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books

Lady Lazy
来自: Lady Lazy (上海) 2015-01-06 22:54:52创建   2015-12-29 23:33:35更新
来自:豆瓣读书
8.1 (269人评价)
作者: 流沙河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20
评语:可能因为在成都待了四年,所以听说过流沙河老先生,但是对他的研究和遭遇是一概不知。很喜欢这本书中他关于自己过往经历的回忆,无论是幼时成长还是中年磨难,难得的是他的心境,在各种打压下仍然保持对周遭环境的细致观察,比如写蟋蟀、邻家恶狗、小猫、鸽子的文章,多多少少能从动物的本性中看出些许人性的恶。年事已高的作者对那个时代所遭受的一切并不讳言,有些书评则对现代社会中的某些名人或现象一番针砭,却是爽直。只是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没有特别的归类,所以整本集子有些散,后面选取的有些文章相对来说可读性也略差。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9583人评价)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8
评语:太长了!看这本书是冲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气,想看看到底有多么不同,结果俄罗斯文学还是那么让人昏昏欲睡,整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大半年,所以每次重拾此书时都会忘记出现的人名是谁,俄语名字是俄语文学最大的灾难。 我实在无法从文学的高度来解读这样一本书,若单论故事性,似乎我都说不完整故事梗概。梅诗金公爵思想单纯而热情,对身边的人有着最普遍的同情和爱,所以他会在娜斯塔霞的生日会闹剧现场愿意娶她为妻,会在明明深爱着阿格拉雅的情况下迎娶娜斯塔霞。娜斯塔霞则如阿格拉雅的判断一般,因为自己曾经遭受的痛苦而刻薄、傲慢,将痛苦作为自己最锋利的武器,伤害周围的人,但她终究是可怜之人,对梅诗金公爵的爱而弃之终究是伤人伤己。阿格拉雅作为一位有教养有美貌的小姐,被梅诗金公爵的单纯心思打动,但孤高的个性又让她眼中容不下一点沙子。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个性,各种聚会上的交谈话题极广,无不显示出作者笔力的高明,但这样的大部头也确实不好懂,只粗略翻看一遍,还不足以熟悉整个故事,不过我倒也没有勇气再看一遍了,经典名著还是罢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2069人评价)
作者: [苏联]叶甫盖尼·扎米亚京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2
评语:反乌托邦三部曲中最后看的一部,成书早于《1984》,且作者是个俄国人,不得不让人惊叹他的想象力和预见性。作者采用了笔记体的形式,每章先用两三个词汇作为提要,这种写作形式还是蛮新颖的。作者笔下的大一统国是一个科技进步与政治独裁高度统一的国家,形形色色的号民生活在一个完全可控的环境下,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只除了那些突然拥有了自我意识想要反抗这种预设好的“幸福”的号民,而最终这种反叛被手术或暴力所镇压。其实小说有时候有些难懂,作者在文章中夹杂了很多数学术语,情节演进在第一人称的叙说下有些自我与混乱,但是他却毫不费力的让你看到了一个“幸福”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因为幸福建立在剥夺人类欲望的基础之上。 自我意识的丧失是所有反乌托邦小说批判的原罪,建立在造物主可控范围内的自由实则是对自由最大的异化。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383人评价)
作者: 张立宪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5-4
评语:这本书中选的文章可读性很高。最喜欢的是《里约大冒险》,城市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以及被迫融入城市的平民生活,读来非常有启发。《风扇的可能》奇思妙想做发明。《回程恩怨》说的也是知青回城,跟之前支援新疆的上海知青回城一文想比,多了更多人性的自私和龃龉,读来也是残酷无比。《“被精神病”一案》延续了作者这组德国法律文章一贯的风格,将法律条款和判决与事态发展结合,德国的“法治国家”以基本法为宗旨,不断修正,确实值得借鉴。《暗杀者》写了一个我从未听过的革命者,一个成长于旧时代却在一次次东渡后发展成激烈的暗杀者,最终自沉于利物浦海岸,百来年前的英雄在现代寂寂无闻,感谢这样的文章将那个年代的微弱之光呈现在读者面前。剩下三篇也都不错,哪怕是我最没兴趣的游戏。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460人评价)
作者: 张立宪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6
评语:这一期比较喜欢的是《望星空》,似乎现在但凡和星空、科幻相关的我就很爱看。其它还不错的是说自然笔记、聂华苓、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超级英雄的几篇。不过总的说来这一期的文章特别打动我的还是没有。《金色天国》这篇极长,但我可能是对建筑不了解,虽然作者已经尽可能地做出解释,并配以图片,但我还是看得有些昏昏然,似乎之前选入的介绍中国佛塔之类的更好懂些。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2383人评价)
作者: [英国] 阿道斯·伦纳德·赫胥黎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
评语:花了两个晚上把这本书读完,主要是因为它与《1984》齐名(我是有多推崇《1984》啊),而且在《巨流河》中也看到齐邦媛将此书作为外国文学的推荐书目,可是自己读下来却感觉极其费力。 赫胥黎是不折不扣的莎士比亚迷,野蛮人约翰无时无刻不在引经据典,因此他的思想与烦恼让我难以理解,甚至认为有些癫狂。再说说新世界,看完之后我脑子里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这样的社会要被批判?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社会等级被设定,并且每个人都满足于自己既定的社会角色,及时行乐,如果不从上帝视角来审视,那么这样的社会真的是不好的吗?人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欲望与不可得。但假如真有这么个新世界,每个人有自己所谓的真实诉求还能得到满足,并且不会奢求更多,也不存在等级差异造成的苦恼,那么这样的社会真的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吗?自由是什么?拥有痛苦、孤独,能选择做一个野蛮人还是文明人真的就是自由了吗?低等级的人也有自己理解的自由,而不会奢求高等级人的幸福,这难道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社会吗?一时半会我想不出反驳自己这种想法的观点。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指出的问题,书中他只给出了两条路,野蛮社会或文明社会非此即彼,两个极端孰优孰劣?社会分级,批量造人,在我看来都没有睡眠教育和从小培养的条件反射来得吓人,对人类心灵的奴役才是新世界最大的问题,然而这并不是我上面问题的答案,毕竟这是旁观者与上帝视角,如果只是从文明社会的个体角度出发,这看上去确实是个美妙的新世界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34183人评价)
作者: 齐邦媛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0-10
评语:这是齐邦媛的自传,她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书写了她漫漫一生中每一个值得回忆的时刻。一个出生于东北小乡的女童,跟随父母一路颠簸跨越大半个中国,在社会的急剧动荡中逐渐长成初识愁滋味的少女,再到初入社会,变成妻子、母亲、师长,流离半生最终在台湾苍苍老去。她的人生与当时水生火热的中国现状密不可分,从东北沦陷到国民党执政南京,迁都重庆,最后退守台湾,在国难面前她的忧愁与敏感最终化为坚守内心的执着与勇气。当她垂垂老矣,回到大陆探寻故土,老友重聚,人生已是另一番景象,读来真令人唏嘘不已。 作者充沛的感情和私人化的叙事,既构成了一个个打动人心的细节,但也使文章失却了一定程度的冷静,这是我会扣掉一颗星的原因,但这可能也是很多人喜欢齐邦媛的理由,唯有对文学有着赤诚热爱的人,才能用如此细腻敏感的笔触,还原那个时代和她自己的人生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326人评价)
作者: 张立宪主编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6
评语:这一期的可读性略差,较有意思的是《村人》、《巴西贫民窟纪事》,说《肖申克的救赎》的那篇也算不错,其它文章较普通,粗略读过即可。比如说几位先生的,作者文字之间总有种疏离感和故作姿态,文风不为我所喜。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5 (68177人评价)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0-9
评语:之前看过《1984》,乔治奥威尔的前瞻性和思想深刻性让我叹为观止,这是本振聋发聩的好书。再看成书时间更早的《动物农场》就显得没有那么让人惊讶了,不过以政治寓言的形式来说极权和独裁,倒是十分新颖。 农场中的动物在打跑农场主以后翻身做主人,可是他们期盼的平等自由并未出现,猪摇身一变成为新的主人,控制大众舆论,享受各种特权。这便是劣根性,便是权力的游戏,任何不警惕社会不平等现象,又相信绝对权威时,新的上层社会便建立了。奥威尔的书绝对值得任何人拜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225人评价)
作者: 李长声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5-8
评语:之前看过几本李长声的小书,让我对日本文化有了很多新认识,不过这本新书却让我有些失望。因为是合集,所以没有明确的主题或是分栏,有些文章读来仍旧有趣,有些则超过了我的认知,比如书后半部分提及的日本作家,对于真正熟稔日本文化又爱读日本文学的人来说,可能作者笔下的逸闻或见解会更有趣,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则是看了满脑子的日本作家名字而没有任何流派或文风的概念。另外作者点醒中国人脑中日本热的意图也很明显,有时不免让我觉得过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377人评价)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6
评语:一贯的水准,本期文章里最好的是在阿克苏的上海知青们回城的经历,十几岁的他们怀揣梦想或是出于无奈去到南疆,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打拼,一朝政策改变,千方百计的想要回到上海,可是现实成为最大的阻碍,无论是南疆割舍不下的新家庭还是上海无法回去的现状。他们的人生被国家政策所左右,无奈亦无法。说聊斋的那篇也是相当不错,希望自己哪天能好好读读蒲松龄的经典。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3562人评价)
作者: [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4-9-1
评语:这本书是2014年度好书单中的常客,早早买来拜读,却因为文字和思想的晦涩、艰深,翻了半年多才粗略地读完,故评分给的不高。 布罗茨基首先是一位诗人,尽管我之前从未读过他的任何著作,但是从他分析其他诗人作品时细腻、敏感的描述中就可猜到,但是这并不代表作为普通读者的我能真的能从中体悟到诗歌的精髓,不得不说这是种遗憾。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知识、思想的浅薄,另一方面则是文字本身的局限,作者从语言本身来分析诗歌的音律美,但是不懂俄语,或者无法阅读到原文使得这种纯然的乐趣在译文中消失殆尽。相对之前读过的北岛的《时间的玫瑰》让我醍醐灌顶般地理解并乐意去读一读诗歌,这本书不得不说有些令人索然无味。 但是这本书中有些自传性质的文章却是写得很好,如《小于一》和《一个半房间》,语气还是一贯的烦琐、冷静,但是在写到极权统治下苏联的社会政治现状和对人的压迫时,那种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反抗与怜悯,读来让人不免心情沉重。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5 (4143人评价)
作者: ( 美) 迈克•贝克特尔(Mike Bechtle)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14-7-1
评语:一切实用主义的书本就不是我的菜,但是抱着没准儿这本不同的心态买了,匆匆看完,果然还是没有太多营养。作者只是让我更确信了自己是内向的人,但是对于人际交往的改善,我想用处还是不大。不过作者提出的观点我还是很赞同的,双方沟通的基础便是尊重对方,对对方保持兴趣,善于倾听,而不是亟不可待的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再话不投机半句多。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54622人评价)
作者: [美] 贾雷德·戴蒙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4-1
评语: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多个学科糅杂在一起来说人类社会发展路径的缘由,作者提出了很多个为什么,又慢慢用他的理论体系来解答这些问题,生物学、地理学、语言学,各种科学研究与考古发现相结合,论证充分、可信。 作者提出的很多观点在我看来都极其新颖,地区原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与可驯化难易程度决定了粮食生产取代狩猎的可能性;粮食生产使得人口增加,社会分工、组织机构出现;地理环境及气候对生物、文化、技术传播的影响,尤其是大洲的轴向问题,南北或东西轴向造成了各大陆间社会成熟度的决定性差异,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是清晰可见。这些结论性的文字绝对是打开了我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视角,书名中说到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似乎只是征服新大陆时的手段,是这些条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6095人评价)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Peter Hessler)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4-4
评语:如果看过《寻路中国》和《江城》,那么这本《奇石》读起来便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了。作者说是按照自己的顺序挑选、编纂了这些文章,不过说句实话我不太懂这其中的逻辑。书中涉及到中国的文章仍旧可读性很强,但是总让我觉得在前两本书中读过,这需要核实。而涉及到美国、埃及的文章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题材没有连贯性。另外记叙方式也很值得探讨,似乎作者非常喜欢用陈述性的短句来描摹一些场景,但是效果不是每次都尽如人意,有些地方过于生硬了,我想这并不是翻译造成的问题,而是作者在以英语写作时就会有的阅读不畅。Na ja,对于非纯文学性作品,这个要求也过高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4 (40887人评价)
作者: 廖信忠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09-11
评语:前几年挺热门的一本书,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台湾近30年的社会现状,其中也夹带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所以看起来挺快的。如果只是想对台湾社会有个大致的了解,那么这本书还是非常有可读性的。但是深度不够,有很多政治相关的东西语焉不详。另外作者在书中私货过多,有些东西真的跟台湾没什么关系,比如说在大陆的旅行。随便读读尚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532人评价)
作者: 杨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6
评语:看完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之后真是有些失望,我知道这本书有很多营养,但是我却无法读取出来,所以看到这样一本类似于导读的书我十分期待,书也确实让我颇有获益。作为在美国生活过的学者,作者在解读此书的时候同时能联系美国的现状,所以不会产生像我一样的陌生感,总是在想当年的美国在今天看来还有积极意义吗?托克维尔关于平等、自由、民主的观点我读来觉得平淡无奇,但是杨照却觉得极具前瞻性,是呀,19世纪的法国人只是通过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得出的这些结论,直到今天得到验证,变成民众的基本理念,这确实是伟大的。重新细读《论美国的民主》看来十分必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193人评价)
作者: 江晓原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
评语:这是本有趣的科普读物,不像有些果壳里的硬科学般难懂,作者写得尽量深入浅出。我是因为三体才开始对宇宙感兴趣,进一步发展到想看看科学读物,这本书又恰巧说了些和三体相关的知识,倒是有些互为因果。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49644人评价)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1
评语:看到挺多推荐的,所以买来读了下。名字取得真是恰如其分,极简,对于没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来说,书中的内容还是挺有趣的,作者的归类方式也不错。但是对于对欧洲史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确实太浅显了,我并未从书中看出多少新意。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5 (2501人评价)
作者: 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5-6-1
评语: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还蛮合适的,因为阿兰德波顿根据新闻内容的分类来阐述了他理想的新闻是怎样,新闻的目的是什么。不过越往后看,越觉得他的很多想法都过于理想化,即便外行如我也知道目前决定新闻内容的是眼球,是金钱,而他理想状态下的新闻则只能让这家媒体关张。不过作者很多的哲学思考倒是给我很大启发,我边读边在想,当我在读新闻时我在读什么。政治新闻里的国外战乱,经济新闻里的某企业财报,社会新闻里的现实惨剧,或者娱乐八卦,这一切都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仍旧怕错过手机上的新闻推送,每日都要将各大门户网站上的新闻浏览到最后,那么我从里面得到了什么?真正如作者所言,是对世界的畏惧,对自身不上不下状态的满足。或许就如他而言,即使你能通过个性化编排每天的阅读内容,但你也许具备一个知识广博的头脑。这便是我的目标,理性地阅读新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3 (1048人评价)
作者: [法]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0
评语:读研究生以后,多次看到对这本书中内容的引用,在德国上Seminar时,这本书也是其中一个课时的讨论内容。买来之后分了好多次才把书看完,内容实在有些无趣、过时,毕竟他笔下的美国也已经是两百年前了。文中确实不乏思想跳跃的观点,现在看来十分具有前瞻性、精准,但是因为自身原因还是无法完整地领悟他的诸多观点,这样的经典之作在我读来实在有些枯燥,na ja,也不勉强自己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3312人评价)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
评语:被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弄得晕晕乎乎,所以想看本不一样的,没想到一下子就被这本书吸引了。我觉得作者的角度非常新颖,不是说二战后的性解放、饥饿、民主化大家没有听说过,但是如作者一般,以单一主题及地区性视角来描述欧亚大陆在二战后的种种表现,一下子将这些共性和差异凸显出来了。1945年是二战这场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大浩劫的结束,但也是世界新秩序的开端,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立,欧洲从煤钢联营走向欧共体,亚洲则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支持下走向了各自的发展道路。而二战的发起国德国和日本对历史采取的不同认知态度,也直接导致了两国在当下地区格局中的不同地位。作者对1945年的思考在今年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实在极具现实启发意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2100人评价)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0-1
评语:因为是汪曾祺,所以买了这本书,不过里头的文章我应该是全读过了,大概出版社不同吧,火车上重读一遍,还是能觉出很多的细滋味。因为刚去过昆明,看着他笔下当年的美食,尽管很多可能已经找不到了,但汽锅鸡、饵丝这些仍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再看那些江浙美食,干丝、荠菜、端午节的高邮咸蛋,也是稀松平常的吃食。 尤其他谈到买菜的乐趣,每天的饭食都是看菜下锅,看着菜场里的食材来临时调整菜谱,想想现代的种植方式真是直接剥夺了这种乐趣,每天只需想好食谱,菜场里挑好就行,并不会有时令的限制了。 汪老的文笔随性自然,并不考究字眼,对吃食的了解和实践,让平凡的食材也变得别有一番滋味。此书对于吃货而言,真是妙不可言,即使那些只是将吃饭当成一日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的人,闲暇时光读来想必也不会失望。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51329人评价)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4-9
评语:不知何故,这部科幻小说并没有让我读完有酣畅淋漓之感,尽管故事十分新颖,跟目前看到的所有时空穿梭的故事相比十分有科学性,而且故事结局揭示出的主旨也发人深省,为了人类福祉而进行的时空修正真的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吗?另外文章中对各个世纪特殊性的设定十分具有想象力,对人类本性的抓取也比较到位。说不上来欠了些什么。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Lady Lazy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