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思故渊
来自: 思故渊 (大理) 2018-06-19 18:09:22创建   2024-07-25 18:55:48更新
可播放的影视 (75)
来自:豆瓣日记
重轻老师的 微博 、 机核主页 、 B站 ,不在场的 网站 重轻在b站 草履虫 clc.fm - 重轻和汉洋的一个播客 联客 (小宇宙 链接 ) 聊美剧,目前一共 56 期 2016.12.22 Gadio Pro - 《西部世界》的文化根源与理论基础座谈会 一个美剧能聊多深? 2017.08.17 Gadio Music - 我们用8bit音乐原理告诉你,FC的游戏音乐是如何制作的 一起戴上脚镣跳舞 2017.08.21 Gadio Pro - 看了这么多季,你了解冰与火世界的基础吗? 2017.10.07 Gadio Pro - 借助《冰与火之歌》聊聊英国中世纪史.上篇 2017.10.17 Gadio Music - 尝试用最简单的方式讲乐理知识-调式篇 请配合时间线享用 2017.11.22 Gadio Music - 尝试用最简单的方式讲乐理知识-和声篇 「重轻老师...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由于噬星体的影响,地球会在30年后死掉一半人。虽然主人公出发去寻找拯救地球的方法,但来回的路程还是要用几十年,不可能阻止这场空前的大灾难,只能做到拯救幸存下来的人,让人类这个种族延续下去而已。但这个结局无疑与全书的积极向上不符,也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所以作者用了很聪明的处理方法。具体方法不剧透了,看书便知。 至于拯救的过程,一如《火星救援》,主人公同样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本书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本书有许多有趣的科技问题,而且都经过作者的缜密计算。本文举一些例子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用功之深。 不过作者毕竟不是专业出身,跟上一本著作《月球城市》一样存在不少硬伤,一并在文中讨论。中译本还有一些误译,见本文第二部分。 A.科技考证 第一章 太阳系里有一...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维伦纽瓦的《沙丘》完全可以对标指环王电影第一部。 这是我两次观影后的感受。不仅在于两者均有宏伟史诗之风,与剧情未尽却戛然而止的结尾,也在于这两类作品迎合着同样的受众:如果你在看指环王时哈欠连天,昏昏欲睡,沙丘多半也不会是你的菜。 而不喜欢沙丘电影的人其实不少。这些评论者对影片满怀不解,认为剧情推进缓慢,人物单薄,概念老套,不知吸引力从何而来。我不能说这些指控错误,只能说他们没有进入欣赏该类作品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好久没写过书评,周末两天看完了Blame!兴奋的不能自已,从床上爬起来写一段。 看漫画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如此无法形容的集逼格,才气,完成度,艺术性与一身的神作。 你说它是漫画,整页整页的无对白,无人物,令人窒息的空间,建筑,和视角,仿佛插画家攒了几年心血才出一本的画集——不过貳瓶勉肆意甩下了两千多页。 你说它是插画集,本来不多的对话却夹杂各种设定,仿佛不经意地掀开背后巨大世界的一角。严谨,放肆的科幻内核和...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手头这本购于2012年的诚品,结果在书架上搁了这么些年。至此,我读了(按时间先后)Snow Crash,Seveneves,Anathem。当年在《雪崩》之后就对他有点膈应,所以本书就一直束之高阁。一句话:《钻石年代》位列我最矛盾的五星之一。 好的地方:作者吃透和跨文类的水准让我惊叹,本书是他作品里的巅峰(还没读Cryptonomicon,所以这话可能不对)。故事的设定换成赛博朋克绝不违和。但他偏偏要走蒸汽朋克路线,而且推到顶:书里没有...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守望者》是一件很有扎克特色的超英电影。 它同时做到了两件事: 一是证明了导演在视觉方面的非凡才能:通过独特的滤镜与触感,将美漫真正搬上屏幕,暴力镜头拳拳到肉,黑暗都市如诗如画,视觉奇观夸张而不失优雅,充溢浓郁的漫画风味 ,和其后续执导的《钢铁之躯》一样,堪称漫改电影视觉奇观与美术上的天花板 ; 二则是凸显了其在总体把控上的战略短板:情节利用率低下,人物动机混沌,偏偏又选择在有限时长中塞入驾驭不了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一部作品 人类很伟大。从人类诞生到发展至今,人类拥有了灿烂的文明,以辉煌的科学成就,现在的人们生活是如此便利,上天、入地、下海无所不能,甚至还登陆到外太空来到月球漫步。这些巨大的成就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但人类也很渺小。随着对宇宙星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同样一场战争,共产党方面经过战争以后实力增强,最终击溃国民党? 我最近在看民国时期的财政史,有一些感悟,所以写出来。 讲物资的艰难,无疑共军是更艰难的。 讲美援,那么共产党方面是一点美援都没有的。共产党当时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提出要求援助。但是,两方面都没给。苏联方面是考虑与国民党的关系,美国方面是因为内部政治斗争。史迪威曾经打算按照援助南斯拉夫的模式,也就是按照抗日积极程度...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网文有一种类型叫科学修仙,讲通过类似科学的方法去修仙,而这本书里的外星人是用修仙的世界观看科学。作者自己明白,这是在特意制造疏离感。我也很高兴作者做了这样的尝试,因为即使是以游戏态度进行的创作,也可以开拓新视角,引发新思考。而修仙是一种纯中国文化,相信能启发一些新的科幻创作。 本书的写作明显借用了很多梗,继承了一些科幻和网文的点子或者母题。比如说战谪仙,作者的思路可能直接来自于《走进修仙》,而《...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Ent
先说disclaimer: 我认识作者,实际上后记里说的那个活动我就在场,并且没有这两个因素的话我作为读者大概也没有代表性_(:з)∠)_ 读完这本之后我有一种很深层的满足感,这个满足感倒不是情感升华涤荡的那种也不是剧情完满收束的那种(话说某ME3明明是反面教材大家为什么要学),而是像……写了一段特别满意的discussion或者给一盘特别好的棋谱加了注解的那种(所以说什么鬼啦 写超级ai的小说现在也很多了,曾经有段时间几乎所有...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不知道你现在是否还记得,在年初我们的生活还没有被永久改变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消息说:《中国女排》可能要被撤了! 当初流言四起,一会陈忠和不满意片中形象,一会排管高层不满片中内容,一会女排队员不乐意署名了,等等等等。 虽然后来好像一切都平稳解决,只不过...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为了骂《信条》把自己逼成了诺学家。 “不要尝试理解它,去感受它。” 这是今年最好笑的一句电影台词,当然并不是因为这句话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诺兰不知道这句话让整部电影都沦为了笑话。 在《致命魔术》之后的作品中,诺兰团队里配合得最好的一对不是诺兰和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大卫·格雷伯是人类学家,著有《债:第一个5000年》、《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等书,曾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主要策划和行动者之一,提出了著名的“我们是99%”等口号。 以下是格雷伯在伦敦一家廉价酒吧的演讲,策划者兼主持人叫 The Artist Taxi Driver (“艺术家的士司机”),真名是Mark McGowan,是个伦敦的的士司机。不知道为什么,格雷伯把这次很随意的演讲长期放在自己个人网站的头版,所以我就翻译了。翻译得也很随意,有错的地方请指出。 演讲视频链接:https://david...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如果你还愿意在网上留存一些自己认真的情绪、想法、思考、经验,那么我建议你尽快开一个独立博客。本文不是一篇技术文档,只是为了一些没太用过博客网站的朋友指一些路。 这篇日记很大程度上仅是把以前的数条豆瓣广播内容总结到了一起而已。如果你一直在看我的广播,那本文大部分内容可能你都见过。 与本文主题类似的文章在华语世界里其实司空见惯。本文所说并没有什么特殊。如果你认为本文令人失望,那么我将对您表示由衷的敬意,因为这说明您的阅读层次相当之高。 这篇文章并不是真正的技术内容——我相信大家不写博客不是技术壁垒。我只想为没考虑过独立博客的人指出一些上路的可能性。 另外本文也吸收了一部分豆友在各广播评论区里的反馈。在此对引用或未引用的豆友均表示感谢。 关于为什么要建个自己的博客 我在 之前一篇日记 里讲过一个观点,就是你如果仍然试图通过互联网来寻求表达思想、帮助思考,依然会愿意认真对待言论的话,那么你需要去减...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 1 如果将第一话看作完整的单元剧,与昆汀的《好莱坞往事》类比,就会发现其中精巧的剧作结构。一是贯穿始终的“片中片”:浅草、金森、水崎三人之前的所有“排练”,都是为了最后那段天马行空的想象——从浅草的简笔动画,到《未来少年柯南》中神秘的飞行器,乃至...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妈的居然是部反计生的片子。反啥随便你,问题是整个故事的前提就不成立。 毁了两家人后半生的心结到底是啥?老沈家的儿子玩闹把老刘家的儿子淹死了,父母并没有做错什么,必须内疚,但不至于如此丧心病狂。 而如果是沈家婆娘督促刘家婆娘打了二胎,就更不成立。超生...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20世纪,张大千在临摹敦煌壁画时,为了看到更加古老的画面,不惜揭开了表层壁画,但他所见的唐朝绝笔,也在几十年后迅速老去,成为一块块土墙上昏黄的污班。 迪士尼开掘星球大战的剩余价值,也不过是在做相同的事。 星球大战诞生以来,衍生出无数的电影、电视剧、图书、文学作品……织造成一张巨大的符号网络,卢卡斯歌颂反叛精神的愿望终于成长为一个旧共和国般的庞然大物。《星球大战如何征服全宇宙》写了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回复
来自:豆瓣评论
原文载于 Markon Review ,原文链接: https://markonreview.com/2017/06/20/review-on-nier-automata/ 本文含有关于该游戏的完全剧透,躲避剧透的读者可立即关闭本页,亦可直接跳至文末阅读概括总评;当然,我们也非常期待结束游戏后你能再回来听一听本文的观点,...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1。 像我这样出生成长于七十年代的大叔都曾从“李向阳”(《平原游击队》队长)式人物当主角的电影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儿童时代,如《地道战》《地雷战》这样“敌我”只要看面相就能分得一清二楚的影片被长期反复播放,让人感到在银幕上看我军手刃敌人,远比看两三个始终不知自己要干啥的小人物磨磨唧唧要来的快感强烈和满足感爆棚。 不过等成年以后开始看好莱坞电影时,我发现虽然中美双方在各个领域曾经常年激烈嘴炮,互相将另...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首先开门见山,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上海堡垒》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说得通俗点,又是一部烂片。 问题在于,“烂”的根源并不在于现在很多评论所批评的鹿晗演技、尴尬的台词或者是无逻辑的剧情。烂片的根源真的不能甩锅给鹿晗或者这些理由。 《上海堡垒》失败的根源在...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Ent
源代码的前90%故事都是正常的,甚至可以算讲得不错的。为了最后10%的这个大反转,也确实做足了叙事和感情上的铺垫,节奏上也确实需要一个冲击——所以,这个结尾在90分钟内部,是一个无可指摘的结尾。 但是有些作品只能停留在90分钟内,不能在结束后继续细想。它有伏笔,有铺垫,有感情冲击,有剧情动量,唯独,没有逻辑。 用逻辑来考虑,这个结尾的真结局,就是一个特别可怕的故事了。 1 肖恩去哪了? 不是男主,而是被男主覆...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只有一部狂暴之路_哔哩哔哩_bilibili 2024上影节竟然是3D版本💔 有极少电影让你想完全失忆。你恨不得每看一遍就失忆一次,这样每次见到它都是初遇时的 mindfuck。 MMFR 就是完美符合描述的电影。 四年前我随便买了张普通场两眼一抹黑进入放映厅,五分钟后就在心里狂骂自己太蠢没买 IMAX。四年后的上影节,我幸运地抢到了黑白版加场,第五次看大银幕上的尘土漫天,见证 Max 和 Furiosa 在一路飞驰中寻找救赎,见证 Citadel 极...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8 39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思故渊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