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
来自:豆瓣日记
文/图 扬眉剑舞(陈诗宇) 上世纪末至今,仿造唐代样式新建寺院,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其中最著名的范例之一,便是香港的志莲净苑。志莲净苑的设计有两大特点:一是材料上采用全木构,二是结构上采用晚唐样式,另外屋面做法参照日本。志莲净苑的建成让世人眼前一亮,在当时广受好评,并引发了一股模仿之风,比如近年的上海宝山寺的设计便同出一辙。 此类新唐式建筑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通体木色。由于采用了极端全木构理念,不仅梁架木构,连一般采用白色竹木骨泥壁的墙壁隔断,也全部采用木板,并全不施彩,刷以深赭,于是屋顶之...
来自:豆瓣日记
谈起透视法,很多朋友印象里的“透视法”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发明的”焦点透视法”。而谈及中国绘画,第一的印象就是“没有透视法的水墨画”之类的。可事情真的是这样简单么?当然不是,尽管中国自己没有鼓捣出来焦点透视法,但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透视法早已渗透到...
来自:豆瓣日记
十月初抽空看了方塔园,人太多,匆匆逃走,直奔何陋轩。只不过我又没做功课而去,对于何陋轩,只知道那是一个值得看的东西,对于冯先生的认识,也是模模糊糊。看过,那轩做得实在精彩!但却对何陋轩的用典心存狐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轩与刘禹锡这篇《陋室铭》到底有什么关系? 刘禹锡的那个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来自:豆瓣日记
【背景注释:这是一篇旅德华裔建筑师李承宽(1915-2003)与雨果·哈林(Hugo Haring,1882-1958)之间的谈话,其中探讨了中国屋顶的问题,与伍重对中国建筑归纳为“屋顶+基座”不同,李承宽认为屋顶的重要性是唯一的。哈林被誉为“德国有机主义建筑之父”,在20世纪...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