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再见越南——夏天里的越南电影[黄小邪]
来自:S.Dummy(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越南,再见越南——夏天里的越南电影 来源:网易报道 作者:黄小邪 2002-01-24 10:40:42 一、《夏天的滋味》:破碎的爱情拼图 2001年的夏天,我们身边缠绕着夏日气息,也注视着越南导演陈英雄的新作《夏天的滋味》。 这是陈英雄继《番木瓜飘香》(1993年)、《三轮车夫》(1995年)之后的第三部故事长片,一个关于三姐妹的爱情探讨。三姐妹发现她们奉为楷模的父母之间的感情也只是张破碎的爱情拼图,她们试图杜撰出一种在她们自己的感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完美与和谐。“以家庭关系为主要经纬,以比较私密的方式去观视这几个女性角色的生命与生活。”(陈英雄)。 影片呈现的爱情与欲望,不同于法国影片中对于情欲描写的直接而正面,陈英雄使之呈现出一种审慎的、洁身自爱的美感,透出东方特有的典雅气息。陈英雄解释:“审慎是东方文化重要根源之一。审慎与含蓄反而会比直接、正面的呈述方式更为性感”。 陈英雄喜欢侯孝贤的《南国,再见南国》,看片后决定用李屏宾作《夏天的滋味》的摄影师。影片回到《番木瓜飘香》时的舒缓诗意,影片中越南的夏天,如同女演员的嘴唇,水果般丰润温柔,芳香四溢。 他对这种形式的选择来自对内容的感觉。“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完美的电影,是一部经由影像的结构化过程产生意义与感动的电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因电影语言受到感动,而不是因为故事内容受到感动。”陈英雄说。 他的下一部影片要启用美国和亚洲演员,英语发音,内容与宗教信仰有关。他要反映另外一个越南,比较欢快、明亮的越南。 二、陈英雄:观视的滋味 如阿巴斯于伊朗电影、侯孝贤于台湾电影一样,陈英雄成为越南电影的一面大旗,猎猎飘扬。 1962年生于越南的陈英雄,有着越南人少有的英俊的浓眉大眼和流畅的侧影。他原本在法国研读哲学课程,偶然在影院见到越南裔导演作品上映,就一门心思想拍电影,改弦更张,考取专门培养电影摄影师的路易·卢米埃尔学院。他想学摄影技术,因为他不认为导演可学习得来,场面调度能力应从观看影片中学习。 法国导演布莱松、日本的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及黑泽明,德国的茂瑙和美国的约翰·福特成为对他影响巨大的导演。 1988年,陈英雄拍出短片《南雄的妻子》。1991年的短片《望夫石》引起影界瞩目,获1992年里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1993年,他的故事长片处女作《番木瓜飘香》首映于法国戛纳电影节,并获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奖,后获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部影片全部使用法国资金,在法国一个摄影棚内拍摄完成。一个年轻女孩的东方式爱情童话,涉及陈英雄孩提时候的记忆,部分是他过去生命的回顾,流露着东方式的内敛和悠长。 陈英雄在法国受教育的成长背景意味着他对越南的态度既有温暖的一面,也有超然的一面。这种因矛盾而生的诗意在《番木瓜飘香》中有所显示。身在西方的陈英雄带着东方情结审视着东方文化。 1995年的《三轮车夫》又是一鸣惊人,获1995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年轻男子在都市中的生存困境,描绘当前越南的某种生命图像。陈英雄在法国多年后第一次回到越南,越南城市令人惊异的变化给他巨大冲击,多元的、复杂的、分化的……他尝试用摄影机去诠释这个城市的风貌,影片已深刻触及生命在面对时代急速变化时的无奈。 影片大部分由街头实景构成,展示对暴力、性和疯狂的一种文化书写,不时出现的触目惊心的色彩、狂乱的手提摄影和漠然的窥视镜头有欧洲艺术片的影子。 可惜越南国内观众没有机会在电影院里见到,用越南国家电影资料馆馆长的话说:“阴暗面表现太多”。 国外杂志却赞叹道:“好像罗伯特·布莱松执导了马丁·斯柯塞斯的剧本。” 《番木瓜飘香》、《三轮车夫》、《夏天的滋味》,形式上看起来类似关于越南的三部曲,陈英雄以不同的情感态度去处理对待。 三、越南电影:苦难的历程 因为陈英雄,也因为两个国家一些隐讳的相似,我们将好奇的目光投向那个熟悉的国度陌生的电影。 殖民时期,越南没有自己的电影,电影院里都是外国影片,直到1948年,在南方的摄影工作者成立了电影机构,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纪录片《木化大捷》。1958年越南成立越南电影制片厂(现更名为越南故事影片公司)。 从1953年到1959年,越南电影主要以新闻纪录片为主。 1959年,越南出现了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条江》,阮鸿仪、范好民导演,主要表现越南人民要求统一的意愿和斗争。 确切说,60年代,越南电影才开始发展,但图解政治任务仍是电影创作的主旨,我们曾引进的那时的越南故事片有反映生产建设的《浮村》(1964,导演陈武、辉成)、类似《白毛女》故事的《阿甫夫妇》(1960,导演梅禄)、反映抗美救国斗争的故事片《阮文追》(1966,导演裴庭鹤、李泰宝)、《琛姑娘的森林》(1967,导演海宁)等。对照美国的越战片如《全金属外壳》、《野战排》,对同一段历史的不同观照、书写方式,意味深长。 70年代后,我们比较熟悉的影片有《回故乡之路》(1971,导演裴庭鹤)、《山村女教师》(1970,导演农益达)、《返回蒲草区的人》(1973,导演白叶)等。 1975年,南北统一。越南的故事片年产量上升到十几部,题材和体裁也比过去丰富。除继续拍摄战争题材影片外,自1979年起,出现了一批以城市为背景、反映现代越南社会生活问题的影片,如《道路》(1979,导演农益达)、《远与近》(1983,导演辉成)等。创办于1959年的越南电影学校也于1979年与戏剧学校、舞蹈学校合并为越南电影戏剧学院,设编剧、导演、摄影、表演等系。 1989年,国家停止给电影拨款,电影由国家统管转向完全市场经济,故事片产量减少一半,电影创作陷入困境。1988年至1992年,越南电影受到电视与录像的猛烈冲击,状况混乱,但是开始有私人投资拍电影,电影出现商业化倾向。1990年,年产故事片35部,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但内容和质量都有欠缺。1995年,越南电影开始实施“国家订货、资助政策”,但也只是资助少量“主旋律”影片,于电影业无补。越南的电影审查制度也很严格,着重政治审查,描写阴暗面的剧本和影片比较难以通过。 如今越南的故事片生产主要依靠越南故事影片公司和胡志明市的解放电影制片厂,年产故事片10部左右。其他拍片单位以拍录像片为主。由于经费不足,摄影器材陈旧,布景简陋,影片的数量、质量都受影响。而合拍片《印度支那》、《天与地》,越方也只出劳务。1996年越南与香港合拍的武打影片《红海盗》倒是占了当年票房首位。 放映系统来看,过去越南全国有电影院300多家,还有很多农村放映队。现在只有河内、胡志明市极少数城市电影院放电影而且不经常。苏联解体,向东欧国家低价购买影片渠道不通,西方国家影片又买不起,越南只有将每年国产十部故事片安排在重大节日给人们上映,也是门可罗雀。倒是电视里的中国电视剧成了越南百姓的最爱。 近年我们知道的越南影片有邓日明的《江上姑娘》、《归来》,杜明尊的《梦里的灯光》、黎德进的喜剧片《安静的市镇》。而Tony包的《恋恋三季》也如一朵荷花,完全不同许鞍华《投奔怒海》里的惨烈和《情人》里的欲望纠结。 说起来越南电影中的意识形态气氛、结构故事、人物刻划与中国老电影异曲同工,而摄影风格和导演手法又有法国电影味道。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他这些年在干嘛?怎么这么久都没新作品了 (Tom)
- 陈英雄导演作品合集(私人整理) (阳光中的青时雨)
- 陈英雄早期短片《望夫石》《南雄的妻子》FTP下载 (S.Dummy)
- 越南当地人很少知道陈英雄 (Una Lin)
- 陈英雄影片之越南印象 (S.Du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