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评语: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先行者,孙老师的语言里透露着浓厚的经验与故事,不过和华德福推行的理念一样,在中国要真的让孩子们天性解放,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还有在中国陪伴孩子成长的老人们的旧观念摆脱,任重而道远啊!
评语:这不是一本教育你上课方法以及对孩子的注意事项的书籍,而是通过一件又一件课堂上的小事,生活里的小事,甚至有小小嫉妒隔壁班老师总是整洁的桌面,一点一滴的笔触下,看到的是唐老师满心扑在教育岗位上,同孩子们一起成长!
评语:最大化发现孩子的优势,投入到以社区为单位的模式建设中,即便在中国,社区也是作为新兴模式更进一步笼络人群,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联系越来越被薄弱的现在,在人际模式转换下少儿可以去进一步承担与解决的问题。里头有许多来自“北方世界”的案例在“南方世界”实践,对中国而言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评语:对幼儿父母以及成长环境有较为深入的前因后果说明,涵盖的较为全面与具体,读者除去实例注解外,在一些更专业的心理学文字理解上需要停顿与结合实际。更适合较为深入研究的人去探索。
评语:成人總是以關愛孩子的名義扼殺孩子的敏感期、手腦行走等等天性釋放,很可惜,但是看完這本書后會有不一樣的重啟思路。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孩子的教育與關愛上,第一位是母親,第二位是父親,第三位是老師,三者要有效結合起來,才可以幫助孩子真正成長起來。
评语:教学是教会如何学,教是为了不教,各种对于当时以及现在教育都非常有指导性意义的内容借鉴,非常不错!
评语:大人之间都在学习怎样更好地聆听对方,面对孩子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方法和技巧,一开篇从游戏玩耍中去感知孩子的情绪,就点到很多以前未曾特别留意的地方。边看书边回忆和孩子作伴的时候孩子的反馈,结合书本才明白哦,原来是这样。后面目录中还有典型的孩子行为:哭泣、生气、发怒、恐惧,真的是有非常不错而深入的提醒。
评语:关于绘本的语言的论述比较新颖
评语:不断强调,不断提醒,和善的坚持下去,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其中有些思路还是需要再推敲和琢磨在中国的实践。
评语:校长本身应该是个内心能面对孩子的时候保持一份自省的心态的大小孩,这本书是累积了其多年与孩子接触的第一线经验,文字里翻译下来看的出校长是个非常客观、也坦白的人,在这样一个与外界相比稍微有些“特殊”的学校里,全身心投入也保留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孩子平等对话,不是没有各种外界担心对比,我们看一个过来的经验虽然要考虑它的可行性,但是在叙述与现实挣扎中,总是还是可以找到能去平衡的方法。里头有关于不同年龄段孩子表现行为的客观解释,非常值得借鉴与学习。有时候,我们抗争不了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和孩子尽量去做好心理准备。当然,是老师和孩子、家长共同去努力经营,真的很美好。
评语:开篇即充满了一个完全老师的心血,给予孩子全部的自由与信任,能得一师如此实乃大幸!让儿童忘记老师的身份,只觉得老师是他们环境之中的一个互助伴侣。
评语:笔风很。。。狂傲吧!因为是一些之前发表的文章节选,有前后落空时而发蒙的感受,但期中给予想象的思路很多,有关方法论、逻辑、起源的连接,有些怪咖的味道。PS:说到他擅长的经济事务时,尤其发蒙。
评语:有非常深刻的内容,而且从老师的自我去考量,实操性较弱但心灵动力与给予的思考空间很多很足。
评语:有些泛,但是不断强调的观点很明确
评语:拾柴火焰高,回归最本真的自然。不过挺好奇他们的混年龄教育,不知道效果是否真的能持续。
评语: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佐藤学提出的很多观点都是从来没有注意到的,比如所谓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去学习之前要先看待被动的能动性,即如何去应对为首要;众所期待的热闹教学的课堂背后的实质是源于担心沉默以及下一步怎么办的焦虑;课堂中understanding与appreciation的实质区别。非常推荐一看。
评语:细微中见真知,很多点都可以加以运用到实际中来。
评语:更像是记录日常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一点一滴,也记录了苏老师平常里的各种IDEA,更有人情味与小创意,最后的故事更让人警醒,教师的事业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万事都能解决,只有慢慢一步步小心经营。
评语:第一次知道全人中学,就像再看华德福,夏山,瑟古学校一般。书里探讨了很多体制外的教育理念,还有很多在全人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己的故事,一点一滴,用心良苦。比较新颖对于教育理念的看法有关于肢体表演的那种深刻体验,关于户外登山的理念背后,还有最后来自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的推荐内容中有关paulo freire的对于教育本质的深刻内涵:教育作為一個永恆的歷程立基於人所自覺的未完成性之上,人受教育的可能性程度端賴他對自我未完成性的自覺程度。並不是教育使我們成為可教育,是我們自覺自我的未完成性造就我們的教育可能性,這同樣的自覺也造就我們能成為永恆的追求者,永恆造因於希望。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