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楚吾尔:图瓦音乐的活化石
心外无尘(三非焉罪·无梦致胜)
"楚吾尔", 人间能得几回闻——新疆图瓦人用枯草传递天籁 一位年轻的猎人在追逐猎物时,来到一片长满扎特拉草的草丛中,突然一阵大风刮过,一排扎特拉草拦腰被风切断。随后奇妙的事情发生:被大风切断的枯草竟然开始歌唱,发出悦耳的声响,于是猎人砍断一颗扎特拉草,做成第一支“楚吾尔”……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达西一手拿着一支“楚吾尔”,一手向记者比划着关于“楚吾尔”诞生的传说故事。 “楚吾尔”是生活在新疆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特有的乐器,用一种当地人叫做扎特拉草的苇科植物制作而成,原始古朴,形如笛子,用于吹奏,乐声低沉悠扬。 达西的父亲叶尔德西,是一位出色的“楚吾尔”演奏者,被誉为“图瓦音乐的活化石”。在他66岁高龄时,还可以演奏30多首传统曲目及自己创作的曲目,直到现在几乎无人超越。老人如今已经过世,遗像挂在家中,旁边就是他最喜爱的一支“楚吾尔”。 说话间,身着一身蓝色长袍的孟克义进了房间。他是达西的哥哥,也是老人孩子中唯一可以演奏“楚吾尔”的后人。达西成年后在内地读大学,而孟克义却一直深居喀纳斯。他不会汉语,不善言辞,黑红的脸庞,明亮的眼睛,清澈如湖水。达西和他交谈后,他拿起自己的“楚吾尔”为记者演奏了一首父亲的原创曲目《阿勒泰的山》。 孟克义将“楚吾尔”竖起来,一端放在唇齿之间,深吸一口气,气息从腹腔送至喉咙,发出一种低沉的回响,又经过唇间流出,送进乐器中,手指在乐器三个孔上起起落落,变化出不同音符。瞬间,孟克义好像和乐器合成一体,分不清是孟克义的胸腔里的声音还是“楚吾尔”在作响,奇妙音符就这样在屋子里旋转开来。他低着眼睛,挺直腰板,换气时紧锁眉头。演奏完毕,孟克义深吸一口气,过了好一阵才对记者说:“这是父亲最爱的曲子,描述的是阿勒泰的山、水、美景。我已练习了好几年,演奏起来并不轻松。”孟克义告诉记者,演奏楚吾尔十分辛苦,需要很大的肺活量,别看只是简单的一个乐器,却不是人人都能吹响的。 孟克义说,虽然同样是“楚吾尔”演奏,相同的曲子也会有不同的地方。每支“楚吾尔”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演奏者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音乐学院桑海波博士在论文《“楚吾尔”乐器辨析》中提到,“楚吾尔”从选材、制作都保留了最原始的创造特质。每年秋末,“楚吾尔”演奏者在喀纳斯山区背阴坡地的松树林中寻找成熟的扎特拉草。他们用自己的手臂长度衡量乐器的长度,用自己的手指丈量,确定乐器开孔的位置。 这种原始的乐器制作方式,让每一支“楚吾尔”成为演奏者独一无二的专属乐器,但也增加了传承的难度。一个“楚吾尔”演奏者为了能够让乐器发声,要练习好几个月。要想演奏出像样的曲目,往往要花几年的工夫。 正因如此,能够演奏“楚吾尔”的人为数不多,而图瓦人也相信,能够演奏这种乐器的人,便拥有和大自然对话的工具。 孟克义说,在喀纳斯的图瓦人还以狩猎和放牧为生的时候,“楚吾尔”就是他们和大自然交谈的工具。孟克义回忆道:“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们猎人狩猎的时候如果吹起‘楚吾尔’,猎物都会停止奔跑;牧人吹起‘楚吾尔’,零散的羊群会寻声而来。” 孟克义告诉记者,现在娱乐方式多了起来,学习“楚吾尔”的年轻人就更少了,曾经一度他成为喀纳斯“最孤独”的演奏者。后来,随着旅游开发,家访点的开放,“楚吾尔”演奏成为民俗表演的卖点。一些年轻人开始找孟克义学习“楚吾尔”。“有人愿意学习总是好事。”孟克义说。 达西也开始学习“楚吾尔”了,但达西说:“我更喜欢收集楚吾尔曲目里那些传说故事,知道故事的老人渐渐少了,所以要抓紧时间。” “‘楚吾尔’的许多传统曲目都表达思念之情,《白骆驼》描述的就是骆驼母子分离的思念,还有《黑骏马》。”达西正说着,孟克义又拿起“楚吾尔”,演奏了起来。 孟克义告诉记者,这首《思念母亲》是父亲生前最爱演奏的一首曲目,每次演奏起来,他总觉得父亲还没有走远。 楚吾尔:人与草的恋歌 巍峨的阿尔泰山下,一支支楚吾尔,凝聚着蒙古族人对草原的迷恋;一首首楚吾尔乐曲,演绎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心声;一个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流淌着人们美好的心愿…… 竹子的秘密 楚吾尔的最早记载来自清代的《钦定皇舆西域图》:“绰尔,形如内地之箫,以竹为之,通体长二尺三寸九分六厘,凡四孔,距管端二尺一寸三分,次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九寸三分三厘,次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七寸二分,最上一孔,距离管端一尺五寸二分二厘,上口径九分六厘四毫,管末口径六分三厘,以舌侧抵管之上口,吹之成音。”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钦定皇舆西域图》上写着楚吾尔是由竹子制作的,可是在清代的西域书籍中,却无法找到新疆种植竹子的证据。就是与楚吾尔十分相似的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竖吹斯布孜格,也不是用竹子做的。这难道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无法找到种植竹子记录的西域,曾经产生过用竹子制作的着名乐器--笙,如今仍然是民族音乐的主要乐器,同样是一个神奇的谜团。那么,负责记载的人,究竟是亲眼看到还是道听途说?他在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谜团。 诞生于草根 “可爱的粉嘴枣骝马,你在哪一个马群之中?可爱的姑娘呀,你现在哪一个人的身旁?”20多岁的小伙子坐在松树林里,忧伤地抒发着对恋人的思念。阵阵松涛低声咆哮着,附和着小伙子的歌声。 当记者走到这个叫乔龙巴特的小伙子面前时,一支长达60多厘米笛子样的长管乐器,告诉了我们详情。乔龙巴特吹奏起这个长管,悠扬的歌声荡漾开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竟然能同时演奏两种乃至三种声音?随着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民间艺人乔龙巴特的精心演奏,疑惑升腾进笔者心中。 这种神秘的乐器--楚吾尔,是用阿尔泰山下的扎特拉草制作的。乔龙巴特说,楚吾尔是新疆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乐器。5月的阿尔泰山艳阳高照,草原复苏,一株株扎特拉草破土而出,给山坡披上了一层绿色。9月上旬,扎特拉草像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随着头顶上盛开的朵朵白花,一米多高的草茎在秋风中摇曳着。 牧人们坐在扎特拉草旁,揪下它们的茎杆,用树枝捅掉茎杆中间的絮质,随意地在末梢扎上几个洞,嘴巴吻住了扎特拉草的根端,开始和扎特拉草共同演奏他们的歌声:“五彩的花朵绚丽的花朵,芳香四溢引来蜂蝶。初升的太阳明媚可爱,我的家乡百花盛开……” 楚吾尔是一支上下直通的管子,拇指粗细,大约60厘米左右的管身上,开出了三个间距基本平均的音孔。乔龙巴特说,楚吾尔的粗细、管壁厚薄视制作材料而定,有时在第一音孔的上方、管身反面还可以再开一个孔,管上端无哨片或者山口吹空,全靠舌尖控制风门的大小发出声音。楚吾尔的制作材料,一般用红松、竹管或者扎拉特草。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的蒙古族艺人们大多采用本地的特产--扎特拉草草茎。 楚吾尔的诞生,有着一个凄美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阿尔泰山下住着一户贫穷的人家。有一天,他们在荒凉的戈壁上救回一只生病的白色母驼。善良的主人每天到山上采草药,救活了母驼的性命。可是,母驼产下的驼羔没多久就死了,母驼一天到晚淌着伤心的泪水,痛苦地哀鸣着,不吃也不喝。 郁闷的主人坐在草滩上,顺手采下一支扎特拉草茎,和着母驼的哀鸣吹奏了起来,一个美好的乐器和一支无限的凄哀的曲子就这样诞生了。乔龙巴特说,这个神奇的乐器就是楚吾尔,曲子就是《白色的母驼》,如今,《白色的母驼》仍然是楚吾尔的代表曲目之一。 东去之路 楚吾尔随着喀纳斯景区的崛起,开始走入国内外器乐研究专家们的视线之中。研究之外,有一个疑问产生了:这么一个神奇的乐器,有没有随着其他的西域乐器向东而去呢? 人们的目光随之转移到了和楚吾尔相仿的乐器--箫的身上。《风俗通》说:“舜作箫,其莆参差,以像凤翼。”说明那时的箫并不是单管,而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形制很像飞鸟张开的翅膀。由于竹管长短不齐,吹出来的声音就有高有低,“长则浊,短则清”.倒是今日竖吹的单管箫,和楚吾尔有着极其相近的渊源。古代单管箫叫“笛”又叫做“羌笛”,这种乐器大约在汉武帝时才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最初它只有4个孔,经汉代京房的改造才成为5孔。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又多了1孔,在中原、东亚、东南亚地区流传。北宋开封大相国寺手抄本佛教乐曲中有一种叫寿的乐器,它的形制及吹奏方法与楚吾尔相近,中空,上下相通,管端无哨片,或与山口吹孔,竖于嘴上吹奏,唯其开陆孔,无持续喉鼻音或山口吹孔。 楚吾尔的蒙古族发音与河南方言寿也基本相通,十分接近专家们心中的猜测。在龟兹石窟中,西域人吹奏楚吾尔的画面,为楚吾尔指出了东去的路线。楚吾尔走出阿尔泰山,在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逆向而上,沿着伊犁古道穿过天山达坂,到达库车绿洲,稍事休息后顺着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疏勒、和田、楼兰到达高昌,又在佛光的笼罩中,伴随着驼铃踏向了入关的道路。 乐声悠扬 来自草根的楚吾尔,形制和吹奏方法都比较特殊。演奏者竖持管身,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右手食指按正面上方第一孔,左手拇指、食指分别按正面第二、第三孔,其余各指起执擎管身的作用。管上端置于门牙内侧顶住齿龈,与脸平面成锐角,吹奏时,利用舌尖对风门的控制和音孔的开闭奏出旋律,粗犷的喉鼻音持续乐句始终,和圆润的旋律音相结合,构成了楚吾尔独有的音色。 利用音孔开闭、风门大小和气息控制,楚吾尔可吹奏出11个音。曲调优美委婉,滑音使乐曲变得更加缠绵或者华丽,每首乐曲,往往都是一气呵成的长句稍加即兴变化多次反复,与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欣赏习惯完全符合。 楚吾尔善弹节奏性极强的欢快、活泼的乐曲,以吹奏悠长、抒情和悲哀的乐曲见长。在节日、婚礼和放牧、敖包等活动中听到楚吾尔的声音,也可以见到乐手以吹奏楚吾尔的方式对遭到生活困难以至生离死别的人们进行慰籍的情景。 作为新疆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楚吾尔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家家皆有、人人会吹的乐器,演绎着草原与牧人共同的歌声。如今,保留在阿勒泰市蒙古族自治乡的楚吾尔吹奏曲目有几十种之多,弥足珍贵的是,每个曲目之后,都珍藏着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引着众人去寻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风物】幻美之境:唐传奇小说中的影像化叙事 (心外无尘)
- 【风物】铜镜相关 (心外无尘)
- 【心理学】阿里斯的幻想 (心外无尘)
- 【神话】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人:古代女战士的真实传奇 (心外无尘)
- 【心理学】荣格八维+约翰毕比模型——ENTP性格原型解读 下 (心外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