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身体去感觉建筑”
Sisyphus Yao
近年来,由于建筑行业的红火,各类建筑展览越来越多,大同小异的布展,图纸、效果图、模型,或是利用投影仪制造点循环放映的影片成为了建筑类展览的通行方式,但昨日,记者在上海美术馆参加安藤忠雄“环境与建筑”建筑展的媒体预展时,却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惊喜。 安藤忠雄是曾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立兹克奖的日本一流建筑师。他曾说:“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感觉建筑。”此次的展览也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用自己的身体去充分体验和感受建筑的环境。 美术馆成主打产品 翻开安藤的作品年谱表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近年来他已把创作方向转移到了美术馆,此次展品的遴选似乎也能代表这个趋势,将美术馆作为“主打产品”,包括皮诺基金会美术馆、葛拉西宫、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沃斯堡现代美术馆、地中美术馆等。 位于展厅入口位置的几块外墙等比例玻璃模型非常醒目,法国皮诺基金会美术馆也被映衬得更为真实,具有材质感,整个建筑模型仿若游船似地漂流在水面上。安藤的设计保留了水际线条并加以呈阶梯状隆起的“广场”,但这一项目由于特殊原因于今年停工。上海国际设计中心是此次展览最为吸引人的作品之一,这是安藤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他第一个超高层办公建筑。该项目与同济大学隔路相望,并沿袭了安藤一贯线条洗练、体块清晰的建筑风格。 环境主线明晰 走在展厅中,可以感受到安藤善于用光和影、混凝土和玻璃来演绎实和虚的特点。此次展览挑选的展品也不再是那些以材质见长的作品,对于空间的表现与利用才是真正的亮点。策展人之一马卫东说:“此次遴选的作品均为安藤先生的新作,安藤先生早期一直比较注重建筑美学,在确立了地位后就一直致力于研究以环境为主题的建筑事业。” 位于展厅一端的墙壁上展出了一件位于摩天大楼丛林中的坟墓,这是安藤在“9·11事件”后为世贸中心设计的重建方案。安藤认为,如果要填补已经消失的世界贸易中心遗迹的空白,那不应该是建筑,而应该是为安魂和反省而作的场所,所以他提议建造坟墓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无底价拍卖:女艺术家签名书、古代陶瓷签名大画册 (独乐斋主人)
- 建了一个“由心品人生”人文社科读书讨论交流群,欢迎大家参加! (豆友214613919)
- 人文艺术交流群 (choose one)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荣宝斋木版水印:一副肩膀,两个担子 (今天练习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