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

Greta
来自: Greta (北京) 2022-08-17 16:05:35创建   2022-08-31 15:03:42更新
1
来自:豆瓣日记
Greta 0人喜欢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接人要和中有介, 处事要精中有果, 认理要正中有通。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 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 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忙。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 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 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一能胜千,君子...
回复
2
来自:豆瓣日记
Greta 1人喜欢
所以我们只须自问有没有话要说,不用问这话是不是人家说过。果真确有要说的话,用以作文,就是写出自己的东西了。 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这个原因当然在少所接触;而接触的多少不在乎外物的来不来,乃在乎主观的有意与无意;无意应接外物,接触也就少了。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这样,将见环绕于四围的外物非常多,都足以供我们认识、思索,增加我们的财富。 观察的目标在得其真际,就是要观察所得的恰与事物的本身一样。所以当排除一切成见与偏蔽,平心静气地与事物接触。 43)惟其得自作者真实的联想,又合于增加效力的条件,就与所谓隶事、砌典不同。因为前者出于自然,后者出于强饰。出于强饰的隶事、砌典并非修辞,只是敷衍说话而已。 在...
回复
3
来自:豆瓣日记
Greta 0人喜欢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压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有时,我们甚至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压力,比如拖到最后一分钟、批评自己太懒、说自己没有自控力,以此来激励自己。或者,我们会通过对别人施加压力来敦促他人,比如调高办公室的温度,或在家里绷着一张脸。这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比压力更消耗意志力了。压力和自控的生理学基础是互相排斥的。 从长远来看,血糖突然增加或减少会影响身体和大脑使用糖分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你身体中的含糖量可能很高,但却没有多少能量可用。 简单说来,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 “道德许可”最糟糕的部分并不是它可疑的逻辑,而是它会诱使我们做出背离自己最大利益的事。它让我们相信,放弃节食、打破预算、多抽根烟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对自己的“款待”。这很疯狂,但对大脑来说,它有可怕的诱惑力,能让你把“想做的事”变成“必须做的事”。 如果你告诉自...
回复
4
来自:豆瓣日记
Greta 0人喜欢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 如果你还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工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 所以也就是说,“能做”这种“大话”“谎言”,无论如何必须兑现。 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原因是,心灵纯洁的人总是气定神闲,他们总是以更为明确、更强有力的目的和意识来引导自己能量发挥的方向。 别的生物“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上天赋予的本能。但是我们人类却必须依靠自己觉悟,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人生的目的放在何处,人生观就会随之改变。
回复
5
来自:豆瓣日记
Greta 0人喜欢
虽然有时候老幺也会志存高远,但却往往懒惰颓废。懒惰是志存高远跟毫无勇气的产物:他们志向太过高远,往往远大到不切实际,这样奋斗中看不到希望后,自然会慢慢失去奋斗和实现的勇气。 在教育中发现,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对于儿童的种种限制,而是儿童自身给自己设定的限制。 由此可以看出,他把自己看得很低,想通过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来获取胜利。 孩子们都不应该被这种不利于合作的自卑感所影响。在生活面前,并没有哪个人是注定要被打败的。 他形成了一种毫无价值的优越感来隐藏起他的自卑情结。他认为自己又勇敢又优秀,然而我们能把一个生活上的失败者称为英雄吗? 一些人不愿意面对工作问题,他们对人类共同的兴趣漠不关心,不是在家呆着,就是做一些与大众无关的事情。但是,他们却总要恳求别人的资助。总是利用别人的劳动成果,自己却一毛不拔。这是被宠坏的孩子的典型的生活模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想着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解决问题,...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Greta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