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
来自:已注销
六十年代英国产生了不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乐队,而PINK FLOYD乐队无疑是其中最伟大的一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于摇滚发展的贡献要大于被尊称为摇滚鼻祖的BEATLES,Pink Floyd在摇滚领域许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它投下了耀目的不朽的光辉。1965年,天才青年、21岁的Syd Barrett与另外三名乐手组成了PINK FLOYD乐队〔乐队 名字取自他尊崇的两名布鲁斯歌者的名字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他能文能武,写歌、演唱,吉他弹奏样样拿手。乐队在乐器演奏上的实验精神,以及Syd Barrett词作笔锋犀利、曲式轻松闲雅的创作力很快就让自己在英国摇滚圈里享有了较高的地位。1967年后半年,天才的Syd Barrett由于精神崩溃和吸毒问题永远的离开了乐队,不久死于糖尿病。丧失了灵魂人物的PINK FLOYD似乎只有奇迹才能拯救。然而就在此时,Royer Waters— —贝司手兼主唱,Pink Floyd的具有雄才伟略的新舵手以及新上任不久的吉他手Dave Gilmour构成了Pink Floyd再生之后的创作阵线。PINK FLOYD凤凰涅磐获得新生,并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更大成就。 饮鸠止渴的西德·巴雷特,平克·弗洛伊德中最有才气的领导,作为乐队初期的领导人,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平克·弗洛伊德才得以从一个地下乐队转向正规乐队并被世人所承认。没有巴雷特,很难说后来的乐队能否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低谷中走出,或许就在竞争激烈的乐坛消声觅迹了。 巴雷特属于那种天真得充满孩童般幻想的诗人,除了吉他水平一流外,他的文学修养也是其他成员所无法相比的。不过,有时候巴雷特的才能多少是依靠LSD这类药物激发出来的,这点和中国古代的醉拳相似,必须用酒来催发自己的潜能,在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发挥才能,而没有酒精的刺激将无所作为…… 自我送终的罗杰·沃特斯 应该感谢巴雷特帮了他一个忙,没有巴雷特带领乐队杀出低谷,沃特斯也很难有今天的作为。后来,在他的领导下平克·弗洛伊德表现出一种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凭借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为他带来的丰富视野,促使其完成了他在平克·弗洛伊德时代的黑色三部曲以及以后的个人经典专辑《 Amused To Death》。 罗杰·沃特斯的所谓的批判性,仅仅是由于他受到了这个社会给予他的一些不公就怀恨在心,就像他的早期照片中反映出来的形象,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他具有偏执狂的通病,思想凌驾与大众之上而向这个社会发泄不满,其实他也只不过是摇滚史上平庸的一员,在其离开平克·弗洛伊德之后充分地暴露了这一点,除了一小撮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外,他的东西如同一堆腐肉,再没人去理睬了。后来,罗杰·沃特斯离开乐队,选择了单飞的明智路线。对于平克·弗洛伊德而言,罗杰·沃特斯可以安息了。 自知之明的戴维·吉尔摩 作为最后一位加入乐队的成员 ,同样应该感谢巴雷特,没有他的退出,我们就根本无法认识吉尔摩。在与杰夫·贝克竞争获胜除“价格”上的优势外,好友 巴雷特的鼎力推荐也是不可抹杀的。然而在乐队的发展历程中,他始终游离于一位优秀的吉他演奏家和合唱者的狭小路线上发展,没有在沃特斯时代更进一步。而在与沃特斯无法合作之后一度也考虑单飞发展,但《About Face》的失败使其认识到要像保罗·麦卡特尼那样获得个人成功是不现实的。后来为了弥补乐队在歌词方面由于沃特斯离去后所造成的真空,吉尔摩不惜犯摇滚的大忌请枪手为之操刀。在他的领导下,乐队的风格重新回到《Wish You Were Here》时代的基调:他们不再热衷于探究和讨论什么深刻严肃的主题,音乐风格也转向蓝调摇滚,旋律也变得相对舒缓和流畅,其音乐语言侧重于现在的流行乐风格,戴维·吉尔摩选择了一条中庸的路线。 借尸还魂的理查德·怀特 当他的名字从专辑《The Final Cut》中消失时,人们才意识到平克·弗洛伊德内部出了问题。作为乐队中的第三号人物,他中前期的作为甚至超过了戴维·吉尔摩,在 《Dark Side of the moon》中他的贡献仅次于罗杰·沃特斯,然而随着沃特斯将乐队个人化的倾向越来越强时,他在乐队中的贡献也变得微不足道。但当在《The Wall》的制作中为自己的权利和看法与其发生激烈冲突后,他才明白此时的沃特斯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亲密无间的合作者,他再呆在沃特斯王朝下的平克·弗洛伊德已无意义,随即离开。然而,他在1988年重返乐队多少是帮了戴维·吉尔摩一个忙,虽然带有友情客串的意味,但这一刻可以说 理查德·怀特又复活了。 自暴自弃的尼克·梅森 作为一名鼓手能达到他这样的地位的人不多。他似乎给人一个大好人的感觉,在乐队的其他人和罗杰·沃特斯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几乎看不到梅森有任何表示,或许他与罗杰·沃特斯之间并没有什么厉害冲突,但他最终还是站到了戴维·吉尔摩一边。在《Dark Side of the moon》后他便从平克·弗洛伊德创作名单上消失了,再也见不到他的任何作品,甚至是与他人合作的东西。如果说在罗杰·沃特斯时代的后期,由于其大权独揽,梅森无从开口的话,那么在沃特斯离开后,乐队所发表的两部专辑里也依旧看不到他的只言片语,足以证明尼克·梅森就此已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转载)
最新讨论 ( 更多 )
- The Cranberries (vaste)
- 今年的迷笛音乐节,演出名单出来啦 (S.Dummy)
- **沼泽 | 迎冬北上 折叠双城 (12月京沪专场) (soundraylabel)
-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摇滚呢? (Goethe.Joe)
- 《伤花怒放》再版了,参与还能赢图书 (三小姐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