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鲁克的日记
来自:豆瓣日记
8年之后和温莉一起回到了杭州,如今饭量缩水,但是对食物的要求提高了。寻找好吃的日常馆子是除了喝咖啡之外上海给我的另一个习惯。 都说杭州是美食荒漠,但杭帮菜的连锁餐厅其实不少,我吃过的就有外婆家、新白鹿、金橘餐厅、绿茶、弄堂里、老头儿油爆虾。 去上海前觉得外婆家挺好吃的,新白鹿更是物美价廉;在上海有段时间住在三林,去世博源还把新白鹿当食堂‘但主要是因为它家便宜,已经没有了太多口味的要求。印象深刻的一个菜,香烤鲈鱼,之前我觉得便宜好吃,在上海福州路一个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叫乐阳春的馆子吃过锡纸鲈鱼之后,对新白鹿这道菜的评价降到了“可以作为事务性的一顿饭里的一道菜”的水平。世博源那还有家外婆家,后面和温莉一致认为性价比和口味上已经排不进我们的觅食选项里了。有一次回杭州玩,有次在浙大西溪校区门口的金橘餐厅吃饭,主食点了片川儿,汤鲜美,有恰当的咸味口和脂肪香气,好吃,一直记得,但后面再也没在哪家金橘或者...
来自:豆瓣日记
2015年下半年,我来到了上海,但是在上海觅食的故事发生的更早。 现在我还记得的还有两个餐厅,都在老西门附近。 其一是一家以大肠面闻名的的面馆。点评网站一条评论我至今还依稀记得:“环境特别差,味道特别好”。这家大肠面店坐落在一个很老的居民区,一共两层,马路下0.5段楼梯为负0.5层,上0.5段楼梯是0.5层。就算是两层也没有几张桌子。电子的地板、桌子都有油腻侵蚀的质感,空气中的大肠味道也不一朝一夕的积累。食客来这吃饭必须拼桌,环境如此告诉你吃完就快让出来不要耽误翻桌。 那天我被带进这家店尝鲜。那时我还没有习惯大肠这个品类,而对下水类食物的脏器味道却更敏感,另一方面,我对上海或者苏式清汤加鲜面条的搭配也没有习惯,所以并没有觉得大肠面好吃。现在我已经接受了大肠,对上海的本帮面食也比之前接受度高了许多,但我下意识觉得,对这家店的大肠面,可能再去试一次,我评价也不会翻转?然而那一片已经拆迁,那家店...
来自:豆瓣日记
今天读完了一本书信体的小说《奥古斯都》。其中大部分是在阳台上背着阳光读完的。 在三点到四点太阳渐渐消失的时候,故事快到了屋大维人生的尾声。全篇屋大维都只在别人的书信中出现,在这里作者他为自己的一生作提炼升华。于是读到了如下段落,我很喜欢: 在我青年时代(乃至今天),文辞里对普通人的感伤蔚然成风,我一向不买这种滥情的帐。人类群体令我觉得粗野、无知而浅薄,不管这些性情是掩蔽在元老的白底紫边托加袍地下,还是农人的粗布短衣底下。然而在最软弱无力的人身上,在他们形单影只、现出本色的时刻,我却发现过难得一见的品质,犹如黄金矿脉从剥落的岩石中显露;最粗鄙的人也会偶先温柔与悲悯,最虚荣的人也有一转瞬的朴素与优雅。我记得在墨西拿的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我勒令这个失去头衔的老男人,公开请求宽宥,饶恕他的性命;他在曾经由他统领的军队面前这样做了之后,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不带羞耻或后悔或恐惧,反而微微一笑,...
来自:豆瓣日记
副标题:因为豆瓣读书不能添加书评而写的日记 很好读。文字非常的亲切,跟着英子的语言前进就可以了。很容易进入英子的孩子视角,很容易与她的情绪共鸣。曰哀而不伤,曰思无邪,赞誉已经很多,也不用再狗尾续貂补充什么。 但这是很成熟的文字。1960年之前,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语言恰到好处,故事恰到好处,正是因为这语言极有分寸,才好到文字消失了它本身的存在感。这是有灵气的文字,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作品。我十分羡慕她,在她的回忆里面,纤毫毕现的细节都历历在目。这一份心灵上的细腻,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以致于别人能在她的故事里,感受到自己流逝的似水流年。似水流年本来只是衣柜上的一层灰尘,能闪闪发亮完全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字将他们美化,然后固定下来。
来自:豆瓣日记
思考与其说是一个结果不如说是一个过程。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些想法,有一些我们还会觉得很有趣。可我们试图向其他人描述的时候却不完全是一回事。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把这个想法表达出来,就是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一直以来我相信一件事情,即:形式很重要。完整的说出来之后的想法可能与刚开始成立的模糊的想法完全不是同一个东西。要想获得有质量的表达,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代价,这个事情与愚蠢或者聪明无关,与单纯、重复、练习有关。 时间总不会白白流失,要么留下的是精进的痕迹,要么留下的是废弃的痕迹。我再想写点什么,提笔几句总感觉面目可憎,写出来了就想删掉。大概离开自己的园子太久,再回来到处都是荒芜,野草已经埋住了路。 然而另一面,在接收别人的信息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刻薄,也越来越懒惰。细想来这是一回事。价值观趋于稳定,有一些多出的时间也不想用于思想再建设,只想和不需要调用思考资源的东西呆在一块杀掉这些时间。再往床上...
来自:豆瓣日记
起床,刚过中午十二点。 先穿牛仔裤和连帽衫,羽绒服没套上。 先弄吃的。先滤水,湾仔码头玉米猪肉馅的饺子还剩十个,一起倒进了煮锅里面一起煮了。 点火之后准备了饺子汤。老抽酱油、盐、胡椒粉和玉米油,冰箱里面冻着的葱放一点,用热水烫一下。 只有饺子不够,又拿出一桶大丈夫牛肉面,拿出来之后想起来去烧水。 接下来把衣服都扔进了洗衣机,内衣和卡其裤一起洗了。发现瓶装洗衣液差不多用完了,拿出了柜子里的五百毫升装倒了进去。插曲是破包装的时候还用上了水果刀,结果水果刀沾上了。 整理完衣服之后水烧开了,泡掉了方便面。 接下来刷牙洗脸。刷牙洗脸完了之后饺子差不多可以盛出来了(一些皮粘在了汤锅上)。方便面也可以吃了。因为口味对我而言太辣,倒掉了一些水,又兑了一点饺子汤。 又弄了点家里还有的熟食牛肉干,撕成丝状扔进方便面,饺子和方便面可以开吃了。到这一步时间到了十二点四十。 穿上羽绒服,起床之前一直在看《大明王朝1...
来自:豆瓣日记
火车站的大厅的白光遥远而且不均匀,复兴拖着行李箱随着人流急急忙忙的靠近检票口…检票口上的显示栏,在他的的近视眼里模糊出了重影。可能有一个毛玻璃罩在了眼睛和大脑上面,嘶嘶的人流声和各种招牌都模模糊糊,仿佛一个恍惚的梦境。 大脑整个的沉进了晚上黑色的水里,只有一点点在水面上,带着梦游般的他一步步走到火车里面。他知道恍惚的是他自己而已。 他觉得自己像一个失败者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而失败,但这个魂不守舍的样子被这么形容贴切极了。是不是所有的失败者返航的时候都至少能带上一具大大的鱼骨头? 不,那太奢侈了。如果一个失败者能带上鱼骨头,他是最成功的失败者。失败者就要像个失败者,他应该空手而归,做着带着巨大的鱼骨架而归的梦。 他微微一笑。时间已经过去了,人生中有二十六年的时间,他不用再为之担心了。二十六年中有多少曾经是朋友的人已经联系不动了?他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渐渐和他一起在白天开始梦游了呢? 真是一群渺...
来自:豆瓣日记
我们感受严肃性的入口是形式。形式是排在出口和入口的守门人和吆喝者。一无所知的人,从形式上被吸引入门;有意表达的人,以形式上的完成作为出道的开始。 以上是偏题的内容。今天想写点别的。比如短裙和细腿牛仔裤,或者八块腹肌。他们说现在人们都越来越焦虑,我想是他们用错词汇了,或者把这个词用错地方了。焦虑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这个世界;准确来说,是这个世界的前面那一波越来越焦虑了。世界的尾部还是一片祥和、缓慢、饥荒、无知和无所谓,但这世界的尾部和头部越拉越大。站在历史的某个点上的人觉得他们是处在变革最的的时刻,也没必要嘲笑过去的人,他们确实是在他们历史里变化最快的时刻。 在以指数的速度变快的世界中,现在轮到我们。如今不落伍的难度太高,而变成了个老人太容易了。我觉得我需要学高等数学,学外语,学经济学,学音乐,学编程,学数据分析,学估值,学供应链,学AI,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明天是不是就冒出来什么新的东西,告...
来自:豆瓣日记
温: 如果我真的能靠文字生存的话,可能我的第一个故事会是我最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好到我无法再拿什么当拖延症的借口,或者最不差,作为我对自己写作梦想最后的挣扎。总之,那应该是我的奋力一击,我会燃烧剩下的激情去把它写出来。 但是写出来必然是不满意的。我想一定是那样。我就如同千千万万个过于自信又过于自卑的人一样,再多的打击和表扬都不能让我正视自己。我也许会先把它存起来,我肯定会抱有侥幸,我想它应该变得更完美。 当然事实可能完全不一样,可能写出来这一刻就是我真正放弃梦想,真正泯然众人的那一刻。但是假如,我能忍住羞愧,继续写下去;那么我有机会拿出去给别人看的书,就是我的第二本书了。 问题在于我们的约定:我们约定如果我有出版书的机会,第一本书必须写上“献给winry”。你觉得如果有那么一个机会,这句话应该印在哪一本书上呢? 请先不要嘲笑我,暂且和我一起继续这个幻想吧。让我知道你的答案。 又:请对我直...
来自:豆瓣日记
有时候我会用读者的眼光来看自己的轨迹。 他并不是什么翻江倒海的角色,然而如果你对一个这样平凡的角色了解的够多,也会觉得他的人生十分有趣。一边看一边觉得命运写的剧本总是让人意想不到,喜出望外… 有了代入感之后会更希望这是个精彩的故事。当他碰到障碍时,你会饶有兴致的看他如何爬过去,因为你知道,只要时间向前流动,他总会爬过去。我十分佩服他,因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他从来不能临阵逃脱。佩服的同时对自己...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