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评语:终于开始读第三部了,从另一个视角看二战,作者反复提到德国人民的“战争精神病”,非常贴切,换做哪个普通人都是一样被裹挟着无力而又发疯。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当德国分裂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匈牙利都忙着趁机扩大各自的地盘,却看不清这只是纳粹的第一步,弱邻哪个能全身而退呢?
评语:三部曲的第二部,依旧强烈推荐,应该是研究纳粹历史的天花板级别的巨著,史料翔实,角度多元。对于反智斗争、强迫大学生参与农业劳动的描述,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
评语:年度最佳之一,因为《圆桌派》特意买了这本书来读,可见一位优秀作曲家的风骨。他的人生属于出生于罗马的典型,但在法国期间依然要忍受贫穷和不屑,再到学成后的一番事业,再到晚年失独,算是反转再反转,不禁慨叹人生之无常,好在他的修养是极好的,文字一片赤诚,我非常喜欢且推荐。
评语:之前读过张悦然主办的杂志《鲤》,这次读她的长篇,同样的喜欢。表面上是主人和保姆的生活经历对比,实则是不同阶层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殊途同归的命运:为肇事的父亲顶罪/被贪腐的父亲牵连,为了追爱给嗜赌男友还债/与前妻共享这追逐权力的丈夫,无力追求自己向往的事业,全心全意的爱孩子无论是自己的或是被照看的…这画像看起来多么的熟悉。
评语: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的书。阅读体验上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清小说,听说书人娓娓道来,上海的人、景、情以及市井生活极其鲜活,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
评语:韩国女作家金爱烂的短篇小说集,最喜欢同名的这篇,写普通胖女孩的暗恋故事,没有玫瑰色的回忆,只有尴尬和痛,真实的可怕。水中的歌利亚是更加可怕的拆迁故事,那里是夜,这里有歌是出租车司机和外来移民女工的底层生活,角质层是对陷入消费主义的小白领的细节描写。作者非常善于表达底层普通人的心理和窘境,画面感十足。
评语:主体内容500页,注释和索引近200页,治学态度引人尊敬。作者是一位英国教授,以研究19、20世纪德国史著称,书从1870年讲起,主要着墨于一战、魏玛共和国、纳粹兴起、建立第三帝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国际背景,全面又具体,对了解德国这段历史以及德意志这个民族都非常有帮助。在这个领域可以担当首选书籍。(称为第三帝国是区别于第一帝国指神圣罗马帝国,第二指俾斯麦1871年建立的帝国。)
评语:年度最佳之一,讲述过去二十年来国内阿式自由攀登者的故事,全篇无虚构,这样的记录是宝贵的。非常推荐,无法释卷。“奔向高山,在死亡的悬崖边寻找自由与自我。”
评语:年度最佳之一。读到她写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和支持,高中数学老师的引领,初到美国时拮据的移民生活,青春期的彷徨和文化冲击的如影随形,普林斯顿校园的纯粹和美好,很感同身受。父母超越时代的认知和自我牺牲为她撑起一段难以复制的经历,博一次才有可能会成功。
评语:一直搞不清楚南联盟的这些国家,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包括差异和历史,所以很有兴趣一读。起初觉得作者过于感性了些,情绪饱满度超标,理性客观保持克制些,读者阅读体验可能会更好。不过读着又有渐入佳境之感,作者写出了很多民族的、精神层面的内涵,颇有深度,令人有冲动想去这些南部斯拉夫人的小城看看。
评语:非常难得的回忆录。和齐邦媛的巨流河一样好看,参加国军,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后来又到台湾,作者的个人经历是时代的缩影,笔触平和内敛,“努力把身体钉在地上”,读罢一声叹息。
评语:疫情之后很久没看到类似的旅行见闻类书籍了,阅读体验很好,作者读过很多背景书目,准备充分,同时文字也不错,有人文情怀。虽然都是十年前的旅记,依然值得推荐。
评语:仿佛一位东北老友坐对面娓娓道来,熟悉、亲切、想一直听下去。平原上的摩西,很喜欢,有90年代东北的味道,诉说时代尘埃击落普通人的无奈,结局令人唏嘘。
评语:近期读到的最贴近现实的作品,一天就读完了,手不释卷。犀利的金句太多,比如“如果说,被钱掣肘的婚姻是一幢年久失修的房子,那丈夫的种种窝囊行为就是成天扑簌扑簌往下掉的墙灰。女人住在这样的房子礼物,吃灰太久了,难免会想炸掉房子”又比如“夫妻之间,遇到难以启齿的事,咱爸妈特指你爸妈;遇到要你奉献的事,咱爸妈便是特指我爸妈”有时俏皮有时又悲壮,金融民工、大厂程序猿、上市公司创始人、花瓶太太、灵修课销售代理、三甲医院主任…这些身份很有代表性,再叠加孩子教育、房子烂尾这些社会热点,很有看头,每个家庭的结局也意味深长,喜欢这个故事。
评语:苦难深重的个人家族史,作者像侦探一样去探寻自己家族里每位成员的经历,很割裂很苦闷很无奈。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无法独善其身,出现在和平的年代和国家是幸运的。
评语:一个被船长顽强记录的探险经历,一个优秀的讲述者成功地展示了它,探险之路的跌宕起伏和探险者的英勇、不屈、尊严、友谊、人性,吸引人一口气读完,仿佛置身于百年前北极和西伯利亚的冰雪世界。
评语:十几年后重读,发现对上一次没读进去的内容这次有了更多感悟,看她写冷、写哈萨克大叔跳舞、写孩童,角度独特,天才型的作者大抵如此吧。
评语:讲述一个大学文科教授在区文旅局挂职期间筹办区图书馆的经历。作者是很纯粹、可爱的一个人,听她讲不读书的书商、自己缺少的江湖气、上级官员的拿捏以及自己卖力演出的服软,不停抹眼泪的基层馆长,不禁莞尔。比图书馆本身更精彩的是这繁复的草台班子。最近也有去逛当地图书馆的儿童区,选书水准有待提高,联想到作者亲自下场选书单,越发敬佩。
评语:虽然刚读了第一册,已列入年度最佳之一,是非常好的科普和文化启蒙读物,脉络清晰,有理有据,知识密度高,比科学书生动,比历史书逻辑性强,对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华文明等都讲的恰到好处,值得推荐。
评语:讲述上海市井生活的前世今生,史料珍贵,笔触客观,作者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石库门、里弄、亭子间、人力车夫、龙头水、乞丐税…林林总总,今天的上海源于旧时的上海,对了解这个城市很有帮助。“上海人有着双重含义:它不仅仅是城市居民,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上西化了的城市居民”结论这个章节升华了很多观点,最精辟,“传统一直是顽强的,因为它既不根植于中国的上层建筑,也不根植于西方所传入的外来文化,而是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值得五星。
评语:旅途中在飞机上读了《逃离》和《机缘》,笔力非常深厚,这些女性似乎就在我们身边,过着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可是每篇讲述的道理却是深邃的,必须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才会领悟,年轻时读可未必懂,从这个角度来讲,门罗更适合中年以后的女性一读。另外,书中对加拿大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观察更是细致入微。
评语:阅读体验比较一般,不知是否和翻译有关,属于纯粹的讲道理。但是概念和逻辑是新颖且说得通的,工作伦理和消费主义,大生产和商品极大丰富后,穷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智慧生物需要抵御无聊,确实。
评语:感悟历史,观察现实。“合法地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原来皇上也是冤大头。”“京官凭借权势和影响关照外官,外官则向京官送钱送东西。”其中,盖大印的保证书在今天是否仍有实践。“第一次是接受圣贤的教育,第二次是接受胥吏衙役和人间大学的教育。”
评语:能够打动人的作品,讲述农村女性的前半生,相当写实,在宿命和轮回面前充满压抑和无力感,文字非常有力。听说作者是男性,更添敬佩。雪春秋出自三个主人公大雪、春蓝、秋荣的名字。
评语:比起其他期的故事或记叙文,有深度的思考似乎更迷人,讨论都很好,项飙这个关于绩优人生、崔庆龙关于如何保持乐观的主题都很贴近生活,代表众人的疑虑。“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个人的生命历程,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每一个人的观察一定和别人不太一样”“我们要在自己定义的价值体系里,体验到不断积累、丰富,前进、变化的感觉,只要这种体验能贯穿在生命里…”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新鲜上市,敬请关注!!!!(豆瓣读书年度好书《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同一作者作品) 豆瓣链接:h...
呵呵,多交流:)
发现我和你的读书爱好挺相似的:)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新鲜上市,敬请关注!!!!(豆瓣读书年度好书《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同一作者作品) 豆瓣链接:h...
呵呵,多交流:)
发现我和你的读书爱好挺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