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EDisonZa YC
来自: EDisonZa YC (大连) 2015-03-27 00:09:13创建   2025-02-01 08:09:55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圣诞节前,刘元去世。想来90年代的时候,国内媒体热衷把港台流行乐和北京摇滚竖立成一对仇家,其实崔健和刘元等人是国内最早和港台流行乐从业者接触的一批人。台湾真言社的老板倪重华(伍佰、林强和张震岳的伯乐)与老崔私下交好,但并未签下《一无所有》的唱片合约,倒是刘元后来在真言社发行了个人专辑。图1和图2是当年刘元拍摄专辑封面照时的现场图片,图2后排右2留胡子的那位就是倪重华。 说来有点搞笑,李宗盛第一次到北京,便是刘元陪着李宗盛去逛了故宫。两岸交流,就是这么润物细无声。 近日收到《MUSIC MAGAZ...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組過AMK,其實我可以死了——關勁松 在致敬專輯《in the name of AMK》推出時,宣傳單張上留下了阿松這句話。原話是:跟親密的好朋友談起過去,我會說,組過AMK,其實我可以死了。 從AMK,到樂隊解散,然後「終於放下,不再有執念」(松原話)的阿松,這樣墓誌銘式的「發言」就有三次。 除了致敬唱片的Leaflet text,另外一次,阿松留在了專輯《勁歌金曲大雀局》裏最後一首歌《真人表演》(Real Show)。 「如今俗事已了我要走到天之涯海之角,覓得蓬萊好容身。再會了,朋友們,七色...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人們常常把1967年的那個夏天,浪漫地稱爲“愛之夏”。 蒙特利流行音樂節,點燃了“愛之夏”的開端,不久之後十幾萬嬉皮從世界各地匯聚舊金山,“嬉皮士革命”登上了歷史舞臺。緊隨嬉皮浪潮而來的法國“五月風暴”、捷克“布拉格之春”,預示新一代青年自我覺醒的時代即將到來。 在地球的另一端,二戰後德國第一批“嬰兒潮”已成爲青年文化的消費主力。在當時的背景下,這群只能聽歐美流行音樂長大的一代,想要發出自己聲音。在極端政治與音樂世界的碰撞中,一群最富原創性且不容妥協的音樂家,為德國建立了一種新的音樂身份。 誰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有两件事让我感觉到,在中国大陆存在了十多年的打口音乐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一件事是环球唱片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份环球欧洲公司的库存目录,这个目录上有一万多种唱片。仔细询问,才知道这是欧洲公司的清仓目录。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很多大唱片公司都开始转型,从传统销售逐步过渡到数字销售,iTune模式的出现更加坚定了数字音乐的未来。另一件事是我听到一个广州朋友讲,一个在中国专门做欧美唱片盗版的人决定“转正...
评语:打口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其实在Grunge全然兴盛之前,80年代后期,Green Rivers、Soudgarden以及Malfunkshun等经典乐队就已然活跃于美国西雅图地区,在这几只被后人奉为经典的乐队中,如果谈及对Nivana的主唱Kurt Cobain影响最大的乐队,Melvins则当之无愧。 Melvins首脑人物Buzz Osborne与Kurt Cobain是高中同学,他也曾作为贝斯手参与过Kurt第一支乐队Fecal Matter,甚至Buzzo曾将心爱的摇滚杂志CREEM借给Krut Cobain从...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在 Velocity Press 官网购买 本书作者是洛杭·芬图尼(Laurent Fintoni),自由作家,多年来为 Vice、Bandcamp、红牛音乐学会(RBMA)、《媒介》(Medium)、《事实杂志》网(FACT magazine),《推子》网(thefader.com) 等媒体撰稿,一直以来致力于创作音乐相关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2004年,国内摇滚乐正经历了由沉寂到二次崛起的低谷。比起94年红磡的风光无限,于各大城市的小酒吧穿梭巡演,几乎成为了当时摇滚乐的标配。 而比起老一代乐手,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年轻摇滚人,则摆脱了重金属之于国内摇滚乐的简单定义。 比起“河酒吧”集聚的优秀民谣力量,朋克、车库和新浪潮等元素被引进国内的摇滚乐中,由此诞生出一批极具独立表达的前卫乐队,新裤子、PK14和Joyside这三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 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付菡,可谓是Joyside和PK14的忠实乐迷。为了追随自己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原文由GeneMeyer于2018年6月19日发表于Decibel网站,由EVOLUST翻译和注释。 Nasum在1998年于Relapse Records发行的的里程碑式处女作Inhale / Exhale在今年迎来了它的20周年纪念,这张极具影响力的专辑开启了Nasum的乐队生涯并使其成为21世纪初期全球性碾核风潮中的最重要的乐队之一,今天我们与乐队鼓手Anders Jakobson一起坐下来讨论了这张专辑的遗产于影响。 《Inhale/Exhale》 问:老实说,很难想象Nasum之前的碾...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本文包括所有实拍图在内未经作者同意 不得转载。 写在前 我也只是一名刚入坑3年的黑胶爱好者,我也听CD,我的设备是很差,文章内容也都是很基础的入门需要知道的东西。请各位想讨论任何有关黑胶音质,CD音质,还有任何关于音质的个人观点的“大神”“老师们”自己另立帖子讨论。我谢谢你们。 如果觉得文章内容在介绍相关部分以及有关黑胶“入门”的知识上有什么可能会造成实质性误导的客观错误存在,请留言,我一定虚心接受。 还有凡是认真看过这篇文的同学一定能理解我所说的“回归音乐”是指的什么意思。跟音质半毛钱关系都没...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日版:我管你们美版加版欧版英版还有澳版,就算你们便宜又怎样,没侧标就是没人买。 众其它版本:切~有侧标了不起啊! 日版:Sorry啊,有侧标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正文分割线------------------------------------------------------- 对于广大碟友来说,收碟时首选日版的理由有很多,经常听到的比如相对于其它版本,日版的音质通常来讲会好一点,虽然我也是木耳。而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1988年为Charlie Parker拍摄了传记片《Bird》,里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Monk、Kenny Clarke坐镇伴奏,吹奏乐手们排着队在后台等着上台即兴,玩不好就会被轰下台,台上闹哄哄,台下也乱七八糟,人声伴随着乐器大呼小叫,似乎只有黎明的到来才...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爵士唱片购买指南 GUGU1译自MARK C.GRIDLEY《JAZZ STYLES history and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写给初学者的混缩指南 v1.05 原作者:Tarekith 翻译:延静斋孙 译注: 在学习混缩的过程中,我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阅读国外的文章,其中使用到的一些名词、形容词不知道如何与汉语挂钩。名词尚且好办,就算没有特定的汉语名词对应,使用各种词语叠加总是能够表示出来的;然而形容词则很不好办,比如Punchy等等,属于一些没有听过就无法理解的词汇。而这些形容词经常出现,在国外的视频教学、文字资料里屡屡看到,相信在中文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杨先生位于新陶街四楼的黑胶唱片店既有音响发烧碟也有流行CD作品,...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LZ注: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我 想必好多组里的收集狂们看过我去年的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工业音乐史前史--编译 drugstore@ INTRODUCTION 前言 "Industrial culture? 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a; I don't know whether it's strong enough to be a culture. I do think what we did has had a reverberation right around the world and back." Genesis P. Orridge (Throbbing Gristle) [1] “工业文化是否曾经出现过?也不知道这种现象是否可以称的上是一种文化。我想,我们曾经做过的影响了这个世界并且感受到了回...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EDisonZa YC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