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赵景南
来自: 赵景南 (武汉) 2018-06-20 22:03:20创建   2022-10-29 21:02:58更新
1
来自:豆瓣日记
肖恩恩恩恩肖 945人喜欢
B站的跨年晚会吊打一众卫视跨年之后,我也忍不住看看豆瓣这个混了近十年的平台,虽说我在嘴上说豆瓣是互联网沈眉庄,消极厌世,火不起来也懒得火,但眼看隔壁B站从天真烂漫的互联网淳贵人都熬到嫔位了。而豆瓣最早上位到嫔,身边的妃子们换了一波又一波,自己还是嫔。 所以还是想说说豆瓣商业化之路上的种种观察和问题。而豆瓣这些问题的反面,基本就是B站成功的关键。 1,对商业化(流行化)内容的消化不良和开发懒怠 一句话去点破这个问题: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过去几年里翻了十倍,一跃成为世界电影市场第二大票仓,而牢牢把控中国书影音的第一入口的豆瓣,除了不断被起诉以外,在过去几年吃到什么红利了吗?哪怕仅仅是流量? 你可以说豆瓣人淡如菊,不愿卷入商业利益中失去客观的立场。但我看到是商业模式的懒惰,甚至无力。眼光放回2012年,豆瓣输出了最后一个破圈级别的青年文化梗“普通青年 文艺青年 二逼青年”。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看到豆瓣...
回复
2
来自:豆瓣日记
清酒 751人喜欢
袁传宓,生物学家,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已故),这是怹女儿的纪念文: 一步三回头 我小的时候不知道鱼会生病,鸟会中毒,小孩子会死。但是我的父亲知道。他是一个生物学家。后来我父亲死了。我父亲的学生告诉我,长江的鱼不能吃了;在江边白茅上飞著的鸟儿,飞著飞著就摔下来死了,是铅中毒;在长江边出生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得了肝癌。 在人们还没有反映过来为什么的时候,那条从天际流进诗里和画里的长江,突然丧失了衬托落...
回复
3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李小坏 319人喜欢
冰点登载《北京最后的粪桶》后一年,大洋彼岸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非虚构写作《冷血》也出版了。两部作品成为了汉语、英语世界中,广义上的新闻特稿写作的两座里程碑。 《北京最后的粪桶》是记者王伟群在跟随北京最后的收粪工采访多日后形成的特稿尝试,而《冷血》则是卡波特对于一个灭门惨案进行了长达六年后的访谈和调查后写成的。 《冷血》分四部分,死神来临前夕;不明人士;水落石出;角落。 卡波特在第一部分里,站...
回复
4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李火火 30人喜欢
汉密斯的儿子是一位半神。半神虽然不如天神,但却还是比人类卓越。牧神潘丑得连亲娘也嫌弃,他头上有山羊的耳朵和犄角,上半身是长毛的韧性,下半身却是山羊的姿态。他最喜欢音乐,经常吹奏自己所制的苇笛。有一次,诸神在幼发拉底河岸设酒宴时,突然出现一个怪物,诸天神都大惊失色,变成各种形态逃进河中。潘也急忙跳进水中避难,但由于过度惊慌失措,而无法完全变成一条鱼……这是脱胎于古巴比伦的一则神话。 读完《人论》...
回复
5
来自:豆瓣日记
阿狸咖哆 130人喜欢
渐渐发现,回忆里我们走路的距离不是用千米而是用年。我离家有多远,不是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而是我与从前那个年少无知自己的相差的时间。 /01/ 前段时间总在做一个梦,我梦到我们家从前的样子。 那时候我年龄小,每天瞌睡很少,一大早就起床,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重复看一个动画片。电视柜下面有一个抽屉,那里面藏着我很多的玩具。沙发下面铺着地毯,踩在上面软软的有些扎。客厅有一个大大的玻璃做的格挡,上面放满了稀奇古怪的东西。 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我梦到过我回家一打开门就是从前的样子,也梦到过我站在窗口看着远方...
回复
6
来自:豆瓣广播

jason1995的广播: 再次分享之前自译的5部哲学电影(由英文字幕转译):《|movie:4259362|伊曼努尔·康德最后的日子|》、《|movie:5050050|商羯罗传|》 、《|movie:2256075|弗洛伊德|》、《|movie:1900338|苏格拉底|》 、《|movie:6169714|会饮|》 。见评。

回复
7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8
来自:豆瓣小组
日向彻社长 846人喜欢
相册太乱了我发现,我真是没有收拾整理的习惯 大家都是天使啊!!谢谢...
回复
9
来自:豆瓣广播

杜扬Seatory的广播: “大多数人都是别人。他们的想法是别人的意见,他们的人生是学样,他们的激情是一句引文。”

回复
10
来自:豆瓣日记
Roquentin 1183人喜欢
我一直很想找个机会,写一写这几年来关于读博和做学术的挣扎、妥协和坚持。正好最近微信和豆瓣都有不少相关讨论,我就权当凑个热闹,说说体会。 我应该是同龄人里比较纠结的。我从本科就开始不停纠结于“我适不适合做学术?”“我到底喜欢研究什么?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我总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学术的路我到底能不能走下去?”这些问题。直到最近,才大概想通。最近也收到一些刚读完香港授课型硕士的同学问我该不该继续读博。我就用这篇文章,就自己的经历,来谈一谈“我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和“怎么样去调整读文科研究生时候的心态”这两个问题。 1. 想做学术的人,很多是理想主义、有情怀的人,但这一类人可能并不那么适合做学术。 我就是这类人,所以我不觉得我很适合做学术。我之前不管写什么学术论文之前,我都要把相关研究和材料读完,觉得自己形成比较完善和具有新意的认识,才动笔。这样的结果就是快到ddl了,才开始写。草...
回复
11
来自:豆瓣日记
新京报书评周刊 218人喜欢
文科博士的生活并不刺激,但文科博士的境遇,却是个笑中带泪的流量话题。 文科博士丧吗?没你想象得那么糟。怎样读博读得爽?也没你想象得那么好。对于文科博士的精神健康而言,能一起吹牛B的学术共同体很重要。而流水化论文生产与知识分子的地位激变,则影响着文科博士的自我认知。 2020年各大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正陆续公布。念书,还是工作?困扰着很多文科生。本期反向流行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傅正、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杨宸,聊聊有志于读理论、做研究的人如何才能过得好。 戳我收听→文科博士人生指北 | 反向流行#...
回复
12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13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14
来自:豆瓣日记
段本司 107人喜欢
大概在2007年年底吧,那时候还是中国互联网的冠带时期。 熊猫刚刚烧过香,腾讯刚刚把陈寿福和珊瑚虫一起送进监狱,还叫木子美的不加V老师正忙着脱北京文艺界名人的裤子,周正龙还在拍老虎,某佚名读报主持人的老婆刚刚发现纸包字…… 罗永浩老师,也刚刚办起了牛博网 那个时候,段掌柜作为一个掌握某日均独立访问IP近百万BBS控制权的资深网虫(那时候掌柜很红,但不似现在的网红那么有地位,更没任何变现渠道),也自然而然的成了牛博网的座上客,与冉某匪等热血公知成了点赞之交。 那个时候,奥运会还没开,家乐福还健在,...
回复
15
来自:豆瓣广播

周沐君的广播: 不是谁都适合做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由头经常是研究者自身对于经验世界知之甚少而产生的焦虑。就是有些事可能有点hunch,但不知道具体怎么弄的,也不知道该怎么理解。所以要去做做研究。他可以有立场,也应该有立场,但心底深知立场与经验世界的关系幽微复杂。这种对于不确定性的痴迷是根植于心底的东西。不是嘴上表现出两分谦逊就真的能去探索了。我不觉得心里有这种东西的人比没有这种东西的人要更明智更高贵,或者更有价值。我只是觉得没有这种东西的人干脆直接去镇臂高呼就好了。干啥要把自己包装得像在搞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又不是啥了不得的东西。我们干这行的人看了真是觉得尴尬死了。

回复
16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17
来自:豆瓣小组
momo 1063人喜欢
https://m.weibo.cn/3628485630/4395189152488244 这才是中国嘛,积极...
回复
18
来自:豆瓣日记
中国三明治 8人喜欢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谷雨计划”,资深的特稿作者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新的环境下特稿该如何写,他们认为“今天的特稿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理解世界的一套方法论。” 今天,我们如何做好一个稿子?6月29日,谷雨沙龙,读者在“单向空间”挤得满满的。 谷雨实验室资深作者袁琳提出了自己的标准:第一,必须是一个好故事;第二,有丰富细节;第三,有延展性;第四,有多元化视角。 台下有人点头。 《智族GQ》资深报道编辑康路凯有不同意见。他认为,一个好故事,并非想像中那么重要。他看到美国同行的一些特稿,“你说是评论也...
回复
19
来自:豆瓣日记
张江南 14人喜欢
原创 2018-02-27 康路凯 真实故事计划 2018年2月16日,农历新年第一天,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举行了世界首映。这是本届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唯一一部中国导演的作品,官方称赞它“极富视觉震撼力,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自私自利的社会”,并授予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电影时长将近4小时,现场300多名观众几乎全都没有中途离场,放映结束后,导演的母亲上台作了简短致辞:“今天来到电影节,感到又痛苦又欣慰。痛苦的是,我...
回复
20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21
来自:豆瓣日记
私享史 56人喜欢
首先,自古以来,儒家历代大佬们对这句话的句读和理解是保持一致的,跟 杭州公交车上的白话文释义 差不多。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里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是:“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历朝历代作为精英的读书人和士大夫也都是一路这么理解过来的。所以甭管孔子当年说这话到底是啥意思,既然后世主流都是按这个意思理解的,那么它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就这样传承下来了。至于其他几种句读方式,则是到了近现代,以康有为为首的尊孔派,还有后来那些妄图把孔子思想与现代观念进行穿凿附会的人,按照自己的立场给出的...
回复
22
来自:豆瓣广播

恶犬伯伯的广播: 我不知道没被收割过的人属于哪一代,他们说话什么语气,走路是否飞快,是不是他们知晓的所有道理都是粗浅易懂的,不必弯弯绕打着哑谜,文法里完全没有象征和隐喻,指着太阳就骂,踩着石头就跳舞。我甚至不知道茁壮和枯萎,每个人都是塑料的常青,活着不能呼吸不能被气象所眷顾,死后无法降解。我们将不被铭记地永垂不朽。

回复
23
来自:豆瓣广播

whitetoo的广播: 在承认自己需要朋友,需要明确的感知到被爱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些被我偷偷藏在心里,在心里占据着很重要很重要位置的人,他们或许也同样需要感受到被爱。 其实生活中好多所谓很丧的时刻,大都是因为失掉了自信,或者底气这类的东西,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里。 陷在情绪的泥沼里的我被人温柔的肯定过,被人坦然直接的表达过爱意,深知从自己内心里重新生长出来的力量,会让人重新变得坚定而有勇气。 我这人比较粗心,不太能及时了解到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太能感知到对方想要隐藏或者克制的负面情绪。 干脆厚脸皮一点,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人面前,就大声告诉他们,你对我而言如此重要,我在意你的感受,我今天也很爱你,而你值得。

回复
24
来自:豆瓣广播

倪湛舸的广播: 剪断那些线,一根又一根的牵连,透明的、嗡嗡作响的血管,风中哗哗作响的、橡树和桉树的叶子,肥厚而渐趋干燥的夏天啊,命运是玻璃球里翻滚的纸屑,轻薄,动荡,眼睛所注视的,手却不能触及。那么,去剪断那些线吧,它们缠绕着手腕、脚踝和脖颈,还活着的人一定要爱身边的人,闪闪发光的水充满了缝隙和裂谷,悲伤润滑着彼此咬合的齿轮。如果断了线,傀儡不会瘫倒,也不会越飞越高直至消失,他们彼此偎依,在无限微小的时空里悬浮,没有过去与未来,也并不想找寻被身体所定义的方向。

回复
25
啊,该内容你没有权限查看或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赵景南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