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社会现象,大家都怎么看?
阿粉(建立小象八卦组)
比如,媒体上铺天盖地:我国抑郁症以及其它精神障碍患病率今年又上涨XX%,呼唤大家充分重视,家庭和朋友要多多关爱.....等等。 大家怎么看? 我越发觉得:明年这新闻还会重来,而且没有好的可能。 尤其现在越来越多关于“产后抑郁症”的报道,主要都集中在“婚姻关系,夫妻和谐,家庭内部问题”,很多人被带节奏,比如八组小仙女说:“可见:真的要嫁给爱自己的人呀!” 瞧瞧,媒体洗脑成功不? 在我看来:媒体如今在“产后抑郁”问题的报道偏向,难道不是混淆视听偷换概念,把社会问题带来的心理疾病,转嫁到家庭个体? 我就想知道: 对于我国大部分产妇,在整个孕期,经历了医疗资源的贫乏+职场的低保障+房贷+愈演愈烈的教育贵族化+成年男性集体的缺乏责任感教育+被放任自流的低廉XX服务+婚姻法几乎完全不保障婚姻弱势方+退休年龄不断退后+etc,社会金字塔中下层的广大孕产妇,罹患抑郁症是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看到八组仙女俨然领悟真理“看来还是要嫁给爱自己的体贴男人啊啊啊啊啊”。 覆巢之下无完卵,八仙以为那些无力体贴的丈夫们不是真爱不想真爱? 爱,莫能助,而已! 社会问题被转嫁给小家庭,小家庭的崩溃不过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而这整件事,是当局的不作为。媒体齐刷刷如此导向:产后抑郁是夫妻关系问题.......难道是巧合? 又比如:孩子现在越来越脆弱,动不动就跟父母闹不和........大家都别闹郭嘉大事了,先回去把自己日子过明白,有空有闲心多陪陪孩子吧! 何不食肉糜? 为何父母失去耐心?为何没有亲子时光?为何孩子都感到了社会的压力? 越来越紧张的亲子关系,是家庭私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投射? 从抑郁的孩子,到抑郁的毕业生、抑郁的职场男女、抑郁的产妇、抑郁的老人。 这些,是社会病带来的普遍现象,还是个体家庭的“精神障碍”? 社会出了问题,却要个体买单。不但心甘情愿,更要心悦诚服:XX还是关心民生的...... 我再来抛砖引玉,提几个社会现象,大家来说说。 比如: 1 明星们越来越喜欢拍电影,难道是明星们都更加有追求了? 无独有偶,自从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后,只要好莱坞电影票房高涨时,就是经济萎靡萧条时。Why?因为生活过于紧迫,大家都愿意去电影院呆上一两个小时,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压力。 而且.......因为经济萧条,男人没办法负担较高约会费用,电影票则变成最廉价的撩妹工具,经济越差票房越高。 ayawawa说:约会前三次不要去电影院。虽然她的原因跟我不一样,但她也观察到这一点。一上来约去电影院的男生,也许是因为约会成本比较低。 2 政府修路建桥,很笔直,好不好? 其实:这说明政府在修建公路的时候,遇到来自占用土地的阻力很小。因此......也许郭嘉公权力太强势,腐败指数比较高? 3 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毕业就结婚的女生比我姥姥那一辈还多,毕业就创业的更多。 就业形势真那么差?本来是毛大大赞誉的“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都像没头苍蝇? 对于个人生活的瓶颈,非但缺乏解决之道,反而慌不择路,用一个新问题掩饰现有的问题? 4 空气比之前蓝了,河水比之前清澈了.....是不是因为本地以及周边一些工厂关门了? 5 外卖小哥收入高,因为外卖需求增加......是不是实体餐馆一家家关门? 而外卖和网购的受众增长,是不是因为宅在家里的人越来越多? 6 沙县小吃、黄焖鸡迅速占领市场........如今填饱肚子是最普遍的需求? 7 程序员跳槽频率降低........项目更新的速度下降了? 8 女性美容、整容广告越来越多........是女性地位增高,还是职场+婚恋市场中,女性压力更大了? 棒子最爱整容美容美妆etc,她们女性地位高么? 9 高档住宅区出现平价超市........富有阶层的现金流动并不充裕? 大家来自不同地域背景,你们看到了身边怎样的社会现象?都来交流交流吧。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手机用户小47 怎么不更新了 (。)
- 越南女人的历史会在秒地重演吗? (female rage)
- 曾经和qko一起追👽的早期粉回顾qko成嫂子的经过 (Sukri)
- 到底谁在看宝剑嫂郭雨他们的青春旅行团 (🍟)
- 警惕代发贴陷阱!好心代发贴把我送上被告席 (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