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存悔
来自: 存悔 (北京) 2018-06-19 19:28:29创建   2025-04-18 18:14:08更新
1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译者遇到好书是一种缘分——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关于与这本书的缘分,文景君已代我这个从不写译者感言的译者做了解释。如下: 转自文景小站:译者跟这本书的缘分太深了。家中书房的陈设和封面配图几乎一样。书里开篇,作者布克哈特·施皮南悼念了在近代生活中曾发挥...
回复
2
来自:豆瓣广播

尚书令的广播:

阎步克著作 链接: https://douc.cc/20QVou 提取码: v7uz

回复
3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自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西域唐军内撤勤王,全国军事格局重心东移,西部河西走廊渐渐无力抵挡回纥/回鹘与吐蕃交侵,最后陆路的丝绸之路几乎中绝,二百年后,宋代中国乃转向内在,对外交通孔道东移至海上丝绸之路。凡此等等,都是为人所习知的中古史事件。不过,付马博士这本《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则通过一系列考证推断,质疑了这个结论。 所谓西州回鹘,是840年漠北高原的回鹘帝国被属部黠戛斯攻破后,部落民众南迁至西域...
回复
4
来自:豆瓣广播

菊长的广播:

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可以随意查找文献、书籍以及各种各样的音视频资料,最厉害的是,只要在右边填上你的邮箱,文献直接发给你。这么好的网站至今被冷落,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果然有很多好东西无人问津。 传送门:https://douc.cc/3yVkBy

回复
5
来自:豆瓣广播

藍熊船長的广播:

去年九月東大圖書館公開了一批18世紀版畫家皮拉奈奇(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的數位典藏品,供人任意瀏覽下載。 光看目次就覺得很酷:什麼想像的牢獄、古代之洞窟、羅馬之遺跡…… https://douc.cc/44UrnL

回复
6
来自:豆瓣广播

weictsai的广播: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230位將軍組成的合唱團,兩三百顆星星啊。應該是天團了

回复
7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8
来自:豆瓣广播

蜜三刀的广播:

2019年的最后一天收到编辑发来的长达30000字的编辑报告。编辑报告对我的书稿中涉及到组织、表达、知识和学术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众多笔误一一标明位置及修改建议,让人看了怦然心动。遇到一位好编辑,是作者的幸运,也是书的幸运。这部书稿将近百万字,我写了两年,编辑初审看了半年,她在信中说:“终于在2019年完成了书稿的初步编辑工作,把球又传递回了您的手里,这下可以轻轻松松地过个新年了。”就这样,我被2020年第一缕阳光摁倒了书桌上。。

回复
9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本文刊于2019年11月8日《北京晚报》) 关于溥仪的人生故事,中国读者早已不陌生。透过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我们能为溥仪及其时代构建起基本的叙事轮廓,但高伯雨翻译的《紫禁城的黄昏》仍然显得独具一格,它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细节和洞见。这本书的文字,至少交织着三重声音:庄士敦的叙述,溥仪的自传,以及高伯雨的评注。 这部书主人公虽然身为“皇帝”,参与和见证清末民初一系列...
回复
10
来自:豆瓣日记
均为本人初入历史照片研究的心得,只分享非盈利机构的免费高清历史图片库,多数链接为该网站数字藏品的检索页面,排名不分先后,不定时更新。请尊重创作者、收藏者和数字化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1、布里斯托大学中国老照片项目: https://www.hpcbristol.net/ 无价宝库,无需多言,最丰富的是 中国海关职员照片和旅华英国人照片 1.1 影像化中国项目 http://visualisingchina.net/blog/ 1.2 第二代中国海关史项目 http://www.bris.ac.uk/history/customs/ 2、女王大学数字收藏 http://digital-library.qub.ac.uk/digital/ 藏有赫德照片和日记,照片局部可预览,1868年前的日记均可高清浏览 2.1 赫德项目 https://blogs.qub.ac.uk/...
回复
11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记者 燕舞   王明珂狂称自己的研究范围是“从新石器时代到社会主义新中国”,但这位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称“中研院”史语所)的研究员却从不研读抗日与国共战争史,因为那也是父亲王光辉坎坷命运的一部分。曾就读于武汉“中华大学”的父亲本是造纸商人家的少爷,受抗日热潮的鼓舞考入黄埔军校(时称“中央军校”)15期,远征滇缅战场时成为孙立人将军麾下(新一军)的一名连长。   1952年,王明珂出生...
回复
12
来自:豆瓣广播

Adieudusk的广播:

給大家推薦一下故宮做的《名畫記》。我看了很久了,之前不知為什麼,竟然沒想到分享出來。非常非常好!挨個藝術家看,很享受;而且一幅作品一幅作品細看,會有很多領會和發現。

回复
13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14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近五年來,兩岸出版界分別從海外引介了許多從宏觀視角來敘述中國與世界歷史的套書。以中國大陸為例,2014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引進了十卷《講談社‧中國的歷史》,而2016年中信出版社引入六卷本《哈佛中國史》。在臺灣,則有2017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引進全套日本講談社十二冊《中國‧歷史的長河》套書,以及2018年八旗文化所引進的日本講談社廿二冊《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等等。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在於試圖跳脫傳統以漢人敘事或...
回复
15
来自:豆瓣广播

Maysarah的广播:

我平时喜欢剪纸,不知道算不算小众呢,我身边到是没有相同爱好的人。

回复
16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进入出版行业已经是第十个年头,真正开始找到做一个编辑的门径却不过二三年。《伊斯坦布尔三城记》是我并不太长的职业生涯中一本“困难”的书。当初以很高的代价买下这本书时,我以为自己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送审、拿书号(耗时两年),翻译、编校70万字的世界史(三位编辑前后耗时一年半),却没想到,让我最感挫败的是它的“宣推”环节。 还记得,在书还未付印、给一些平台、渠道介绍的时候,就有人建议,这么厚的书、好难读吧...
回复
17
来自:豆瓣日记
游牧民族是如何参与进中国历史进程的?对游牧民族来说,鄂尔浑河谷为何如此重要?三十年的汉匈战争带来了什么样的副产品?汉帝国的崩溃与罗马帝国的崩溃又有什么样的相似之处?我们该怎么看待历史和今天的关系? 10月19日,建投书局邀请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内亚游牧人群”。在讲座中,罗新与大家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内亚游牧人群的变迁和大家关注的研究问题。 01 讲述边缘人群在共同塑造历史所发生的作用是历史学的救赎 众所周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不过,罗新认为,在历史写作中,不同的人讲同一段历史...
回复
18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19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吴莉苇/文 St Peterburg: Three Centuries of Murderous Desire(我译为《圣彼得堡:三百年的致命欲望)才译完1/4左右,正要进入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有些感想已经骨鲠在喉。圣彼得堡的头四位主子——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一世、安娜一世、伊丽莎白一世——实在都太荒唐了,还是该说罗曼诺夫家族根本就是奇葩培育中心。他和她们无一例外都有着童年或青年创伤,又无一例外地在当了皇帝之后滥用权力转移或释放自己的创伤后心理压...
回复
20
来自:豆瓣相册
威尼斯男人 709人喜欢
西德尼 · 戴维 · 甘博(1890—1968)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一位研究中国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业余摄影师。 从1917年至1932年期间,甘博曾多次来到中国,拍摄了大量照片。为中国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档案。 1908年,少年甘博与父母旅行时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他一下子就被这个东方古老神秘的国度迷住了,4个多月的旅途中,他们拍摄了3500多张景致各异、内涵丰富的黑白照片。 1968年,甘博在纽约去世。但甘博的部分相片一直未被发现,1984年,在普林斯顿亚洲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参会的甘博长女凯瑟琳 · 甘博惊讶地发现: “投映在墙上的一些有关中国风土人情的幻灯片是父亲拍摄的,这些幻灯片美丽而着色奇异。” 为了挖掘更多影像资料,协会主席艾斯特特意来到了甘博家中。甘博的遗孀伊丽莎白 · 甘博将艾斯特领到家中三楼的一间壁橱前。 经过他们的仔细翻检,发现壁橱里的几只檀木盒子中存放着几百张人工着色的彩色幻灯片,另外的几个鞋盒子里则装满了近6000张黑白照片的底片。 1989年,这些相片首次在北美19个城市及中国内地13个城市巡回展出,引起巨大轰动。 为了使这批珍贵的历史影像得到更为妥善的保管,2006年,凯瑟琳女士将其父拍摄的这批老照片及底片捐赠给了美国杜克大学。来源:中国档案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复
21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二十世纪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变化更多。”乍听之下,此言并不违背直觉。历史学家伊恩·莫蒂默却较真了:历史各个时期都有推动发展的大事,且渗透各个领域,宗教、科学、文化、经济,如何衡量哪个世纪变化最大呢?我们对自己身处时代的变化感知更强烈、更具体,主观上容易夸大变化,实际情况是否真如我们体验到的? 在《欧罗巴一千年:打破边界的历史》一书中,莫蒂默逐一分析了近十个世纪欧洲人民生活的变化,力图比较这些变化...
回复
22
来自:豆瓣日记
帝都在繁华与劫数间震颤,而生活在这里的芸芸众生却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正操于一小撮人之手,即使隐约感知,也无能为力。他们只能像以往一样,继续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到这个庞大城市的血管中,成为帝国至高权力吮吸榨取的无数细胞之一——但好在,绝大多数普通人对这一点同样毫无觉察。因此,他们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才能成为帝国无常命数的掩饰,一如波澜不惊的水面下,是隐伏的潜流,而这股潜流,才是真正左右命运的力量。 ...... 这或许正是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万众瞩目的真正原因,它向普通观众展...
回复
23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与西方相比,中国历史最不同寻常之处,就是在经历了大帝国的崩溃之后,竟然还能在废墟中重整山河,一次次重归一统。正如《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承认的,若论地理阻隔之大、人群文化异质性程度之高,中国与欧洲至少不相上下。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言,古代东西方两大帝国所经历的历史进程大体相似:新宗教的广泛传播、统治制度的结构重组、边疆危机、蛮族入侵等等,但西罗马帝国瓦解后进入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之后虽然从东罗马帝...
回复
24
来自:豆瓣日记
文汇学人 日期:2019年06月28日 13:17:40 作者:李纯一 “我现在也在琢磨‘人类理解论’。”干春松说起他最近完成的关于儒学里“感”和“让”的概念的论文,英文版合集即将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出版社出版。为什么我们在谈话的时候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观点,为什么中国人说合作共赢有些人就是不信?干春松觉得,如果能用哲学的语言、从儒学的角度讲清楚我们文化的理解机制,或能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表达自我。 儒学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资源,是一个我们可以不断回溯、汲取、阐发的意义世界,最重要的,它是...
回复
25
来自:豆瓣日记
澎湃新闻记者 黄晓峰 丁雄飞 发布于 2019-06-30 10:16:00 北京大学哲学系儒学研究院教授干春松多年来致力于儒学思想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研究。近年来更积极参与了当代中国新儒学的研究和讨论。最近他的新书《儒学小史》出版,《上海书评》请他谈了儒学的历史以及现代转型的一些问题。 对大多数人来说,“儒家”与“儒学”似乎只是语词的差别,是这样吗?您这本书谈儒学历史,...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存悔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