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的日记

木·木
来自: 木·木 (杭州) 2014-11-26 15:41:26创建   2016-03-12 10:42:45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过年,新旧交替,大约谁谁心里都会泛起些波澜。于是,有些平时意识不到的事,就会冒出来。 【一】 年前先是收到支教最后一年带的现在正读九年级的学生的邮件,问候我新年好。也跟我简单说了现在班级的情况和以前我们班同学各自的情况。是非常简单又客气的邮件。一个有些内向的孩子能够主动发邮件给我,让我很意外,看到她和其他的学生能够如往日般读书生活,也非常非常欣慰,因为我们曾经的出现,并不期望留给他们“思念”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要谈语文教学,我似乎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话可以说,但是坐下来,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写起。我想,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太难以说清楚。我自己是学中文的,在加入美丽中国之前有几年教学经历,对语文教学也有不少思考,却始终不觉得自己已经能够掌握这门学科的艺术。虽然做不到说清,说全,那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思所想以及所得。 让语文成为语文。 想不出更好的小标题,暂且让我这样写吧。我把自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虽然很俗,我还是得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从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转眼间,我们的繁星阅览室和阅读长廊运行一年有余了。 这一年多来,我们坚持最多的还是风雨无阻地开放阅览室。间或地,开展一些团建和阅读推广活动。我们做了好书推荐榜,随时更新;做了图片展览,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这篇日志,是在年前就想着要写了,思绪在脑海中旋转了很久,始终未动笔。自己是越来越懒的,支教两年,无数次教学生要坚持,可是,作为老师,自己并没有做到。更甚者,丢掉了自己原本的习惯。 上届学生来访的事,是在寒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周日。具体是哪天我不记得了,要是翻看日历也能找得出,只是,还是那个字:懒。当然,我觉得没有很大必要,也是重要原因。 2013年9月到湖西,教了两个班语文,801和903.那时候校长明确表...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铃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埋头做题,考场里只剩下“沙沙”的书写声。这是在项目学校很普通的一天,考试这件事,每个老师都不会陌生,我也一样。 一年多时间,我给这个学校,给这里的学生带来了多少改变,难以说清。然而,这一年多,我自己的某些改变,却比刻在额头的皱纹还清晰。 窗外的雨下得无声无息,透过窗户望向对面的宿舍楼,再熟悉不过的宿舍,再熟悉不过的走廊,第一天来到这里第一次迈进宿舍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四百多天...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寒门能出贵子吗?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太久。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能不能出贵子不好说,但是出身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眼界,决定了思维。恐怕,这才是寒门的可怕。 那天AB老师被校长叫了去,说是有客人来,作为支教老师,常出席莫名其妙的局,也习惯了。这回来的,是一位海归,某校长的亲戚。客人刚从美国回来,叫AB去见见来自家乡的人,想必是解一解AB的思乡之情? 我们是后来才知道这事儿的。大家见怪不怪,与其大呼小叫,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 周日的清晨,在一床阳光中醒来。很亮,周身却凉凉的。我惊喜地触摸凉席,终于觉得这算是真正的凉席了。 起床,赤脚踩在地板上,同样的丝丝凉意。走到楼道,不经意的风,从指尖划过肩头,穿过我的长发,直达耳际。恍然间,以为自己置身初秋季节的老家,或是云贵高原。 掬一把清水,竟也是凉凉的,全然不同于之前的温吞糊涂。又一次,摸到了自己的脸。 没有经过汕头那样溽热的夏,没有在闷热至极的顶楼翻来覆去,又怎么能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暑期还没结束,之前的学生晓晓(化名)在网上联系我,说妈妈生病了,家里不让她继续读书了,她问我该怎么办。我询问了她妈妈的病情,虽然她说得不是十分详细,单就大老远跑到广州的医院去看这一点,也说明病情不轻。 近些年过于农村的孩子读高中读大学的讨论不少,确实有不少农村的家庭,穷尽几年的收入,供孩子读了大学,工作回报却不高,孩子低不成高不就的,难免引发“读书无用”的议论。在潮汕地区,情况就更加特殊。家里孩...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湖西繁星阅览室在3月31日(周一)正式开放,那天,大雨。 想过要推迟,雨实在太大,但是通知已经出去了,怎么能说改就改。 好,就随老天爷去吧。 值得高兴的是,虽然雨很大,还是有很多同学来看书。 至今天,阅览室正式开放9天,期间全体管理员会议两次。每天开放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我的支教生活,没有所谓的蜜月期。 即使我看起来已经足够严肃足够壮硕了,第一堂课仍然有这么一个娃。当我在黑板上写下“哥哥”两个字并随口念了一下的时候,他用极其响亮的声音应了一声“哎!”全班大笑。 我让他充分过了把大哥的瘾。站到讲台上,全班轮流给他鞠躬,并叫他一声“大哥”。然后问他,当大哥怎么样,他说不怎么好。然后向全班道歉。 也是这个娃,连续违反纪律、不交作业被我叫到办公室。听我说了些不算严重的批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湖西学校本来就有阅览室,只是因为去年的洪水,受灾严重,无法开放。另外,为了迎接检查,由老师负责整理干净,摆放了一些新书来撑门面,桌椅板凳排放整齐,却再无学生出入,干净的阅览室反而越发冷清了。 年后回到项目学校,虽然教学压力还是那么大,但总算是比上学期适应了很多。队友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一学期做点什么,阅读推广成了我们首要进行的任务。为了做个纪念,也为了督促自己,在这里开个日记贴,随时更新一下进度。 2...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如果你要通过一个机构来进行支教 这个题目想写很久了。也许从加入TFC开始,也许从昌宁开始,也许从三中开始,也许从知道被分到汕头开始,也许从到了湖西之后的之后开始。 从最开始。 对于支教这件事,从始至终我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如果做法不对,也会变成坏事。我看过不认同支教的文章,是在校的老师写的,其实我很认同他的看法,我们有什么权利,在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老师的情况下,在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境遇的情况...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湖西初印象,校门不错,校园很新,房间够大!作为支教的老师,你心里应该是做好万千准备要面对艰苦的环境,条件已经这么好了,还有什么好不满好抱怨的呢?的确,没有。校长亲自送来了多种生活用品,还亲自开车带大家购物,这样的校长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没有!食堂的饭菜很不错,荤素搭配,还有稀饭,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绝对没有! 第一夜,被热醒,然后知道高温是我们来这里遇到的第一个敌人;楼下臭水沟的味道,第二个敌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阳台上有几盆花,虽然我天天看,但是养得都不算好。绿萝因为晒了太多太阳,眼看奄奄一息,兰草被高高挂起,甚少浇水,也不太长新叶,只有云竹长势“喜人”。 云竹是三年前搬进来时,在小区的婆婆那儿买的。那时候,婆婆只是偶尔搬几盆花来卖卖。花儿养得很朴实,正如她的人,我们语言并不通,可是我一眼就看上了在角落里的一盆小云竹。没犹豫就买下了,我想着把它养得文气一些,放在桌子上肯定好看。三年过去了,现在婆婆几乎每...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准备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啰嗦一下。 十年前,我大学一年级,去到荒无人烟的新校区,冬季了无乐趣,幸亏外语学院搞了个什么外语节,天天放外语电影,某天晚上,糊里糊涂的看了《罗生门》,“三观”几近崩溃。那是在十几年单调的学习之后,第一次试着去思考,什么是真实,有没有所谓的真实。如果有,我们如何面对真实,又如何讲述真实呢? 第二部深深影响我的电影是《楚门的世界》,在我看来,也是关于真实,还有关于选择。 从此之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几年前,我让自己陷入失恋与失败的漩涡时,也真觉得世间苦痛如此,不如死了干净。心里这么想过千万回,在人前还是笑笑的生活。大约有那么一回,在一个朋友面前哭了起来,她说她不能体会,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么绝望的事。她说太难为我了。似乎是因为有了她的这句话, 之后我再也没有在人面前哭泣。 身边人,对那些被我用微笑隐藏起来的过往,一无所知。他们只觉得我开朗。 那时间知道自己触到了谷底,似乎也就不怕了,既然已经是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 看似亲密的危险关系 常常去小区旁边的一家外贸小店,淘点衣服,东西并不便宜,对不爱逛街的我来说,随时能去看看也就满足了一下眼睛的欲望。一来二去,跟店主有点熟络了起来。会“吃了没”,“天热天冷”的聊一聊。某天夜里,只有我一个客人呢,她忽然好奇起我的生活来,和男朋友怎么相处,想不想结婚之类。我一下子警觉起来,当有人忽然这样“关心”你的时候,往往是她想倾诉的时候。拜托,千万不要讲,更拜托,千万不要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有些人,似乎是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的,无论是彼此之间,还是在对外人说起时。 叫名字,太陌生,叫外号,太狎昵,不免“喂”、“哎”或是“他”就直接或间接地指代了要称呼的人。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 仔细想想,父母之间的简单对话,似乎是从来不称呼对方名字的,餐桌上递个勺子、拿个馒头,都直呼对方“哎“,”哎,给我那个“、”哎,水开了“……相当直接,还真不觉得怪。 一声”哎“,一个”他“,也包含了些其他的意思。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九月初的某个早上,睡意朦胧间嗅到桂花的香气飘来,我忽然清醒,意识到秋天就这样悄悄又招摇地来了。秋风起,桂花一开一落,眨眼间十年时光就这样溜走了,岁月的痕迹,刻在了脸上也印在了心里。 十年前的秋季,第一次来到杭州,车子一路从城东开往城西,建筑越来越破,有一种味道一路相随,我好奇,却无暇顾及。刚刚建好的紫金港,处处水泥钢筋,透着荒凉,幸亏有一种味道,淡淡的,香香的,“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给这座没有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前几日的旅行里,会想起问自己:如果选一种水果代表自己,会是什么呢? 我想我会选苹果。 如果我是一只苹果,一定不能算是红红亮亮的红富士,从外表上极尽诱惑之力;也并非进口蛇果,价格不菲。叫我说,我会是一只不起眼的金帅。这些年红富士占据了苹果市场,应该不太有人记得还有一种叫“金帅”的苹果了吧。 印象里,金帅是黄绿色的皮,不光滑,满是“雀斑”,肉质偏松却不软,或酸或甜,总是酸中带甜,甜中裹酸。金帅买来放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这并不是我擅长写的东西,虽然自己亦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都很自豪自己是谁的“红颜”而谁又是自己的“蓝颜”,亲密又纯洁的男女生朋友。当然,这些朋友的“来源”都非常简单自然: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及大学同学。 似乎无一例外,都是同学。 多年的相处,会懂得彼此在学习、工作过程的思维方式,交流起来用得到“舒服”二字。熟悉彼此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感情状况,却不过多过问更不干涉,可以长时间...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做菜是我的爱好。 这爱好,陪伴了我许多许多年。也帮我熬过了太多太多难过的时日。 熟悉我的朋友都会说,娶了你呀,可真有口福。。。贤妻良母。。。之类之类的。我倒笑笑无可应对,毕竟,也还没嫁了出去,怎么好评价呢。 不过,让我自己评价,我会说:我不是个好厨子。 所谓的好厨子是什么呢,在我的印象里,是电视剧里那种带着大帽子,听凭客人点菜,做完菜还要问客人好不好吃,哪里需要改进的那种人。 我不是。 我只在自己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如果不是计程车司机绕路,我不知道还会不会经过那个路口,经过那座楼,那条小巷。 溽热的午后,摇扇的阿婆。人人都等待伺机而动的风。 那时候我还闲散地兼职,无忧无虑。那时候我和AK有固定男友而小朱已经28岁还在寻觅另一半,正是我现在的年纪。那时候我和老程经常见面,聊一些不着边的文学梦,中年男人那么多我只接触过这一个。 那时候,我的心,还很年轻,从未受过伤。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宁愿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个号码发过...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我要记录一个梦。为了表达这个梦对我的震惊,请允许我花多一点儿时间交代背景。 这梦里,有一个重要的人,叫玲儿。按辈分,我该叫她玲姑姑。 玲姑姑只比我大两岁,却与我爸同辈。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她还没上幼儿园),她父母离异,原因不详,听说是她妈妈有了别的男人,离婚的时候带走了玲姑姑三岁的哥哥,扔下还不懂人事的她。后来她常跟我描述说,她是被妈妈扔在爷爷的院子里,头也没回就走了。 这一幕并不知道是真是假。然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木·木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