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Proust
来自: Proust (Berlin) 2018-06-21 10:33:14创建   2025-01-10 01:23:10更新
来自:豆瓣广播

小狗辛塔的广播:

我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愿意遵照别人的价值观去生活,会愿意活在他人的掌控之下,使自己的幸福完全仰赖于他人的意志。后来我明白了,人总是本能地逃避繁琐和艰辛,趋向直白和简单。 遗憾的是,自我价值体系的建构恰恰就是繁琐而艰辛的,你必须经历一次次的自我质疑和推倒重建,在无数次的困顿惶惑挣扎中,才能慢慢地形成自己稳定的精神内核。而这个过程,实在太悖逆人性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了,以至于许多人更愿意直接被外界投喂一套貌似可以自圆其说的价值体系,从而躲避内心世界的迷茫虚空,以及不肯对固有观念照单全收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但有时候,我们自以为选择了一条捷径,其实已被一寸寸推向深渊。如果没有耐心、毅力和勇气一步步爬下山,那下山最快的方法其实一跃而下,但这也将是致命的。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没有权衡过对自身情况的适配性,就照单全收的生命轨迹,实在不知道通往怎样存疑的彼岸。 我深知自己没有资格评判他人的选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是我应该警惕的高高在上。但可恨之处在于,我这种尊重却是单方面的。我可以尊重他人选择某套价值体系,而他人却不容忍我不选择这套价值体系。我不悲哀于他人与我不一样,我悲哀于他人不允许我跟他们不一样。 但我还是想说,当你痛苦不堪,是因为你在沉重地走向新生,而不是流畅地滑向炼狱。#帮我摆脱焦虑的自洽逻辑#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众所周知,老头子不仅是垮派文学翘楚,还是滚圈知名偶像,说到早年的jun...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照片来自王迪 引子 很久没有动笔写一篇文章,于是思维开始模糊并且匮乏,不知从何下手。好在我今天去了一趟久违的五道口。发现她早已经变了摸样,跟从前那个记忆中破烂脏乱差的五道口再也不一样。肮脏的泥土里再也孕育不出鲜活的生命,岁月斑驳的让我快不记得当初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链接: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5SXPUWtUFFKlMEp8TuwV7h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ER
欢迎关注公众号:虚度时光原声 翻看了一下,2023 是我听音乐最多的一年。这个年终选也是我选起来最纠结的一次,今年发行的好专辑着实不少,但大多距离杰作还是差了一口气,能让我感到特别喜欢的不是很多。如果让我选二十张,那么 11-20 名大概不难挑出,谁能挤进前十就有点难讲了。总之,纠结了十几天以后,下面就是我选出的成果了。 老规矩,十张有排名的新专辑,十张无排名的归档/再版专辑。 如果你觉得这些不够听,欢迎温习季度选: 新音乐选 | 二零二三第一季度 新音乐选 | 二零二三第二季度 新音乐选 | ...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作者:Patrick Lyons 文/译:张铎瀚 本译文原链: https://mp.weixin.qq.com/s/nHEWvAKiBctXBjrhjgcvzg 译者笔记 「隔墻有耳」(earagainsthewall)译集第十篇,原文标题:《Thou的主唱Bryan Funck谈“汝之夏”项目,以及新专辑<Magus>的故事》,原载于stereog...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本文原载于NOWNESS(WeChat ID:NOWNESS_OFFICIAL)| 瑞安·麦金利(Ryan McGinley)用自己对青春的大胆艺术探索征服了世界,他不同序列的作品大多以身体为主题。麦金利第一部作品《The Kids Were Alright》诞生已有近20年时间,他拍摄的青春影像恣意而梦幻,美好的身体风景掀起了一场无止境的千禧世代狂欢。曾经的局外人已蜕变为时代的宠儿,但麦金利依然拥有一颗赤子的灵魂,他用全新项目《Mirror, Mirror》开启了身体与自我的对话。 《孩子们都...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Noah 5人喜欢
纯粹,释放,年轻的身体,快乐主义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JOJOORC/Z的广播:

我讨厌一切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叙事。妈妈为我牺牲自己、为我奉献一生,最终成就了我,这种催泪故事,在我看来跟恐怖片一样。 感动的人往往把自己代入受惠角色,用眼泪补偿和压抑住道德层面隐隐约约的问题(凭什么要求和接受他人对你的献祭),但现实里,你大概率是牺牲的那个人而不是受惠者。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momo 7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想去猜火车苏格兰拍摄地打卡,有感兴趣的盆友嘛(我猜应该很少有人跟我...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RN
现在谈到C-86可能有些不合时宜。大家已经知道这是1986年英国“无良”音乐杂志和独立唱片厂牌的“直销阴谋”,最终,22支曲风南辕北辙的新兴独立流行乐队出现在了那张名为C-86的合辑中,然后被贴上一个“C-86”乐队的标签。当然,被贴上这个标签的,还有不少未在合辑...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译者注:本篇乐评原载于ele-king乐评网站上,作者为天野龍太郎。在文本创作层面分析了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对eo产生的影响。在翻译的同时对于本雅明提出的一些概念添加了注解,以便更好的理解高城在eo所传达的观点) “过去的真实图景就像是过眼烟云,他唯有作为在能被人认识到的瞬间闪现出来而又一去不复返的意象才能被捕获。” “历史是构成[构造体]的对象。构成的场所并非均匀而空虚的时间,而是被当下所充斥着的时间。”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认真听了好几年Hip Hop之后,去年算是全面倒向了电子音乐的一年,年初沉迷了很久模拟合成器又购入了MS-20,加上之后去了柏林的蹦迪之旅,听跳舞音乐的时间(不管是平时还是club里)要冠绝往年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现在听摇滚的比例已经很低了,今年倒是有好几张佳作非常喜欢,排序按发行日期: Nicolas Godin - Fire of Love OST 《Fire of Love (Music from and Inspired by the Motion Picture)》 通常很少会把原声专...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楼主普通本科生,因为理想主义选择喜欢的新闻学,一直想成为一名记者,...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kf
伦敦是座书店荟萃的城市。大众亲民如Waterstone和Foyles,高雅文艺如Hatchards和Daunt Books,低价折扣如Skoob和Judd Books,先锋激进如Gay’s the Word和Bookmarks,无论读者口味如何,总有一家书店能使其流连忘返。查令十字临街的几家店,如Any Amount of Books,Henry Pordes,Quinto Francis,Koenig和Claire de Roune,如今也已成为各类伦敦书店指南上为人熟悉的名字。不过由于伦敦独...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网路上的伦敦书店攻略,把几家百年老店写了又写,看久了总是有些乏味。和这些大型综合书店相比,我更喜欢主题鲜明的独立书店。又小又破的门脸是它们的伪装色,如果不是闻其名而访,步履匆匆间大抵会与其错过。可是一旦推开门,哪怕只是随意转转,也会被里面独具特色的陈设所打动。它们就像认真又害羞的阿宅,安静地收集、摆弄着自己的宝贝。一边自得其乐,一边期待着和志趣相投的同志一起玩耍。 伦敦中心偏北的Bloomsbury地区,驻扎着数不清的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从地图上看感觉挺挤的。几家和政治组织紧密相连的独立书店隐...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本文Bandcamp链接可直接通过制作人名点击进入) 1. 《New Anxieties...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农历五月十五 星期一 壬寅年 丙午月 丁酉日 1. S.Maharba - Cold Fri...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我总是很怀念2005年-2008年那几年的生活,尤其是07、08这两年,我第一次到外地读大学,我记得那几年我接触了很多新鲜事物,比如刚开始上豆瓣,认识了不少人,虽然早就不联系了;再比如下载了很多很多的音乐,那些音乐都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很多我都忘记名字了,甚至有的连名字都没有,能记住的,基本上都已经成为我的最爱了。那种初次接触一种新鲜事物的兴奋感,我到现在都难以忘怀。而且那几年也是我听音乐听的最认真的几年,只要带上耳机,让我干啥都行。 走路是我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哪怕是在外边走一天我也不嫌累(我还真走过),只要带上耳机,就像是进入到了一个自己创造的宇宙中一样,那种感觉真的是特别美妙。后来就真的再也没有过那个感觉了,我不知道是自己变懒了还是没有那种新鲜感了。 不过最令我怀念的,应该还是自己听着音乐坐公交车以及坐火车的情景,我大学所在的城市有一个36路公交车是从学校到市区的,我几乎每周都要坐上两...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drunkdoggy的广播: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两个枪手约好了见面,带着各自的枪。     其中一个说:“让我们朝前面开枪吧,让我看看你有多厉害。”     另一个说:“一起来吧,这样更热闹些。”     于是空旷寂寞处响起了零星的枪声,像是两把枪在说话,代表它们的主人。一个很冷漠地点射,另一个报以默契的应答。     当两个枪手终于找到最澎湃的热情,他们奉献出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响。          很难去和一个不听即兴实验乐的人说...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廖伟棠的广播:

变成耳机的男人 我常常在呼吸时听见 鼻孔里有一个哭泣的小人 在踱步、心神不宁 一个变成耳机的男人对我说。 我们都是上个世纪的人 聋哑,嘶喊,凝神于电视的雪花 在未了的春水中死了又死。 在骑车过马路时突然向我回头迫视 你的花白眉如苍鹭,长喙 扔弃我在鱼桶中 你舔着下颚里的腥。 死者无恙,一年一度前来告诉: 幼猫睡眠,必然超过一生中的百分之七十。 你舔吧 耳蜗是电气梦乡。 2023.12.24.-2024.1.16.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2016年5月 could these sensations make me feel the pleasures of a normal man 今天明明天气非常好,是个现场看球的好日子,但没想到自己居然也会遇到这种疑似bomb的事件,买了曼联会员后购去的唯一一场比赛就这样看不成了,心中还是有些失落。但自己也可以理解,毕竟最近欧洲不太平,那边已经发生过几起事件了。庆幸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然而倒霉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回青旅的路上买了一包缺斤短两的烟,里面居然只装了19支。 在马上...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LZ注: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我 想必好多组里的收集狂们看过我去年的帖...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Proust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