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Vermouth
来自: Vermouth (Paris) 2018-06-20 00:13:07创建   2021-12-07 01:03:46更新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今天这篇blog,写给一部电影,叫做《征婚启事》。 98年的老电影,主演刘若英,当时的她,留着简单的短发,略施粉黛,穿黑色长裙,淡淡的笑,很干净。留意到这部片子,是因为看了豆瓣上朋友的影评。那个时候的片子,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在制作方面,可能是略显粗糙。片中的刘若英,叫做杜家珍,牙科医师,三十七岁,已婚男友离开了她,刚刚失恋。于是,彷徨无助的她上报登了一条征婚启事,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壮举,一种...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一直都想写这个评论。 这部片子从初二那年,到现在,看的感觉非常不一样。 昨天考中国文学概观,里头有一道题:论苏轼的《定风波》和《前赤壁赋》里头反应的思想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而我满脑子的都是麦兜,是麦兜这个孩子。 纸包鸡鸡包纸,猪腩肉,腊鸭和垃圾……是我初二时觉得很有趣并且背下来的台词。 而现在整部片子仿佛只剩下这一段话:拿着个包,我突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真的没有。不行,就真的不行。没鱼蛋,没...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茜茜和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的故事随着电影《茜茜》的传播为人所共知,一般人注意的是他们如何相爱到结婚的美丽童话,两人后来的故事更加真实而饶有意味。 当年到适婚年龄的约瑟夫为活泼可爱的表妹茜茜所吸引,托姨妈征询她的意见时,茜茜毫不犹豫地说:“谁不会喜欢他那样的人呢?”而后又加了一句,“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话!”一语成讖。喜欢是个人感情,身份角色是社会现实。结婚就是理想落幕,现实登场。 年轻的皇后...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晚上看完《集结号》,紧接着就看了刘恒写的原来的剧本。 看完剧本,第一感觉是吃惊,因为剧本有六万多字(普通电影剧本四万字左右), 看得出刘恒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那种行文笔触是充满感情的笔触,是装不来的。 其次他的剧本充满了视觉想象力和提示,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战争场面怎么写? 是差不多只写人物对话和大概进程,让导演去填充呢,还是怎么样? 刘恒是写得非常精细的,气氛,细节,色彩,全部都写出来了。 这...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知道《甲方乙方》里英达扮演的那个“巴顿迷”是谁?我觉得那个死胖子书商其实就是瘦猴冯小刚自己。所以,今年有了这部《集结号》。 按照网络惯例,中国三大导演张陈冯出片,照例是要批评一顿的,尤其是大片。从结构上说,可以批评《集结号》比例失调,第一部分战争过于冗长,摇动镜头过多。第二部分过于简略,第三部分太过朱军。从技术上说,特技完全是用韩国人的,手法有模仿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和《兄弟连》的嫌疑...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我很不想提起这个故事。但是前几天整理电脑整理出来旧日剧本,让我决定把这件陈年八卦抖一下,然后彻底释怀。众客官,听好了。 想当年我也是混文艺界的姑娘。在学校的剧社里面充当着灯光道具音响幕布宣传外联导演编剧等等除了演员之外的角色,混到大二,我终于当了演员了——《小青外传》里面的青蛇,这戏基本上就改编自李碧华姐姐的《青蛇》,跟电影还有点出入,基本上就走了愤世嫉俗的路线。 小女子我兴奋极了,媳妇终于熬成...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昨晚看了《二十四城记》。 如果说,“电影”是从“打算看电影”这个念头产生就开始的: 《24城记》也开始得未免有点太早了。 中途又历经波折,好容易拿到票,坐在电影院里, 去年看《三峡好人》那种无比激动的心情又再度回到我心中。 《二十四城记》如何? 诸位,我昨晚看完,直到现在才写这么点感想……这就是我的评语。 如今所有的导演都在进行伟大的尝试: 就是试图打破“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的界限的尝试。 大部分导...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是香丘?!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中的最美。 绿波廊进进出出挺着大肚子的食客满堂,九曲桥下的金睛鱼争先恐后的贪抢面包屑。瘦弱的小女娃攀挂着石栏还不知道什么是愁,只知道这个特别好看的园子里有鱼儿。鸟鸣欢啁,秋阳醉人,鱼儿,鱼儿,带我与你们同游去吧。这样好时光却叫是以为失落自家小孩的大人寻来,...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part 1 2007年7月28日的北展下午4点半,我坐在小板凳上看《经济观察报》,旁边坐着慕容老不修,我们面前是一个栏杆,栏杆上用透明胶布歪歪斜斜贴着一张喷绘:官网领票处。在我们俩半径50米范围内,散落着hpg,雅姿,三娘,猫猫,光头,铁环,咖啡等若干大腿。不停的有凉粉过来问询领票的事情,慕容先生以一名服务业人员应有的态度为他们指明了方向。 群众活动这件事吧,就一个字:乱!到处都是照相机。拍了我照片的回去自己看...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朋友问我: -你的情史丰富不? -那当然。 -有多少次啊? -也就30多次吧。 -有那么多吗?我怎么记得屈指可数啊。 -我把暗恋也算进去了。 -那能算吗?你这个闷骚女! -怎么就不能算了?你能说像《情书》里面的喜欢不是喜欢吗?暗恋本来就是一场纯真的闷骚。 暗恋过惊鸿一瞥的少年,暗恋过互相斗气的同桌,暗恋过打球很帅的学长,暗恋过成熟魅力的大叔,甚至最近打算暗恋一个友邻,当然像男藤井对女藤井这样深刻的暗恋我也经历过...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金先生的作品中《天龙八部》是我读的大概最少的一部,大是不如《鹿鼎》中“前世有位令狐大侠”的那份熟捻。前日里闲来无事的时候心血来潮,便想把《天龙》借来看。然而因为一时找不到三联版,无意间便借到了花城版,也就是新版。不想这一下便煞了风景。 降龙二十八掌、李秋水与丁春秋、神足经……金老先生显然是对这鸿篇巨著的情节合理性甚是在意,小修小补全为逻辑,却不管生硬的逻辑更比那以习以为常的硬伤更让人如鲠在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唐朝的许浑说:“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这太打击人了:没长那根骨头,就别在那瞎嘚吧。诸葛亮能看出反骨,“诗骨”能看出来吗?能。天生丽质是难自弃的,造文的才华是捂不住的。 ——就像看贾平凹《寡妇》的第一句:“一入冬就邪法儿地冷。石块都裂了,酥如糟糕。人不敢在屋外尿,尿出成冰棍儿撑在地上。太白山的男人耐不过女人,冬天里就死去许多”,就知道这人胎里带来一根写小说的骨头。 王鼎钧是有“诗骨”的...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其实《暗算》的剧本相当之差,简直无以复加,编剧再三修改,也改不掉原著的诸多弊病。这是一份描写革命时代的剧本,但就像所有其它那些几经改编的革命文艺一样,在革命时代的原始语言中,它从本质上就是一份极端反革命的剧本。 在这份本来应该是颂扬无名英雄的剧本里,凡人都是卑贱的,天才都是高尚的。革命就是天才的活计,没有天才就没有胜利。但天才们并没有怀才不遇。剧本告诉我们,他们根本不懂革命,也根本不愿革命,只...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年少意气。 敲下这四个字代表我对这张专辑的想法是赞许多过批判。 本来是没想法下这张专辑的,尽管我对许飞本人并无恶感,甚至有些喜欢是淡而清晰的。但是在emule上无意被文案震到。于是手一抖就点了下来。 于是和其他专辑一起烧进Itunes。 公司包装的路线是文艺女青年,是我口味内的。 喜欢《从吉林到北京》,以及《淡淡的歌》,呃其实《大头与飞碟》挺好玩的。恩。 本来可以到此为止了。 豆瓣上我本来打的等级是三星,其...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许多小说家都有这样两个阶段:狭窄修长、才华流溢的处女作,以及宽广坚厚、野心澎湃的颠峰期。连接这两片陆地的桥总是充满犹豫。如川端康成:在清隽工笔的《伊豆的舞女》和漫长卷轴《古都》之间,横亘着《雪国》和《睡美人》;如三岛由纪夫,《潮骚》的清雅与《丰饶之海》的磅礴之间,有那朦胧苦涩的《镜子之家》。 蝴蝶被暖流催醒,然后缓慢破茧。有一侧轻轻的产生碎裂的丝纹,就像脆饼干被捏开。尖尖的、黑暗的身体,竭力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杨绛传》是枕边断断续续看的,《洗澡》言语爽快干净,很快就看完了。完了又重新翻看了《我们仨》。若是手头有《围城》也定会再来一边。其实若看过了杨绛的小说和散文,这本《杨绛传》大抵只是多给了些当时的人物环境而已。杨绛的文字里,事情人物的脉络都自然浮显,似已不需要过多的传释了。 03年再版的《洗澡》的序里,杨绛写到,这部小说里,没有主角。“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之前已经觊觎很久了。从想去看到制定计划去到最终走进电影院去看一共拖了1个月+。所以我的期望可能过高了...然而, 我还是觉得是个好片子。客观的讲,它是:气氛压抑,丰富含蓄,充满张力,英国。有对压抑的情感私密表现,也有宏大的战争场面。 有点纳闷Ian McEwan怎么想到去写这么个故事的。。。就像上次看完Notes on a Scandal之后一样的纳闷。 废话连篇。简短评论两句吧。 1,故事没什么可说的,好故事!当然,原作者功劳...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中,中国的近代是突然到来的:传统教科书都强调1840年鸦片战争的指标性意义,当时这个已昏睡百年的帝国被洋人的枪炮惊醒,从此不情愿地被人卡着脖子、步履蹒跚地拖进现代化的角斗场,从而与其过往的悠久历史产生一个深刻的断裂。 这个主导性的说法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起步阶段的被动性与紧迫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另一种“挑战-回应”模式。随着中国中心观的兴起和对历史的更深入考察,现代学者更乐于关注动态的变...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里是震撼的,他的观点不是全面的,却有引人思考的力量。他不诱导,只是揭露。然而,在最开始我也为他自诩社会精英的笔法感到的微微不快。 但是看到豆瓣上很多网友的评论,我对他原有的丁点厌恶,也被打消了。因为有更多的人远比我为许知远的文章而愤怒。当中的人有些有自己理由,有些则明显是恶意的刻薄。 许知远没有大多数愤青那样的恶习,为批评而作批评:文字是手里的拳套,家国政府和所谓...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昨天晚上在邮件组里收到安猪发来的书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1058273/),很巧的是,昨天早上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只看了封面就把书买下来了。昨天,一整个下午在看这本书,第一个惊讶的不是书本身的内容,而是译者吴士宏。 她在译序中说:"2003年我从商场退休。休养的同时,思考后半生的计划,并开始做些公益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正苦于难以找到现成的中文书籍,通过朋友得到了英文版的《如何改变世界》。这是一位美国...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记得以前看过高克毅(乔志高)先生编写的一本新词汇书,其中旁征博引政坛趣事逸闻,让人大快朵颐。一看威廉?萨福(William Safire)的文章,发现比高老更高的高人原来在这里。威廉?萨福是一专栏作家,他的 “论语言”专栏结成了很多集子,一个接一个出版。很奇怪,Eat, Shoots and Leaves这本写标点符号的书成了畅销书,萨福的书更应该上《纽约时报》榜单才是。可能是他本身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要避嫌的缘故吧。萨福在《...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这是以前在我们学校墙上看到的“写作指南”。有趣的是,每句话本身都是一个例子: Remember to never split an infinitive. The passive voice should never be used. Do not put statements in the negative form. Verbs have to agree with their subjects. Proofread carefully to see if you words out. If you reread your work, you can find on rereading a great deal of repetition can be by rereading an...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Vermouth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