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B·叶芝(W.B.Yeats)生平
来自:chopinchopin
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神秘主义者,既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还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称他“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古腾堡诗歌奖。 叶芝出生于距离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远的山迪蒙(Sandymount)。叶芝全家曾多次搬迁,在诗人出生后不久搬到斯莱戈,叶芝的童年在那里度过,自幼便对民间传说兴趣浓厚,斯莱戈在本书中也多次提及;后来又搬至伦敦,但他们始终思念着爱尔兰;1880年底,全家搬回爱尔兰,在都柏林市中心居住一段时间后,最后在郊区皓斯(Howth)定居下来,皓斯周围是丘陵和树林,相传有精灵出没,加上当地的各种乡野传奇,对诗人叶芝的成长影响深远。本书中便收集了叶芝家的女仆所讲的传奇故事。 叶芝的家庭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但他并没有子承父业从事美术,转而热爱上诗歌。他一生创作丰富,其作品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早年的诗作常取材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语言风格深受拉斐尔散文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雪莱的诗歌对叶芝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书中就曾引用到雪莱的长诗《罗萨林与海伦》的片段;晚年,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体验的影响下,其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 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诗人。晚年的叶芝百病缠身,依然笔耕不辍,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被艾略特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1939年1月28日,叶芝病逝于法国的罗格布隆。1948年,人们依照叶芝遗愿将其遗体迁至他的故乡斯莱戈,墓志铭是诗人晚年作品《般磅礴山下》最后一句“投出冷眼/看生,看死/骑士,策马向前!”叶芝生前曾说斯莱戈是一生当中对他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所以他的雕塑和纪念馆也将地址选在这里。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豆瓣书目 (en route)
- 《芝麻与百合》中外名家书评 (chopinchopin)
- 《芝麻与百合》译者序 (chopinchopin)
- 《沙郡年记》名家评论 (chopinchopin)
- 《沙郡年记》译者序 (chopinch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