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的学术原则与实践
来自:豆瓣日记
每年的6月16日,全世界的乔伊斯迷都会聚集在都柏林,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乔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描写的正是1904年6月16日发生的事,人们在乔伊斯故居乔治北街35号朗读《尤利西斯》的章节,重走主人公布卢姆这一天的游荡路线。书中人物都是极普通的人,这一天也是一个极平常的日子,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件。据说,作家选择这一天,因为这是他与妻子初次相识的日子。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漫长18世纪中的帝国植物学 The Botany of Empirein the Long Eighteenth Century 作者 / yota batsaki, sarah burke cahalan, and anatole tchikine 翻译 / 章文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学术界开始关注早期现代时期中植物学与帝国的紧密关系。大卫·米勒和彼得·赖尔(Da...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使团与乾隆皇帝的会面是中英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外交接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一直以来,这件事中的许多因素被人们津津乐道。马戛尔尼眼中的中国什么样?马戛尔尼一...
来自:豆瓣日记
今年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诞辰300周年。 与当代经济学繁复的论述与例证不同,经济学诞生伊始其实与道德哲学息息相关。它关乎的是人类如何达到一种理性统摄之下的幸福生活,以及在人类社会的诸事务面前,他人与社会性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这场大分流开始于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也许并不会想到,自己的言论会在后世有如此洪亮的回声。右派思想家把亚当·斯密当做“自发秩序”和“守夜人式政府”的代言人。相反,左派思想家则强调斯密被遗忘的一面——对悲惨现实的关注、同情心、伦理考虑,在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1963年,英国史学界出现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一出版,立刻引起轰动,受到广泛重视。许多报刊杂志发表评论,各种书评纷至沓来。《泰晤士报》评论说,它“帮助人们重新想起工人阶级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苦恼、英雄事迹和理想追求,凡是对英国人民的历史进程感兴趣的人,都不可不读这本书。”《听众信箱》杂志说:“这是一部生气勃勃、有很高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许多鲜明的观点,对当代众多的正统观点提出了重大的挑...
来自:豆瓣日记
《瞬息全宇宙》以狂欢化的方式展现了当代媒介施加于受众的神经暴力,同时也是呈现信息过载时代的存在危机的必要手段。 记者|实习记者 林柳逸 编辑|林子人 电影《瞬息全宇宙》(又名《妈的多重宇宙》)围绕55岁美国亚裔妇女“伊芙琳”(杨紫琼 饰)的家庭生活展开,又聚焦于她平常生活中脱轨的一天:这一天,她要维持洗衣店十年如一日的正常运转、为远赴重洋而来的老父亲庆生、阻止叛逆女儿乔伊(许纬伦 饰)的出柜、应对与丈夫威蒙(关继威 饰)的情感危机,以及得去税务局向刁钻的女公务员解释混乱的税务问题。导演 关家永 ...
来自:豆瓣日记
最早让欧洲人爱上喝茶的或许的确是中国绿茶,但随着茶叶成为19世纪资本-帝国主义扩张的战略手段,西方人对“何谓好茶”的认知也出现了巨大变化。 撰文|林子人 编辑|黄月 从清明到谷雨是江南茶区春茶上市的黄金时间。出自杭州西湖产区的明前龙井被公认为明前绿茶中的上品,其茶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经过茶农手工采摘和制作,化作一年当中令许多茶客趋之若鹜的“第一口鲜”。 提到中国茶,我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绿茶。中国有六大茶类,按照茶的色泽与加工方法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其中,茶...
来自:豆瓣日记
但汉松认为,美剧《英文系主任》在合理的戏剧夸张当中触碰到了很多符合英文系实际生存状况的话题。 采写|林子人 编辑|黄月 金智允(Ji-Yoon Kim)是一所常青藤大学的英文系教授,她刚攀登上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成为了该校英文系史上首位少数族裔女性系主任。这位韩裔美国人志得意满地走进系主任办公室,刚一坐下,椅子就塌了。这把破椅子为之后的一系列闹剧埋下了伏笔,金智允发现她所带领的英文系危机重重,她不仅要努力向院长证明注册学生数不断下降的英文系有继续存在的价值,要努力解决系里一位麻烦人物Bill惹出...
来自:豆瓣日记
英国保守主义(五):浪漫派保守主义 1790-1830 | 弗兰克·奥高曼 原创: 蔡华旗译 傅乾校 按:作者弗兰克·奥高曼(Frank O’Gorman,1940-),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代表作《漫长的十八世纪:1688-1832年英国政治与社会史》,编有《英国保守主义》、《埃德蒙·柏克的政治哲学》两读本。本系列译自他为《英国保守主义》所写的长篇导言,分12小节,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前四节见: 英国保守主义(一):英国保守主义的主题|弗兰克·奥高曼 英国保守主义(二):保守主义的政治世界|弗兰克·奥高曼 英国保守主义(三):保守主义史前史 | 弗兰克·奥高曼 英国保守主义(四):埃德蒙·柏克:保守主义之父 | 弗兰克·奥高曼 湖畔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面对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应对之道是捍卫统治阶级,复兴天主教传统,理想化封建骑士制度,对抗民主的威胁,以及强化法律...
来自:豆瓣日记
The Unknown Known March 8, 2021 , 纽约客 In the early nineteen-eighties, when Kazuo Ishiguro was starting out as a novelist, a brief craze called Martian poetry hit our literary planet. It was launched by Craig Raine’s poem “ A Martian Sends a Postcard Home ” (1979). The poem systematically deploys the technique of estrangement or defamiliarization—what the Russian formalist critics called ostraneni...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原刊载于《纽约客》书评 November 20, 2017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7/11/27/the-visionary-power-of-the-novelist-jon-mcgregor By 詹姆斯·伍德 卓雨 译 我最爱的短篇小说之一为路易吉·皮兰德娄那优美、简短的《微风》。故事讲述一位因中风而瘫痪的老人,坐在卧室中,周围一家子忙忙叨叨搅和着。老人满心满眼充斥着不表的怒意与怨气,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他尤为心绪不宁。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似乎都有些反常。小...
来自:豆瓣日记
作者周怡|节选自《论“恐惧”的形态及其悲剧意义》|《文史哲》2010年 英国文学批评家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eey)在他的论文《论(麦克白>剧中的敲门声》(0n the Knocking at the Gate in Macbeth,1823年)当中谈到了一个关于恐惧的典型情节:《麦克白》第二幕第二场的第57—74行。在该场戏里,麦克白和夫人刚刚杀害了邓肯,就在这样一个惊魂未定的当口上,响亮的敲门声突然响起,使杀人者陷入恐惧的境地,也将观众带进了极度的惊愕之中。 该...
来自:豆瓣日记
近年来,微观史学在国内引起关注,出版界也大量引进了西方具有非虚构色彩的历史研究著作。这些历史读物,正在成为学术写作中最具大众市场的一支。不少本土历史学家,也在面向公众的历史写作中备受瞩目,尤其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 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王笛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是近年来较为“出圈”的历史学者,体现出面向公众的写作关怀。王笛的《茶馆》《袍哥》等作品聚焦微观史学,富有文学性,关注历史中的日常生活与个人;罗新去年出版的《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则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进行系统性反思。 近日,王笛出版了...
来自:豆瓣日记
过去十年以来,人文学科在全球范围内正在面临一场危机。高校人文专业录取人数逐年下降,在内部面临着STEM专业的竞争,在外部受到政治的压力。在技术统治的世界里,人文学科即将走向衰亡吗?人文学科需要怎样转型来适应新的时代?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李永博 过去十年,人文学科在全球的高等学府遭到了冷遇。 在美国,历史和英语,哲学和古典研究,艺术史和比较文学等人文学科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境。2015年,美国高校人文学科的学士学位比例相比三年之前下降了近10%。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受到了影响,历史学科首当其冲。根据...
来自:豆瓣日记
今年8月刚写完毕业论文,这两年也上过了ESL(English as the Second Language) 各种各样的课和讲座,下面几个是我觉得比较好用的(免费)工具。 1. Mentor Text 这个也不算是什么工具了,算是非母语英文写作里一个比较常用的概念。简单说就是照着框架写,找一篇你领域内的你觉得写得很好的文章(按需寻找,你要写journal paper就找你想发的那个journal的paper,你想写毕业就扒个知名学长学姐的毕业论文),然后分析人家的框架是怎么搭的。 我自己一般是先...
来自:豆瓣日记
文/金雯 (感谢阅读,谢绝一切转载。) 这次说一下怎么做文学研究,以及论文的Intro部分怎么写。这两点说完,结合之前已经写的两篇文章http://www.douban.com/note/305104021/,http://www.douban.com/note/312479601/今年论文指导文的大局已定,之后再酌情补充说明一些细节问题。(当然,所有这些材料日后都还要增删修改。) *** 上周去参加美国研究协会的年会,会上一个小高潮就是早期美国文学学者Annette Kolodny 的新书讨...
来自:豆瓣日记
副标题:语言文学的运作机制,以及对表述、阅读、写作多种可能性的探索(有了这个,理科生交友谈文学从此不再烦恼233333) 王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9.10) 对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研究院某课题组的讲课 受邀指定主题:语言文学的运作机制,以及对表述、阅读、写作多种可能性的探索。 讲稿梗概: 开场白:从西方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学术的同义语“七艺”说起。语言文学与数学是古典七艺的“双核心”,同为“自由艺术”(即今天仍然在说的“Liberal Arts”)。遵循共同的逻辑思维普遍原则,但也有不同分工。 第一部分:从语言层面来切入文学话题。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和运用语言来“编码”、“解码”的文学活动,有其复杂的运作规律。 1 语言机制简介 2 文化与社会的诸多“参数”导致语言问题的无限复杂化 3 与社会文化历史和现实参数相伴相生的修辞问题 4 比修辞格更基础的装置是接触律与相似律。它们来自语言符号的本...
来自:豆瓣日记
好书热卖 回响与疏明:《一代宗师》的电影境遇 作者: 闫立瑞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启真馆 丛书:启真·电影 《回响与疏明:王家卫《一代宗师》的电影境遇》 作者简介 闫立瑞,电影导演/制片人,文字作者。曾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硕士。现为影视公司运营者与电影制作人。 代表作品:摄影书信集:《也许,也许;在某日》 长篇小说:《鱼钥记》/《鸟锁记》(上下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的长篇论著。作者透过故事、图像、时间三重视野,以电影的技术分析为经...
来自:豆瓣日记
经常看到有人求推荐书之类的,其实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怎么会书荒呢,想读的书一辈子也读不完,与其看别人的书单,不如自己去从作品中去发现作品。 在我看来,读文学评论类的书籍就如同探索一座座未曾接触过的宝藏,不仅能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还能从大师们的点评中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作品,每次读完都会感慨自己读过的书太少了,下面这些书中都提到了非常多的作家和作品,大部分都属于经典而且可读性很高的书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读经典》 《美国讲稿》 卡尔维诺的开篇很惊艳,把何为“经典”解释得非常到位,后面解读经典著作的部分有些许疏离感,可能是因为其中很多书都还没有读过。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不写内心深处感到鼓舞和要求的东西,而是冷冰冰地以理智的方式选择主题或者情节的小说家,是名不副实的作家。”略萨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这是一本纯干货、能够拓展视野增加深度的书。 《内心活动》 《异乡人的国度》 库切的书...
来自:豆瓣日记
钱穆:我们如何读古诗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2/1/142016613.html (一) 今天我讲一点关于诗的问题。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做我讲这问题的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
来自:豆瓣日记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了萧红的遗作《马伯乐》。对于中国文学,萧红和葛浩文各有不同方面的贡献,而跨文化“续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同样值得一番讨论。 如今,葛浩文在中国最为人熟知的身份也许就是“莫言的译者”。《红高粱》《酒国》《生死疲劳》《蛙》等众多作品均由葛浩文译成英文。除了莫言,葛浩文翻译的中国作家名单还很长:老舍、巴金、杨绛、冯骥才、贾平凹、李锐、苏童、毕飞宇、王朔……作为几十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译者,葛浩文成为有史以来翻译中文小说最多的译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他已是当今汉语文学与英语世界的最重...
来自:豆瓣日记
20世纪的十大哲学问题 作者徐友渔|来自《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5)期:19-28 二十世纪行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值此世纪之交的前夕,概括、反思、总结百年来人类思考和争论过的重大哲学问题,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对本世纪人类精神生活的历程和兴奋点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理解未来人类精神状态的发展。对世界思想潮流和总体框架的把握,有益于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之中的定位。 本世纪重大哲学问题的提出及发展深化,主要动因是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猛烈动荡和急剧变革,对上世纪乃至几千年哲学发展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各哲学学派之间,哲学与其他社会、人文学科之间的影响和借鉴。本世纪哲学以新颖性和多元论为特征,阅读和理解现代哲学,比学习古典哲学要困难得多;康德、黑格尔的庞大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各家各派都在一定范围内独领风骚。 本文不拟教科书式地罗列介绍各种流派和观点,而是论列最具普遍性和争议性的十大...
来自:豆瓣日记
从别处搬来的内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 在这里说明一下,替换的词的当然不是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的,都要看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否则就容易闹笑话了。 —————————————————————————————————————————— 闲着无事爱逛quora...
来自:豆瓣日记
纳博科夫在文坛中可算是著名的毒舌,在谈到文学时尤甚。每次接受采访,当被问到对其他作家的看法,他都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恶。 曾经有一位新闻记者采访纳博科夫的时候,问他认为“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情是什么”,纳博科夫的回答是:“友善,自豪,无畏”(to be kind, to be proud, to be fearless),而这六个字恐怕很难同时做到。 曾经,他写了一封信抨击一位评论家说:“他有什么资格阻止我不喜欢那些平庸还被吹捧上天的作家——像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奥古斯丁·圣伯夫,司汤达那种人?...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醉脸春融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
- 英国旅行文学史 (5人关注)
- 人文学科的学术原则与实践 (1人关注)
- 美食
- 侦探推理研究
- 就挺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