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小暢kari
来自: 小暢kari (北京) 2018-06-19 19:25:06创建   2025-01-12 20:50:29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 点击阅读他者others 公众号版本 美国人类学家拉尔斯·科鲁塔克(Lars Krutak)研究了20年部落纹身,是美国自然博物馆、史密森尼学会人类学研究员,大量记录、整理了世界各地的部落纹样及其背后的故事。他不仅写文章,也是个出色的摄影师,出版有画册《Spiritual Skin: Magical Tattoos and Scarification》、《The Tattooing Arts of Tribal Women》、《Kalinga Tattoo: Ancient and Mode...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达斯坦乐团 U-Dastan Ensemble 《拉克木卡姆第1、2、3达斯坦及间奏曲》 第一达斯坦 (麦希热普) 有什么苦楚尽可以在情人面前哭诉 心底的夙愿也尽可无遗地向她吐露 正如可怜的夜莺在园中凄楚悲鸣 我总伫立在花坛前悲伤地啼哭 像满苏尔海拉吉一样喝下临终诀别之酒 此...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最近默默感觉刷芋泥的人越来越多,芋泥奶茶、芋泥面包、芋泥蛋糕卷、芋泥三明治等等。也许是天气变凉了,根茎类蔬菜变成了主场,红薯、芋头、南瓜轮番霸占餐桌。这些食材,听起来就是暖烘烘、甜糯糯的~ 别看芋头颜色很普通,但做成芋泥之后,简直可以媲美冰淇淋!芋泥很好做,如果有料理机就更加简单,没有也可以用勺子按压。最关键的、影响口感的点在于用料的比例。今天和大家分享芋泥的制作方法,以及热腾腾芋泥肉松三明治的做法~ RECIPE - 芋泥肉松三明治 /// 芋泥食材 芋艿 700g(10个左右,去皮后600g...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因为这条广播,现在再把这篇文章重新修改增删,这是我看一本外文翻译书的感触,几乎每行,每两句就会出现一个“笔者”——这其实不光是使用“笔者”的问题,这里的,主要是重复太多的问题,一个词如果意识到重复太多,那就应该使用替换词。这是只要你日常写作,就应该有的意识。这就是“语言敏感力”,我简单称之为,“写作意识”。 现在再说“笔者”,不是说少用,在我以为,是根本不建议使用“笔者”这个词的。 一、 大三时研究“复调”和“电影叙事结构”,阅读过后开始自己的总结,现在看来,那几篇文章实际就是按照论文体例来写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什么是好书?是那些让我们在阅读中欢笑或落泪的故事吗?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诠释某种知识或信息的读本吗?是思想深奥、语言晦涩、让我们敬而远之的专业著述吗?是被大众读者广泛谈论,被主流媒体一再宣传的流行之物吗?是一种受制于市场接受、在消费社会命运起伏的文化产品吗?是单纯为了抒发作者的某种生活感怀、替代思想家思考、向读者言说的某种载体吗? 是,也不全是。好书加深了我们对于自身境遇、人类思想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来,以对抗那些受制于人的浅见、随波逐流的平庸。 好书不必是这个时代的替代品,而是...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光明小卖部🐵 5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上一篇文章发出来以后,收到很多善意的回复,但也有人说“一个月2万这么低”,“1.5W都没有”,“这么牛逼的行业,工资才这么少”之类的,我认为“何不食肉糜”,您年薪百万相信有一定的话语权,与其在网络上找存在感,不如分享经验或提高学生起薪。 以下是我自己,友邻,朋友们给到的一些薪水范围,希望有帮助,也希望看到的各位也主动分享自己的所在行业,地点,工作职能,薪水,成为一个实用指导贴。 香港 金融 1.四大第一年 1.3W港币左右/月 2.内资投行 第一年分析师:2万3-2万8港币/月(不算Bonus)...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昨天看到某水的《我想听听你们说话的声音》,挺感动的。今天又看到这篇《玩笑贴》,里面第一条说要开一个四课时的“邮件的写作规范及修辞”,才想起曾经也写过这个问题。这些东西是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参加一个讲授如何写邮件的讲座的笔记,那时候我还没怎么写过事务性的邮件。现在近两年过去了,我大概平均每周要收一百封邮件,发二三十封邮件,所以对如何写邮件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在笔记里,我把新添的东西写在[]里。 注:...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做帕拉孜的女人 “你们运气很好,那个做帕拉孜的女人,现在已经搬到城里住了。不用再跑到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的黑英山乡找她啦。” 带路人对我们说这话时,出租车刚刚从一片漫长的沙尘中驶出,鬼使神差的,是拜城县通透的蓝天,和一排排米色的集合住宅楼。顾不得去摸包里的墨镜,任视野随着光线的延展之处,在那地平线遁身的尽头,连绵的天山群峰身披着白雪皑皑的战袍,像慈祥的父亲那般守护着这座宁静的小镇。 若非稍稍做了点功课,怕是自己断不能知晓“帕拉孜”到底为何方神圣。兴许,还会误解为一种馕饼般的食物? 想到这些,不禁...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我报了地址,用一种很复杂的心态报了从未有过的高价:“一夜500欧。” 他毫不犹豫:“好,那么一个月15000欧?” 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的第299个故事 一 晚上十点,我躺在床上,手机突然响起来。刚要接听,那边已经挂断了。我攥着手机,手心冰凉,想着要不要回拨。这时候,那个号码又打来了第二次。 我赶紧接起来,那边却没有说话。我硬着头皮说:“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你好,我看到了你的广告。”他说完这句,又没话了。我知道这时候该我推销了,但就是死活说不出来,只是机械性地答着:“啊,是。”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个超超超级慢热的小朋友战胜分离焦虑的漫漫漫长故事。 Nara这种小孩,别人见了会夸一句“乖”,做家长的泪往肚里流。 起初我也觉得好带,比如一岁带她去洗衣服,把她往洗衣机上一放,她知道自己下不来,也不会乱动。一岁半玩抽屉夹着手了,哭完从此开关抽屉都很谨慎。这不是教出来的,是天生的:她第一次翻身就摔下床,此后两个月没敢再尝试翻身。以致我见着别人家心大莽撞的小孩都会羡慕,喝止有一百种方法,而鼓励可能只会增加压力。 半岁前我背着她常常出门,上海杭州福州台北,每次坐飞机都被周围乘客夸好安静好乖,“稳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ood status + style update + old/new/regretted pieces + sustainable fashion study 想过但是没想到加州的冬天如此温和。人生中第一个没有雪的冬天,家里的窗户望出去都是棕榈树。以往赖以为生的羽绒服和ugg静静地躺在行李箱,只在去Lake Tahoe时被拿出来又被塞回去。搬来西海岸八个月了,工作也八个月了。国内过年了,第七个不在家过的春节。 其实没那么多情绪啦,就是今天闲,无所事事到七窍生烟,可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衣橱。从...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宋乐天 42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看了北大师兄说的那篇文章,本人师兄,一个非北大的博士,本在闭关修行,正处于突破上清境界的关键时刻(momentum),突然心中波澜微起,念及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不吐不快,嘱托我几句肺腑之言,我将自己的笔记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如是我闻: 师兄说,小子读博士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进世界五百强不还得看各种攻略么?所以多去搜集各大工作单位的情报,知己知彼百战不die对不?为兄感念兄弟情谊,面授几句机宜,助你早登极乐,子且识之。 我:诺。(下略) 师兄说,你搜集到的情报无非是论文论文论文。这时候你要出现一次内心各种灵魂力量之间的冲突,请记住,这种灵魂力量的冲突将伴随你终身。你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文章天成妙手偶得,季刚五十岁前不著书,blablabla,然后你彷徨你犹豫你要发狂?治疗办法很简单,心中默念口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不愁工作”。翻译成现代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黏米,顾名思义就是比较黏的米,也就是糯米,属于稻米的一种。 黏米比普通大米颗粒小而圆,颜色是温吞的白,不像普通大米颜色透亮。 早年间,我们老家是不种黏米的,因为它产量低,秧棵细软,不止产米率低,稻草也不出数,容易倒伏。农民割稻子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倒伏,细软的稻草被山风吹的贴在地皮上,有的稻田洼涝水没排干净,割稻子的时候常常一把抓下去又湿又潮,在池塘子里折腾一天,各个造的泥滚铅球,头发上,脸上,衣服上甩的全是滋泥。受潮的稻子打出粮,和没受潮的收在一起就极容易捂包(发霉)。所以正常情况下,我家基本不种黏稻子。 村里的朝鲜族人倒是非常喜欢种黏米,除了做最简单的黏米饭,他们还喜欢吃打糕。黏米是打糕最主要的原料,黏米洗净蒸熟,放进石臼内反复击打,做成小方块的打糕。隔壁金家母女住进来的时候,逢年过节就会顺着栅子缝给我家递过来一盘打糕。不知道是风干了还是凉了反生,那种打糕吃起来很硬,也没有豆面沾着,只沾...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苏州呆了整整两天,就一个字,没吃够!下次换个季节来,可以吃更多神奇的东西。 下面继续流水账记录吃了什么。感谢远房爸爸@梨枣 全程对我的指导,我觉得吃到了很多精髓! 住在凤凰街上,周围好吃的很多,离各种园林也不远,感觉挺好,嘻嘻。 1.同得兴精品面馆(十全街店) 一大早七点45就来了!第一顿先点了红汤面(据说白汤更好吃)。浇头点了红焖肉,卤鸭,爆鱼,糖醋面筋。 焖肉泡进汤里一会儿更好吃。汤有明显的鳝鱼味,很鲜。总之就是整体比之前吃过的面提升了一个档次。。。。 当时听说枫镇大肉面上市了。赶紧要点一份...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昨天晚上听白先勇讲《红楼梦》的第五期,我久久不能平静,最后读了一篇他在《树犹如此》中的《纪念亡友王国祥君》,我哭成泪人,才终于释放。 白先勇老师讲《红楼梦》,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没听过别人的,对白先勇老师也不了解。但我读过几遍《红楼梦》,仅仅从他在导读里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体验”,我就深有共鸣。然而奇怪的是,为何会有共鸣?我并不十分喜欢贾宝玉,也没有十分喜欢林黛玉或薛宝钗,说喜欢史湘云、王熙凤,都谈不上。那我究竟为何会喜欢《红楼梦》?为何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想捧起再读一遍?白先勇告诉了我答案。 在豆瓣时间目前已放出的六期内容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期和第五期。第四期,白先勇讲曹雪芹家族;第五期,讲《红楼梦》第一回,连带讲到甄士隐和贾雨村。其实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包括在中学接受语文教育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家的大致情况,石头是怎么来的。然而白先勇讲了什么? 白先勇从创...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今年6月我去普吉岛探望学生时代的好友M(M的故事参见日志《想念》,度过了充实美好的两个星期。M作为本地土著,带我玩了很多新鲜有趣的地方,吃了很多地道美味的菜肴。有很多感受和经历都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天就先从泰国菜之旅开始吧:) 我一直很想参加短期的泰国...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时候,外婆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叫《放屁精》,我太喜欢这个故事,每次都能笑到咳喘,忘却一切烦恼,所以经常让外婆再讲一遍。我外婆也很牛逼,每次她都讲得一字不差,愈发让我觉得这个故事是有历史有渊源的,不是她瞎编的。我问她这故事是真的么?她告诉我:“我们...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这是一篇凝聚着年高血泪的文章。 这是一篇由无数惨痛铸就的文章。 平时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种花,因为比起许多对家中花儿细心照料的人来说,我实在过于疏忽。且看我的行踪。周一到周五,天天上班,早九晚五。三月到十一月的周末,我不是在外出看花就是在外出看花的路...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6 37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小暢kari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