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看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如果我没有看过《触不可及》,我也许会对这部影片有更高的评价。然而珠玉在前,《绿皮书》的缺点在对比之下就显得格外突出:这部片子除了演员的表演,其他的部分都太套路了,以至于该催泪的地方我的眼睛完全没法湿润。黑人音乐家的孤独一带而过,最后圣诞大团圆的场面让我恍惚来到了中国的贺岁档。影片最让我震撼的反而是路途抛锚,西装革履的黑人音乐家下车和种植园里的黑人农民对视的时候,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终于突...
来自:豆瓣广播
真正的高手,玩儿的都是“感觉”
最近看了大火的《|tv:36245596|我的阿勒泰|》后意犹未尽所以又读了这本书,被里面的文字震撼到了,我是一个痴迷逻辑的人,平时看的都是一些“因为所以”这类逻辑性很强的书,但这样的书会让我们停留在大脑的意识层面
而《|book:35552619|我的阿勒泰|》里的文字有很强的力量把我们从意识层面拽回纯粹的感受层面,透过作者细腻的描述能轻易的把我们的感受带出来。这里分享几段里面绝美的句子:
“花能散发香气,多么像一个人能够自信地说出爱情呀! ”
“全世界都在倾向风去的方向。我的头发也往那边飘扬,我的心在原地挣扎,也充满了想要过去的渴望。”
记得武志红老师曾经在一段采访说过“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做事情有感觉的人”,是的这个感觉就是心流,是投入当下的感受里,当代的人们太缺这种感受力了,我们的脑子里被装了太多的是非对错、规则道理、目标…,拉拽着我们不能好好的感受当下
有时甚至连买个东西都不能只因为喜欢,那些东西都被赋予了太多的外界意义,“别人怎么看”“眼下的流行是什么”“用了这个东西会不会显得如何如何”、“不买是不是证明我不够有能力”…等等太多东西挡在我们眼前,让我们都忘记去感受这个东西本身,感受我们自己是否真的喜欢,人们习惯性把感受抛到脑后、把判断交给外面、交给大脑层面吸收的那些外界各种各样的道理规矩
说到购物方面有心流的,就不得不提到章小蕙女士,我觉得很多女孩之所以追崇她,是因为从她身上能感受到“相信自己的感觉”这种稳定感。
章小蕙小姐的一段问答采访主持人问:“大家喜欢你或者说爱上你,是因为你是一个对于物质特别懂得的人,其实对于物质女人来说大家可能会说拜金女。”
章小蕙回答:“我觉得其实大家不用花那么多力气去解释,反正物质就是让你开心的事情,那你去开心嘛,买口红、买衣服、买包…可以让你开心。”她还说“比如我买围巾我就先去摸它感受它的柔软度,然后就是看看它的颜色是不是我最喜欢的,能不能配我喜欢的风格的衣服”,她和商品的关系是“感受”多余“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她首场直播一小时就带货5.9亿,因为她只是坐在那里带着感觉的去讲述每一件商品,相当于借她的感受力带着人们去体会这件商品本身的魅力,而不是只看那些外部添加进去的噱头,大家一直被忽略的自我的感受力被她这种心流的状态带动了起来,人们的感受力就回来了,自然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多用你的感受,因为里面有你的人生方向和动力。
来自:豆瓣广播
还记得曾触动过你的书吗?
还记得曾触动过你的书吗?
阿兰·德波顿说:“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
遇好书如逢知己。一本好书,可以照亮我们内心本来就存在的,却略有晦暗的领域。它带着我们在自我内心与真实世界之间自由通行。
——————————————————
那么,你有多久没读书了?
在这个不断被影像编码的世界中,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但“阅读”依旧在发出微光。
这个四月,大夏书店联合十家出版社发起"世界读书日书单",希望你能从这个书单中,找到属于你的好书。
愿你于书中得遇知己,如阿兰·德波顿所说——
“何其幸运,邂逅此君”。
——————————————————
书单:
《韩国电影100年》@hinabookfilm
《疯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流动的森林》@220216892
《我们活着的理由》@浦睿文化
《文学讲稿》@xinwenben
《切文古尔》@161532009
《我在上海开出租》@206969620
《移民路上的生与死:美墨边境人类学实录》@142305020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simalushang
《苏东坡和他的世界》@138469004
#翻书过春天# #晒晒你在世界读书日读或买的书#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