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杂志》美食专栏—“万福兴”的生意眼
来自:长征一号(人在做,天在看)
2003年第3期 作者:贾杏年 说到肥润香软、甜松糯韧、色彩鲜艳、造型优美的苏式糕团,人们言必称黄天源。黄天源也名不虚传,它是拥有182年历史的老字号了。 在苏州,城里的糕团店曾经有过百十家之多,如柳德兴、颜聚福、乐万兴、谢福源等等,也都是相当有名的糕团店。在接驾桥口有家万福兴糕团店也是至今犹存的老字号。 万福兴的创始人名叫宋之芳,他的意愿是:万福送万家,万家祈万福。就把店名取了个“万福兴”,确是大吉大利。 万福兴在经营糕团上,动足脑筋。在讲究传统特色的同时,也有猎奇求新的心理。过去苏州人家做寿,供桌上摆放的“寿团”,就和如今过生日必须有裱花蛋糕一样,必不可少。万福兴就动了这个脑筋,他把平时造型简朴的“寿团”艺术化了一下:它被翻新成形状和色彩逼真的蟠桃模样,生动美妙、长生不老,一露脸就受到做寿人家的欢迎。又如“定升糕”,不管是“定榫糕”还是“定胜糕”,名称就十分讨俏,适用于喜庆、祝贺场合。学子高考、地位升迁、店坊开业、乔迁新居等都少不了它。万福兴灵机一动,大胆突破,运用夸张手法,开发出了比传统规格大数十倍的大型“定升糕”,摆上供桌,壮观气派,迎合了讲究排场的大户人家的胃口。每当万福兴的伙计用红木托盘将人家定做的“定升糕”一路送去时,真格像在“万福送万家”。那活脱脱蟠桃也似的“寿桃”和巍然小山一般的“定升糕”,终会惹得沿途观者如堵,引来一片“啧啧”声。万福兴也就靠这蔚成奇观的“寿桃”和“定升糕”打响牌子,著称于苏州城的。 今,万福兴还保存有大型“定升糕”压模一副,它可压制重达2斤一只的“定升糕”,是最好的“老字号”历史见证。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万福兴却在保持传统特色上一如往昔,他依然是“前店后坊”。除了常年上市的各款松糕、蜜糕、猪油糕、团子等50多个品种外,还随时令上柜应景糕点,如二月“撑腰糕”、清明“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九月初九“重阳糕”等等,更有老苏州嗜好的黄糖年糕,在苏州已成“独此一家”了。 万福兴保持传统还真有一些“牛劲”。在制作糕团时,仍然坚持手工操作。例如:在制作苏式糕团的传统工艺中,有一道“潮粉”工序,在磨糯米粉前要一遍遍地洒水湿润,使糯米恰到好处地“吃水”,现在有些糕团店认为“多此一举”而省却了。殊不知这道工序对糕团的色泽滋润感、吃口糯韧感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万福兴对“潮粉”这道工序,不但依然保持,而且对在什么季节、什么气候下该洒多少水,该潮多长时间,仍很讲究。苏州人很明白此中“机关”,至今仍忘不了、舍不下这家“老字号”糕团店。 万福兴店面在人民路接驾桥口,但买糕团的人却从四面八方走来。不少已迁居到城外新村里的“老苏州”,仍不惜从彩香、三元、新升等新村赶过来,去吃万福兴的糕团;还有人远从横塘、陆慕等乡镇出来去定做寿桃、定升糕。每逢节令,万福兴要用去成吨的糯米、成吨的糖。春节时,在门前排长队买糖年糕的人,常会拥塞街口,闹得交通警都得出来维持秩序呢! 可惜的是:这家“老字号”糕团店,虽然在保持传统特色方面做得很不错,但在谋求发展上却逊色于黄天源,他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占有上,也就不易更上一层楼了,这是值得万福兴认真思考和大家关注的事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定胜糕的由来 (长征一号)
- 苏州情节 (serry)
- 2013年广电总台新苏州10碗面是哪几家店 (猫胖)
- 苏州公所已知录(不完全版)未完待续! (长征一号)
- 苏式糕点上市落令表 :之秋酥篇 (长征一号)