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从费正清、列文森到周锡瑞:“第三代”中国研究者的历史视野 2016-04-09 周翔三联生活周刊 美国历史学者 周锡瑞 三联生活周刊:首先想请您讲一讲自己的经历,您对中国的兴趣是如何形成的? 周锡瑞:我对中国的兴趣几乎是偶然的。我在哈佛读本科时对研究外国产生了兴趣。那是在1960年代早期,肯尼迪当政的年代,许多美国人开始突破冷战范式来观察世界,尤其是在哈佛。我当然也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我那时年轻,想象力有限,...
来自:豆瓣日记
来到美国 先说下我的情况吧,目前28岁,性别男取向男。如果想看我是如何拿身份的,可以读到这里为止了,因为是通过和男友结婚拿到的身份。这篇主要是想写一下我一个文科生是怎么一步一步,在完全没留过学的情况下,在美国做IT岗的公务员的。我本科是普通一本读的是教育相关的专业,研究生跨考了翻译。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但是调剂的时候拿到了两个211和一个北京一本学校的面试机会,最终去了一个理工科211读翻译。当时面试完去北京的路上,被打电话催促,希望我能尽快确认录取。所以最终都没有去另外两个在北京的大学面试,当时挺后悔的,因为那时候很想去北京。但现在回头看,或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吧。 我来美国到现在落地生根成家立业也完全是机缘巧合,2017年的时候学校有一个来美国一年的免费项目,名字我就不说了,下面的内容有些细节也会故意省略掉,不想在网上透露太多隐私。当时其实想法很简单,在美国开开眼界就回去了。因为从小英语...
来自:豆瓣日记
近日,有客自故国来,到舍下小叙,谈及一年一度的高校升学考试即将 临近,京城里为人父母者不免又是人心惶惶。多年来,我们的高考总是 万人争走独木桥,这倒本也是意料中事。不想来客又道,因为种种不尽 如人意的弊端,于是有人愤然不平,认为如此的高考制度倒不如废除的 好。来客小我几岁,知道我曾身历文化革命中之废除高考制度,于是便 想听听我的感想与见解。 其实据我的观察,如果说中国社会还有什么事情能够算得上公平的话, 考试制度应该是头一样,而且无论是旧时代的开科取士,还是新时代的 高等教育考试。当然,考官的泄题和贿考,考生的夹带与捉刀时有发生, 利用权势的舞弊丑闻也在所难免,但相较于中国其它的政治运作而言, 考试制度无论是在哪一朝哪一代都应该还算是清明。这就难怪当年明末 西方的耶稣会传教士到了中国之后,尽管发现中国有不少地方落后于西 方,但一旦见识到我们的科举制度,莫不以其成熟程度而感叹不已。 因为考试...
来自:豆瓣日记
今年共看了40本书,依然是想读哪本就哪本,漫无目的,但还是以通识为主,尽管大多为碎片式的阅读,但沉浸在阅读的片刻中还是可以忘记众声的喧哗。 在总结之前想贴一段罗翔老师在今年推荐其年度书单的一段话。 他说: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悖论,苏格拉底说书籍是药物,它既可能成为良方,也可能成为毒药。读书让人身体疲倦,斯多葛学派的塞内卡就曾规劝读者,阅读太多书籍会分散精力,越多的阅读往往会让人思绪混乱,摇摆不定。因此如果以读书为炫耀,我一直觉得这可能是不学无术的一种体现……不读书让人愚昧,但炫耀性的读书也会让人变得...
来自:豆瓣日记
DIY,又名自慰,是一项靠自己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 对于DIY,不少朋友都有自己的困惑,比如担心过于频繁啦,害怕影响敏感度啦……跟网友讨论起这个话题时,我偶尔也会被问到:你DIY不怕被男朋友发现吗? 这个问题很经典,也暴露出大众对于女性自慰这件事,还有太多的不了解和误读。毕竟,相比起对丁丁引以为豪的男人们,女性实在太少提及自己的妹妹和“传统手艺”了。 01 女生们,你们会DIY吗? 女性会不会自慰?她们都是怎么自慰的? 根据我自身经验,在我周围20-35岁的女性里面,大多都有用小玩具DIY的习...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这篇导读写给大学本科生、对《理想国》好奇的普通读者。参考了吴增定老师《 我怎么教学生读〈理想国〉 》。我的视野有限,没能覆盖《理想国》涉及的所有问题。欢迎有经验的读者提出建议。 2024年注:我个人的关注点又发生了一些变迁,见近期整理的两个书单: 国际形...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感谢---------http://jianshu.io/p/od4f3z----------------- 有什么好 —— 读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文/杨绛 议论一部作品「有什么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或是认真探索这部作品有什么好,或相当干脆的否定,就是说,没什么好。两个说法都是要追问好在哪里。这里要讲的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女作者珍妮·奥斯丁是西洋小说史上不容忽视的大家。近年来越发受到重视。爱好她的读者,要研究她...
来自:豆瓣日记
这篇文章,是我的私人年度阅读十佳书单。 2021年很开心的一件事是,每天阅读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很多无力的时刻,都是在书里找到慰藉。更开心的是,每本读完后我都做了摘抄和读书感悟,摘抄留在自己的素材库,读书感悟发在各个平台……是精神世界无比充盈的一年了。 年底整理了自己最爱的10本,因为大多做过单本推荐,本想自己存档好了,但前几天有朋友让我推荐好书,随手把拍的这10本照片发了过去,没想到他下单了大部分,那我想这篇推荐可能也还是有意义的。 不过人的差异实在很大,还是谨慎种草。 和很多强调“读完...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读《花儿王朱仲禄》发现几个有趣的地方。 能力超强的苏平 P147 朱仲禄特别注意民歌演唱的地方语言运用,将用方言演唱花儿提到了相当重要的程度。他曾经批评另外一位颇有影响的花儿歌手所主张的。用“普通话”演唱花儿的观点。该歌手在山东烟台演出时,把花儿套上山东话来演唱,竟然被当地人视为山东民歌,在非洲演出时又套上非洲词语,使一些非洲人当成自己的民歌,居然还问她是从哪里学来的。朱仲禄对这种所谓“有胆识的创新...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乌克兰独立三十年以来充满了挫败,贪腐横流、丢失克里米亚、私有化改革半途而废。大概是上帝怜悯这片土地的人民,所以派来一个喜剧明星当总统,调剂下苦涩沉重的生活。 4月21日第二轮选举,演员泽连斯基获得压倒性的73.7%超高得票率,当选为新总统。 任何一个稍有政...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根据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例改编,但从片名和这句根据XX事件改编的介绍来看,几乎所有第一次接触的人都会以为这是一部挖掘青少年犯罪的电影,涉及成长,家庭教育,青少年之间的感情之类的青春片,这样的话《牯岭街少年》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至少...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1891年,在伦敦的大街小巷,许多英国人在议论同一本书。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批评家,读完后很生气,认为这本书大逆不道,亵渎了基督教和英国社会的神圣传统。于是,这些人在报刊上发布评论,批评这本新书。 可与此同时,这本书却在伦敦的贫民窟中传阅,许多农民和工人,...
来自:豆瓣日记
我做模拟电路相关的工作大约有五年了,从二零一三年夏天买第一本书,到现在已经阅读了大部分评价不错的模电入门书籍,可以总结一下,以便他人能够参考。话说回来,经验总是有个人倾向的,对书籍的写作风格、对理论的表达方式可能每个人的偏好差异巨大,这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很难达到一致。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经验的适用性。我本科学的是理论物理,做模拟电路的时候是从零开始,而且也没有老师指导,彻头彻尾的野路子。到现在模电基础毕业,所花费的时间也是非常的长,工作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倒是真的,但模电想要进步神速,其实也不容易——需要设计、实施、测试和总结的过程。我的经验可能对业余搞模拟电路的人更有帮助——此处的业余是指时间上的业余,而不是职业上的业余——基于个人的运气、工作的结合,能够在相当长(比如五年)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持续不断的做模拟电路相关的事情,但又喜欢模拟电路,能够持续不断的学习的人。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我做...
来自:豆瓣日记
提及鲁迅先生,也许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弃医从文、以笔做矛、横眉冷对的文学斗士形象。 作为活在教科书和流水的考试中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深刻的、严峻的,是使学生“闻之色变”的。 但其实,在严肃外壳的包裹下,藏着一个有趣而又可爱的鲁迅先生。 比如,著名作家夏衍曾经说过:“鲁迅幽默得要命。”陈丹青也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生活中的鲁迅,幽默风趣爱怼人,喜烟好酒爱吃糖。并且,他一生热爱博物学,对树木花草尤为钟爱。 在6月24日晚,毕十年之功打造微观版鲁迅传的作家薛林荣,围...
来自:豆瓣日记
[视频] 1998年,纪录片导演郭熙志回到家乡安徽大通, 发现有140年历史的渡口停渡了。 以此为契机, 他开始追踪拍摄渡口边三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没想到一拍就是二十年。 《渡口编年·陶家》尚在制作中 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 他剪辑成了三部长片,统称为《渡口编年》。 其中的《周家》和《贺家》于2019年完成, 并很快被无偿发布在网络上。 网友评论说拍出了一部“平民史诗”, “果然纪录片才是一个民族的相册。” 在片中我们看到, 一个男孩,从不经人事到结婚生子; 一个父亲,从身强力壮到最后得了癌症...
来自:豆瓣日记
叶航:这场报告我们有幸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先生以及大家非常熟悉的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中心的汪丁丁教授。今天我们报告采用的形式仍然是对话。昨天张汝伦教授和我说,这种方式的学术报告好像是浙江大学的首创。是吗?我说,我们自己从来没有这个感觉呀,因为自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几乎所有的学术活动都是采用这样的形式。比如,我们的双周学术论坛,我们的枫林晚学术沙龙,甚至一些大型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我们也不要求与会者按照事先写好的文稿发言。当然,这是和汪丁丁老师的一贯倡导分不开的。对话,按照丁丁的说法是一种前苏格拉底的思考方式,对于僵硬的文本和独白式的报告来说,它可以使概念、关键词在多重角度上同时展开,便于激发学者们的思维,也便于听众更好地把握学术报告的思想,从而更清晰地揭示出柏拉图意义上的"概念",以及赫拉克立特意义上的"logos"。所以,我们的学术报告会是互动的对话...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凤夕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
- 我的收藏
- 侄子书单 (3人关注)
- 资源整理
- C++零基础入门读物 (11人关注)
- C#进阶 (5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