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已集(書信、日記、錄)
评语:一七三 打油詩 《二十三年偶作牛山體》,這是我那時所做的打油詩的題目,我說牛山體乃是指志明和尚的《牛山四十屁》,因為他做的是七言絕句,與寒山的五古不同,所以這樣說了。這是七言律詩,實在又與牛山原作不一樣,姑且當作打油詩的別名。過了兩天,又用原韻做了一首,那時林語堂正在上海編刊《人間世》半月刊,我便抄了寄給他看,他給我加了一個《知堂五十自壽詩》的題目,在報上登了出來,其實本來不是什麽自壽,也並沒有自壽的意思的。原詩照錄於下: 其一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頭終日聼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 老去無端玩骨董,閒來隨分種胡麻。 旁人若問其中意,且到寒齋喫苦茶。 其二 半是儒家半釋家,光頭又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艸,外道生涯洞裏蛇。 徒羨低頭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談狐說鬼尋常事,祗欠工夫喫講茶。 〈叠前韵。三月一日。〉 頁518—519。(个别改动据第xiii页「知堂墨迹」录入)
评语:郭则沄跋 先文安公晚年始有日记,肇于丁卯正月,迄戊辰易篑乃辍笔,自署为《邴庐日记》。又《过隙驹》一卷,则丙寅冬所记,编订日记时失去,嗣复觅得之,则附缀于后。 先公既谢宾客,小子怆念先迹,初拟仿松禅、越缦二公之例石印行世。而补庐周师追述先公遗言,谓是皆随手掇拾,但可藏示子孙,逡巡遂止。乙亥春,谒祭先祠,奉日记手迹归。展读之,觉其中考证史事及阐明儒先学说者多为前人所未道,撮录之,得若干条。复读先公自序云:『无一语自欺吾方寸,无一事不可揭诸人。』则此零珠断锦,流播人间,亦先公所许也。爰先付剞劂,以与家集并传。呜呼!夭夺吾怙,不特生平报国之志不获终展,即此晚年著作,亦不获从容岁月以竟其业。风木之痛,其有涯耶!虽然是区区者,亦先公志事之所寄,但使一字有传,则小子邱山之罪,庶几稍有以自赎,是则耿耿愚抱所求谅于当世君子者也。乙亥夏六月上瀚男则沄录竟谨识。
评语:一时风流魏晋人。李详《学制斋诗钞》三 评李鸿章:中堂颀然,赤面白髭,望之甚伟。声亮而和,谈吐颇有条理。(1885.6.26) 评文廷式:号强识多学,庞然肥黝,眉目轩豁,谈吐甚似晦若(于式枚)。(1886.12.29) 访乡试座师宝廷:先至书厅,几榻殊草草,旁列残花数盆。奴仆羸敝,院落静无人声。雨后莓苔初生,湿土中渐作绿意。有顷,竹坡方出,服敝服,裂处露棉几尺许。(1883.3.25) 上海记:昨闻(沈)爱苍诵南京白字(话?)诗曰:“昨日一科房,今朝督部堂。亲家袁世凯,恩主李鸿章。瞎子兼聋子,南洋属北洋。金陵旧游处,瓦石响丁当”。吴人嘲周馥之作也。(1906.8.8) 记陈散原卒后:访仁先(陈曾寿),共悼伯严。四子唯一子侍疾,即清华教员(指寅恪先生)。其第五子(指隆恪)在广东,七子(指方恪)在沪。其一未知在何处。(1937.9.26) 第4页几处“湘乡”应作“湘阴”,指左宗棠。 66页“免半月读”当是“半日”。 1763页王定庵应是王静庵。 2040页罗之经应是罗子经。 2091页毕士澄应是毕庶澄,谐行在当作诣行在。 2198页静元应是隐元。 2203页正藏院应是正仓院。 2231页《愈野堂诗》愈当作瘉。 2315页“赐陈、朱、胡、陈各一千元”,第二陈字应作郑,即郑孝胥本人,其前三人则依次为陈宝琛、朱益藩、胡嗣瑷也。 2424页平田骐一郎应作平沼。 2509页杉村永吉、2510页杉村永治皆当作永造。一九七三年中日友协代表团访日,参观出光美术馆,此人曾负责接待。 2563页《弘道观记》观当作馆。 2626页“干秋”乃千秋之误。总之,误字不多,校对堪称精审。错误多在日文专名,当由不谙日文之故也。 学殖荒落,愧不能文。谨以读书札记纪念傅孟真先生百岁诞辰。 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写成 附 记 此文原应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征稿之约。寄去后,以“体例不合”理由,婉言退回。一九九五年四月自美返京,《读书》编辑部乐为刊布,庶几我纪念孟真先生之初衷亦从而得遂也。 (《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出版) 本文(《关于郑孝胥日记》)原载于《读书》1995年09期,作者周一良(1913~2001),中国历史学家。 樱花最盛者三株,名之曰粉樱,初开时绿心,已而转红,则态老而韵减。一株有香,蕊微帯红,花白如雪,絶似梨花,名之曰梨樱,是为次之。又次约五六株,蕊红,绉似榆叶梅,花朵极大,数朵攒合如雪球,红白融冶,满树如朝霞,可耐数日,名之曰霞樱。又次半双瓣者,风韵绰约,最似海棠,名之曰棠樱。又次花色殷红若绛桃,叶亦透红,名之曰绛樱,又次则单瓣者,名之曰雪樱。惟绿樱一株,色如绿茶,犹为逸品。(1916.4.19)
评语:关于七贤图 注: 时间: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即1896年9月25日 地点:上海光绘楼照相馆 人物:谭复生(谭嗣同),与燕生(宋恕)、雁舟(吴嘉瑞)、穰卿(汪康年)、仲巽(胡庸)、卓如(梁启超)、仲愚(孙宝瑄) 记:十九日过午,诣谭复生,与燕生,雁舟,穰卿、仲巽、卓如及复生人同映一像,或趺坐,或倚坐,或偏袒左臂右膝着地,或跽两足而坐,状类不一。(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孙宝瑄《日益斋日记》) 前与谭复生等七人映一像,仲巽属予题之。予为略跋数语云: 丙申秋,海上集同志七子,曰吴雁舟嘉瑞、曰谭复生嗣同、曰宋燕生恕、曰梁卓如启超、曰汪穰卿康年、曰胡仲巽惟志、曰孙仲愚宝瑄。其人多喜圆统教,志游觉海,一日皆于光学中现身。 乃为偈曰: 幻影本非真,顾镜莫狂走。 他年法界人,当日竹林友。
评语:《请缨日记》 夫语至谜者,何碍俚俗?古谜皆生造,非专尚成面(《谜拾》自序) 1. 谜面: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四书) 谜底:城非不高也 注析:谜面拈自韩愈《铮臣论》。阳子,即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底见于《孟子·公孙丑下》,底句中「城」字便别解指其人。 阳城初以布衣隐居于中条山,正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举止,所以可以凭此作进一步论断:(阳)城/非不高(尚)也! 2. 谜面:合嫁多髭郎(易经) 谜底:归妹以须 注析:《聊斋志异·狐梦》言作者蒲松龄之友毕怡庵,倜傥豪纵,貌肥多髭,曾梦遇一狐女,与之喜偕连理。于后日赴狐女家宴中,女之二妹戏对女云:“我谓婢子他日嫁多髭郎,今果然矣。” 底文见《易经·归妹》,谜中重点别解一「须」字为胡须之「须」,以照应面上之「多髭」。至于归妹,乃用其「出嫁其妹」本义。 3. 谜面:人无于水监(诗经) 谜底:宜岸宜狱 注析:面文原出《书经·周书·酒诰》,意为「人不要只从水中察看」。监,鉴也,照视、察看也,别义可指监牢。人既然不投于水里的监牢,反之,则应该投于岸上的监牢——谜底「宜岸宜狱」正好作此曲解。按,底句中「岸」,其实也是牢狱。《诗经·小雅·小宛》此句《集传》曰:“岸,亦狱也。《韩诗》作犴。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后世因有岸狱一词。 4. 谜面:银杯羽化矣(唐诗) 谜底: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析:《旧唐书·柳公绰附公权传》载:大书法家柳公权为公卿勋戚们书写碑板,收到回赠的金银财物甚丰,然多为管理库藏的仆人海鸥等所窃。又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訉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按,《新唐书》公权此语语尾词作「矣」,正同谜面。但因传中未提及主藏竖海鸥之名,故此处引《新唐书》。底句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入谜乃以底中「海鸥」由羽类动物名移指人名。 5. 谜面:我固疑是老奴(西厢记) 谜底:心坎儿上温存 注析:东晋温峤丧妇后,正值其姑刘氏嘱温为其女儿觅婿。温「密有自婚意」,于是在诡言他人而几度精心编排后,终于把表妹娶到家了。“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斯卜!”(《世说新语·假谲》)谜底见《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借厢》一折之《哨遍》曲词,今别解一「温」字指温峤,犹言:心里早就装着温峤这个人了。 6. 谜面:湖目(聊斋目二) 谜底:荷花三娘子、封三娘 注析:湖目,莲子之别名也。清•陆凤藻《小知录·果木》:“湖目,莲子也;一曰薏。”底取自行抵消法,以「荷花三娘子」封掩去「三娘」二字,馀「荷花子」以扣面。 7. 谜面:不愿封侯(左传) 谜底:公降一级而辞焉 注析:古代爵位有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侯」乃降「公」一等。「不愿」,自然要推「辞」了。底文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原意为:秦穆公走下一级台阶施礼辞谢。谜取「级」字别解作「等级」,并倒装相扣。 8. 谜面:唉,我纵丧心,有贤妻不至于此;呸,妾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战国策) 谜底:秦王跽曰 注析:据传,谜面这副对联为清代阮元所撰。阮氏居官杭州时重新熔铸了西湖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铁像,并把书写好的联文分挂在这对跪着的人像颈上。此事见诸《清稗类抄》、《桐阴清话》、《椒生笔记》等旧籍,然此联的异文亦甚多。谜底见《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说秦王”一段。扣合系取底句别解法:「秦王」分别指秦桧与其妻王氏之姓。「跽」,本就是挺直上身、两膝着地的一种「跪」法。 9. 谜面:相逢何必曾相识(县名二) 谜底:香山、新会 注析:面拈自白居易《琵琶行》诗。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而相逢之前又未曾相识过,故底意串连解作:白居易初次与人会面。 10. 谜面:红叶御沟流(书名) 谜底:韩诗外传 注析:面用宋·张实《流红记》传奇故事:唐僖宗时宫女韩氏,因不耐深宫寂寞,便于红叶上题诗一首,并让红叶随御沟流出宫墙外。其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被儒士于祐拾得。谜底书名别解,「韩诗」指宫女韩氏之诗,「外传」之「传」异读,意谓向宫外传出。又,本谜之题面,后世引用或著文评论者,多误记为「御沟流红叶」。 补遗 四书条 1.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底:齐疏之服 2.李郃识双星 底:使先知 3.诞石麒麟 底:自天子出 4.唐何以称代宗 底:其间必有名世者 5.女嫁河伯 底:是为冯妇也 6.帝曰:朕未尝弃卿 底: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7.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底:不宿怨焉 8.王字中一直,非字中两直 底:则塞于天地之间 诗经条 1.止于鲁东门外 底:爰居爰处 2.送之至湖口 底:视我迈迈 3.臣愚,不足以知之 底:东方未明 4.师行千里,其谁不知 底:以伐远扬 5.松寿供婢使 底:是用大谏 6.子为其难,我为其易 底:不如友生 唐诗条 1.晬盘 底:欲得周郎顾 2.兵至东城,止有二十八骑 底:羽人稀少不在旁 3.自以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 底:王孙善保千金躯 4.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 底:千载琵琶作胡语 5.篝火狐鸣,谁识其诈 底:胜事空自知 6.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底:邀我至田家 7.流水数湾,颇得倪迂笔意 底:青溪几度到云林 易经条 1.花蕊祀张仙 底:是故夫象 2.文公遂不敢请 底:地道无成 西厢记条 1.降将军遗臭矣 底:断头香 2.若教新妇得配参军,生子何只如此 底:济不济 3.无盐之面 底:脸儿是淡淡妆
评语:张冠生 我们是靠乡镇企业过关,和西方工业化道路不同。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条新路子。“草根”工业,它有根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它)符合老百姓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大差别消灭在小城镇里边,这是我的理想。 现在的一个大问题,13亿人怎么个放法? 以小城市为蓄水池,千万不要搞大城市。 20世纪是地缘政治。21世纪是地缘经济。 洲际经济区域,先形成几块。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从洲际经济向天下大同过渡。 但没有价值观的基本共识,就不能形成天下大同(这里既涉及中国的“多元一体”问题,也涉及世界的“多元一体”问题)。 共同价值观不是凭空来的,也需要经济基础。怎么办?在矛盾中发展。 寻找共同价值观已成为必然要求,逃不掉的。 人类是可以自杀、也可以发展的动物。是自我毁灭还是自我发展,要选择了。 千万不要因为自作聪明而毁灭了自己。 “残枫经秋,星火不熄。”“星火”是什么?是我治学的路子。 『我不再像在《生育制度》中那样强调社会是实体、个人是载体的论调,而多少已接受了潘光旦先生的批评,认识到社会和人是辩证统一体中的两面,在活动的机制里互相起作用。 我固然修正了马老师过分强调生物需要的观点,但我本身又陷入了另一极端,犯了只见社会人不见生物人的毛病。我写了一篇自我批评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接受了潘光旦先生的新人文观点,把文化看成节制生物本能以协和社会关系的机制。』(1994年《个人·群体·个体》)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鱈魚吃了嗎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
- 宋诗粹
- 二十四史系列 (1人关注)
- 我的收藏 (1人关注)
- 而已集(書信、日記、錄) (44人关注)
- 近两月来购书(2020.2—2020.4) (4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