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来自:豆瓣日记
话接 上回 ,卡拉瓦乔在母亲离世之后,和哥哥与妹妹分掉了遗产,准备前往当时的艺术中心罗马大展身手。 根据最新的史料,卡拉瓦乔大约在 1595 年开始在罗马定居。他先住在主教潘多尔弗·普奇(Pandolfo Pucci)那儿,帮他画一些用于祈祷的图像摹本,后来在洛伦佐·卡尔利(Lorenzo Carli)与格拉玛蒂卡(Antiveduto Grammatica)的画室打工。 当时的罗马正处于一次新的复兴中,在反宗教改革的旗帜下,罗马教廷、各大家族以及耶稣会等宗教团体都对艺术有着巨大的需求,罗马城也...
来自:豆瓣日记
过了一年一直在听听听 这是个top 100豆列:http://www.douban.com/doulist/38879421/ 干脆选个十佳好了(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 安利大众!!!QAQ 写完才发现这么长(= = anyway(摊手 排序从高到低(因为前几名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 喂 1. Carrie & Lowell - Sufjan S...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A few years ago, there was a salacious cover story published in Stanford Politics titled How Peter Thiel and the Stanford Review Built a Silicon Valley Empire. The piece began carefully, focusing on Thiel’s ongoing involvement with the newspaper with necessary backstory. Gradually, though, it zeroed in on the network of people connected to the Stanford Review. I wondered why this merited a cov...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本文大部分来源于载于Aoen的一篇文章。算翻译,很贴切这本书,所以语境改成了书评。 汤普森也许是与 "自下而上的历史学"联系最紧密的人物,毕竟同名的论文就是他写的:“history from below”,1966年的《泰晤士文学副刊》堪称石破天惊。(不过事实上似乎只是一份二三页的宣言,毕竟history from below的做法早已经体现在《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了),当然这本小书里其实并没有提到太多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本书的内...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刘东教授主持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一套很有意思的书。 如[美]列文森的《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思想》、[美]艾志端的《铁泪图:19世纪中国对于饥馑的文化反应》、[美]艾尔曼的《晚期中华帝国的科举与文化》、[美] 卢韦菁《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日]中岛乐章的《明代乡村纠纷与秩序》、[美]伊懋可的《大象的退却:中国环境史》、黄卫总的《中华帝国晚期的欲望与小说叙事》、[日]吉川中夫的《六朝精神...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1919-1927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初步探索阶段,1927-1937年是马克思主义者为解决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对中国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加以认真研究并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斗争中逐步成长的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传入,经历了一个由哲学理论到历史分析理论的过程,而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唯物史观运用于中国历史分析时有选择性地使用“经济”的概念,甚...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今天的时代已经明显不是一百年前的那个时代了:在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脱贫成功的县城,听到的是外交部发言人正气凛然的发言和对非正义指责的有力回击,感受到的是国家富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对我们的影响乃至于新生代性格特质的塑造——不仅仅是鲜明的民族认同感和“向左转”的风潮,更有现代文化带来的种种过度和泛滥——这些都是在一百年的国人难以想象的。一百年前,“民主科学”的大旗还在...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一、时代背景 1918年11月,德国被迫投降,历时四年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布告终。十一月革命的爆发,致使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德国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尝试,1919年2月6日,国民议会在图林根邦的小城魏玛召开,从此开始了魏玛共和国时期。...
来自:豆瓣日记
一直以来,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中都是边缘话语。《十月》杂志副主编、后现代主义艺术评论家欧文斯曾在其作品《他者的话语:女性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中指出,西方的再现体系只承认以男性为主体的视像——是绝对中心的、单一的、男性化的……后现代主义揭露了这套将“再现权威化,阻挡、禁止他者的、使他者失效“的权力体系。如此,是否代表后现代主义能够成为女性主义的救星,或者说它们之间能够结成可靠地同盟呢?也许答案是否定的。 在西方哲学的源头,柏拉图就已经提出“他者”的初始概念,指代自我之外的一切。区别于与代表权威的主体,“他者”是边缘、低级、被压迫的人或事。女性,就是被权利体系禁止的“他者”,她们在主流文化中缺席,甚至,为了发声,再现自我,女性不得不假定出一个男性的立场。后现代主义让“他者”变成理论建构与话语批评的重要工具,这为女性主义批判父权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女性主义找不到可以溯源的哲学精神,自古就没有女性...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最近在帮系里草拟一个与"mental health"相关的decolonising reading list, 发现了这本书,听了一下作者的book talk,觉得非常有启发性所以在这里transcribe/translate了一小部分。 完整版: 作者La Marr Jurelle Bruce是马里兰大学美国研究副教授;与谈人Farah Jasmine Griffin是哥大非裔美国研究教授 'How to Go Mad is a study of 20th and 21st century Black artists, who activate and mobilize madness in radical litera...
来自:豆瓣日记
正好在整理下学期的reading,存一下上学期的课程安排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MA Comp Lit & Crit Theories -Core Module Module description: Global Critical Theory addresses a number of topics, such as theories of language, multimodality, the anticolonial and anti-racist imagination, postcolonial gender and intersectional perspectives. You will be encouraged to test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various theoreti...
来自:豆瓣日记
青年教师姜以琳用7年的时间,访谈跟踪了28名来自排名北京前十中学的学生,受访者无一不是精英家庭。这些孩子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从顶尖中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毕业后在大型跨国公司工作或创业,成为未来的世界英才。 在调研的基础上,姜以琳发表了著作《学神:中国精英教育现场一手观察》,她发现,教育是一场争夺未来社会位置的纸牌竞技,精英家庭的孩子们几乎注定赢得这场游戏。 地理课堂上一阵骚动。老师在讲一道关于“厦深铁路是如何修建的”考试题目,她跟学生解释,铁路轨道之所以往内陆移动,出于军事安全考虑。 “这个解...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