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这是一部难得的表现我军基层政工干部的影视剧,可以说大放异彩,吊打改开以来所有军事题材的影视剧。 以往影视剧里表现的基层政工干部是什么样?《集结号》里干预指挥员作战部署,鲁莽冲锋结果被炸成两截的指导员牺牲后,连队有没有指导员仿佛没什么差别。《亮剑》里的政委成了管家婆,得处处维护迁就团长的权威,政工工作基本没影。 《能文能武李延年》剧集相对完美诠释了基层政工干部: 1.领会上级作战意图,配合军事指挥员,...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实事求是的说,这部剧绝对没有差到1分的程度。给1分的人都在用蛋炒饭污蔑烈士,真令我感到悲哀,不得不给岸英同志正个名。毛岸英是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斯大林都送过他一支手枪。但回国后,拥有这么光鲜的履历,毛让他去干什么?不是让他去参与形势已经明朗的解放战争痛击蒋匪捞军功,而是让他扎根基层从一个农民做起。试问那些太子阴谋论者,你见过有人这么镀金吗? 退一万步说,即使他真有了足够资历和能力,毛也会压制他而...
来自:豆瓣相册
right here!!!!持更ing~~~
不用关注我嗷,因为我平常比较疯言
这些都是微博或者看见顺手存的。我记得的几个微博ID:@61Loopy @蠢货市集 @peach4U·
@始発电车 @404花鸟市场 @ 跳楼俱乐部
@lo—la美术馆 @蓝胶水 .@没有表情包不会说话
随想随加啦啦啦
来自:豆瓣日记
说来亲切,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不同于百花常开的南方,这里季节更迭基本上是此起彼伏,潇潇洒洒,割舍明白。可能是前几年雾霾的关系北京的声名颇有些灰头土脸,这两年又恢复了清朗。天坛看树,颐和园看海,中山看花,景山看屋檐,是这座城市默认的生活规则。 北京春天里最先冒出头的是玉兰和山桃。西长街红墙,夜色下红灯笼笼罩着云朵似的玉兰一层层,肃穆优雅,树下的人一颗一颗的数,总以为花期绵延不尽,长街走不到尽头,其实花儿并不理会这些,花开花落,自有尽时。三月中下旬,颐和园乐寿堂的玉兰是北京初春胜景,多少人并不知...
来自:豆瓣日记
已经不记得这是宅在家的第多少天了。 上次出门还是去小区大门口领出入证,领完站在大门里张望了张望外面那个危险的世界,就赶紧跑回了家。 前几天北京下大雪,心念着故宫、颐和园的雪景,却又出不去屋,只能翻翻原来的照片,在家“云赏雪”。除了雪景照,还翻到了去年拍过的一些俄罗斯套娃式的园中园,整理了一下准备大方分享出来。毕竟公园费时费力做的修缮,总不能一直这样鲜为人知。 1. 颐和园 霁清轩 霁清轩位于谐趣园内偏北的位置,没有指示牌,要是初来颐和园,怕是都不太敢往上走。 1948年在北京大学的安排下,霁清轩...
来自:豆瓣日记
今天又是礼拜五,想和你们轻轻松松分享几个我私下的喝酒小据点。 上海喝酒的好地方很多,每个礼拜都有新店开业,在这个城市你永远不会找不到新鲜感,但去多了还是会对那一众模式化的精致渐渐脱敏。先说好,今天这篇不是探店指南,只是纯私人分享,里面没有Asia Top 50,没有城中热门或新晋的speakeasy,也没有哪家酒吧拥有bartender of the year,是四家真实的有梗有料的上海非网红“酒吧”,Spice的平日小据点。 深夜咖啡馆 半杯清醒,半杯微醺 📌 东湖路9号 第一家就是我给“酒吧...
来自:豆瓣日记
广州 | 东山口逛吃看展地图我对广州这个城市,感情有点复杂。 不喜欢潮湿暧昧的回南天,不喜欢漫无尽头的炎热夏季,不喜欢挤成沙丁鱼罐头的地铁3号线。但是,每次飞机降落在白云机场,经过灯光明明暗暗的高楼与小街,又好像终于回到热闹嘈杂的人间,还是有种无法替代的安心感。 在广州,我最爱的地方毫无疑问是东山口。只要踏入这片街区,茂密而安静的树荫下,小路两侧伫立着红砖老洋房,只有落叶的沙沙声和轻巧的鸟鸣,步子也会不由自主放慢,寻访隐秘的小店,累了就坐下来喝杯咖啡,瞬间就能让人放松下来。 在文艺的街角拐个弯,...
来自:豆瓣日记
刘德华、王晶、周星驰、古惑仔都曾是大众记忆中最鲜活的名词戳。但无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已经鲜少再有话题性的港剧。在现在,已没有什么人看 TVB了。带着失落怀念的心情,我来到TVB旧址进行了一场废墟探险。 历史沿革 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万元买下父子公司地皮,兴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1961年,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 1980年,邵逸夫成为TVB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
来自:豆瓣相册
「取得10 seconds class-10秒鐘教室 同意轉載」,相册转载出处:https://www.instagram.com/10secondsclass/。有实体书《10秒鐘美食教室》《如果生物課都這麼ㄎㄧㄤ》请自行搜索购买。
来自:豆瓣日记
[视频] 在距离故宫仅400米的胡同深处, 藏着一个有近600年历史的建筑群, 其中还有一座3000平米的清代寺庙智珠寺。 2007年,在中国生活了 10年的比利时人温守诺 在胡同里散步,无意中发现了这里。 虽然场地已经破败不堪, 但是山门、大殿等 几个主要建筑的木结构仍然保存完好。 温守诺找到了林凡等朋友, 按照原有的图纸,一起进行寺庙的修复工程。 寺庙的修复花了5年时间, 明清时期的老建筑被完整保留、逐个修缮, 施工队手工擦拭了6万多片瓦, 抢救了80多幅壁画, 换掉了70根梁柱…… 寺庙修...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