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Zzz
来自: Zzz (上海) 2024-01-06 17:22:09创建   2024-06-19 00:21:33更新
来自:豆瓣广播

小易甫的广播: #展览资源见评#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逝世百年之际,慕尼黑施图克别墅博物馆(Villa Stuck)举办的大型艺术展“卡夫卡:1924”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反映了这位著名的表现主义德语作家的时效性和作用力。卡夫卡的作品不仅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历代文学家,而且渗透到了各艺术领域,并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卡夫卡涉及的众多主题早已浓缩为“卡夫卡式”一词而具有了普遍适用和持续不绝的独立性。在为恐惧、绝望、阴森和幽闭环境、官僚窘境和权力滥用所霸占地方,也往往搭建起了通往卡夫卡的思维桥梁。本次展览中的20和21世纪艺术家们均直接或间接地与此关联。这些作品依据“羞耻”“在迷宫中”和“审判”等主题分类,并相互补充。值得一提的是,首个展区更通过借自卡夫卡图书馆的书籍及其亲笔素描阐述了他和艺术的关系。 在此重点关注题为“内外颠倒”(Inside Out)的展区——在卡夫卡最著名短篇小说《变形记》中,躺在床上的格雷戈尔•萨姆沙某天清晨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另类生理状态改变着整个家庭,该作品是关于个体在社会和旁人压力下遭遇孤立、异化和毁灭的寓言。家庭内部小范围的权力机制代表了导致束缚、屈辱和滥用的社会迫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经历着持续变化,这种复杂的关系网络反映在萨姆沙家庭的居住空间中,并尤其体现于它们内向与外向型空间布局。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可穿透性、隔绝状态和家庭压力是该展区作品的主题——安利•萨拉(Anri Sala)的图9影片《漫长的悲伤 》(2005)便表现了空间的可穿透性。艺术家安排著名的自由爵士音乐家杰米尔•蒙多克(Jemeel Moondoc)坐在一栋被遗弃的大楼第18层的外窗台上演奏萨克斯风。这栋位于柏林市郊的预制建筑建于上世纪70年代,人称“漫长的悲伤”。乍看之下,他处在近乎漂浮的状态。缓缓朝前摸索的摄像机让我们长时间无法准确地判断音乐家所处的险峻位置,将年久失修的建筑转变成了精心打造的充满诗意的视听享受。至于该建筑距昔日的柏林墙不远,这也赋予了影片以政治维度。 艺术家组合特雷莎•哈伯德(Teresa Hubbard)与亚历山大•毕希勒(Alexander Birchler)在他们的工作室还原了格雷戈尔•萨姆沙的房间,由此诞生的三部分作品《格雷戈尔的房间》(1998/99)包括一组剧照般的摄影(图3)、一张房间俯拍和一部默片。“我们将房间作为属于自己的世界,作为不稳定的内部环境,一种经受着持续转换的地方。”在该项目的每部分作品中,空间依次被清空、剥光或翻新。作为被隔绝在爱德华•霍普画笔下忧郁的大都市环境中的一员,摄影系列中的主人公可能遭到监听,正在搜查墙壁和天花板,直到房间被拆解成碎片。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电影《对话》(1974)中感觉自己被监视的窃听专家哈里•考尔。阴暗而神秘的权力的监视是卡夫卡作品中另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它让房间显得透明。 在此附展览前半部分实拍两百余张https://douc.cc/463SFc ,含作品的丰富特写。我之前还详细介绍过其中的两件大型作品——图6《杀戮机器》(2007)见https://douc.cc/1Wah9f ,英国女艺术家莫娜•哈透姆的影像装置《深喉》(Deep Throat, 1996)见https://douc.cc/3CRA9B 。望转发。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企鹅岛的柚子 3人喜欢
今年首次有女生可以参加甲子园👏,关于女生参加甲子园的历史可以看这...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盐粒 143人喜欢
2019年的夏天,我做过最好的事情是去了甲子园。 这个周四中午,今夏最后一场甲子园棒球赛结束,大阪履正社以5比3击败石川星稜成为令和的第一个冠军。 拿着手机对着APP看完这场比赛的我,当时正坐在嘈杂的地铁上,奔赴一场突如其来的会议。看着男孩子们在比赛结束后强忍又忍不住地放肆哭泣,我想,这就是青春的全部了吧。远方的音乐声和烈日当空是告别夏天的仪式感,而我此身只能沐浴着甲子园球场的荣光却扎扎实实地定格在匆忙之中。 也就是这样,我也告别了夏天。在飞驰的地铁上,我默默地告诉自己。 一切从TOUCH开始 ...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邓安庆的广播: 啊,这家书店我一定要去!(立下未来出游目标)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Zzz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