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电影
来自:豆瓣日记
Ⅰ.《触不到的恋人》/李铉升 氛围感非常棒(配乐和摄影大加分),剧情上的不合常理无需过多在意,沉静的体会其中的意境便好,带了点感伤的唯美与浪漫。电子设备虽便捷,却无法比拟手写书信的感觉,想起了以前迷恋换明信片的日子(时隔许久翻看,满是时间的痕迹)。大爱李政宰和全智贤,一晃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了,再看竟也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Ⅱ.《现在去见你》/李章焄 一部脱离现实走老套路线的温馨爱情片,几处情节设定和小心思增色不少,挪威梗、露天电影、台上演讲等,最后出乎意料的反转,鬼扯而微妙。爱情的青涩和甜蜜...
来自:豆瓣广播
我终于把2021年度读完的150本书简单分了个类然后在本子上誊写完毕……过程十分痛苦且当事人十分后悔,但最终还是凭着顽强的意志(不是)坚持下来了……!今年读得挺杂的,但最开心的是读完了波拉尼奥目前被出版的所有中文译本,以及认识了鲁尔福这位奇人……!明年打算每个月一个国家来看书&看电影,希望实现!
今年读到的比较喜欢的作品有《完蛋》、《尤利西斯》、《|book:6397522|论自由|》、《奥斯特利茨》、《刺槐树》、《黑暗的心》、《|book:1941738|Untitled Film Stills|》、《烙印勇士》(已成为我目前最爱的漫画T T)和《La légèreté》(目前最喜欢的图像小说)不知道能不能通过这条找到同好~~
来自:豆瓣日记
2021年转眼而过,自己总算有底气坐下来说说这一年坚持做的事情——读书。 今年决定读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看到豆瓣上别的人一年50本、100本的,很是羡慕和佩服,想试试; 作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不多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给自己扫扫盲; 逃避论文压力。 最终,一年下来读了200多本,远远超出自己开始定的目标:50本。而且在公众号上断断续续写了共计七八万字的读书笔记和感想。 以后听到别人说自己一年读了多少多少本,再也不用羡慕了,因为自己也可以做的到。 读了这些书,带来什么变化吗?有,也没有。...
来自:豆瓣广播
又是躺平的一年,基本上都在读书写稿,杂七杂八读了二百余本,今年主要以重读和细读文学作品为主,其实读书到现在,那种能带来惊艳感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少了,简单推荐几本,然后附上笼统的书单。
《玉米人》阿斯图里亚斯
拉美文学魔幻现实主义开山之作,小说文字光怪陆离,情节也是荒诞离奇,但不乏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采用多重视角,几个事件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直到最后一刻才会恍然大悟,每个片段都有内在的联系,很多细节都埋在了前面零散的叙述当中,像是几条溪流汇集一处,让人回味无穷。
《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观》别尔嘉耶夫
几乎每年都会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说巴赫金从诗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那别尔嘉耶夫则从宗教哲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巴赫金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关键词是“复调”“对话”“多声部性”“未完成性”,别尔嘉耶夫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思想的关键词是“人”“自由”“恶”“爱”“革命”“神人和人神”。
《阁楼上的疯女人》
一部有关女性主义的作品,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女性批评,不如说是一套女性作家的文学史,介绍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女性作家,比如伍尔夫、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迪金森等等,而且她是以女性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这难能可贵。这部书不太好读,要求你得有一些西方经典作品的阅读积累和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不过大家也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作家部分来读。
书中有些观点很有开创性,就比如大家熟知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这些故事,作者就从女性的角度做了另一种解读,说在白雪公主这个童话故事中中,女性形象是被男性人物凝视的客体,女性的价值是由她们外貌的美丽或丑陋来决定的。因此,故事最后那看似美满幸福的结局,实则是父权文化对女性实施压迫的表现与结果。
《好人难寻》奥康纳
这篇小说非常经典,经常被用来当做文学鉴赏课的案例,它的情节概括起来非常简单,就是美国一家六口人在出门度假的途中,阴差阳错之下遇到了一伙逃犯,奥康纳的作品往经常被归于南方哥特式小说,这类小说往往描写恐怖血腥、神秘怪诞的极端事件,展示人性中非理性的一面,不过奥康纳并没有过度渲染暴力情节,她只是擅于揭露在一些极端状态下人性中的虚伪怯弱等等丑陋的一面。
《九月寓言》张炜
当代小说中非常喜欢的一本,冷峻的笔法,无限的遐想,飘忽的寓意,还带点魔幻色彩,全书弥漫着一股拉美文学的气息,可能张炜有意无意地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王安忆说这是一个奔跑和停下的故事,我觉得可以更精确一点,这是一个走出去和留下来的故事,小说的最后,村子如同《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一样化为云烟。
《伪币制造者》安德烈·纪德
博尔赫斯称这是一部让人惊奇的作品,典型的元小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过着一种极严峻的生活;每次当我拒绝一种诱惑时,我就对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感到庆幸。那时我不懂得,自己以为得了解放,结果却愈来愈使自己成为自尊心的奴隶。每次我克制自己,战胜自己,徒使我自己多加上一重枷锁。
《摹仿论》
奥尔巴赫在这部皇皇巨著中发掘了经典作品中不同的音调,他明确拒绝严格的主题,往往会顺着无意中的灵光乍现切入。《奥德赛中》奥德修斯被识破身份的时候体现出了荷马史诗中与构造紧张气氛截然不同的延缓法,同时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了内心世界。《神曲》完美的结构中流露出了但丁把握不定的心态,那种困境让人焦灼。莎士比亚宏大的剧本下一个个角色的疲惫,堂吉诃德对幻象女恩主杜尔西内娅表现出来的柔情,司汤达张扬却缺乏内在的自信和联系,这种种不稳定的因素都让他们和笔下的人物在各自的世界里显得不合时宜。
《螺丝在拧紧》亨利·詹姆斯
书名意味深长,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就像用扳手拧螺丝一样,把整个故事的紧张气氛又拧紧了一圈。可能有些人看过这本书改编成的电影,无论大家看没看过,我都建议大家仔细读一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亨利詹姆斯本身就是一个经常被研究的文学大师,很多人读书有个误区,就是觉得明白书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就觉得读懂了,其实这个只是最浅显的一步,作家是如何叙述的,作家为什么这样写可能更重要,就比如这本书的一开头,其实就用到了嵌套式的故事结构,分别出现了三个叙述者,让本身就不明朗的故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book:25842926|理论入门|》彼得·巴里
这本可以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并列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最佳入门书籍,最大的特色就是每篇结束都有具体的文本分析,唯一的瑕疵是内容过简,归纳有些笼统,很多代表人物完全没有涉及,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分析批评这几部分尤甚,不过用于入门已经足够出色了。
最后附上书单,只统计了200本,绝大多数都是文学相关,有少量的历史书籍,其实历史一直在读,只不过今年大部分时间在啃《|book:1116205|晋书(全十册)|》,具体可以看个人标记,慢慢补短评。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