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套套卢
来自: 套套卢 (杭州) 2018-06-20 00:12:44创建   2024-10-12 16:42:10更新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发个陈伟发对歌曲的简介 <歌曲簡介> 1. 貴州山歌 這是保醫生的招牌飲歌, "落葉飄到吾家"就以演唱此一曲開場, 這一次的演出保醫生也希望用這一曲出場. 樂曲短少如詩, 歌詞也美得很: 久不唱歌忘記歌 久不釣魚忘記河 好久不到這方來 這方涼水長青苔 撥開青苔喝涼水 一朵鮮花冒上來 一般貴州山歌都沒有伴奏, 這曲是保醫生先清唱, 結他伴奏是後加上去的, 意想不到有種如月琴的效果. 如前所述, 這是一種經過詮釋後的民歌形式. 2. ...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独行者 ——梅尔维尔和他的电影 一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于1917年10月20日生于法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原名为让-皮埃尔.格鲁巴赫(Jean-Pierre Grumbach)。1917年的时候,电影业才刚刚起步没过久,就如同《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太新,还都要用手去指”。就在梅尔维尔出生的前两年,也就是1915年,好莱坞刚脱离南加洲的众多海滨小镇,成为了一个电影小公司的驻扎地;后一年,也就是1916年,格里菲斯...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看到第三集,已经忍不下去了,后面大逆转机会无限小,可以定性了,真有反转(几乎不可能)我上来更新 就一个神秘外星人入侵(这不算剧透,标题都写了)的情节,非要拍成拖沓家庭伦理剧,号称全球四个地方四个剧情去,还讲本地语言,看似international, 其实全篇都是SJW 的居高临下视角 政治正确没关系,只要剧情好,可是剧情是怎么样呢,简单总结: 四条主线的主角都不是人脑子: 1. 日本拉拉做事毫无逻辑,就一个恋爱脑,爱的死去活...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线索一: George Clooney扮演的CIA一线特工Bob,在中东混迹多年,这哥么精通波斯语。影片一开始Bob在伊朗德黑兰执行一个任务,乘着卖两颗炸弹的的机会,清洗掉两个伊朗的武器贩子,但没想到这两个贩子违反约定把其中一颗炸弹卖给中东恐怖分子。Bob追过去被一中东人(裹着白毯子看出)用枪抵住,并且不停的说一句话,Bob很快发现异样,并且说:你个JB,你丫不懂波斯语吧。这中东人就是后面出现的恐怖分子的精神导师。出来的时候...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男女主好一对般配的犯贱白莲花,到处祸害别人+就自私为了自己到处牺牲别人,还能”碰巧“每次都能得到"善良的女性"的帮助和原谅,原谅我看到结尾我快看吐了,好一对傻逼,最后几集看的我恶心想吐,就这两个垃圾,它们配吗? 首先男主这个铁废物就不想多说了,丹尼母亲共情受害者,您儿子死了您还记得吗?放弃仇恨这个主题我认同,但是您记得这个人弄死了你孩子吗???这都不是什么斯德哥尔摩PUA了,看到有人说共情杀死儿子的凶...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近几年看过槽点最多的剧,浪费了我宝贵的大半天时间。 1. 早被用烂的悬疑片叙事结构,靠一点一点透露的关键信息推进情节,靠“藏着掖着”构建悬疑点,这就使得原本相当简单的故事架构变得看似复杂,比如1+1=2,编剧先给观众看半个“1”观众想:这是啥?火柴棍?编剧接着抛出“2”观众想:这又是啥?小鸭子?慢慢地抛出所有,观众恍然大悟:原来1+1=2!太精彩了!bravo!这种叙事基本拿观众当傻子。 2. 全篇几乎都是工具人,看似...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近期发生了很多出现伤亡的公共事件,伊春的空难,万达广场的大火,但由于香港乃至全球华人舆论的群情激奋,最受人瞩目的应该就是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了,救援行动后8死6伤的严重后果让菲律宾警方蒙羞,之后菲律宾总统诡异的冷笑和菲律宾学生在大巴前的合影更让菲律宾整个国家都沦为了华人世界的众矢之的,然后还有成龙大哥那茬… 回顾事件劫犯的动机还是挺清晰的,劫持旅游车的是55岁的菲律宾前警察罗兰多•门多萨,2...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剧情梗概: 电影最初讲的是一个意大利黑帮老爷子想要重出江湖,所以从墨西哥毒枭那里采购了5000公斤的可卡因,一旦这批货物成功偷运到意大利,自己在黑手党中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但是在毒品这个行当里,瞒着政府偷偷运输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一次性还涉及这么大一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清代吴县人顾禄在《清嘉录》里记述了苏州的一种新年习俗:“或有祷灶请方,抱镜出门,听市人无意之言,以卜来岁休咎者,谓之听卜响。” 这是除夕或正月初一夜晚的听谶活动,人们把一个木杓放在装满水的锅中,然后拨转它,按它停下来时杓柄所指的方向,抱着铜镜诵咒七遍后,出门去偷听别人说话,听到第一句说话后,闭目走七步,再开眼照镜,结合所听到的第一句话来推算下一年的吉凶。这种响卜方式又称“镜听”,在唐代就已有记载,见于王建的《镜听词》:“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丁宁镜神圣。” 独守空房...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 电影前30分钟很精彩,一直到彭于晏地铁逃脱都兔起鹘落,乌云压城之势呼之欲出……但非常非常非常遗憾,从此之后导演就将完美风暴变成了雷阵雨转晴。 首先前一部大义灭亲的梁家辉黑化的莫名其妙,而且人生观、价值观和智商都毫无预兆的发生了180度转弯:上一部还是不管你出发点是啥就算为我好让我当处长但是你敢犯罪老子一样抓你亲儿子也不行的耿直老警察,这一部就变成看到老上司老部下内心...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沉默的真相》的结局非常非常厉害。这个结局不仅传达出极其深刻的价值观,并且每一处戏剧都是为这个价值观服务的。当最后的画面一幕幕呈现时,观众会不由自主地动容与怅惘。 献祭。 这是这部剧的主题。 这个主题是可以震颤灵魂的,只是很多人拍不好。如果你所希望的...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大约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清晰地记得乌里克.迈因霍夫的名字。 不记得是从什么地摊文学与或者是知识日历上得来的信息,总之那本书(或杂志)大约有着“全球恐怖组织大观”之类的名字。作者一面痛斥着恐怖活动带来的无辜伤害,却又不自觉为一类恐怖分子树立起道德难辨的形象。在关于赤军派的篇章中,我隐约记得文中描述“乌里克.迈因霍夫,曾任左翼刊物《新混凝土》记者,参与××运动,为表示对××的抗议,在1977年于×...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2019已然走过半程,回顾过去6个月北美电视市场的表现,我们不由地会发出感叹:这是如此戏剧性的一年。 从公认的剧王《权力的游戏》剧终季遭遇口碑滑铁卢,到HBO同台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刷新评分历史,2019年对于追剧党来说,毫无疑问是意义特殊、令人难怀的一年。 ...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大家好,我是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总导演罗颖鸾(大家可以叫我挪挪)。谢谢大家喜欢我们的片子。荣耀归于所有的被拍摄者。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我们希望以这个这个片子,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人,捕捉...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近期两种高频评论总结: 1. “电影是艺术创作,哥谭市是个虚构的城市,亚瑟是个精神病,不会有人支持他的,如果把它当真实的故事看,觉得它有煽动性,你就是个憨憨”。 2.“这个电影拍得很真实,亚瑟是个正常的老实人,你觉得它有漏洞是因为你太幸福了没经历过苦难,...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大众层面所引发的喧嚣,令我产生了思考: 作为受众的观众,何以成为电影《地球》的危机? 这也是在《艺术社会史》的最后一章所提出的问题,当年豪泽尔曾提及,电影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的危机之一,就是必须要面对“非艺术公众”的受众。身处当下,...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这是个非常好的故事,关于爱尔兰共和军的背景网上有很多介绍了,我就另辟蹊径和大家科普一下成龙扮演的关玉明的背景介绍,我看到豆瓣上有人说因为关玉明参与过越战的背景,他很有可能是华裔美军,其实是很多人不了解那段鲜有人知的历史。 上世纪六十年代,越南北部的越共胡志明政权发动对法属南越政权的战争,后来把美国人也拉扯进来了,史称“越战”,其实那次战争背后还牵扯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决,中国在前苏联...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六月底,巴黎的朋友,突然发来一条微信,说自己正在居酒屋,看到一个东方面孔的大叔进来,好像是枝裕和。然后,我鼓励她去Say Hi致意,并合影留念。 朋友很喜欢是枝导演的。 静得下来又有人生阅历的影迷,有谁不喜欢他呢。我跟她说了一个理由,略有夸张。我说,这辈...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设计的平面 雅克·朗西埃 / Jacques Ranciere 我谈设计时,出发...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清影艺术空间 1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我在一本福柯访谈录中看到一篇法国当代作曲家和指挥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和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访谈。福柯是我认为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文章看完,我打了个寒战,因为福柯真是太尖锐了。 当代音乐与大众 福柯 : 人们常说这样的话:当代音乐偏离了正轨,它的命运非常奇特,它复杂到如此的地步以致于不可接近,它的技巧使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另一方面,音乐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与其他文化要素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日本前衛電子廠牌Edition Omega Point旗下的日本の電子音楽系列。該廠牌還有日本實驗音樂系列,我可能零星收了幾張但找起来比較困難也沒刻意收集。 現在發佈的是日本の電子音楽的偽全集,缺去年12月31日发行的17,18。不過收集了16套已經很難得了。 独一无二的系统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作为一个五年以上的MBTI研究者,我清楚的知道自己INTP的学者型在执行上的所有问题,喜欢搜集,偏好理论,却不喜欢实践,所以长久以来一直与自已拖延症在做斗争。以下是我斗争的一些经验教训,供后来的朋友们参考。 教训: 1、读再多的书也是没用的。七个习惯、24小时、GTD、蕃茄到时间日志,市面上关于时间管理的书非常繁多,这一方面说明拖延症患者的队伍是很庞大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改变自我的决心一直都有的,否则出版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之前,mimida寫了一篇日誌,名為《牆內用戶怎樣獲得英美國家的音樂書籍與雜誌》。在日誌後面提到了nnm.ru這個俄羅斯網站。作為世界三大「海盜天堂」之一的俄羅斯有著豐富的資源。而nnm.ru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單算音樂發佈頁面都有上萬頁)。但是因為語言障礙,不少...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套套卢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