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jericoZH
来自: jericoZH (北京) 2018-06-20 19:14:36创建   2021-05-15 10:25:38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小灰灰加勒个油 1896人喜欢
写在出发前的话 某日和闺蜜聊天,发现认识快二十年了却都没有过只有彼此陪伴的旅行,而且大家纷纷都要奔三打算要怀孕生宝宝了,想想孕前孕后那两三年都会被牢牢的禁锢在家里,简直不能忍~最后决定挑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地方: 安全:只有妹子的话这点很重要; 美美哒...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好奇心日报 94人喜欢
雅虎已经很久没在国内成为热点,本周却上了很多科技媒体的头版——它即将关闭北京全球研发中心。这是雅虎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办公室,创立于 2009 年。 继 2013 年关闭包括新闻和邮箱在内的中国业务后,雅虎终于全面撤出了中国。 取决于你怎么算日子,雅虎在这个月...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O__O"☂ 1189人喜欢
【南方周末2010新年献辞】 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 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巴伐利亞酒神 2909人喜欢
1. 写小站,当然要写阿尔山。可以不写旅顺,不写碧色寨,但不能不写阿尔山。更何况,我已经错过了民国大才女林徽因的吉林西站。无论怎样,阿尔山站的光芒,都足以点亮这片森林和湖泊密集的灵境之地。 关于这座小站,有太多太多的传奇故事。每天也有无数远道而来的旅...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拖斯拉的新月君 9288人喜欢
【我是怎么开始读原著的】 读英文原著,是学英语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无论你的四级阅读理解做得多么顺畅,英语水平仍然只是入门级的。如果想要再往前面走,阅读原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我在念书的时候,除去学业要求,不读不行的原著教科书外,平时很少读其他的原著。学霸对此特别的不屑,他每年的英文原著阅读量在40—50本左右,并且还认为这个数量根本不够。 有一次,我去他的房间,打算叫他一起出去玩儿。当时他正在写文章...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老鱼爸爸 2313人喜欢
图书出版公司或者出版社决定签一本书,一般会使用公司出的模版,填上必要信息,让作者签署。作者通常是弱势的,不敢计较太多,合同模版中经常会出现(不,不是经常,是100%)一些不太平等的条款,总体反映在对自己宽松,对作者苛刻,任何环节都让自己处在主动无风险的地位。 以下是我在处理出版社合同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1、一份目的为在中国大陆出版简体中文纸书的合同,100%地包含了翻译、繁体、电子版权、影视改编等各种衍生权利,并且专有。 ——从头开始,目的就不纯。这些个权利,很多出版社或者出版机构签下来之后,根本不会去运作,偶尔有运作的比如电子版权,作者拿到报酬的机会也极少。建议只签确定会运作的项目,比如仅仅是简体纸书,其他通通删去。如果出版社有意向,那么等事情有眉目之后,再针对性地补签相关授权,并且要确定收益分配。 若有的出版社声称,要先签下来才会运作,这时,建议非独家授权于他们,并且要求行使时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燕子坞主人 2321人喜欢
【链接】月薪三千的你,应该去一次台湾 这里最热门的剧集是《甄嬛传》,午夜里重播的是《水浒》《雍正王朝》,诚品书店热推的则是《舌尖上的中国》,财经杂志的封面人物是马云,报纸最关心的是习大大……我们似乎已经全方位逆袭,只是某些高贵的细节,依然需要我们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叶飞Phoenix 6466人喜欢
很多人害怕寂寞,不懂得怎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总是想从别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为了不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而刻意或硬着头皮参加一些没什么实际价值的社交活动,而且非常频繁。在我看来,这些人有点“过度社交”。 什么是有效的社交? 1、有明确的议题和目标,并且能不跑题地开展下去; 2、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3、明确有哪些工作需要跟进,明确责任人和 deadline; 4、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结束本次社交。 当然这是针对工作而言,生活中没人会这么教条。个人认为,对于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社交活动,平均每周2次以内是正常的,大于等于3次就会过度消耗自己了(耗时、耗财、耗生命)。 我来举两个例子: A、约上三两个私人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吃个AA制的午餐,增进一下感情,聊一下各自的近况和将来的打算,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开拓一下思路,赶在下午上班前顺路去看个展览。...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瓜农糖主 2818人喜欢
1、《迷雾》。 绝望点:勇敢的人就一定会有好结果吗?电影的答案是:未必! 剧情介绍: 一个小镇被漫天大雾笼罩,小镇的很多人躲在一家超市里面避难,迷雾不知道从哪里来,里面还有很多吃人的怪兽。小镇的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有的听天由...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颜彦清 4056人喜欢
收集一些作家手稿的相片,有莫言,钱钟书,老舍,苏童,张爱玲等的手稿,外国作家则有《卡拉马佐夫兄弟》,《战争与和平》,《包法利夫人》等的手稿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颜彦清 2716人喜欢
2006年东野圭吾获得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获奖典礼上他发言调侃道:“当初每次中不了奖的时候,我就去和朋友们喝闷酒,一边喝大家一边变着法子编排评委会委员们,说他们玩猫腻。现在终于中奖了,要去找那些一起喝过闷酒的朋友们再喝一回,我得改变说法了,要对他们说:‘直木大奖啊,那可是评选水平很高的奖项哦!’”虽是玩笑之言,却可看出其中心酸。因为他一直是个“万年候补”。 现在一提到日本推理小说,我的脑海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诸葛若见 24979人喜欢
豆瓣乃一藏龙卧虎之地,各种文人骚客,英雄豪杰辈出。感觉有时想找一篇原创好文,或者比较适合自己口味的原创好文比较困难,所以做了这个索引,持续更新中,只要是推荐上了500的原创文章,不论种类,皆可入此索引。这些文章可能不是最好的,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值得一看。排列顺序是根据添加和修改时间,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大家推荐好文。 【豆瓣那些事儿】: 还我友邻:关于友邻的9个问题 (阿北) 豆瓣掉关注原因汇总 (诸葛不要) 【豆瓣2011】 (易老邪) 如果三国人物也上豆瓣 (诸葛不要) 我就是喜欢豆瓣 (桃桃林林小淘淘) 在豆瓣,表白是这样表滴! (诸葛不要) 说给豆瓣的话:请让馆君回来,让我们留下。 (米没了) 我爆出的这个天大的秘密可能会引起豆瓣的动荡,大家千万不要恐慌。 (诸葛不要) 你把阿北给我叫出来 (半辈子) 《豆瓣高考试卷》 (诸葛不要) 将豆瓣变为学习管理工具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五花王 8848人喜欢
作为豆瓣的早期用户,我一直认为豆瓣后期的SNS化和娱乐化是埋没了豆瓣的核心优势,那就是它先天具备的成为一个非常良好的在线知识管理工具的潜力。 从读书、电影、音乐到同城活动和各种豆单,乃至讨论组和电子图书,再到现在的豆瓣阅读和之前的豆瓣九点,以及日记和相册,如果善用整合,再向云服务发展,豆瓣在走向社交化的“歧途”之前,原本是可以成为今天微信级别的个人大数据整合中心领导者的,可惜,人气迷了眼。 不过,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萧秋水 54人喜欢
三月快要结束了,我的任务们都进入倒计时,总体进展还算不错。 这个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1、写书。本来是两本书并行,中间临时插进来一本。于是整体上是三本书并行的状态。 2、两场培训。较早的时间排好的日程,朋友圈的培训,答应了就不能延期,再忙也要去做。对我...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做書 82人喜欢
我们深入阅读的能力正在解体,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在放大这种效应。 互联网并非救星,也不是灾难,只是把有些东西放大,有些东西变形。 作者/郭玉洁(专栏作家) 原文 我们可能真的身处一个大时代。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一步步发生,回头看已是百年身。现在人们更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颜彦清 584人喜欢
先从五句话开始说: 古人就有读书无用论:唐朝诗人章碣在《焚书坑》里写: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记得易中天在书展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无用,读书就是为了读书。 当年明月写完《明朝那些事》之后,在后记里认为历史无用,他说: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叶曳 1292人喜欢
本文是对芝大社会系Mario Small教授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要点概括, 文章详细阐明了应该如何考虑“定性研究中我们应该需要多少个案样本才能达到我们研究目的”这个困扰诸多青年学者的问题。不得不说,Small的论述逻辑环环相扣,在破除了一些迷思的同时,也借助生动的实例详细阐明了为何他所建议的方法(即所谓“extended case study”-扩展个案法,和“sequential interview”-序贯访谈法)对于我们研究目的的达成更为有效...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無负今日 40人喜欢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老师诧异地发现我不在课堂上用教材夹住武侠小说...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培疯 246人喜欢
当我打下这个标题的时候,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么忐忑。但恰恰是给我带来这种忐忑的这个人,促使我来写这样一篇文章。 你知道,一群男人的聚会,有时候难免带有略显轻浮的话题。那天我们也不知是在聊些什么,谈话中就出现了“荡妇”这个字眼。如果不是一位有洁癖的邓姓老兄的突然变脸,大概这个词也不过是像一朵小浪花很自然地消失在谈话之河里。但是—— “’荡妇’是男权主义思维方式的词汇,我非常反感这个字眼!我很讨厌别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扁担钩 621人喜欢
本游记分别两次北京之行才算基本走完,《2013.4.8——2013.9.5》 2013.4.8第一部分, 突然决定去北京,主要是参加小米新品发布会,加旅游(本人第一次去北京),其实也有一部分《阳光灿烂的日子》情结在作祟,非常爱这部电影,要问我为什么这么钟意这部电影,我总是觉得能在电影里感受到童年那种无忧无虑的自由感,每次观看我都感觉自己莫名的全身心投入到了电影中的氛围中,喜欢影片里面昏黄温暖的色调,童年的夏天感觉自己就如马小军一般,每天酣畅淋漓,无忧无虑,又有少年阶段对爱情的惆怅懵懂,犹如铁皮房...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jericoZH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