意味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勞小姐🧡 46人喜欢
今年最大的意外應該是讀完了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這套曾經想都不敢想的鴻篇巨作,居然被我用一個月的時間咬牙啃完了。 《追憶》的難度不在於文本,而在於讀者是否能在閱讀中保持耐心。普魯斯特向來反對創作者故弄玄虛,不說人話。他的文字優美流暢、通俗易懂,甚至比想象中的要親民。因此,《追憶》雖寫日常事、無聊事,卻能讓人讀著津津有味。總之,不管你“有文化”還是“沒文化”,都能在《追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去理解普魯斯特要揭示的“真相”。 而普魯斯特要揭示的真相就是:萬物皆可愛,萬事皆可悟。生命中每一個無...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火天大无 3395人喜欢
前陣子不小心把扇子畫面摔爛了,心疼了很久很久。昨晚突然發現破碎的畫...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EvelynsRoom 631人喜欢
————————————————— ——————————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明虾 16人喜欢
在迪卡古典(Decca Classics)步入第九十年的时候,他们激动地宣布这个大家庭又迎来了一位唱片签约艺术家。令人惊奇的是,这位新人才刚刚十二岁!他也由此成为该唱片品牌历史上最年轻的成员。2020年3月,迪卡古典为他发行了首支单曲,让这位在10岁时就斩获梅纽因小提琴大赛少年组冠军的天才少年,向世界展现其惊人的才华。他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华裔男孩李映衡(Christian Li)。 音乐精灵,未来可期——专访迪卡古典唱片最年轻艺术家李映衡 Christian Li: Aim for the st...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一棵树上长月亮 567人喜欢
整理自林奕含好友美美发表在Facebook上的书柜照片,书目顺序照搬书柜里...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赫拉扎德的广播: 刚回国创业做的沙盘和一年后做的沙盘。 经常有小伙伴问“分析了这么多沙盘后再自己做沙盘会不会有干扰?”。但真相是不会,哪怕做再多的沙盘,潜意识还是会尽情地流露,沙盘是整合理性与符号化潜意识的载体。 刚创业的盘就被大佬分析过,那时候的我属于非常乐观,能量丰沛。 优势是能量强劲,但大佬也预言我将会面对取舍的难题,因为一开始的我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觉得什么好东西都应该武装上去,很学生思维的觉得只要好东西越多赢面就越大。 而且我的自我认知也有问题,刚回来的我有毕业生的通病,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证明自己,一腔热血想搞点大事的中二学生脑。 这样的想法让我的确经历了一段混乱期,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浪费了一些能量。直到一年之后我才知道只有合适的,能够严谨运行的才是最好的。 上星期大家团建吃海底捞,心理师再看我新做的沙盘。夸奖在这一年中我终于有了进步,做出的沙盘虽然东西仍旧多,主题也很搞笑(在非洲大陆跳尊巴,动物在我们身后迁徙)。但已经有了功能区域的划分,每个区域都在运行着自己应该执行的内容。 而且我接纳了我自己是朱迪的事实,年轻、迷你、但是真诚拥有职业理想。我和我志同道合的伙伴们跳着快乐的尊巴,而不再强行要去当那只狮子号令群雄。 当然这个盘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但却不觉得害怕,反而非常期待。 我正在进步,而且以我自己的风格进步。一年前和一年后的盘证明在这条路上我从来都没有成为别人,我没有做出一副岁月静好小桥流水的画面。仍旧能量充沛,狂野又不拘小节,我还是我自己,我有我自己的问题,这就值得开心和充满期待地去面对那些我需要面对的功课。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Engelke 1696人喜欢
02.09 更多照片更新在下篇,请来看~朋友们新年快乐🍀 [我的海湾半山...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Engelke 2490人喜欢
很开心离开学校七年时买到了这座独立住宅,这里带着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家禽腿部保健 800人喜欢
今年我又开始做圣诞布置了,你们知道去年我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懒得布置,结果在家玩了一整星期《荒野大镖客 2》过了圣诞 今年附近几户人家,不同季节纷纷在阳台上做些比较显摆的装饰;我心想”老娘我可不能输!”好胜心下,又开始做圣诞装饰;于是本工作室又到了一年一度停摆的日子。 大约11月20左右,圣诞花藤都会先到。每年当东北人开始晒大白菜季节;南方人晒腊肉的时分,我就开始在阳台晒圣诞花藤;晒两周让它的味道散去 你们看过以前的帖,大概知道这工作室的格局,属于比较沉稳的实木深色;按照过去弄成红绿搭配其实也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狸猫 1367人喜欢
上海话(乃至苏州话等其他主要吴语代表)在十几二十年的急剧变化,使很多年轻人抱着一腔热血要保护方言文化,并且用实际行动在网络上、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家乡话,以此来捍卫“母语”。但我发现这种以轻松方式传播和发扬上海话,说得不好听点充其量是发扬“如何说一口没教养的上海话”,我相信 “册那、乃(拿)伊做特(脱)、瘪三、淘糨糊...” 这类江湖气的词无疑是吴语上海话的一部分,但绝对不应该是传播和发扬的主流,更不应该让人觉得方言就是脏话粗话的大荟萃,而普通话才是受教育人士的口语。你越宣扬这样的底层言语,越是...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witecross 3524人喜欢
大家好,這裡是蓋子豆上海話教室!第二季和第一季放在一起了(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盲肠汁的广播: vlog从入门到放弃,阻止中年糙汉的除了懒,还有修不掉的黑眼圈嗐💀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GQ报道 210人喜欢
这里是GQ报道的“创作者”栏目。每一期邀请一位创作者,为作品“辩护”或自省,谈论方法和细节,分享世界和趣味。同时也希望当这个栏目汇总在一起,可以拓宽我们对“创作”的理解和定义。 这一期来了一位重磅嘉宾,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 ······...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Dark matter的广播: 颠覆性版本,一时想不到reference。42秒的处理,凛风疾疾,战马嘶鸣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缈沨 708人喜欢
请记住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天才钢琴家, 他是Glenn Gould。 CD和打口盒带盛行、互联网和无损尚未大行其道的年代,我听到最早的平均律就是他所演绎的。他在生命最后阶段时所录制的81年版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正是我所购买的第一张正版唱片-在穷学生时期,它几乎等于我整两周的生活费。如果称他为20世纪中巴赫最为伟大的诠释者有过誉之嫌,但他一定是最不容被忽视的那位。 一个众人口中的天才 古尔德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伦多市,他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已有41岁。她是钢琴教师,有着出色的钢琴和管风琴演奏技术,而...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