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陰蒂之下
来自: 陰蒂之下 (广州) 2018-05-23 02:51:11创建   2023-08-01 01:49:30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梁州 4221人喜欢
从高中至今,我每年的阅读量大概都维持在一年60~80本的数值上下。去年开始在微博分享书单后,每一次分享书单,都会有很多朋友给我留言,问我是怎么做到长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所以今天,我写了一篇长达4600字的《阅读指南》。在这份指南里,我会详细且具体地将我的阅读经验分成3个部分,去一一讲明,我是怎么寻找适合自己的书单,并在保持较大的阅读量的同时做到长久、高效地记忆的。 1.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并制作属于自己的书单(附推荐图书榜单) 2.怎么有体系地读书 3.怎么做读书笔记 1.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ens 11人喜欢
史上最孤独的毕业季,叠加着毕业即失业的压力……但又怎样? 反正这是人生中发量最多、身材最好的时候,哪里都能拍照,云上也能合影。有些遗憾,现在觉得了不得,几年后再回头看,大概率都会变得不再重要了。 而且,从毕业典礼来说,这就可能是史上创意最多的毕业季,比那些按部就班、复制传统的“谢师宴”“操场守夜”有意思多了。 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借助沙盒游戏“我的世界”,建造的毕业典礼。同学们将校园复刻在游戏中,毕业生从校门进入,先是游览整个校园。 然后,参加毕业会议。 还要操控代表自己的游戏人...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kloar的广播: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南少 1003人喜欢
很久没有写文,今天想写写陈漫的事儿。不是单纯因为对这件事格外感兴趣,主要是审美这个话题实在跟我的工作太对口,最近又有了一些积累,所以刚好可以聊聊。 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恐怕也很熟悉了,陈漫为Dior拍摄的系列作品《Lady Dior之我见》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展出,被一些人认为大有不妥;有人说这位明星级别的摄影师拍自己、拍国内女明星都是恨不得拍成漫画大眼,给西方品牌拍东方人的多组图片却都成了眯眯眼,实属迎合西方世界对东方女性的狭隘想象;也有人说这属于多元审美,不该拿网红那套狭隘单一的审美来苛责艺术作品...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鸥鸥鸥 1763人喜欢
“可以说我很幸运,但不能否认我也非常努力。” “品牌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不选你了,但肯定不会因为我老了而不选我。” 当了这么多年记者,第一次遇到所有周边采访对象评价完全一致的人。刘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呈现出稳定的面目。w说她要么被狠狠毒打过要么在什么机缘下开始了某种修行,才能够让内心稳定到这个程度。刘雯没有收到太多传统教育的规训,更保持了性格里的纯粹和干净。这种赤诚帮她抵御了很多黑暗,也将她引向更广阔的光明。 作为一个人物记者,总想窥探她更深层的内心。和同行聊天,和跟拍导演猜测,但我们甚至都无法勾勒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界面文化 31人喜欢
保障性住房不仅关乎房子本身,更关乎社会公平与生活尊严。 撰文|陈佳靖 编辑|黄月 2019年11月,位于北京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的公租房项目“燕保·百湾家园”建设完成。该项目由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建筑师马岩松设计,原本采用开放式街区设计理念,不设立围墙,但随着近两年居民陆续入住,有关社区是应该开放还是封闭出现了新的争议。一些居民担心社区开放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不久前,社区的其中一个入口又增设了一道围栏,以便于人群的出入管理。 事实上,开放式小区早已不是新鲜事。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界面文化 186人喜欢
“穷人的彼此斗争是如此激烈,导致他们无法团结起来与当权者对抗,争取更要紧的共同利益。这个情况的悲剧性和战略意义并不只在印度存在。” 撰文|林子人 编辑|黄月 阿卜杜勒快20岁了。从6岁起他就在与垃圾打交道,捡拾有钱人丢弃的东西,分类,然后转卖给废品回收者。阿卜杜勒的父亲干了一辈子这个活,并因此肺部受损。这很有可能也会是阿卜杜勒的命运,但他还有希望——他已经爬到了垃圾交易商的位置,收入在社区内还算不错,日子似乎在往好的方向去。但与邻居的一起纠纷事件让他遭受了意外打击:邻居“独腿婆子”法蒂玛在放火自...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Christopher R 419人喜欢
美国60-70年代,裤装被传统家庭主妇认为是不可接受的,甚至裙裤也不可以。与此同时,东西两岸的自由派女性服装却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美国夫人》不仅仅是反女权代表人物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一个人的故事,它描述和重现了美国60-70年...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琉璃院蓝 381人喜欢
《心灵奇旅》(Soul)的背后,涉及了非常丰富的世界观:作为灵魂核心的Spark、生前与身后的神秘世界、神秘主义、月亮神话、荣格心理学等等。这些设定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都源自人类思想史上的显学,尤其影响深远的柏拉图主义。 因此这部片子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多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oridioteslres 62人喜欢
前言 不久前,凤凰文化发布了与陈丹青先生的对谈节目,在网上掀起了小小的议论,他在采访中说到如今时代的暗疾,“活到今天你得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有人对此有异议,言论激烈,几乎呼应了他在采访里说的另一句话,“年轻人现在蛮凶的”。 仔细看陈丹青的脸,他有一副向下弯曲的嘴角,所以显得严肃,甚至有点凶,但看了这个采访便不觉得他凶,尤其是他说木心,说纽约,说他们俩是两个失败者,一个老混蛋,一个小混蛋,坐在中央公园的树荫下,坐到日暮黄昏,天色将晚,他们就回去。 我们需要对文化包括文化名人寄予怎样的情感,他们的眼...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单读 62人喜欢
2020 年 12 月 21 日上海图书馆,李诞携新书《候场》带来了一场新书分享会,作家孙甘露、学者刘擎、作家李伟长到场分享了对这本小说的阅读感受。 说的话与写的话 ——李诞《候场》新书分享会 对谈:孙甘露、刘擎、李伟长、李诞 开场: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李诞先生来到上海图书馆,就他的新书《候场》做一个新书分享会。李诞有三个身份,诗人、谐星和作家。今天他主要是以作家的身份来这里与我们见面。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到两位嘉宾孙甘露老师和刘擎老师,与李诞进行一个对谈,有请文学评论家李伟长先生为我们主持今天的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新京报书评周刊 142人喜欢
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则网传“某厂23岁员工加班后猝死”的消息刷屏社交媒体,再次引发公众关于“996”“过劳死”的讨论。根据网友爆料,该名员工生前从事买菜工作,1998年出生,年仅23岁。1月4日,出事方发布公开声明称,北京时间12月29日凌晨1 : 30,某张姓员工与同事一起回家的路上,突然晕厥倒地,后送往医院急救无效,不幸离世。 过去两年,类似的新闻与讨论并不少见。在996遍地走的今天,工作日加班,节假日加班已经成为了常态。“过劳”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底色。 2018年,我们曾就“过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理想国 53人喜欢
本文摘选自冈本隆司《李鸿章·袁世凯》。 四十年来中国的大事,几乎全部与李鸿章有关。——梁启超 《李鸿章·袁世凯》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这是梁启超《李鸿章传》的开篇之语。他这样评价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晚清之际,中日之间面临大变局,李鸿章身处其中。对于他的历史及地位,日本历史学者冈本隆司评述:“除了唐宋之前的诗词以及民国之后的现代,对其他都漠不关心,这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人在理解中国上的巨大缺陷。正如不懂江户和明治,就不懂现代日本一样,如果不观察清代和清末,...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Y 212人喜欢
人生真的奇妙 本来以为自己是坚定的不婚不育主义者 现在却英年早婚了。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时间 498人喜欢
今天,时间君来和大家聊聊“避孕”。 随着时代的发展,“避孕”已经逐渐破除了它被“避而不谈”的命运,走向公开透明。这个一半是轻松、调侃的,指向性的快乐;而另一半,则严肃残忍、流满鲜血。 “意外怀孕”四个字就像魔鬼的影子,几乎笼罩着每一个青春期女孩。 现实也不容乐观。2011年一份报告显示,在我国主要城市,育龄女性意外怀孕比例居高不下,接近30%。 大大咧咧的高中生朱诺就经历过这样的意外。在与田径队男友偷尝禁果后,她一不留心竟珠胎暗结。 对于这个未成年女孩儿来说,承担家庭义务还为时尚早。朱诺本打算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城墙内外 亭台楼榭,山水沧池,长安自古繁华。从汉未央宫到以东15公里、始建于八百多年之后的唐大明宫,两片宫殿辽阔的轮廓在绿野之中延展,一时间,朝代的兴替与风云,雕栏画栋的峥嵘,都化入自然山川的嬗变和文明递进之中,只留下虚空。 袁凌在西安待了快一年了。他不时会到这些遗址走走,遥想千百年前文武百官如何上朝,诗人们如何生活,他们会想些什么。在那个片刻,他的思绪飘飞到近二十年前撰写《在唐诗中穿行》的时候,那年他刚从一场为时大半年的结核病中恢复,忽然感到生命的紧迫,处于而立分界点的年龄,似乎带来了一种内在的激情。他把这腔情感投射到了唐朝长安诗人们的现世生活之上,力图传达与诗歌意境相关联的无言激情。 西安的传统性,正是令他念兹在兹的。 这座城市从来都是他归属之所系。小时候经常听闻父亲在西安工作和在咸阳作为工农兵上大学的经历,成年后在西北大学念书,他在这里初恋、得到启蒙、初闻世事……他深受厚重沉稳的老陕...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新京报书评周刊 703人喜欢
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正在拍摄他的最新剧情长片《好莱坞往事》,其中的故事原型是震惊全美的“曼森家族”杀人案。可能你对“曼森家族”还并不熟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令人闻之色变。“曼森家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他们是由一群仰慕查尔斯·曼森的追随者组成,构成某种类似邪教的公社组织。 1969年8月,曼森指使手下(大多为年轻女孩)接连实施的多起杀人案震惊全美。这样一个令人震惊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案件,自然少不了种种传说与转述,但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把目光放在“曼森家族”的神秘领袖查尔斯·曼森身上,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条 27人喜欢
网络遗产的继承问题是全世界的难题,中国的法律规定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两会期间,民法典草案修改,扩大了《继承法》规定的遗产范围,Q币、游戏装备、社交媒体账号等等,都有望成为可合法继承的遗产。 英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卡斯凯特研究数字遗产14年,去年出版了新书 《网上遗产:被数字时代重新定义的死亡、记忆与爱》。 我们连线采访了现居伦敦的伊莱恩,她告诉我们:“只要上网,你就会留下大量行动的痕迹,你自己的数据资产,想拿不一定拿得回来, 是时候反思‘数字化生存’的含义了。” 撰文 inzia 编辑 至余 关于...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Zucchini 45人喜欢
一、关于当代科幻 这个时代的科幻无疑有这个时代的内在要求和驱动力,那就有了这个时代的难题和路线。精品科幻毕竟还是太少了,远不能跟黄金时期相比,这当然是遗憾的。在科幻下属的几个大种类已被开拓多年的情况下,如今的科幻总给我隔靴搔痒的不透彻感,而有一些迷障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出现。 比如我发现这个时代的科幻作品变得执著于原子世界的陌生化和未来化,即便是一些写过好作品的大家也在走这种取巧的歧路,我不认为这是好的方向...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Peace 4人喜欢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6401376/ 姜峯楠的深情的科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园小橙Candy 1689人喜欢
去年,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我开始对于自己居住的环境,身边囤积的物品产生了厌恶感,我开始想做出一些改变。最近几个月我看了很多关于极简主义的书和影视剧,然后开始了对于物品的清理,以及重新梳理和体会人与物品的关系。 目前为止,我的二手物品卖了742元,图书卖了511.17元,损失32元(卖光盘时没有清点,缺三张而导致对方退货,损失邮费),变现1221.17元。 已读完的这类书籍有《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1》《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2》《断舍离》《断舍离(心灵篇)》《断舍离2019新版》《自在力》《知日断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great grey owl 263人喜欢
看了杜sir的那篇《 极简主义,匮乏感和代沟 》,说实在的,他的质疑戳中了我一直在琢磨的几个问题。我最开始是从友邻Jacinle的文章里了解到极简主义的,然后陆续发现了几枚有趣的极简友邻。因为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学术积累,关于极简主义的概念和流变暂且参考杜sir的文章,当然欢迎友邻们补充学术讨论,我这里就写一篇不严谨的非学术讨论吧。 【极简与代际关系】 第一次接触到极简主义的感觉就是,好!扔掉不需要的东西!给生活腾空间!把注意力转移到非物质的感受上来!除了博客我还读了一些只言片语的微信文章,了解到有位日本女性发誓对抗自己的囤积癖,最终发展了一种断舍离的哲学,把不需要的东西统统清除出生活,收获了简单有秩序的家庭环境(还拍了电影)。我一想到家里攒的那些让人郁结的吃灰物件,惊呼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嘛!马上给我妈寄了一本断舍离,希望能说动她扔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给生活腾空间。 没想到她一下子就接受了这...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王二小Secret 403人喜欢
“用品、衣物、器具、食物,不追求数量,只追求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实现精良最大化。一件一件用品搭建出你的整个生活,一口一口食物,搭建出你整个肉身,它们精良,你就精良。” 01 少买,精选,使之隽永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少买东西,确有必要的东西只买自己真正心仪的、质量好的东西,并充分使用它。 02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购买三个月内真正需要的东西。不贪便宜,不要免费的无用之物。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为“买一送一”、免邮、满减活动而凑单。不囤积,不浪费。 03 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要买 不钟爱的物品...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杨小羊 3010人喜欢
前面的话: 极简对于每个人是不同的。 没必要方方面面都极简,你可以极简衣服、极简护肤、但是但对于食物、手工、集邮…这些不极简。 我极简的最终目标不是将物品数量控制到具体的数字,而是不被物质所累。 43个极简日常小建议: 1. 盘点你拥有的物品清单,小到梳子,大到电器。 2. 你会惊奇的发现,你拥有的物品超过你想象的多。 3. 记录某日常一天,你从早到晚经手使用过的所有物品及次数。 4. 对比第1.3点,你会发现,你每天常用的物品不超过你所有物品的20%。 5. 如果扔东西你舍不得,那就考虑为什么留下这件东西? 6. 用100 的现金,换你即将购入标价100的物品——愿意,表明你不是真正需要,不买。 7. 用100 的现金,换你即将购入标价100的物品——不愿意,表明这是必需品,可买。 8. 必须的,再贵也买。 9. 不需要的,再便宜也不买。 10. 便宜的东西,只有在买的那一刻是开心的,用...
回复
<前页 1 2 3 4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陰蒂之下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