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作者简介】程志敏,哲学博士,海南大学社科中心教授,德国洪堡基金会访问学者,著有《宫墙之门——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荷马史诗导读》、《历史中的修辞》、《阿尔法拉比与柏拉图》、《古典法律论》、《古典正义论——柏拉图〈王制〉讲疏》、《西方哲学批判》等;译有《弓与琴——从柏拉图解读荷马》、《柏拉图的哲学》、《厄庇诺米斯》(合作)、《克力同章句》(合作)、《苏格拉底的申辩章句疏释》等;主编大型学术丛...
来自:豆瓣日记
去年我写了一篇日记, 闲聊这几年我见过的出版和版权代理合同 , 讲我职业写作在版权交易中遇过的合同事宜。 那篇日记里我给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 版权方前来谈合同, 如果开门见山,三句话之内就谈到合约年限,版税比例,授权范围, 那对方就值得我和他继续谈合同细节。 不按照这个程序来跟我打交道的版权机构,都配不上我在他身上花时间。 还有一类机构我也不合作,就是机构利益和我的利益有冲突的。今天就着重讲这类合作关系,为什么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声明:我能将多数精力花在写作上, 不是因为我通过版权交易赚了很多钱,而是因为我嫁了个很靠谱的饭票。我饭票也是我知识产权原始股的持股人。股东坚持:宁可不卖也不能贱卖。 过去一年当中又有机构跟我谈合作,对方是众人皆知的影视文化品牌。该集团业务范围很广,从文化产品的前期生产到终端发行都覆盖。 听到这样的品牌找上门来,我不是不激动的。 结果套路和我在上面日记里总结的一样...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本文载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内容提要 傅伟勋融汇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的考证训诂传统以及义理之学,架构出“创造的诠释学”。“创造的诠释学”从忠实原意出发,走向原意的超越,落脚在新意义的建构上,将自身展示为顺序进行而不得跳跃的五个辩证的层次: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创造的诠释学是中国诠释学建构取得的重要成果,它开风气之先,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获得的思想经验,弥足珍贵。...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原文刊于《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 【摘要】几十年前,著名学者傅伟勋率先提出了“创造的解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以西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的解经经验的总结为根据,具有许多深刻与独到之处,至今不失为一种卓见或一家之言。然而,毋庸讳言,他的“创造的解释学”用现在的眼光看是有明显局限性的,由于更多受英美哲学的影响,他主要立足于方法论的角度来论述这个概念。傅伟勋对海德格尔和伽...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作者简介】房瑞丽,女,1978年生,河南夏邑人。2004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与文论,中国经学史。著...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本文原载《读书》2022年第1期 作者简介: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秦汉盐史论稿》《秦始皇直道考查与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长沙简牍研究》《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秦汉名物丛考》《秦汉交通考古》《战国秦汉交通格局与区域行政》《秦汉交通史新识》《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中国蜀道-历史沿革》《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等学术专著40余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作者简介】冯庆,生于1987年,重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迄今为止,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古典与青年》(2019)、《中国人的义气 ...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7月14日是李双泽的生日,如果他还活着今年也该71岁,是个和胡德夫一样白发苍苍的慈祥老爷子了。 可惜没有如果,1977年9月10日,李双泽因在淡水海边救人,溺水身亡。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在短短28年生命里,作为胡德夫的至交好友,他一直鼓励胡德夫创作、发声。他...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来源:《孔子研究》2020年第3期 摘要:钱穆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中对宋明理学颇为同情的学者,然而早期却以“考据派”面目进入学界并得到认可。抗战时期,学风因时局而发生汉、宋转变,“为学术而学术”的新汉学式微,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理学地位上升。随着学风的改变,钱穆个人对理学的认同更加清晰,并在齐鲁大学国学所完成思考与转变。在此期间,由于经世情怀的驱使,钱穆与政治人物多有接触,并发表许多政论文章,直接表达政...
来自:豆瓣日记
总的说明 本书目所选择书籍主要是基于笔者的个人阅读体验,这种体验不可能具有普遍性,所以可肯定有很多不认同本书目的意见,笔者对此都能理解。所以本书目只能作为一个仅具有有限参考性的入门基础性阅读书目。 整个书目是以百年以来“中国哲学史”论述体例为基础进行设计的。这种体例当然有别于“经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等不同体例(对诸种不同体例的异同优劣辨析最详的是葛兆光老师的《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贯穿本书目的核心文献是杨立华老师《中国哲学十五讲》一书。笔者认为,本书是迄今为止比较理想的中国哲学通史性著作,因为它尤其能反映“中国哲学史”体例对所谓“精英”或“第一流人物”进行关注的特点,比较能彰显“中国哲学史”有别于其他论述中国传统思想的其他方式。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选择,其余较好的通史性著作还有诸如冯友兰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不过此书大段引用原文,其实更类似于传统的“学案体”著作,对...
来自:豆瓣日记
读过《开天传信记》《集异记》《仙传拾遗》《龙城录》《明皇杂录》《玄怪录》之后,我发现唐朝的道士十分高明。只要唐明皇愿意,他们就可以带着他飞升于五彩云中赏月。如果唐明皇要去参观月宫,他们也有本事助他如愿。那月宫里有什么呢? 万里琉璃之田、守门的士兵、乘云驾鹤的仙人道士、乘白鸾往来而舞笑于广陵大桂树之下的皓衣素娥、嘈杂而清丽的音乐。 李隆基身为皇帝,有道士相助,自然轻而易举就能上月宫赏月。普通人如何欣赏月宫美景呢?他们也得靠道士,只不过这样的道士寥寥无几。而且即便找到了这样的道士,普通人也只能欣赏一小会儿。何以得知?《酉阳杂俎》就有记载。天师翟乾佑曾经在江边赏月,而作陪的有几十个徒弟。其中一个问道:“月亮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呢?” 翟天师笑道:“我的手指指向哪里,你就朝哪里看,就能看到月亮里有什么东西了。” 徒弟们谨遵师命,不过看到月亮的只有两个徒弟。他们看到一轮圆月占据了半个天空,其中到处都是楼...
来自:豆瓣日记
乾隆三十三年(1768),大才子纪晓岚因罪谪戍新疆乌鲁木齐,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离开,在那呆了两年多。 他主要负责簿册文书的工作,闲暇时倾力关注新疆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民俗物产,通过笔记(《阅微草堂笔记》约90则)、诗歌(《乌鲁木齐杂诗》160首)等不同形式,记录当地的奇异传闻和他的所见所感,为后人提供了200多年前新疆民俗的绝好资料。 乌鲁木齐公园里的纪晓岚塑像 200多年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泳超带领其团队到新疆开展田野调查,重走纪晓岚之路。 回访路线设计 《声教所及——对纪晓岚新...
来自:豆瓣日记
小说的创作意味着我们从日常现实的领域纵身一跃,进入一个想象生活的领域,想象并不意味着轻盈,一篇能够称之为好的小说,也绝不是任由想象的线索,安排词句和事件进行组合,只要我们想到福楼拜在书信中对自己苦行僧一般创作的反复吐槽,或者注意到托尔斯泰留下的草稿与修改稿中繁复而大量的修改痕迹,就会明白小说家在创作中投入了多少心力。 可惜,小说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之间存在一个残忍的时间差,当我们快速地浏览着已经成书的铅字,或者被黑洞一般的故事卷入其中时,根本无暇注意到作家们劳其筋骨后挥发无踪的汗水。所以,每年读《包法利夫人》中那段著名的农业展览会上的对话时,我都会提醒学生们慢一些,我们几分钟读完那些发生在莱昂、罗多夫、议员之间短兵相接的对话,却耗费了福楼拜近乎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创作——从他的书信里我们得知,这一章的对话,从轮廓构筑开始、到具体内容的填充、人物角色与口吻转变的落实,时间跨度是从1853年7月15...
来自:豆瓣日记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国别史、地方史搜集共享,附带一点个人意见,持续更新 【本系列已基本完成,以后会不定期更新、补档】 还以为这个题目关注者寥寥,没想到还是有不少人关心的,那我就要更努力更新了。 周朝封建制,诸侯的城市国家特征,包括当时国与国之间、君与民之间的盟誓约契,都是我相当感兴趣的话题,学习欧洲史之余一直在做这个题目。但头绪万端,史论繁杂,不如先从国别史入手。 你可以说这个是地方史,但放在欧洲,这些书目其实就是法国史德国史,小一点的就是瑞士史。战国时期的卫国人才极多,又一直存续至秦朝,岂不就是欧...
来自:豆瓣日记
所谓Workflow(工作流),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套针对某工作的结构化步骤流程。本文也是利用这套流程,来进行内容的产出,并不局限于小说创作,所有书面内容创作都可以应用这套Workflow。 Step.1 - 素材收集阶段 在本人这篇👉 《构建个人的笔记收集 · 整理 · 输出系统》 里,使用了有道云笔记,将零零散散的知识进行统一归类。 如今在这点上,我再添加了一个前置:使用irreader阅读器,控制你的关注来源。 仔细想想平时的日常生活里,我们不是自主阅读信息,而是被动地接受各个app的feed...
来自:豆瓣日记
陸續更新中 1.日本SAT大藏經2018版(及圖像部),支持模糊檢索,可以查圖像,論文等。 http://21dzk.l.u-tokyo.ac.jp/SAT2018/master30.php https://dzkimgs.l.u-tokyo.ac.jp/SATi/images.php 2.淨土宗全書,也是SAT研究會的成果。 http://jodoshuzensho.jp/jozensearch/index.html 3.萬曆版大藏經,這個也可以在SAT2018裡也能查到。 https://dzkimgs.l.u-tokyo.ac.jp/kkz/ 4.日本古寫經,這個只能查詢存有的條目和有限的圖像。 https://koshakyo-database.icabs.ac.jp/ 5.京都大學貴重資料,與大正藏重合條目可以在SAT2018裡查到。 https://rmda.kulib.kyo...
来自:豆瓣日记
如果不做丞相,诸葛亮肯定是个技术宅。 《三国志》说他:“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都是名动当时的高科技,所以陈寿记录下来了,诸葛亮应该还有别的发明。例如《宋书·殷孝祖传》上就提到了南朝宋明帝有一套诸葛亮铜袖铠,这套铠甲二十五石弓弩都射不穿。宋明帝把甲胄送给了王玄谟,把帽子赐给了殷孝祖。这个记载应不是空穴来风,他这种铠甲在刘宋皇帝的手里奉为宝物,可见在当时已经不可复制了。可怜殷孝祖只得了一个帽子,最后被箭射死了。 诸葛亮的盔甲厉害,他的武器想必也很厉害,南朝梁的时...
来自:豆瓣日记
最近听见有人诋毁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说什么“海昏侯墓的文物没有你想的辣么好”,说什么“海昏侯只是列侯,待遇比诸侯王差远了”,真是气煞我也! 海昏侯刘贺确实只是一位侯爷,可他的陵墓独占三大法宝,王爷墓根本比不上! 法宝一:黄金 大家都知道海昏侯墓的金子多,可媒体抄来抄去只有干巴巴的一句话:“这是我国汉墓考古中发现金器最多的一次”——看着像表扬吧?可是没有表扬到点子上! 发现海昏侯墓以前,“汉墓金器之冠”的美名先后归属两位诸侯王。 一是中山靖王刘胜。他的墓在河北满城,发掘于1968年,出土金器40件。...
来自:豆瓣日记
技术裹挟着全人类进入一个影像的时代,一个视频无处不在的时代。 相比文字和图片,视频有着巨大的优势: 信息量极大 文图和视频相比,信息含量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更直观更鲜活的体验 视频是一种更丰富的感官体验,人类接收信息时,大部分是通过视觉。 跨平台的穿透力 文字和图片,很容易遭到剽窃和盗版,而修改视频的难度会高很多,这对大范围传播非常必要。 在这个时代,不论你要做什么:创业,工作,社交,视频都无疑是绝佳的展示和传播手段。 而手机,无疑是创作者最佳的工具。 一部手机,加上无线网络,再有一个好的...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