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文学回忆录》中赞赏的书

柏林见心
来自: 柏林见心 (Liechtenstein) 2013-03-03 09:15:45创建   2020-02-12 23:30:18更新
阅读木心,是从《文学回忆录》开始,找来丹青先生的所有演讲录听上几遍,后再慢慢细读本书,越发沉浸在其中。

豆列所选的书籍考虑到较佳的出版社、版本和装帧。

感想1:丹青先生真是记得详细记得好。

感想2:赞赏,意味着内心澎湃得想去与先人对话,所以说艺术,是可以跨越时空的。

关于木心先生的视频和访谈:

1)木心纪录片的预告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YUQ9Dy0ccc/

2)2012年12月,陈丹青和许志强在浙江大学《阅读与青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wNzUxMjA0.html

3)2012年12月21日,陈丹青在北京大学《读书与青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yNTI5NDQ4.html

4)2012年12月28日《锵锵三人行》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UkJB0P5fVY/

5)梁文道谈木心: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AwDfvf875w/

6)木心北京追思会: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HoByeg6W9Y/

7)陈丹青与《新周刊》谈木心:http://site.douban.com/106811/widget/notes/1176855/note/263729612/

8)木心纪念网站:http://www.mu-xin.com

9)木心美术馆:http://www.muxinam.com/
82人
2120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8.6 (145人评价)
作者: 郑振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3-4-1
评语:木心讲述的体例和线索,大致遵照这本书。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772人评价)
作者: (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8-2
评语:最重要的是,他受叔本华、尼采影响。他崇敬欧洲文化,以欧洲文化为光荣。他也深受欧洲现代文学影响。他的散文、语气、着眼点,我都引为同调。P1055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449629人评价)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1-6
评语:这个故事结构不错的,是悲观主义,这就不简单。这个主题,容易大,后来成为阿根廷近代的缩影。关于《百年孤独》的评论,大致是:情节是荒诞的,象征是巧妙的,夸大是有强度的,描写是真实的。P1049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50647人评价)
作者: [美] 杰克·凯鲁亚克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0
评语:1957年,出第二部长篇小说《在路上》,震动美国,波及西方各国,公认是垮掉一代之王。之前,垮掉一代只有诗;之后,文学、电影,纷纷跟上。小说一定要有生活体验。……文学家应该生龙活虎!P1008-P1009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1296人评价)
作者: [法]安德烈·纪德 / André Gide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0-6
评语:我看到这句话,心惊肉跳。我记住这句话时,十七八岁,一辈子受用不尽。《地粮》中,纪德忽然说:“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这是一个好公式,我来推荐给你。”五十年来,我的体会:人性中最大的可能,是艺术。P99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959人评价)
作者: (法)萨特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1992.6
评语:《墙》,我佩服萨特的描写功夫。……这篇存在主义的好作品,超出了存在主义。用笔很锋利,整个作品很有力量。P93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3092人评价)
作者: [奥地利] 卡夫卡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2-8
评语:这是一种独特的人道主义。主题是这样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来爱侮辱他损害他的人。这种转了味的人道主义,很感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从来没用过这种手法。他死了,全家去旅游,这写得好!对现代文学影响很大:荒诞、象征、现实,很自由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说他在现代文学中开拓新技法,新境界,新造诣。P854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2418人评价)
作者: [奥地利] 卡夫卡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2-8
评语:他的色调很灰,意向很特别。官僚抽卷宗,办公室里一片卷宗倒声,这种写法好。你们要读《城堡》。注意开头几段,功力非凡。P85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957人评价)
作者: 尼采(Nietzsche F.)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2-6
评语:我与尼采的关系,像庄周与蝴蝶的关系。他是我精神上的情人。现在这情人老了。正好五十年。P797-P798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1429人评价)
作者: 柏格森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1958-8
评语:文笔非常好,读下去有味道,结构严谨,风格汪洋恣肆,被称为欧洲散文的典范。和尼采比,不一样,尼采完全是诗,是艺术的。柏格森还是个哲学家,但通文学。P770……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柏格森提出了“生命哲学”的纲领,他认为:绵延、基本的自我、生命的冲动,这些因素构成了世界的基础和本质。P77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33018人评价)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7-8
评语:接下来1873至1877年,写成《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就写得出色精当,故事和场景极其动人。……安娜身上渗透了托尔斯泰的魂灵。他把自心种种不可能实现的幽秘情愫,放在安娜身上。P650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4 (8514人评价)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7-8-1
评语:《战争与和平》的情节、场面,写得特别好;人物,我以为不够好。他写这种大构,粗中有细,从容不迫,顺手写来,极像文艺复兴的巨匠画壁画,大开大合,什么也难不倒他。其实全书七易其稿,都是夫人手抄,装起来整整一马车。P650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8 (279人评价)
作者: 陈燊 主编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评语:政治家非黑即白,艺术家既非黑又非白,我有句: “艺术家另有上帝。”(或作“艺术另有摩西。”)这话送给陀式,正合适。托尔斯泰是不会接受的,他认为艺术家只有上帝。P644……再说一遍:艺术家是敏于受影响的。 再添一句:受了影响而卓然独立的,是天才。 过去没有受过影响,现在补受也不迟。受了影响,不要怕自己不能独立。我曾模仿塞尚十年,和纪德交往二十年,信服尼采三十年,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多年。凭这点死心塌地,我慢慢建立了自己。不要怕受影响。 “智者,是对一切都发生惊奇的人。”P688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3153人评价)
作者: 屠格涅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8
评语:《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力作,共二十五篇短篇,第一篇发表,批评家就喝彩,接着篇篇精彩。描写俄国中部农村景色、生活、人伦,对含垢忍辱、备受欺凌的农民基于深切的同情。P64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63人评价)
作者: (俄罗斯)普希金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2
评语:《致大海》一诗,是普希金向浪漫主义告别,拿破仑,拜伦,都消失了。写《欧根·奥涅金》时,普希金的制高点是超逸的了。他关心时事,但一到艺术,就十分纯粹。这一点,致命地重要。P634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46人评价)
作者: 亨利·海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2
评语:他没有一首诗我读来完全钦佩(可能因为诗太难译),但他的散文,我没有一篇不佩服:逸趣横生,机智雄辩。他的哲学论文、游记杂感,都好透了,处处见到他这个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大诗人在写散文,左顾右盼,神采风流。P618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395人评价)
作者: (法)阿尔蒂尔•兰波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
评语:天才有共性,内在共通。去体会分析这种共性,很有趣,很有玄学价值。听到聂鲁达说马雅可夫斯基和兰波很像,我心中狂喜。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狂喜。我写他,心中充满对他的爱。因为是爱,不能不说老实话。P605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3550人评价)
作者: [法]波德莱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4
评语:一部《恶之花》,雨果评:“你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栗。”他对声、味、色、香,特别敏感。写夜,写死,写尸布,写游魂,写怪鸟,写来都很美。一句老话:化腐朽为神奇。P601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224人评价)
作者: 阿尔丰斯・都德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02-4
评语:读巴尔扎克,读左拉,要有耐力,要花工夫。一拿起都德的书,轻快,舒适,像赤了脚走在河滩的软泥上,感觉好像早该这样享受一下。我特别喜欢他的《磨坊书简》P581…… 都德,可以说以心肠取胜。这个人一定好极了,可爱极了,模样温厚文静,敏感,善记印象,细腻灵动。偶现讽刺,也很精巧。其实内心热烈,写出来却淡淡的,温温的,像在说,“喏,不过是这样啰”,其实大有深意——也可说没有多大深意,所以很迷人。 我特别喜欢这种性格,沉静而不觉其寡言,因为一举一动都在说话。p58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8048人评价)
作者: 司汤达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8
评语:他(司汤达)的《红与黑》,实在是奇峰。P575……“红”指军装,“黑”指教袍。主角于连夹在两者中间,故称“红与黑”。P57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5 (99人评价)
作者: (法)巴尔扎克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8-4
评语:福楼拜一定嫉妒巴尔扎克,一如芬奇嫉妒米开朗基罗。巴尔扎克是动,福楼拜是静。巴尔扎克,米开朗基罗,多产;福楼拜,芬奇,是少作的。巴尔扎克和米开朗基罗是精力的,苦行的,随便生活的;福楼拜和芬奇是精致的,讲究的。巴尔扎克伟大,福楼拜完美。P567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194人评价)
作者: 福楼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2-09-01
评语:《包法利夫人》,极完整的肖像,《萨朗波》,斑斓、广阔、丰富;《情感教育》,交响乐。P57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1893人评价)
作者: 托马斯·哈代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7-3
评语:《裘德》是哈代的压卷之作,不易读。我迷恋裘德这个人,他平凡,被人拖下泥潭,最后贫病交逼,高烧濒死时还在大雨中上山顶赴约。整部书悲怆沉郁,但伟大在平淡,一点不用大动作。P543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399人评价)
作者: (英)托马斯・哈代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1997-03
评语:像《苔丝》这种小说,福楼拜、托尔斯泰,看了都会发呆的。我想象福楼拜会说:“我还是写得粗了、急躁了。”托尔斯泰,老实的滑头,也会说:“他的才是小说,我们写的还不是呢......”如果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他会说:“你注意到吗?我用的方法也是这样的。他用大调,我用小调。”P542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1201人评价)
作者: 拜伦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2
评语:这首长诗非常见功力,地理、环境、战争,凿凿有据,知识渊博,观察精到,手段充分。P515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读书 艺术

最新留言  · · · · · ·  ( 全部 )

柏林见心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