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学(文学向)

caca
来自: caca (长春) 2018-04-18 19:01:21创建   2024-02-13 16:43:02更新
34 人关注
来自:豆瓣小组
史诗这种载体,跻身于记忆之后、历史之前,占据了二者之间的空档,形成了人类追忆往昔的第三种方法。它尽力拉伸人类的记忆,使之接近历史的始发点。史诗旨在使遥远的过往一如发生再今生今世,使哪些伟大而古老的传说在今日仍能美丽而痛苦地绽放。 -《荷马3000年》 荷马跟维吉尔不同,他不是古典时代的一份子,他与审慎的层级、与管理有序的人生和社会没有瓜葛。荷马出现在这种“有序”的世界之前,是“前古典时代”;他放...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荷马史诗:奥德赛》谁的译本最好啊?我买的是陈中梅的,不知道怎么样,向大家咨询一下儿。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我在想,同样是翻译过来的,是读中文译本呢还是英文译本呢?要不要费劲去读英文版的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ἄνδρα μοι ἔννεπε, μοῦσα, πολύτροπον, ὃς μάλα πολλὰ πλάγχθη, ἐπεὶ Τροίης ἱερὸν πτολίεθρον ἔπερσεν: πολλῶν δ᾽ ἀνθρώπων ἴδεν ἄστεα καὶ νόον ἔγνω, πολλὰ δ᾽ ὅ γ᾽ ἐν πόντῳ πάθεν ἄλγεα ὃν ...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187人评价)
作者: [美]查尔斯·西格尔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0-1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文艺对话集》 这学期选修了朱立元老师的西方古典美学,这是第一本讨论课阅读书籍。 “【】”为阅读中的感想和梳理,非原文。 1、伊安篇——论诗的灵感 苏:朋友,那很容易理解,很显然地,你解说荷马,并非凭技艺知识。如果你能凭借技艺的规矩去解说荷马,你也当然就能凭技艺的规矩去解说其他诗人,因为既然是诗,就有它的共同一致性。 苏: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像我已经说过的。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像欧利比德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赫拉克勒斯石”。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哈哈哈哈,实体化终于达成! 席路德的新书《男神考》就要出来啦,这本以男性神祇视角串联起希腊神话错综复杂却又生动有趣的恢弘世界。他们如何诞生?怎样划分世界的统治权?又与女神们发生过多少风流韵事?……跟随男神的脚步,一起漫游神话世界! 出版社的社长因为喜欢里面的神话故事,竟然手绘了一些阿波罗的小漫画,也就是书中的第四章,特别有趣。 阿波罗常被描绘为英俊健美的年轻人,被视作希腊男性阳刚美的典范。他的神职包括许多方面,既是弓箭手的守护神、狩猎人的保护者,也是治疗之神、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父亲,但他的弓箭...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本学期阅读的第二本文艺学经典著作,非常期待课上聆听老师对本书的高见了~ “【】”为自己的总结和评论,未标注的是原文,“()”为出处。 《诗学》 第一章 1. 【史诗、悲剧、喜剧……都起源于摹仿。只是媒介、对象和方式不同。格律文作者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诗人。】 第二章 1. 既然模仿者表现的是行动中的人,而这些人必然不是好人,便是卑俗低劣者,他们描述的人物就要么比我们好,要么比我们差,要么是等同于我们这样的人。……诗人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人物。此外,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也见之于这一点上: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38) 【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它之所以要摹仿行动中的人物,是出于摹仿行动的需要。】 第三章 1. 这些艺术的第三点差别是摹仿上述各种对象时所采的方式不同。人们可用同一种媒介的不同表现形式摹仿同一个对象:既可凭叙述——或进入角色【注释:变成某人,即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1. 和你谈起阿喀琉斯,我很愉快。众英雄中我尤爱重他,如此英武而脆弱,英雄世界里最成功最易逝的花,正因为他如此美,用荷马的话说也「如此为瞬息而生」。我几乎愿这样想,老诗人极少让他出现于情节中,让其他人喧嚣呐喊,而他的英雄端坐在帐内,是为了尽量不使他在特洛亚面前的一片混乱中世俗化。诗人可以大书特书尤利西斯的事情。尤利西斯是一只装满硬币的口袋,人们得花很长的时间去数,而对付(阿喀琉斯这样的)金子就快得多。 2. 为了阿喀琉斯的缘故,我最喜爱和叹服这位一切诗人的诗人。空前绝后,他是以怎样的爱和怎样的精神透视了这种性格,把捉他,提高他。年长的阿伽门农、尤利西斯和纳斯托(Nestor)以他们的智慧和愚蠢、咆哮的狄奥墨得(Diomed)、鲁莽的阿亚克斯(Ajax),把他们放到天才般的、万能而忧郁温柔的众神之子阿喀琉斯面前,面对自然的骄子,而正如诗人将他,这位充满雄狮的力量、精神和优美的青年,置于明哲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十年前,我接触的中文系的外国文学作业大概是这样的:“分析阿克琉斯的人物形象”、“《红与黑》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念?”、“安娜身上为什么会发生悲剧?”…… 这些作业也不是差劲,就是乏味和无聊,因为题目的局限性,答案几乎可以自动生成,反正不过是扯一些大而无当的形容词、缺乏精确所指的概念以及与自己根本无关经验。我也忘记了当时是怎么做这些作业的,因为这些练习不太可能带来智性的兴奋,或者思考的愉悦。 后来,就下了决心,如果自己能出题,至少不要乏味。 趣味性何来呢?来自于每一部经典被公认的核心主题之外,那...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伊利亚特》: 《罗念生全集:第五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纠结了半天,先选择读罗念生全集第五卷PDF版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70052/;后来转微信人民文学版,51本,6.5小时。西方文学第一座里程碑,各种文学名家的最爱,或者说也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一部。本以为号称史诗必然各种诘屈聱牙,没想到如此通俗易懂。然后我又以为是盲人街头讲评书,没想到却是宫廷文学。就内容来说应该去特洛伊之前看吧,这样能在实地更有感一些。书名意为伊利昂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济慈是我平生,最为钟爱的诗人。济慈21岁这篇惊异的感受,也是我少年时初涉济慈的感觉。 【译诗】 《初览查普曼译荷马有感》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英】约翰·济慈 在那些黄金国度有我很多的游历, 也领略了不少优美的城邦与王国; 我还曾周游西方诸岛,那是歌者 都一致向阿波罗敬献着诚意。 我常闻说有一块广阔无垠的土地 眉目深陷的荷马统治如同其私获; 而我竟从未曾呼吸它纯净的明澈 直到传来查普...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文学性 用文字叙述一场阵地固定的战争,如果通篇只有你来我往的冲杀,哪怕局部都是惊心动魄,也难免在重复中陷于枯燥乏味。伊利亚特描写的主题还是战争,不过它安排了另一个事件为贯穿全局的结构,那就是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米尔弥冬人领袖阿基琉斯之间的争吵。这个结构的存在和这个事件线索的发展避免了整部史诗的平坦,使之成为组织良好的作品。 然而,使伊利亚特呈现丰富性的不仅仅是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从结怨到消解这个事件的贯穿。在我看来,伊利亚特兼有后世我们称为小说和戏剧的手法。荷马描述战争场面和细节时,采用了小说的写实手法。而对于人物的来历、过往事件和神话传说,则采用人物回忆转述的方法,这很像戏剧,特别是古典主义戏剧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戏剧依赖舞台,而舞台上不太可能具备周全的场景设置,允许演员表现过去发生的事情,这些过去式事件经常由演员在对白中说出。 描述战争场面和细节时,伊利亚特采用各种形象贴切的比喻,如...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太阳神在每个黄昏都会开始打盹, 对于人间他的怜爱想必既不少,也不多,如此才足以 使树木不至于加足马力疯长, 使岩石不至于如雪般溶解; 人类偶尔听到战争的传闻,而不至于经常芒刺在背, 埃涅阿斯扛着父亲的形象才会被刻刀凝固在石头上。 同样地,当荷马极度困顿的时候,才会有余地喘息, 才会把头枕向左臂,压出一块潮红的睡痕。 太阳神用同样的时间烤干阿喀琉斯的尿布, 而这时荷马尚未成年。 面对废墟他才有时间发一会儿呆,甚至和棚屋中的老人 喝几杯薄酒,在星夜的篝火中 让时间进两步退一步; 在城头的画像砖被风雨蚀去以前, 他还可以解决掉青春期的烦恼。 他不必急于把一切提炼进自己的诗句; 在能够说出词语之前,他还要吻自己的妻子, 在握住芦苇笔之前,他还要抱住婴儿,捏他肥嘟嘟的脸颊; 他还要尝尝没吃过的羊排骨,在大海上航行,迷路, 并对前所未有的风暴瞪大眼睛: “我是荷马,你敢毁坏我的房屋!” 打仗的时候,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关于荷马和他所身处的时代,读者可以在《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译本序言中获得一些信息。这里的导读将结合研究动态和考古发现,对以往的概念和结论做出补充、修正和质疑。导读的主旨不在于向大家灌输知识点,而是提出疑问,促进我们在文本阅读中不断质疑和反思。...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论荷马的诗&论维吉尔 [英]威廉•布莱克 著 王立秋 试译 论荷马的诗 [1]每一首诗都必然是一个完美的统一体,但为什么荷马的诗尤其这样,我说不上来:他讲述了柏勒洛丰的故事&忽略了帕里斯的裁判,后者不只是一个部分,更是荷马主题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2]但当一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译自 THEORIZING MYTH:NARRATIVE,IDEOLOGY,AND SCHOLARSHIP by Bruce Lincoln 三 上述分析实际上揭示了口头文化的实践和制度,富于节奏、韵律性和程式化表达的诗歌是口头文化赖以保存和传承传统知识的主要手段,诸如此类的技艺有助于记忆和即兴表演。在口头文化语境中,诗歌是一个社会中主要的记忆手段,是其文化赖以传承和再生从而得以世代相承的最具权威性的话语和主要途径。然而,文字的产生和运用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重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译自THEORIZING MYTH:NARRATIVE,IDEOLOGY,AND SCHOLARSHIP by Bruce Lincoln 一 在《伊利亚特》的结尾和《奥德赛》的开头之间,存在者一个巨大的空白,这一点尽人皆知,毋庸赘言,而且这一空白也如此触目惊心,令人欲言又止。第一部史诗的最后一句 "就这样,他们礼葬了赫刻托耳,这位驯马的英壮。"流露出不祥的预兆。第二部史诗一开头,战争已经结束,希腊人早已返乡,而俄底修斯则深陷奥杰吉厄岛,成了卡吕普索女妖的俘虏。...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摘自米尔斯卡娅记录《外国文学史讲座笔记——古希腊罗马时代、中世纪》】 荷马创作的特点包括: 1.浓缩技巧。 2.荷马叙述的平静。 3.内容的饱满。 事件紧张,叙述却神妙地平静。对比非常尖锐。在荷马之后,谁也没有能在这一特点方面达到如此高的程度(在史诗中)。...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按:今晚在千聊live上听了一堂荷马讲座,主讲是北大哲学系助理教授陈斯一,我对他有印象,因为当年蹭过哲学系不少课,在李猛《形而上学》的课上,他发言很活跃,思路相当敏捷。忽忽又经几载,现在他已经从剑桥古典系博士毕业,留在北大做老师。昨天因为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对一直思考的家庭与城邦的问题不能释怀,遂从知网上找相关论文看,搜索到的第一篇就是他的,读完以后廓清了不少认识,心下很是佩服,没想到,今天凑巧又得到了他要直播一堂荷马讲座的消息,于是放弃了原先的读书计划,花两个小时听完了这堂讲座,受益匪浅。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感兴趣的友邻上千聊live或者喜马拉雅,应该可以搜索到录音,其讲座题目是“阿基琉斯的三次愤怒”。下面这篇笔记,是我听完以后怕忘记,对讲座内容的大体回忆,支离破碎,供有心人参考。 导言:史诗的思想力量:(1)史诗毫无悬念,为何仍然有强大的震撼力?(2)史诗究竟侧重刻画英雄的性格,还...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4人评价)
作者: [英]马太·安诺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58-6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4 15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caca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