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los Rozsa简介
赵辛楣
Miklos Rozsa (1907 ~ 1995) 出身匈牙利大地主家族,从小就在极其奢华且具文化气息的环境下长大,5 岁就会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而被被视为音乐小神童,因此他接受正统古典音乐的训练,师从 Bartok, Kodaly 等人,和 Fritz Reiner, George Szell, Gerog Solti 等名指挥家算是同乡且背景相似,后来另一个共同点是二战时都流亡到西方国家。 1925 年 Rozsa 18 岁前往德国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化学,但是 Hermann Grabner 游说 Rozsa 的父亲表示他的天赋适合全职攻读音乐,天赋过人的 Rozsa 1929 年获得学位后才确定走向音乐创作的路线,这时他的创作重心仍以小提琴的协奏曲和奏鸣曲为主,1931 年他毕业后感觉德国反犹太势力高涨,因此改前往巴黎发展,在巴黎他认识了 Richard Strauss 和 Ernst Donanyi 非常赏识他的作品,让 Rozsa 对自己的小提琴作品更有信心。 但是 1934 年一件偶发事件却影响他后半生的方向,当时欧洲电影刚有声化没多久,法国导演 Jacques Feyder 请他为电影 Knight without Armour 配乐,刚开始 Rozsa 意愿不高,只把它当作副业,有个趣闻是 Rozsa 迷上了这部片女主角 Marlene Dietrich (中译:玛琳黛德丽,一个传闻 60 岁时稍为化妆一下还能演 30 岁角色的美女) 才决定投入此工作,不过后来这部片票房大获成功,加上欧陆纳粹势力高涨,Rozsa 将工作重心转往伦敦加入了 London Film Production。 到了 1940 年二次大战爆发,London Film Production 老板 Alexander Korda 决定将公司搬到美国西岸的 Hollywood,身为犹太人的 Rozsa 只能选择一起前往美国,到了完全陌生的美国,使得 Rozsa 后半生投入原先只拿来当副业的电影配乐工作。 Rozsa 前往美国之后重心转向电影配乐工作,他深厚的音乐基础挥洒起来绰绰有余,1944 年他为一部投资不大的侦探电影 <双重保险> (Double Indemnity) 配乐时,这部片的制作 Billy Wilder 等人惊呼 "这根本不是该在这里出现的音乐,这应该在 Carnegie Hall 演奏的!" ,1947 年 Rozsa 约满后马上被经费最充足擅长拍大场面电影的米高梅 (MGM) 公司挖角。 Rozsa 遇到米高梅公司有如千里马遇到伯乐,他最著名的几部作品都出现在接下来和米高梅 12 年的合约时期里,例如:<宾汉> (Ben-Hur),<暴君焚城录> (Quo Vadis),<劫后英雄传>(Ivanhoe),<凯撒传>(Julius Caesar),<梵谷传> (Lust for Life)。 转自:http://cgi.blog.yam.com/trackback/229144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于《波特小姐》 (流苏印约)
- 哪些电影落幕时片尾曲让你意犹未尽? (momo)
- 教父四电影原声中国大陆预告片抢先版疑遭曝光 (噪音声学现场)
- 寻《沙之下》原声 (JSB)
- 请教: 邮差 / The Postman[意大利] OST (发福的唐吉珂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