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心本 张乔 社会文献综述
天知道我经历了
处女情结的文献综述 张乔 14心本班 1437140203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受到儒家学派的影响,对女性的婚期贞洁一直非常关注。 在中国,处女情结是一个比较敏感和禁忌的话题。处女情结是中国社会数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 ,仍在深刻的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婚姻家庭观念。 【关键词】:处女情结 性教育 当代中国 研究 1引言 有关婚前性行为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而作为有思想、有文化的一代,当代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显然值得关注。大部分男性或多或少都认同“处女情结”,而大部分女性羞于公开谈论该话题,少部分敢于提出异议的女性则往往会遭到男性的围攻。中国人的处女情结与传统不无关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的宗法思想即“礼”为基本原则。礼要求女子守妇道,婚前要守身如玉,婚后要从一而终,不得红杏出墙,男女授受不亲。 从此种意义上说,处女情结即也代表着传统的贞操观。处女情节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处女情节的辩论在各大论坛上从未停息过。同性间在此问题上似乎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两性间的鸿沟。长期来,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否爱情可以超越处与非处的问题。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反问:“你爱的是她的人还是那张膜?事实上,处女情节的问题或许并不像我们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2 中国“处女情结”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传统 大部分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性”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禁忌的话题。事实上,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前4000年对性的态度都是宽容甚至肯定的。春秋战国可称古代婚恋自由的黄金时代,无欲论、节欲论、纵欲论,三种性观念都是存在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态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谈论“性”。而不是与当代的中国谈性色变。秦汉三国仍较宽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孔子的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会伦理道德的逐渐完善, 秦、汉以后,开始崇尚女子贞节,对女子婚前守贞的要求和处女嗜好的心理一步步强化。到了汉代,性被认为是男女间的私事,不宜在大庭广众下讨论,但也没有被看成是淫秽不堪的事物。同时,汉代对于女子的婚姻问题持相当宽容的态度。据文献记载, 我国从汉代起就有了处女裸体检查的事,这是不是就是说明已经对女性是否是处女已经开始有了意识?对于女性是否是处女已经有了价值观上的区别?唐朝妇女女性意识彰显,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女性的贞洁是被提倡的,但对此并没有严格限制。多元性的文化终于在唐朝得以最为充分的 释放,武则天当皇帝, 冲击了正统的男尊女卑观念, 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得到在整个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释放, 唐朝妇女自身能力上的进取性, 有了空前的高涨, 从而其女性意识得以大幅度的彰显。宋朝贞洁观走向绝对化,以朱熹和程灏为首的学者重新解读了儒家学说,推出了“程朱理学”。该理论随后获得了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程朱理学”体制建立, 程颐主张“饿 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 。明清强调“从一而终” ,贞 洁牌坊是从明清开始盛行, 晚清更是泛滥。这样的思想到了明清时代愈演愈烈,甚至到了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男人心中还是存在着“处女情结”,即希望自己未来的妻子能保持处子之身和自己完婚。 3 对大学生性教育的对策 性教育应该是从小的时候抓起,而不是到了大学才有相应的课程。性教育应以性知识的普及为前提。长期以来,社会对性问题讳莫如深 ,青春期性教育很欠缺。殊不知,性愚昧的结果不是性泯灭,而是性意识的畸形发展和无知行为的发生。性教育应以人格教育为基础。性教育的实质是人格教育,在传授科学性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力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性教育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相互配合的教育体系。学校是普及性知识、对学生性行为进行引导的重要场所,在性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应在积极普及性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两性文明交往,解除异性神秘感,培养健康友谊。 4 研究 1. 男性网民在表征“处女情结”时,其择偶过程符合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即男女双方的择偶过程实质是一种交换行为。男性个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交换日的是为了得到可预期的利益和报酬。研究发现贞操和初夜权是女性所拥有的重要资源,而男性的择偶过程,就是以其社会经济资源与女性的贞操资源进行交换的过程。 2.处女情结是传统贞操观双重标准的一部分。这个双重标准表现在: 性对于男女不同性别来说具有不同意义,男性婚前性行为通常被自身和社会所宽容、默许和赞同,而女性婚前性行为则被男性和社会所贬低、批判,女性自身被侮辱。男性对女性婚前性行为进行道德批判, 但却主张、要求自己享有一定的婚前性和婚外性权利。性的双重标准实际是对中国传统性原则的认可,实现某一性别对 另一性别的性占有和性控制。性别权力的维护手段之一就是性别本质土义,及由此产生的性别角色秩序。 3. 社会交换理论将资源分为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交换形式分为同质交换和异质交换。而男性的经济资源与女性的初夜权进行交换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异质交换,是双方互补性资的交换,并因其符合平等互惠原则而使得交换成功。因此,“处女情结”是男性在择偶交换过程中对女性外在资源和异质资源的一种偏好,这种偏好深受中国传统性观念和性别文化的响。 总结:作为一个自认为没有“处女情结”的人,对于当代中国的性观念认为还是开放的,有好多的事情不是多数人知道的。所以与其纠结于是否是处女的问题,还不如去思考性观念。现在的社会主张是男女平等,没有教条、没有束缚,想做就去做,但是要承担后果。 Follow one's heart 【参考文献】 [1]柴旭健 从母权制到处女情结看女权的衰落 (西安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 陕西 西安 710128) [2]胡兴军 “处女情结”的嬗变 民 俗 源 流 [3] 张婷 饶夏 从“处女情结”看当代女大学生性观念与性教育 [4] 何莞婷 寇或 处女情结与男性网民择偶行为决策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 北京 , 一 0 0 87 5 , w a n i t n 凡s而l@ e 16 3..e o m )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